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四例报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济南市250117)徐忠法宋洪宽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少见,本文报告4例,并就其诊治等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23~54岁,中位年龄38.5岁,其中3例3...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 ,2 1岁。因胸闷、气喘 ,不能平卧伴明显消瘦 40天 ,于 1998年 2月 6日入院。体检 :体温、血压正常 ,呼吸 2 6次 /分 ;神清 ,消瘦 ,半卧位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口唇轻度发绀 ,颈静脉怒张 ;右中下肺叩诊呈浊音 ,呼吸音减弱 ,两肺未闻及干湿性 口罗音 ;心率 10 5次 /分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 ,无压痛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胸部CT检查示 :前纵隔巨大占位性病变 ,约 19cm× 18cm× 18cm。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示 :心包积液、右侧胸腔积液。血乳酸脱氢酶 :1936U /L ;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 :30 75…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是极为罕见的性腺外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且伴肉瘤成分的纵隔精原细胞瘤更罕见。该病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影像学特征与其他纵隔肿瘤及纵隔型肺癌等难以鉴别,容易误诊。本文详细报道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伴纵隔肉瘤。通过分析患者诊疗过程,对该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于1951年最早由Friemen描述发生率低,罕见于女性。由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均无特殊性,致其术前诊断十分困难[1]。本研究对1例女性原发性前纵隔精原细胞瘤进行报道,复习文献并总结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等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CT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前纵隔9例,中纵隔1例,最大径为6.5~18.2 cm,平均12.3 cm,肿瘤均为软组织密度肿块,未检出囊腔及房性结构,亦未检出脂肪样密度、钙化或水样密度,肿瘤中心低密度9例,包绕大血管、心包7例,胸壁受累2例,纵隔或(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4例,肺部改变5例,双肺转移1例,胸腔积液4例,心包积液5例.结论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绝大多数位于前纵隔,体积较大,呈无钙化或脂肪的实性肿块,中心常呈低密度,部分侵犯周围结构,在CT上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罕见,本文报告3例,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2例接受手术及术后放疗和化疗,1例单纯化疗,平均随访3.7年(分别为2年、4年、5年),1例死亡,2例仍存活。本文结合文献对此病的组织发生、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例1:患者男性,34岁,工人.住院号:873086。主因:无明显原因突发性胸部针刺样剧烈疼痛,X光片示右上纵隔前方块影8cm×6cm,拟诊为“胸腺瘤”.于87年6月25日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8cm×6cm×5cm与胸腺、右肺上叶粘连.术后病检为;右上纵隔精原细胞瘤(生殖细胞癌)。术后40天补充放疗,体查.双侧睾丸、阴束、腹股沟未触及异常改变。采用10M.V.X线全纵隔外照射,肿瘤量5900CGy/60天,至今6年无不适反应,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是极为罕见 的性腺外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我院胸外 科于1999年9月成功地手术切除一例,但 治愈3年后又发现右肺上叶及气管内鳞 癌,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性,64岁,因发热、咳嗽、胸 闷、气短2个月于1999年8月28日入院。 入院前曾行抗炎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查体:颜面轻度肿胀,颈静脉怒张,睾丸正 常。X线胸片示右上纵隔旁见直径约 5.0cm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阴影,边缘欠 规则,密度均匀一致。CT检查见中纵隔 内有一约7cm×5cm×5cm软组织肿块 影,将气管向左后方推移,上腔静脉向前 方移位,注药增强后见上腔静脉与肿瘤紧 密…  相似文献   

