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采用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方法经皮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建立血液净化通路。结果总的穿刺插管成功率为9778%,导管平均留置天数为(4656±5597)d,平均血流量为(19874±3157)mg/ml,双腔管的重复循环率平均为(761±198)%。结论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术,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及能满足治疗需要的特点,而且创伤小,痛苦小,易被医、患者接受;尤其适于仅需短期行血液净化治疗病例,以及有紧急透析指征又无内瘘使用前的过渡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 261m)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对8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和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有关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沉方程K值明显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缺氧状态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异常,对高海拔地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治疗准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 CRI)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导管相关性菌血症 ( CRB)患病率为 4%~ 43%。发病率为 0 .0 2 %~ 0 .66/1 0 0 d。结合本科经验 ,对 CRI预防及治疗经验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科自 1 976年~ 2 0 0 0年 1月 ,经不同途径 (颈外静脉切开、锁骨下静脉穿刺、中段颈内静脉穿刺 )上腔静脉置管 2 5 0 0例次 ,导管放置时间最长 1 2 0d,最短 3d,平均 1 9.5 d。发生导管感染 5 8例( 2 .3% ) ,其中经颈外静脉切开插管感染率为 8.1 %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感染率为 1 .8% ,经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感染率为 1 .4% ,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监测下调整以确定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长度的可靠性。资料与方法将216例待行置管的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监测和引导下置管,通过在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交汇处测算回抽导丝的长度,推断置管长度;另一组患者无超声监测,根据术前体表测量的长度进行置管。两组患者术后均摄X线片检查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比较两种方法下PICC置管长度的准确性。结果超声监测组PICC置管长度的准确率为95.37%(103/108),无超声监测组准确率为73.15%(79/108),两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06,P<0.001)。结论超声实时监测调整PICC置管长度的可靠性高,置管位置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静脉穿刺相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能更好地保护浅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穿刺相比,PICC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但其所致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静脉炎是PICC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不同人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管末端位置的解剖定位及影响因素,提高置管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PICC置入患者的胸部CT资料,分别测量并记录上腔静脉-右心房连接点(CAJ)与右锁骨胸骨端、气管隆突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1、A2值)及其与胸椎椎体高度的比值(V1、V2),分析性别、年龄、身高和BMI等个体因素对上述各值的影响。结果:A1为(94.93±20.33)mm,V1为4.10±0.78。A2为(38.71±14.9)mm,V1为4.10±0.78,V2为1.70±0.60;性别间A1、A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身高对A1有显著影响,BMI对A1、A2值无显著影响,V1仅受年龄影响,而V2不受性别、年龄、身高、BMI等因素影响。结论:气管隆突可作为CAJ定位的可靠解剖标志,气管隆突下1.7个胸椎椎体位置为PICC管末端的合理位置。  相似文献   

7.
徐友平  姚国乾 《人民军医》1998,41(5):267-268
我院自1996年以来,用股静脉穿刺插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进行血液净化40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8~63岁,平均42岁。双腔导管插管28例,留置7例;单腔导管插管12例,留置1例。慢性肾衰首次血液透析19例,维持性透析内瘘栓塞6例,急性肾衰1例,药物中毒14例。血液净化分类:血液透析33例共61次,血液灌流6例6次,血浆置换1例1次。采用美国Quinton13.5cm单腔和双腔导管。1.2 手术方法 取平卧位,穿刺侧大腿略外展外旋,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内侧0.5~1cm处。常规消毒铺巾后以2%利多卡因局麻,以…  相似文献   

8.
“非典”时期,血液透析患者是惟一离不开医院的特殊人群,他们必须依然定期来医院进行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血透患者除有原发疾病及肾衰竭外,多年老体弱。一旦他们感染了“非典”,有可能成为“超级传播者”,危及其周围的患者及医务人员。因此,血液净化中心的防护及管理成为十分重要而且棘手的问题。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科全体医护  相似文献   

9.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胸膜炎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对于中至大量的胸腔积液,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全身规范化的治疗基础上反复多次抽液及通过胸腔向胸膜腔内注射药物治疗,以达到彻底抽净胸水,减少胸膜增厚粘连,但多次反复抽放胸水,而治疗操作不当易出现刺伤肺脏的危险、气胸、胸膜反应、肺水肿及发  相似文献   

