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的相关性,评价其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监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86例门诊和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其对糖尿病诊断、监控的临床意义.结果: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健康人,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监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是诊断糖尿病(DM)的金标准,但该方法繁琐,而且重复性差,不适宜健康体检应用。血糖的检测影响因素频多,仅能反映一时的机体状况。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可准确地反映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内(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IC)在糖尿病诊断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在HITACHZ 71 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HBAIC及血糖 (GLU)含量。其中 ,正常对照组 42例 ,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组 2 2例 ,2型糖尿病 (NIDDM)组 5 7例。结果 NIDDM组血糖及HBAI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组GLU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而HBAIC无明显差异 (P >0 .0 1 )。GLU水平越高HBAIC含量越高 (P <0 .0 1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随HBAIC水平升高而升高 (P <0 .0 1 )。结论 HBAIC是监测糖尿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良好指标 ,对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是糖尿病诊断、治疗、监控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近年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得知,目前临床实验室的GHb测定方法有30余种,根据其检测原理的差异可分为3类:第一类基于GHb与非GHb所带电荷差异的方法,如电泳法、等电点聚焦法、阳离子交换层析法等;第二类基于GHb的分子结构差异的方法,如亲和层析法和免疫法等;第三类基于生化反应差异的方法,如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等。各实验室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GHb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1 424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Hb A)水平。方法:选择西宁地区体检合格的健康成人1 424例,采用罗氏Cobas501全自动生化分析工作站及配套试剂进行静脉血Hb A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宁市健康体检者静脉血红蛋白含量为4.46%~5.92%;不同性别组Hb A含量为:男性(5.20±0.77)%,女性(5.19±0.60)%;不同年龄组为(20~29)岁(5.17±0.80)%,(30~39)岁(5.23±0.65)%,(40~49)岁(5.17±0.71)%,(50~59)岁(5.29±0.81)%,60岁以上(5.27±0.7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组间Hb 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三者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另选80例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均呈正相关, 3组结果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 糖化血清蛋白三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Ⅱ型糖尿病, 判断治疗效果, 对控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数据表明,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这使得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增长的速度甚至达到了每天新增3000例,成为了全球公认的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1].糖尿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多表现为持续性高血糖,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蛋白质、糖和脂肪均同时出现代谢紊乱的综合性疾病.此外,糖尿病还可引起一系列的肾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是,胰岛素分泌出现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根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提出的关于糖尿病诊断的相关内容来看,已将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作为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方法,并认为当HbAlc≥6.5%为糖尿病的切入点,这使得HbAlc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地位得到了明确.鉴于此,笔者运用HbAlc对糖尿病进行诊断中,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联合检测血糖、血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空腹血糖(GLU)、血清果糖胺(GSP)及糖化血红蛋白(GHb)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以氧化酶法、还原法和免疫胶乳法检测了96例经临床确诊糖尿病患者的GLU、GSP、GHb,并以健康人45例作对照。结果:DM患者空腹GLU与GSP及GH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M组空腹GLU与GHb及GSP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59及0.75,DM患者GLU、GSP及GHb3者关系密切,血清GSP测定简单、实用、稳定。结论:若3者联合检测,将更有助于DM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1.
