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严重烧伤皿清肌红蛋白动态监测曲线,对创面感染和病情恶化有预警意义的回升高值,命名为次高峰。次高峰对严重并发症存在与否的诊断指标是:+Pv=87.5%。-Pv=100%,Se=100%,Sp=97.1%,Ac=97.6%。井推算出漏诊率是0%,误诊率是2.9%,诊断指数197.1%。证明血清肌红蛋白试验达到临床诊断对生化试验的要求水平。  相似文献   

2.
血清CK-MB、Mb、cTnⅠ检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方法:用Ac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器.由BACKMAN公司提供的配套试荆,以检测血清CK-MB,Mb、cTnⅠ的浓度。结果:AMI患者血清CK-MB、Mb、cTnⅠ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其敏感性CK-MB32.8%、Mb41.8%、cTnⅠ 100%。结论:血清CK-MB、Mb、cTnⅠ的连续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治疗和愈后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S100蛋白、TPS(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恶性黑色素瘤(恶黑)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ELISA法动态检测42例恶黑患者血清S100蛋白和TPS水平。结果 血清S100蛋白灵敏度(Sensitivity.Se)为35.7%,特异度(Specificity.Sp)95.2%;TPS Se为19.1%.Sp94.2%。联合检测S100蛋白和TPS,平行试验(parallel test,两者中任何一个阳性即认为诊断试验阳性)评价:Se47.6%.Sp89.4%;系列试验(serial test,两者同时阳性,诊断试验才认为是阳性):Se7.1%,Sp100%;病情进展,血清S100蛋白血清水平和灵敏度增高;治疗前血清S100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较差;血清S100蛋白水平进行性升高提示复发或转移及不良预后.TPS在这些方面作用不明显。结论 平行试验评价血清S100蛋白和TPS有助于恶黑诊断,动态测定血清S100蛋白能够反映恶黑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至关重要。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约有2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可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检测早期由于心肌损伤而出现在血清中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脑梗塞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含量,以利脑梗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64例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进行血清肌红收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164例没病期的脑梗塞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含量均增高,病程越短增高越明显。结论 脑梗塞患者血清肌红蛋白的含量增高,且急性期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68例肝病患者的空腹血TBA水平。结果:血清TBA水平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分别为90.9%、89.2%、100%、100%、100%、41.7%、47.4%。升高的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血清TBA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急慢性肝病、肝硬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心功能参数图像与心功能参数值对冠心病(CAD)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心功能参数图像及心功能参数值观察42例CAD患者(非心肌梗死组2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15例),并与对照组(19例)进行比较。结果:心功能参数图像及心功能参数值:非心肌梗死组检出率高峰充盈率图(PFR图)96.3%,PFR值92.6%;高峰射血率图(PFR图)63.0%,PER值51.9%;高峰充盈时间图(TPFR图)37.0%,TPFR值33.3%,射血分数图(EF图)55.6%,EF值48.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检出率PFR图100.0%,PFR值100.0%;EF图93.3%,EF值73.3%;PER图93.3%,PER值86.7%,TPFR图60.0%,TPFR值53.3%。结论:心功能参数图像对CAD诊断的价值高于心功能参数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肌红蛋白对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尤其是在连续测定血清肌红蛋白的同时,作血清酶学及心电图检查,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更有意义。此外,该试验对区分心绞疼及心肌梗塞亦有一定的价值。但血清肌红蛋白的测定并非特异性,其他因素的影响亦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07例患者发病后2,4、8h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在1h内定量测定cTnI、Myo、CK—MB;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结果在发病后2h,只有Myo的含量升高,敏感性达到47.06%,特异性58.33%;发病后4h,Myo、cTnI和CK—MB的敏感性分别为88.23%、45.10%和52.94%,特异性分别为71.11%、81.48%、82.61%;发病后8h,Myo、cTnI、CK—MB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8.24%、96.08%、90.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nI、Myo、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采血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率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肌钙蛋白Ⅰ(cTnⅠ)对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检测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TnⅠ,并对cTnⅠ进行统计学比较(£检验)和ROC分析。结果cTnⅠ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97.7%,阳性预测值为98.4%,准确度为97.1%;cTn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7。结论血清cTnⅠ是诊断心肌梗死的灵敏而特异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电极法与火焰光度法测定钾钠离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测定血清中电解质是继光谱分析后出现的又一种快速准确的电解质测定方法。本文对其与火燃光度法测定作一比较。1样品的来该与仪器1.1钾钠质控血清: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批号:920412)病人血清来自本院住院患者。1.2离子选择电极仪:美国IL-501K+Na+离子分析仪,上海分析仪器厂生产的火焰光度计(型号6400-A型)。2方法:用两种方法测定同一批号参比血清,结果如下:ISE法:K+150次,.SO=0.036,CV=0.69%,Na+150次,.2mmol/L,SD=0.068,CV=0.43%。火焰光度法,K+150次,,SD=0.64,…  相似文献   

12.
