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腔起搏器是在心房、心室各放置一根电极导线,具有起搏和感知心房、心室的功能。因此双腔起搏器比单腔起搏器增加了一些间期,其功能也比单腔起搏器相对复杂。尽管不同厂家起搏器间期的名称各异,但其基本功能类似,以下介绍双腔起搏器的几种主要间期及相关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2.
起搏心电图(Ⅱ)VVI起搏心电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美国和欧洲 ,双腔起搏器占起搏器总植入数量的80 %和70 % ,而VVI起搏器仅占10 %。在我国 ,双腔起搏器的植入数量仅占30 %左右 ,单腔VVI起搏器的植入仍占起搏器植入总数的60%~70% ,因此 ,VVI起搏器仍是我国当前最常应用的起搏器 ,了解和掌握VVI起搏心电图十分重要。一、VVI起搏器的基本原理VVI起搏器是指心室单腔起搏、单腔感知、感知自身信号后脉冲发放抑制型起搏器。其电极常放置在右心室心尖部 ,该处有丰富的肌小梁将电极导线的头部固定。心室单腔VVI起搏器还可转换为VVT和VOO模式工作 ,但后两…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植入起搏器患者及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时心电图Tp-Te(T峰-末)间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及无心脏病史者,测量心电图V2、V3、V4导联的Tp-Te间期,分别比较植入起搏器组与健康成人组、右室电极位于室间隔组与心尖组、单腔起搏器组与双腔起搏器组以及双心室起搏组与单腔右室起搏组心电图Tp-Te间期。结果植入起搏器组较健康成人组Tp-Te间期明显延长(P<0.001),右室电极位于室间隔组与心尖组Tp-Te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单腔右室起搏器组与双腔起搏器组Tp-Te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双心室起搏组Tp-Te间期较单腔右室起搏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植入起搏器可能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Tp-Te间期不能作为起搏器右室电极固定位置以及单、双腔起搏器选择的参考因素,双心室起搏可提高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249例永久起搏器置入体会和随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访和总结 2 49例在我院置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随访时间为 6~ 44月。结果 :发生起搏器囊袋出血 13例 ,起搏电极移位 1例 ,心包填塞 1例 ,单腔起搏器发生起搏器综合征 3例。结论 :加强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 ,注意止血彻底和术后加强卫生宣教 ,以期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单腔起搏器有增加心房颤动可能 ,易出现起搏器综合征 ,双腔起搏器不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 ,并对心房颤动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单腔起搏器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应用,分析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并首次置入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单腔起搏器的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置入术中、出院前,术后1,3,6,12个月的起搏电学参数,记录与起搏器相关的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单腔双感知和单腔单感知频率应答式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应。方法 62 例( 男29 例,女33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年龄20 ~70 岁,起搏器均为频率应答式起搏器,起搏电极16 例为单腔双感知( 气动+ 体动) ,42 例单腔单感知( 体动式),4 例为单腔单感知( 气动式) 。术后半年每月随访一次,半年后三个月随访一次,一年后3 ~6 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HOLTER。结果 62 例随访平均6 年,无发生起搏综合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多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动态心电图检查起搏功能良好。结论 单腔双感知和单腔单感知频率应答起搏器对比,当活动量或通气量增加时,起搏频率随之增加,其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对于心动过缓合并房颤患者,建议采用单腔单感知频率应答起搏器已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7.
现报道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房颤冷冻消融术并单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采取"鞘中鞘"的方法,将冷冻球囊再次成功进左心房。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再次进行房颤冷冻消融术,术中操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三腔起搏器分为两种,一种是双心房单心室三腔起搏器,另一种是单心房双心室三腔起搏器,其中后一种较常用,在此先于介绍。单心房双心室三腔起搏器(包括CRT-P及CRT-D),主要用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伴室内传导阻滞的心衰患者,通过恢复房室、室间及室内同步性,改善心脏收缩功能。2013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专家参考2012年ACC/AHA/HRS和ESC的指南结合我国的具体情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心脏起搏系统的构成、起搏器的类型及其表达方式,并通过6个图例介绍了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的心电图特征及起搏脉冲振幅大小、极性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249例永久起搏器置人体会和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访和总结249例在我院置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访时间为6~44月。结果:发生起搏器囊袋出血13例,起搏电极移位1例,心包填塞1例,单腔起搏器发生起搏器综合征3例。结论:加强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注意止血彻底和术后加强卫生宣教,以期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单腔起搏器有增加心房颤动可能,易出现起搏器综合征,双腔起搏器不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并对心房颤动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国产心脏单腔起搏器(Qinming 2312)与两种进口心脏单腔起搏器(Biotronik PhilosⅡS、St.Jude 5056)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连续入组在本院植入心脏单腔起搏器的患者74例,根据起搏器型号分为三组:A组(26例),植入Qinming 2312型;B组(25例),植入Biotronik PhilosⅡS型;C组(23例),植入St.Jude 5056型。检测并记录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各项起搏参数变化,采用SF-36量表评价并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各组患者的起搏器费用及医保报销情况。结果与B、C组相比,A组患者手术即刻和术后3个月的各项起搏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的费用较低,医保报销比例较高。结论国产心脏单腔起搏器(Qinming 2312)的性能及临床疗效不亚于进口单腔起搏器,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2.
结合对10个图例的分析,详尽阐述了单腔起搏器感知功能的基本概念,真、假感知功能低下的心电图表现及诊断,并分析了单腔起搏器难以确定其感知功能是否真正低下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Micra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单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因缓慢心律失常住院并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为Micra无导线组,以及同时期植入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St.Jude 5056型或Metronic Sigma型)的患者为传统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起搏器费用...  相似文献   