9.
王妹兴  樊宏斌  陶莉  郭晔 《肿瘤》2012,32(2):147-148
噬血细胞综合征( 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噬血活性而临床表现相类似的一组症候群.HPS多见于儿童,大多发生于血液系统肿瘤;成人患者极为罕见,发生于非血液系统肿瘤者也较为罕见[1].本文报道1例继发于纵隔非精原细胞瘤的HPS,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诊断特点,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院收治1例原发性附睾精原细胞瘤,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左阴囊内肿块并进行性增大8月入院,不伴有其他明显症状。查体:左侧附睾头部触及35×25×20mm大小的肿块,表面略呈结节状,下界与睾丸分界欠清晰,质硬,无波动感及压痛,与阴囊无粘连。同侧睾丸质地、大小正常,对侧附睾、睾丸无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示:左附睾头部见实性低回声光团约19.4×34.9mm,边界清,内回声均匀并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诊断附睾肿块,考虑精子肉芽肿或结合可能性大,决定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位于附睾头部,与睾丸有分界,但与精索血管有粘连。完整切下肿块,注意勿损伤精索血管及睾丸。病理报告示:切面呈灰白、匀质、略呈分叶状,表面有包膜;镜检见细胞巢状或片状排列,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嗜碱性,偶见核分裂,间质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报告为:附睾精原细胞瘤。行血AFP、CEA检查结果阴性,腹膜后CT扫描未见肿大淋巴结。第1次手术后1周又行左睾丸切除术,切下睾丸完整,病理切片未见肿瘤细胞。刀口愈合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放射治疗(3000GY)18d,随访至今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临床罕见,我们近年来收治4例。病 例例1:男性,32岁。胸闷、气促1月。胸部CT示前上纵隔14cm×12cm×10cm实性肿物,呈分叶状,密度不均,主要突向右胸。右胸探查见肿瘤与上腔静脉相邻,心包有浸润,切除90%肿瘤及受累心包。病理证实为精原细胞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 CT 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的大小、密度、强化、边界、病理等影像及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5例病变均发生于男性,年龄16~66岁,中位年龄27岁,病变形态不规则,其中前上纵隔3例,前中上纵隔及后纵隔各1例,体积巨大,最大径约3.5~9.9cm,症状以胸部不适、疼痛或头颈部憋胀等多见。2例病变呈均匀低密度影伴轻度强化,其中1例于确诊1年后出现肝脏转移灶;3例低密度病灶内可见点片状更低密度区,肿块实质呈轻度或渐进性强化,临近血管不同程度地受压移位,以腔静脉为著,其中1例病灶可见大量迂曲血管影,并伴有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青少年男性伴有前纵隔巨大肿块,密度较均匀且轻中度强化,病灶内见不同程度血管影时,排除继发性病变外应考虑到精原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4岁,因厌食、多饮、多尿、生长发育停滞,消瘦明显1年,于2008年1月8日收入院.体检:神志淡漠,寡言少语,易不自主流唾液.  相似文献   

14.
15.
1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38岁。发现右中下腹肿物1个月,于2008年3月10日入院。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好,大小便无异常。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发热、寒战。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腹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全腹软,Murphy征阴性。  相似文献   

16.
睾丸精原细胞瘤占睾丸恶性肿瘤70%以上,以单侧睾丸精原细胞瘤为多见,双侧睾丸精原细胞瘤极为罕见。我院自1979年—1989年共收睾丸恶性肿瘤病人150例,双侧睾丸精原细胞瘤4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1:张××,65岁,住院号16316,因双侧睾丸肿大一个月于一九八六年五月十六日入院。一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双侧睾丸肿大,有沉堕感,无疼痛,无发烧,未经任何治疗。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良好,体温脉搏均正常,头颈胸腹部检查均无异常。外生殖器检查:右睾丸明显肿大如鹅卵大小,触之实质性硬,表面光滑,有沉重感,左侧睾丸肿大如鸭卵大小,表面光滑质硬,沉重感,阴茎发育正常。实验室检查:AFP,阴性,HCG 3ng/ml,胸透正常。术前诊断:双侧睾丸肿瘤。  相似文献   

17.
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性 ,1 7岁。因反复胸闷两个月 ,颜面及颈部肿胀并呼吸困难 2 0天 ,咳血丝痰两天而入院。体检 :颜面、颈部明显肿胀 ,嘴唇轻度紫绀 ,颈静脉怒张。右肺呼吸运动减弱 ,叩诊呈浊音 ,呼吸音明显减弱。血清学检查 :AFP>72 6 μg/L,LDH7.0 5 μmol· s-1/L,HCG3 .3 IU/L。胸部 X  相似文献   

18.
睾丸精原细胞瘤是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占生殖系统肿瘤的35—71%以上。目前,放疗已被公认为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并已达到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我院自1975年8月至1986年12月末,共收治各种睾丸恶性肿瘤153例,其中单纯型精原细胞瘤118例,占77.1%(118/153)。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年龄:本组病人最小为22岁,最大为74岁,平均39.9岁。30—45岁患者占60.2%(71/118)。原发灶部位:左睾丸38例(32.2%),右睾丸53例(44.9%),腹股沟8例(6.8%),腹腔内15例(12.7%),双侧睾丸4例(3.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 将1988~1998年收治的49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术后病例作淋巴引流区放疗,放疗量DT 25~30Gy,个别病例增加至DT 40Gy。结果 本组病例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7%、93.7%、80%;Ⅱ期:82%、63.6%、60%;Ⅲ期33%、17%、0%。结论 病人行高位睾丸摘除术后应常规行淋巴引流区放疗,对晚期的应加用化疗,从而减少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远期疗效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94例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标准,Ⅰ期260例,Ⅱ期16例,Ⅲ期18例.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原发病灶联合化疗和(或)放疗.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总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方法检验.结果 全组294例患者的5、10、20和3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1%、91.8%、85.5%和71.4%.临床分期对总生存率有显著影响.Ⅰ期患者中,术后辅助治疗者与未行辅助治疗者的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和79.2%,经辅助治疗者的生存明显获益(P=0.001).Ⅱ期和Ⅲ期患者的预后均与治疗方法无关(均P>0.05).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对放化疗敏感,即使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仍有长期生存可能.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尽量避免大范围手术切除和长期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