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高分  杨佳  陈峰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130-1132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EH患者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每日一次.连服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血浆ET、NO进行对照。【结果】①EH组患者治疗后77.5%显效(31/40)。17.5%有效(7/40).5%无效(2/40)。②EH患者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1)。经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浆ET显著下降(P〈0.01),NO显著升高(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2d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ml/d,连续用7d。分别于伤后1、3、5和7d采血,用特异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的含量;于治疗前及治疗3d和7d观察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变化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 伤后1d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伤后3d起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7/31)比46.67%(14/30),P〈0.01]。治疗后两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增高,至7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与病情轻重有关,血必净注射液较常规治疗能更迅速降低血浆ET含量,减轻继发性脑损伤,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失血性休克后家兔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及应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后ET、TNF的变化.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ET浓度明显升高,与休克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NF在失血性休克后与休克前相比较亦有显著上升(P<0.05)。Ⅱ组应用TRH后,于4h、8h时相血浆ET水平与失血性休克组同时相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TNF则无明显差异。提示ET、TNF为失血性休克的重要因素,应用TRH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浆ET浓度,可能为其抗休克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多指标,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DS30 Hcy检测仪和Immulite仪器测定120例ACI患者(分为单纯ACI组60例、ACI并发症组60例)及对照组41例的血浆ET、NO、FA、VitB12水平。结果单纯ACI组和ACI并发症组血浆Hcy、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FA、VitB1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单纯ACI组和ACI并发症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ET、NO、FA、VitB12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患者中推行加服FA和VitB12等制剂,为ACI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叶酸(FA)、维生B12(VitB12)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DS30Hcy检测仪和Immulite仪器测定120例ACI患者(分为单纯ACI组60例、ACI并发症组60例)及对照组41例血浆ET、NO、FA、VitB12的水平。结果单纯ACI组和ACI并发症组血浆Hey、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FA、VitB1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单纯ACI组和ACI并发症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Hcy、ET、NO、FA、VitB12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患者中推行加服FA和VitB12等制剂,为ACI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皮功能不全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并探讨不同剂量氯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对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不同影响。方法:分别对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测定基础血浆ET值和血浆中NO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小剂量组与较大剂量组,治疗8周后,再次测定ET值和血NO值。结果:血浆中ET、NO含量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05):经抗心衰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显著降低(P〈0.01),其中较大剂量组治疗后ET、NO较小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内皮功能损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较大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显著降低ET、NO,更好地改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其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辛伐他汀组(B组)。另设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人院24h内、治疗1周、治疗8周分别测定血脂、NO、ET、CRP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O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脂、CRP、ET明显下降,NO水平升高(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初始CRP、ET、NO即出现明显改变。与血脂变化不相关。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对CRP、NO、ET影响独立于血脂作用之外。患者尽早服用,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肾上腺髓质索(ADM)的改变及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关系。方法: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和单纯糖尿病患者各40例(A、B组)与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DM、ET、AngⅡ的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NO含量,比较血浆ADM含量的改变及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血浆ADM、ET、AngⅡ含量,A组明显低于B组和对照组(P〈0.01),血浆NO含量亦明显下降(P〈0.05)。A组血浆ADM、ET、AngⅡ略呈正相关。结论 长期高血糖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ADM、NO减少,而ET、AngⅡ升高。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时各种血管活性物质都明显减少,在糖尿病足形成发展中发挥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疗效,了解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影响,对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方法将100例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以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ET浓度。结果两组病例除了腹痛消失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腹部压痛消失、血尿淀粉酶、影像学恢复和平均治疗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对照组患者血浆ET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浓度[(61.89±7.14)ng/L]显著低于治疗前[(104.41±7.8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使患者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及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葛根素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室性期前收缩(VPB)、心率(HR)、收缩压(SP)、和心肌耗氧指数(ICE)变化情况;血浆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水平;每日随访2次,记录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结果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葛根素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葛根素组治疗后血浆ET、NO水平变化更加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IB、SP、ICE、VP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葛根素组治疗后TIB、VP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葛根素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能有效调节CAD患者血浆ET和NO水平,是一种有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疗效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5例接受血肿微刨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汤剂,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腑法方药,每日1剂,均治疗3d。于治疗后14d和90d观察临床综合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并于治疗后24h,7、14和21d检测血浆ET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急性期(14d)病死率为12.1%(4/33例),对照组急性期病死率为25.0%(8/32例),治疗后14d和90d两组存活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两组治疗后14d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90d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90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后24h,7、14和21dm浆E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合用活血通腑法方药可以降低病死率,降低病残程度.