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巧 《西南军医》2008,10(4):93-94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2h)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5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FBG及PBG2h检测并作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83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75例,男性35例,女性40例;年龄60-78岁,平均(69±9)岁。结果DR组HbA1c、FBG、PBG2h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与FBG、PBG2h三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和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治疗及控制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空腹采集静脉血2ml,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检测HbA1c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实验组FPG和HbA1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断、控制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209例,经造影确诊冠心病164例(占78.5%),排除冠心病患者45例(占21.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表示,分为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结果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6.65±1.44)%,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6.18±1.16)%,冠脉造影正常组HbA1c水平(6.06±1.05)%。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组HbA1c与冠脉造影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HbA1C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在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依存性。方法 50例初发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进行为期12周临床观察,分别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12周相比,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相比,餐后2h血糖(2hFP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相比,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阿卡波糖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那格列奈(120mg,3次/日)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与阿卡波糖(50mg,3~4次/日)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2hFPG)、HbA1c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依存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人群血红蛋白(HGB)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观察组57例,对照组14例,同时静脉抽血测定血红蛋白(HGB),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按血红蛋白含量分组,研究血红蛋白(HGB)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关系。结果: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血红蛋白(HGB)含量升高而升高(P<0.01)。结论: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人群的血红蛋白(HGB)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2型糖尿病常合并各类并发症,尤其是血脂水平的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导因素。国外研究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进展性的危险因素,和血压及胆固醇一样可以作为明确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因此,探讨HbA1c及血脂水平相互关系,可为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测定了我院2009-03~2010-08的11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lc及8项血脂指标,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农村老年糖尿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常规糖尿病饮食。对照组给予一般糖尿病知识宣教;观察组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住院和家庭健康管理措施,并监督患者和家属落实。两组均随访6个月,测定两组出院6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采用自我管理评定量表(DCP)和糖尿病知识问卷(DKT)测评两组自我管理等6项指标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FBG、P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等6项指标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健康管理利于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8.
李涛仪  赵海滨  王丹  李凯  杨长春 《武警医学》2014,(11):1105-1106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患者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变化与五种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老年男性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06至2012-12在武警总医院住院的442例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男性80例为对照组,应用胶乳凝集比浊法测定观察血清LP(a)变化。结果 对照组血清LP(a)水平为(154±110)mg/L,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及肾功能不全组则分别为(255±191)mg/L、(266±174)mg/L、(341±342)mg/L、(335±277)mg/L、(296±235)mg/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LP(a)异常比例为6.3%,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及肾功能不全组则分别为25.7%、38.9%、52.4%、42.3%、37.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年龄分组,60~69岁、70~79岁、≥80岁患者各年龄组LP(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LP(a)升高参与老年男性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及肾功能的病理过程,该变化与年龄段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水平变化在糖尿病(DM)并发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比较3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与93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及10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中hs-CRP、GHbA1c、TG、CHO水平的差异。结果单纯糖尿病患者hs-CR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hs-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也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患者的HbA1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hs-CRP、HbA1c水平有利于监测其病情、评价疗效及预防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245例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结果。 方法 血浆HbA1c>6.5%定义为高HbA1c。记录分析主要功能指标为不同HbA1c水平下接受血管内开通术后、随访期患者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次要功能指标为开通成功率,术后、随访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 245例患者中85例(34.7%)HbA1c>6.5%,160例(65.3%)≤6.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随访期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期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HbA1c≤6.5%组开通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优于HbA1c>6.5%组(P<0.05),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仍低于HbA1c>6.5%组(P<0.05)。HbA1c≤6.5%组再通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 结论 高HbA1c水平可能增加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更可能导致介入再通术后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潘高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088-108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5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与80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中检测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单纯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也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监测其病情、评价疗效及预防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GDM孕产妇107例,其中正规治疗(GDM1组)76例,未系统治疗(GDM2组)31例。另选择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采血检测HbAlC及hs—CRP水平,并比较妊娠结局。结果3组间HbAlC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M2组〉GDM1l组〉对照组,P〈0.01)。GDM2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GDM2组与GDM1组、GDM1组与对照组母婴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HbAlC及hs—CRP水平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联合检N--者水平对评价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协同干预模式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协同干预模式.结果 干预前两组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干预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空腹血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01~2010-01收治的T2DM患者54例按空腹血糖浓度分为1组28例(FPG〈10.0mmol/L)、2组12例(10.0mmol/L≤FPG〈13.0mmol/L),3组14例(FPG≥13.0mmol/L)。结果:FINS、2h-INS均为1组〉2组〉3组。其中FINS除1组与2组差异有显著性外(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h-INS3组组差异显著(P〈0.01)。HBCI在T2DM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空腹血糖浓度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和释放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不同空腹血糖浓度的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空腹血糖升高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巍  陈庆 《西南军医》2008,10(1):27-2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已确诊为T2DM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胰岛素治疗,B组为二甲双胍加胰岛素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使用胰岛素的适应症并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症,血清肌酐水平〈131umol/L,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以及治疗前后的体重和糖化血红蛋白(HbAI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间FPG、2HPG、HbAIc及日胰岛素用量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体重改变和HbAIc的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优化降糖,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22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大血管病变组)、60例无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3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hsCRP水平的差异,分析hsCRP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血管病变组hsCRP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HbA1c、hsCRP、糖尿病病程有关。结论 hsCRP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相关因素,hs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的临床和CT、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李光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099-1101
目的:分析中青年和老年脑梗死(C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CT、MRI特点。方法:112例成人脑梗死按年龄分为中青年CI组(〈60岁)和老年CI组(≥60岁),并对比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CT、MRI改变。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中青年CI组48例,以男性(72.92%)和45~59岁年龄段患者(85.42%)为主;老年CI组64例,以男性(73.44%)和60~79岁年龄段患者(87.50%)为主。两组危险因素比较:中青年CI组以吸烟和生活不规律为主(P〈0.05~0.01),老年CI组以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为主(P〈0.05~0.01)。两组临床特征比较:中青年CI组主要是活动中发病和进展性卒中更多见(P〈0.05);老年CI组主要是静态下发病、完全性卒中、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和痴呆更多见(P〈0.05~0.01)。两组CT与MRI特点比较:MRI检出两组的腔隙性脑梗死病例均显著高于CT(P〈0.05~0.01),而MRI检出两组的非腔隙性脑梗死病例与CT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青年和老年CI在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CT、MRI改变等方面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内皮细胞受损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89例,按眼底荧光造影结果分为眼底正常组(NDR组,n=30)、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BDR组,n=32)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n=27);同时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