10.
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结果分别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为6、9、26例,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4.00±2.95)d、(27.17±5.42)d、(145.45±14.45)d,颈内静脉组发生1例置管感染,无一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时间短,平均费用低,长期使用需定期换管,适用于外周静脉插管困难患者,PICC置管保留时间长,通常一次置管可完成乳腺癌术后6次辅助化疗,定期导管护理可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例1,女性,46岁,空中乘务员,因右上肢浮肿1月余,于2002年2月16日人院。查体:右上肢明显肿胀,右侧腋窝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呈团块样,有触痛。病理诊断:乳腺癌。需要进行化疗,包括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注射液、泰素、表阿霉素、健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41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Quinton-wahurkar双腔导管进行多种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简便、安全,透析效果好,并发症少,不仅是较理想的暂时性血管通路,必要时可以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CAJ)的位置关系,寻找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的最佳定位点。方法:选择我院行胸部16排CT平扫的体检者213例,以CT定位相模拟X线平片,通过对应CT图像测量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至CAJ的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至CAJ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93,P=0.000)。PICC导管头端置于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时,其与CAJ距离0~20 mm及0 m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0,P=0.000)。结论 :右侧第七后肋是最接近CAJ投影点位置,但作为PICC置管定位标志安全性较低;综合比较,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作为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Univent单腔双囊支气阻塞导管在单肺通气(OLV)的方法及SpO2、PETCO2、VT的变化。方法选择46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Univent单腔双囊支气阻塞导管处理气道,B组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处理气道,对比观察两组的气管、支气管插管方法及术中单肺通气的SpO2、PETCO2、VT的变化。结果A组插管象普通单腔管导管插管一样简单易行,不仅左右肺隔离,而且同肺叶间隔离,实现了健康肺叶与有病灶肺叶间的隔离,增加通气肺叶,开放的内套管可作术中吸引、给氧、高频通气,以改善术中OLV的低氧血症;单肺通气或双肺通气只需内套管套囊充气或放气,操作很简便;术后不需要调换单腔导管;B组插管较A组难,双腔导管或支气管阻断导管的位置很难达到理想的位置,理想的位置随体位的改变易发生变化,单肺通气时间过长易发生低氧血症及肺萎陷引起肺损伤。结论在西宁地区用Univent单腔双囊支气阻塞导管实施OLV为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经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2021年3月东莞光华医院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1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组和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组,每组60例。超声检测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和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组穿刺静脉深度、静脉直径、静脉与动脉间的距离、穿刺点与胸膜间的距离。记录3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3组患者感染、血栓、气胸、误穿动脉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锁骨中线处静脉直径和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8,P=0.274;t=-1.886,P=0.064);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组静脉与动脉的距离、与胸膜间的距离均大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93,P=0.000;t=-19.131,P=0.000);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组和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8,P=0.008;χ2=5.175,P=0.024);超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术术前术后的共同处置事项临床总结分析。方法:将68例需要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按入院的时间先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术前使用吗啡,术后用施乐扣固定并立即使用单次抗生素。对照组单纯按传统方法穿刺,术前术后不作以上处理。结果: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前注射吗啡术后使用施乐扣固定及使用单次抗生素能明显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舒适、安全。  相似文献   

17.
1996年2月~1997年11月,我们采用中心静脉穿刺针配合导管行心包腔置管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8例,疗效显著。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20~69岁。8例均有心包压塞征,并经正位胸片、心电图及M型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大量心包积液。病因:肿瘤性心包积液3例,结核性心包积液3例,化脓性心包积液2例。1.2 材料 美国产用于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的无菌套盒。内装18号、20号穿刺针各1根,5ml注射器1个,J形金属导丝1根,20cm长塑料导管1根(导管中部有一固定翼)。1.3 方法 (1)M超声定位后,让患者取半卧位,按常规消毒剑突下或左下胸部皮…  相似文献   

18.
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查对和核实,以确保治疗用于相应患者的全过程.患者身份识别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步骤,可以有效防止事故、差错发生,保障医疗护理安全[1].我科血液净化中心91%为门诊透析患者,其中42%为老年人,部分伴有听力、视力及行动障碍.由于患者透析治疗时间长、流动性大、危重病多,护士有时会用惯性思维去识别患者.而云南是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言语沟通时有障碍,患者不在意随口误答或因某些原因不能回答及因方言引起误解,这些都增加了查对工作的难度[2].  相似文献   

19.
“非典”时期,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仍必须定期到医院进行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如何防治非典,对以门诊透析患者为主的血液净化中心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们通过实行血液净化中心的零陪护,减少了人员流动,成功地做到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两个零感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