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阳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论治消渴病多以阴虚燥热立论,采取滋阴清热之法,药物多用人参、花粉、生地、麦冬、玉竹等益气养阴清热之品。然而古人对阳虚所致消渴亦有所涉及,早在《灵枢·本脏》云:“肾脆,则善病消瘅”,指出肾虚是本病的发病原因,为后世从肾阳虚治疗消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目前认为多归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可谓渊远流长,早在<内经>就有“消瘅”、“消渴”等病名,并指出正虚与嗜食膏粱厚味是其病因,汉、隋、唐诸家对本病也多有发挥,宋朝以降,“三消论”一直占主导地位,从上、中、下三消分治,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进而以滋阴清热为大法,一直是正统.虽偶有论及血瘀,但未成大流.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从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及教科书均认为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临床上以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尿糖异常,血糖升高为诊断标准,中医治疗时多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分为上、中、下三消治疗,如清代程仲龄<医学心悟·三消>中即有云:"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养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然而,笔者认为瘀血在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亦不可忽视,今试浅论之,不妥之处,望斧正.  相似文献   

4.
历代对消渴病机的认识,多以阴虚燥热立论,诸般变化,不外肺燥、胃热、肾虚,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所说:"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此类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近代许多书籍教材,论及消渴,多偏执阴虚燥热之说,而滋阴清热一法,则成为消渴的唯一正治大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临床上一般都按上消、中消、下消论治。上消主肺燥,中消为胃火,下消常见肾阴虚。故治疗上以滋阴降火为原则,但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许多病人常常是上、中、下三消证候交叉合并出现,病证每多虚实兼夹,变化无常,因此辨证时必须注意分辨证候的虚实轻重及兼证。现就20多年来临证所得试述于下。1 上消因肺燥,气耗阴伤并非少见金·刘完素云:“上消者,燥在上焦也。”意指病因是燥热。燥热消烁,肺失其职,通布失司,水津不布。肺燥津伤故证多见烦渴多饮,口舌干燥;肺失治节,水不化气直趋而下故见尿频尿多。治上消首选消渴方…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为主症,中医称之为"消渴",又名"消瘅"。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病在肺,中消病在脾胃,下消病在肾。1辨证论治三消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上消口渴引饮明显,少食多尿,舌  相似文献   

7.
王娟  常柏 《天津中医药》2017,34(8):537-540
中医学范围内讨论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2型糖尿病颇为相近,传统上滋阴清热的治疗方法过于局限,而近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瘀血"在2型糖尿病病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基于《黄帝内经》相关论述,将2型糖尿病分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3个阶段。导师常柏教授指出无论是与肥胖相关的"中满内热"阶段,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阴虚燥热"阶段,还是多种并发症出现的"瘀阻脉络"阶段,瘀血均贯穿其中,为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活血化瘀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消渴"之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脾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在病因方面,《内经》等中医著作已意识到该病的发生主要由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望过度等诸多因素导致。中医辨治消渴的传统方法是以上、中、下三消划分为纲要的辨证体系。本病的主要病机诚如《临症指南医案·三消》邹滋九按语所说"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临床上往往上中下三消相互兼夹,虚实寒热错综复杂。笔者结合临床,参看历代中医  相似文献   

9.
六经津液辨证论治消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又名消瘅、三消、消,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特征,类似于西医学的糖尿病。传统上,中医多以“三消”论治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机多主为阴虚燥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消渴的病机、辨证方法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有重  相似文献   

10.
瘅,即"热"也.现代早中期糖尿病,可分为"脾瘅"与"消瘅",其中,脾瘅以中满内热为核心病机,而消瘅以肝郁脾虚胃热为核心病机,无论是脾瘅或是消瘅,清热皆为此阶段的澄源之治.赤芍、生地、黄柏合称"凉脺饮",是仝小林院士常用的清热凉血降糖小方,多用于糖尿病郁热化火,伤阴动血,火热盛极,嚣张肆虐之阶段.赤芍清热凉血,兼能散瘀以保护络脉,生地甘寒凉血滋阴,黄柏苦寒清火降糖.苦寒清胃火,甘寒养胃阴,清热凉血,防火毒耗伤,亦有"早期治络,全程通络"之意.根据热势轻重,方中三味药在临床实际使用中,范围通常在15~30 g之间,若一派火热炽盛,则剂量常以30 g起步.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亦称“消瘅”、“消中”,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为病机,治疗上多宗朱丹溪以“三消”论治,即从肺、胃、肾,分上、中、下三焦论治,从脾论治较少。昆明市名中医梁建勋老师在临床中采用健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法联合降血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 10年来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由 0 .6 0 9%上升到 2 .3% ,且以Ⅱ型糖尿病居多 ,本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中医界应用传统的整体观念 ,有效地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 ,收到很好疗效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消渴又名“消瘅” ,《灵枢·五变篇》言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明确指出五脏虚弱是发生本病的基本因素。《素问·阴阳别论》又云 :“二阳结谓之消”。即所谓胃肠有结热 ,热结伤津导致消渴。《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 ,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后世医家认为消渴涉及胃、脾、肝、肾多个脏腑。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  相似文献   

