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8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洛酮3 mg加至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同时加用依达拉奉30mg用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对照组82例,给予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脑水肿程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程度及GC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范春  张志华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148-114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脑损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GCS和GOS评分均显著升高,依达拉奉治疗组GCS评分和临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OS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改善患者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抗感染、激素以及依手术指征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 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共14d。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以及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评估等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14d后GC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0d后两组患者脑水肿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GOS评估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重型颅脑创伤应用依达拉奉,可降低颅脑创伤后的病残程度,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水肿,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连用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4 d和7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并观察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恢复良好率(55.5%)显著高于对照组(27.8%)(P<0.05)。在治疗后4d和7d,治疗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补液、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轻度低温治疗。治疗期间记录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治疗后脑水肿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中,轻度脑水肿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脑水肿患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3个月时的GO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依达拉奉对治疗重型脑损伤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和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患者入院当天或急诊术后以及入院后4、7、14 d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脑水肿变化情况;患者出院当天格拉斯哥预后功能(GOS)评分以及随访3个月时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得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死亡13例(13%),观察组死亡6例(6%),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院当天或急诊术后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7、14 d GCS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院当天或急诊术后以及入院后4、7、14 d相邻2次测定颅脑水肿面积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当天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GOS评分分别为4.45±0.57、3.99±0.64,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KPS得分分别为93.24±5.89、81.41±6.72,观察组患者KP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依达拉奉30mg,2次/d静滴,共14d.治疗组同时合并使用醒脑静20mL,2次/d静滴,共14d.2周后观测两组患者APACHE-Ⅱ、GCS评分,伤后4个月进行总体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下降(P<0.01),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伤后4个月总体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早期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华  熊雪兵 《中原医刊》2011,(21):121-12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2周后观测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相对与单用依达拉奉组,能够显著提升GCS评分,使,临床疗效也得到显著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与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急性重度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4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依达拉奉加常规治疗(50例)和常规治疗(50例),比较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远期神经功能的恢复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结论依达拉奉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汤汉心 《医学综述》2011,17(6):958-960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另加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L-10和TNF-α水平总体高于正常人,经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IL-10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10和TNF-α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4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2天给予醒脑静注射液40mL/d,连续用14天。分别于伤后1、3、7和14天采血,用特异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的含量,并于治疗前及治疗3天和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变化。结果:伤后1天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伤后3天起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增高,至7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与病情轻重有关,醒脑静注射液较常规治疗能更迅速降低血浆ET含量,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陈伟  黄健 《河北医学》2001,7(4):305-307
目的 :探讨云南灯盏花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74例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云南灯盏花组 ( n=36)和对照组 ( n=38) ,对云南灯盏花组应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静滴和常规行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云南灯盏花组外伤性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持续时间平均为 9.2 d,对照组为 13.5d,有显著差异 P<0 .0 5。云南灯盏花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0 .0 5。结论 :云南灯盏花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减轻脑水肿 ,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3例,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44例.常规治疗组早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5~7 d后再逐渐过度至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组颅脑损伤后12~24 h内即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及胃内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液pH值在入院1~2 d时无显著性差异,入院后3~7 d及8~14 d观察组胃液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参附注射液静滴。治疗过程中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结果治疗组GCS评分在参附注射液治疗5d后不同记录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PI值在治疗3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1和P〈0.001);治疗组在3d后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临床效果,分析进展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及依达拉奉治疗的机理。方法:将86名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疏血通和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疏血通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的变化。结果:每组用药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用药后5例肾功能异常,3例转氨酶升高,1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是有效的安全的,未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含量的影响,为PNS用于临床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NS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患者血清NSE和MBP的浓度,并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 和MBP 含量低于对照组,GCS和G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NS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MBP的含量,并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