提高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降低血浆ET水平,活血通腑法改善病情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血浆ET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百草枯中毒与内皮素及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及氧自由基(OFR)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68例APP组、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浆ET、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APP患者血浆ET、血清MD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病死组ET及MDA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或P%0.05);而SOD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病死组与存活组之间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ET含量与MDA呈正相关,而与SOD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OFR损伤是AP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ET水平增高协同OFR参与发病机制,血浆ET、MDA、SOD水平可作为APP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昏迷时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变化及纳洛酮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51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20分的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两组治疗前后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清醒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检测血浆β-EP的水平。同时以同期急性脑卒中非昏迷患者22例作为非昏迷组。结果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血浆β-EP明显高于非昏迷组(P〈0.01),昏迷患者血浆β-EP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6,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浆β-EP水平升高可能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昏迷发生、发展主要因素之一,纳洛酮对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有催醒和拮抗β-EP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连黄降浊颗粒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连黄降浊颗粒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功能衰竭期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中医辨证符合湿浊内蕴证的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功能衰竭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给予连黄降浊颗粒,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颗粒,均每次1袋,每日3次,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Hb)、肾功能、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甲状旁腺激素(PTH)、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湿浊内蕴证的症状积分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ET、PTH、NA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及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Hb、肌酐清除率(CCr)、NO均显著上升(P〈0.05或P〈0.01),且连黄降浊颗粒作用较尿毒清颗粒更显著。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75.0%,x^2=4.8,P〈0.05)。结论:连黄降浊颗粒是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功能衰竭期的有效药物,具有降压、改善肾功能、调节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代谢、纠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改善临床症状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测定血浆一氧化氧(NO)含量对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O)患者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意义。方法将62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两组.迟发性脑病组(A组)29例和末发生迟发性脑病组(B组)33例。采用检测NO的中间代谢产物亚硝酸盐来反映A、B两组患者连续血浆的NO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中毒后第1天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B两组第5天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第10天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B组、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观察急性CO中毒后病人血浆NO变化行助于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逢生饮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作用的内在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随机均分为逢生饮组与对照组,逢生饮组治以逢生饮,对照组治以蛇胆川贝胶囊。观察两纽临床症状、诱导痰中的ET含量及外周血中的IL-2含量。结果:逢生饮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逢生饮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逢生饮组与对照组诱导痰中的ET含量均有降低(P〈0.05,P〈0.05),两组对外周血中的IL-2含量均有升高(P〈0.05,P〈0.05)。逢生饮组对ET及IL-2的影响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5)。结论:逢生饮可能通过降低ET,提高IL-2的含量,控制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80mr/d,连续治疗4周,于服药前后测定hs—CRP、NO、ET的血浆浓度。对比观察其浓度的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时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浆hs—CRP、ET-1含量,升高NO水平含量;观察组hs—CRP、ET-1下降水平及NO升高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有效降压的同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脑钠肽和内皮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内皮素(ET)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56例CHF患者人院和出院时测定血浆BNP和ET浓度,同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CHF患者血浆BNP和ET与LVEF的相关性;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无CHF患者32例为对照。随访CHF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脏病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HF患者血浆BNP和ET浓度明显高于非CHF患者(P〈0.01);BNP和ET浓度随CHF加重而升高(P〈0.01),但ET浓度心功能Ⅲ级和Ⅱ级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BNP和ET与LVEF呈负相关(P〈0.01)。血浆BNP和ET诊断CHF的敏感性分别为93.6%和80.7%,特异性分别为90.8%和7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和85.3%。发生心脏病意外事件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事件组,而ET浓度两组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对CHF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均高于血浆E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中、重度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包括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亚低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处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均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进行评分;同时于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的ET、一氧化氮合酶(NOS)及vWF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亚低温组经治疗后,其ET及vWF含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而NOS含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同时亚低温组的CS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具有内皮细胞保护功能,对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脑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8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及8例稳定期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稳定期组)和6例活动期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活动期组)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结果 稳定期组血浆ET-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活动期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浆ET-1与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血沉、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19〈0.01或19〈0.05)。与补体C3、C4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19〈0.01或19〈0.05),轻度肾功能不全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泼尼松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ET-1水平(19〈0.01)。结论 ET参与了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的发病过程,动态观测血浆ET-1水平有助于判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的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