14.
起搏方式选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8年首次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以来,人工心脏起搏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现今起搏器技术水平已相当完满,起搏器结构精密,功能复杂和精巧,起搏方式也有多种。但是要让起搏治疗达到最大效果,除了与起搏器本身及参数设定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临床医生要具体分析患者的情况,采用最佳的起搏方式。起搏方式有单腔起搏、双腔起搏及频率适应性起搏。单腔起搏有AAI和VVI,双腔起搏包括DVI、VAT、VDD、DDI及DDD。起搏方式又可分为非生理性起搏和生理性起搏,前者大多数为VVI,后者包括:①心房起搏;②双腔起搏;③频率适应性单腔…  相似文献   

15.
生理性起搏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第一台可植入性起搏器问世至今,起搏器的发展经历了50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起搏器的寿命越来越长、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从单腔起搏器到双腔起搏器再到三腔起搏器,起搏器的工作方式更符合人体生理。传统上,单腔心房起搏(AAI)和房室顺序起搏(DDD)能保持房室的同步性,被认为是生理性的;而单腔心室起搏(VVI)使房室失同步,为非生理性起搏。随着年龄和病情的进展,一些患者可能会发生房室阻滞(AVB)。基于上述原因,DDD被认为优于VVI和AAI。但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却显示,增加不必要心室起搏,尽管仍保持房室同步,也会损害心功能。双腔起搏是否符合生理,是否一定优于其他工作方式?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生理性起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为临床上起搏器工作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双腔起搏器(DDD起搏器)的功能及心电图比单腔起搏器复杂,但具有更多的生理性功能和更佳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临床应用的数量及比例逐年增多.临床医师及心电图医师熟悉和掌握双腔起搏器心电图十分重要,其基础是了解DDD搏器的基本功能、工作原理和间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患者单腔和双腔起搏对中心动脉压(CAP)和动脉波增强指数(AI)的不同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顺序入选103例植入起搏器患者,其中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42例为DDD组,单腔起搏器患者41例为VVI组,植入起搏器但患者心率为正常窦性心律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三组患者的心率(HR)、CAP、AI、外周收缩压、外周舒张压等指标,随后将双腔起搏组的DDD模式程控成VVI模式,再次测量上述指标,记录并进行统计。结果 DDD组CA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VVI组[(149.67±19.62)mmHg vs(138.70±18.69)mmHg,(124.33±19.34)mmHg,P<0.05];DDD组AI、AI_C和外周血压均高于VVI组(P<0.05);程控后的CAP、AI、AI_C和外周动脉血压水平均低于程控前(P<0.05)。结论双腔起搏组的CAP、AI和外周动脉血压均高于单腔起搏组。而CAP和AI的升高可能是双腔起搏较单腔起搏并未改善远期预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患者17年前右室心尖部植入单腔起搏器,9年前更换脉冲发生器,1年前于右室流出道再次植入单腔起搏器。因植入部位不同,心电图表现为2种不同形态、不同起搏频率的心室起搏图形。由于旧起搏器存在间歇性起搏不良的情况,所以出现两个起搏器交替性起搏心室的情况。在两个起搏器相继发出心室脉冲时,心电图会表现出双脉冲情况。针对此患者,将新起搏器的起搏频率调整至70次/分,这种交替起搏心室的情况被避免。  相似文献   

19.
双腔起搏器除了单腔起搏器AAI及VVI具有的一般功能外,还有一个独具的房室之间的传导功能,这是指双腔起搏器的心房感知器感知到有效的心电信号时立即触发设定的AV间期,当达到AV间期而没有出现自主的心室电活动时,起搏器将发放一次心室起搏脉冲起搏心室,这一功能称为双腔起搏器的传导功能,也称心室的跟随功能。例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国产单腔起搏器与进口百多力单腔起搏器的性能和费用。方法选取188例具有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基于患者自愿选择原则,103例患者安装国产Qinming2312M单腔起搏器(国产组),85例患者安装进口百多力Phillos IIS单腔起搏器(进口组),比较两组起搏器的参数,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与进口组比较,国产组在植入中和随访中各个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口组并发症:电极脱位1例,囊袋感染1例,感知异常1例;国产组并发症:电极脱位1例,囊袋感染2例,感知异常1例,国产组与进口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103 vs 3/85;P0.05),与进口组住院费用比较,国产组显著降低(24 322元vs 31 098元;P0.01)。结论国产组与进口组性能相当,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