13.
从"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出发,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探讨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脾瘅、消渴、消瘅三个阶段,如何积极有效的进行中医药防治。  相似文献   

14.
总结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的学术观点,旨在明析其关于消渴病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辨治的学术思想和抓主症、审病机、辨病位综合论治的诊治经验.临证重视将《黄帝内经》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糖尿病进行分期辨证论治,认为脾瘅期核心症状为肥胖,消渴期应注重"除陈气",微型癥瘕形成是导致消渴期向消瘅期发展的关键,以及消瘅期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孙燕 《河北中医》2006,28(6):434-435
消渴又称消瘅、消中,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阴亏虚,燥热内生.<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一般认为此证多属阴虚燥热所致,病位在肺、胃、肾,历代医家根据肺燥、胃热、肾虚、瘀血的不同,分别采用润肺、清胃、滋肾、化瘀等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发现消渴病患者大多有情志异常的特点,与肝的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笔者现就消渴与肝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三才汤出自清·吴瑭《温病条辨》:"暑邪久羁,寝不安,食不甘,神识不清,阴液元气两伤者,三才汤主之",由人参、生地黄、天冬组成。功能益气养阴、清热燥湿,主治阴虚火旺证。糖尿病归属于"消渴",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上不外乎"滋阴与清热"。按《景岳全书·论证》将消渴辨证分为上、中、下三  相似文献   

17.
消渴是一个病名 ,也是一个症状 ,现代医学多以糖尿病论之。消渴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 ,有消瘅、膈消、消中之称。在《医学心悟·三消》中 ,把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 :渴而多饮为上消 ;消谷善饥为中消 ,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许多医家在治疗消渴病时 ,多从养阴润燥入手 ,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然后病必求其本。消渴一症虽以阴虚一派之症状现于外 ,然究其病因、病机、变病 ,多以火热为本。1 消渴病的病因多滋生火热1 1 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 ,醇酒厚味 ,滋生内热 ,致失脾胃远化失常 ,内热蕴积 ,胃火炽盛 ,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消渴""脾瘅""消瘅""消渴病""肺消""膈消""消中""肾消"的中药方剂,建立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 22. 0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进而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涉及方剂605首,中药426味,高频中药93味,甘草、麦冬、人参、茯苓、天花粉、黄连等较为常用;补气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补阴药最常选用;四气以寒、平、微寒、温、微温,五味以甘、苦、辛、微苦,归经以归肺经、脾经、心经、胃经、肾经较常选用;因子分析最后提取了10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33. 33%,其中补虚以益气养阴、补血生津等治法为主;泻实以清热泻火、清热燥湿、利水消肿、清热凉血等为主,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聚类分析结果得到10个药对或药组。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疾病多从肺、脾、胃、心、肾入手,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多采用滋阴养血、益气健脾结合清热泻火、清热燥湿、行气活血等方法选取相应中药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玲  郑仲华 《中医研究》2005,18(7):16-18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消瘅""三消"等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消渴病的病位在肺、胃、肾三脏,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迁延日久则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治疗上以滋阴、清热、润燥为大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病机也在不断地演化,许多医家提出了从脾胃论治消渴病的观点.本实验以"扶正气"为宗旨,通过健脾益气养阴的方法扶助脾胃、消导和胃,应用具有健脾益气养阴功能的"复脾汤",对实验大鼠进行治疗观察,以探讨其对实验大鼠体重、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脾瘅期属于糖尿病早期,脾瘅以先天不足,五脏柔弱、饮食所伤、五志过极、劳逸过度等为病因,以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脾中火旺则其他脏腑受累,通过对脾瘅在上消、中消和下消发病中的影响。确立了应以脾论治,清热养阴,消除中满内热之气的治疗思想。该文通过对脾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进行论述,说明了脾瘅对糖尿病的传变乃至后期的并发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