糖化血清蛋白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的变化,探讨GSP对糖尿病合并ACS的诊断意义.方法连续选取海军总医院2008年1-12月收入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共72例,按照合并CHD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7),合并稳定型心绞痛(SA);观察组(n=45),合并ACS.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以GSP=210tμmol/L作为分界点,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暴露组(GSP>210μmol/L,n=40)和非暴露组(GSP≤210μmol/L,n=32),采用OR 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罹患 ACS 风险的差异.结果 两组TC、TG、LDL-C、HbA1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PG、GSP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暴露组患者GSP水平(275.1±57.9μmol/L)和ACS发生率(75.O%)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173.3±24.3,46.9%,P<0.05),前者罹患ACS的风险是后者的3.400倍(χ~2=6.000,OR=3.400,P=0.014,95%CI:1.254~9.216).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GSP的升高较HbA1c更加明显,测定GSP可能具有鉴别诊断及进行危险度分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脂蛋白(a)[ Lipoprotein(a),Lp(a)]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微血血[管病变者44例;B组为无微血管病变者40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HbA1c、GSP、Lp(a)及FIB,分析以上指标在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HbAlc、GSP、Lp(a)及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微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 HbAlc、GSP、Lp(a)及FIB的联合检测为2型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的提前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Abnormal values of the transient ischemic dilation ratio (TID) according to an exercise myocardial SPECT are linked to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D and the levels of VCAM, ICAM, E-selectin, microalbuminuria,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HbA(1c) of diabetic subjects. METHODS: We observed 38 subjects with diabetes type 2 (10 women, 28 men), of average age 56.08 +/- 8.24 years, with no past his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ll subjects were examined using an exercise myocardial SPECT. Transient ischemic dilation, summed stress score (SSS), summed rest score (SRS) and stress total severity score (STSS) were determined to quantify myocardial ischemia. RESULTS: The average IMT value was 1.05 +/- 0.31 mm. The TID value was 1.02 +/- 0.154, VCAM 795.24 +/- 163.25 mg/l, ICAM 516.55 +/- 164.07, E-selectin 63.82 +/- 38.89, HbA(1c) 7.09 +/- 1.68%, microalbuminuria 68.01 +/- 55.21 mg/l. When ascertaining the relation of TID to the other factors we used Pearson's correlation at the level of significance p < 0.05. We prov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lue of TID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p = 0.035); the other factors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CONCLUSION: Diabetes and its long- term unsatisfactory compensation can be one of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left ventricular transient ischemic dil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标本在不同温度及不同保存时间的条件下,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取10例患者抗凝新鲜全血标本进行预处理(溶血处理),在室温下分装成6组,每组10个标本。A组立即检测,B、C、D、E、F组分别在分装后1、2、3、4、5 h检测。取5例全血标本分别充分混匀后,分4组保存,每组5个标本。A1组在室温(18~22 ℃)、B1组冷藏(2~8 ℃)、C1组冷冻(-18~-20 ℃)、 D1组低温冷冻(-80 ℃)条件下保存不同时间后,分别用OLIMPO进行检测。以低温冷冻组测定结果为标准,每个标本的HbA1c测定结果都在低温冷冻组结果的±3s范围内为可接受结果。结果 溶血后不同时间HbA1c检测结果:A组(7.98±1.61)%;B组(7.97±1.61)%;C组(7.95±1.60)%;D组(7.94±1.61)%;E组(7.77±1.61)%;F组(7.46±1.57)%。与A组比较,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P<0.05)。要使OLIMPO检测HbA1c结果保持稳定,则标本的保存时间分别为:室温2 d,冷藏15 d,冷冻3 d;低温冷冻半年以上。结论 OLIMPO检测HbA1c时,不同处理条件下,HbA1c结果的稳定性差异较大。样本溶血处理后4 h内完成检测,结果较准确;如果全血标本需要保存较长的时间,则在2~8 ℃冷藏和-80 ℃条件下保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升高,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由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常会并发其他脊柱结构退变等而出现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如何把握其特殊的临床诊治原则应当引发临床及学术界的关注.笔者将近年来关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治及科研文献作一综述,试图总结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性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100μ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持续静脉滴注,1次/d,持续2周;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100 ml持续静脉滴注,1次/d,持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66±1.28)g/L和(3.57±1.27)g/L(P>0.05);治疗组分别为(3.72±1.13)g/L和(2.26±0.82)g/L(P<0.01),且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7例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检查技术,并评价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将患者按照年龄分组,分为65~74岁、75~84岁、≥85岁三组,分别统计各组CT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并总结成像技术特点。结果 257例老年患者的2150段冠脉血管中,2041段冠状动脉血管(94.93%)图像质量可以满足影像学诊断。经统计学方法处理,表明在不同年龄组的老年患者中,冠状动脉成像显示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64层螺旋CT对老年人冠状动脉成像有很好的显示成功率,可作为老年人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有效筛选方法;在对老年人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适当的运用成像技术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