<正> Kiss等首先报告在急性心肌梗塞后10~12小时血清肌红蛋白的浓度发生改变。从此之后,其他学者也证实了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入院后的短时间内,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升高。Sylven报告了梗塞症状发作6小时入院的40例患者,发现其症状发作后1小时有20%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升高。本文在心肌梗塞症状发作后早期和6小时内每小时采血一次,测定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并比较了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材料与方法本文分两组研究。第一组:选择疑诊急性心肌梗塞70例病人。这些病人具有典型部位的胸痛,可伴有或无心电图改变。均在4小时内送入流动或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人院时及在48小时内每2小时抽血一次。应用白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活性,放免法测肌红蛋白浓度。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根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单项定量检测及联合检测进行比较,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对239例临床征象高度可疑的AMI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Ⅰ、Mb和CK—MB。比较它们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组合。结果在入院后24h内cTnⅠ、Mb、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6.8%、100%和76.6%,特异性分别为100%、89.4%和97.6%。AMI患者死亡率随着cTnⅠ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cTnⅠ、Mb、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期值为100%,阴性预期值为84.2%。结论cTnⅠ、Mb和CK—MB联合检测,结果其敏感性提高到100%,阳性预期值迭100%,其综合特异性也可迭88.2%,同时对预后、再梗死发生及疗效有很好的观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cTnI)及炎性因子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心肌梗死患者,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2名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cTnI和肌红蛋白检测结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血清和肌红蛋白和cTnI阳性率结果和炎性因子与血清cTnI、肌红蛋白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入院6、12、24 h cTnI和肌红蛋白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入院12 h cTnI和肌红蛋白水平为最高值;研究组入院6、12、24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入院后12 h,血清CRP、ICAM-1、IL-8和IL-6水平数值最高;入院12 h时,研究组血清肌红蛋白具有最高阳性检测率(88%),入院后12 h,cTnI具有最高阳性检测率(100%)。入院时,血清cTnI和肌红蛋白阳性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肌红蛋白比较,患者入院6、12、24h具有较高的cTnI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nI与CRP、ICAM-1、IL-8、IL-6均呈正相(P<0.05)。血清肌红蛋白与CRP、ICAM-1、IL-8、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血清cTnI、肌红蛋白发生明显变化,都可在发病12 h到达最高峰,在对患者早期临床诊断过程中,血清cTnI、肌红蛋白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同cTnI比较,肌红蛋白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能够对心肌梗死进行有效诊断,升高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同时,血清肌红蛋白与CRP、ICAM-1、IL-8、IL-6呈正相关,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微量ELISA法检测807例份不同年龄、性别的健康人血清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IgG抗体,0-1岁年龄组最低,为48.15%,25-35岁年龄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无性别差异。随机取95份血清与CF进行比较,两法的总符合率为90.53%,阳性符合率为94.20%,rs^1=0.7760,P<0.001,ELISA法的GMT是CF法的64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定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h和24h血中肌钙蛋白T和肌红蛋白的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肌钙蛋白T在3h内阳性率显著低于肌红蛋白(P〈0.05);24h阳性率达100%。结论:肌钙蛋白T是诊断AMI最佳的指标,同时联合检测肌红蛋白,可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的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卞文安 《新疆医学》2006,36(4):13-14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在肿瘤标志物CA19—9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50例健康者,47例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浓度。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检测灵敏度为80.8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4.75%。研究发现CA19—9对早期胰腺癌诊断有意义(P〈0.01)。结论:CA19—9水平分析对胰腺癌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抗Sa抗体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Sa抗体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意义。方法:对75例RA患者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9例及健康正常人47例血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a抗体和免疫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抗Sa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为42.7%,特异性为100%,阳性确诊率为100%,阴性确诊率为71.2%;RF对RA诊断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9.2%,阳性确诊率为71.2%,阴性确诊率为80.0%。结论:抗Sa抗体检测对RA的辅助诊断价值优于RF。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血清淀粉酶含量测定,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该酶含量明显升高。而严重的出血性胰腺炎和坏死性胰腺炎由于腺泡细胞的破坏和胰腺组织的坏死,淀粉酶生成减少,其含量反而无升高的表现,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各种急慢性感染和组织损伤时,其血清含量在发病数小时后迅速升高。为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检出率和提前检出时间,采用C反应蛋白含量测定方法,连续测定1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并测定淀粉酶含量做对照),得出高于正常值的检出率:淀粉酶法为82.4%,C反应蛋白法为92.6%,双法兼用为97.1%。并通过20例动态水平测定得出:C反应蛋白最早检出时间为发病后2h,达到高峰时最早检出时间为发病后20h,均比淀粉酶法提前2h和16h以上。实验结果证明:同时测定血清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含量,是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好的实验室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放射免疫(RIA)测定分析血清肌红蛋白(Mb)浓度,早期诊断心肌梗塞(AMI)。结果表明AMI早期血清Mb浓度超过正常水平的4.7倍;在其他血清酶升高前一天,就可观察到69.9%的AMI忠者血清Mb浓度升高。血清Mb浓度的峰值与心肌损伤范围的大小,严重痖状的有无以及预后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与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