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综合治疗及康复护理要点。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及康复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治愈34例,好转21例,无效自动出院2例,总有效率98%。结论完善的中医综合治疗和康复护理是促进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君  腾略珍 《中医正骨》1996,8(6):39-40
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护理中国煤矿工人临沂温泉疗养院(276032)申君,腾略珍,李爱芹主题词强直性脊栓炎/康复,强直性脊柱炎/护理,病例报告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因其病变主要侵犯脊柱及周围大...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指导包括心理指导、生活指导;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推拿按摩结合中药熏蒸以及运动疗法等.目前强直性脊柱炎在康复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尚无一套系统、规范、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可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可伴有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和功能受损.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选取40例住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加中药辨证论治,观察康复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作用.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患者的各项体征均得到了缓解,临床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护理及疗效。方法:对23例早期强制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疗效显著19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推拿/康复医学科就诊的4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推拿治疗,10 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推拿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有效率达91.11%。结论: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疼痛、恢复功能方面,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和整理近10年来收治的34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康复护理资料。结果:跟踪随访显示,无二例出现须手术矫正严重畸形。结论:功能锻炼在强直性脊柱炎:的预防或减轻畸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状况,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有效专业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国际通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WHOQOL--BREF表)、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标(BASDAI)、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全面评估44例AS患者的健康状况,予以专业护理。结果:4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部分存在情绪变化,主要为焦虑和抑郁。结论:药物治疗与身心康复锻炼应同时进行,两者对患者康复和病情缓解及全面提高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动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且已得到丰富的临床实践证明。但强直性脊柱炎尚不明确的发病原因,加之患者的肌肉力量、柔韧性、关节活动范围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存在的个体差异,共同导致了肢体活动受限、运动功能缺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损伤风险更高的特点。如何根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出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本研究对运动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综述,并探索适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处方在此病症中的治疗优势,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运动方式,进而帮助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10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枕墙距、Schober实验、指地距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实验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5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和护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结果]在实施护理措施后,58例患者的腰背痛、关节痛由8~10分下降到2~5分,疼痛明显减轻,晨僵时间由(78.5±17.3)min下降到(39.6±17.8)min。[结论]根据高强直性脊炎临床特点,制定好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护理计划,对脊柱炎患者的康复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姜勤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395-396
目的观察铺灸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铺灸组和西药组)并治疗。结果铺灸组总有效率为93.1%,明显优于西药组(62.1%),两组在治疗前后BASDAI和BASFI功能指数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铺灸组BASDAI和BASFI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铺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铺灸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恢复有更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脊柱牵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新忠  杨雪 《中医正骨》1998,10(6):13-14
为探讨脊柱牵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中的作用,随机将13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在药物及物理治疗的同时给以脊柱牵引;对照组60例仅给以药物及物理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高(P<0.05),疗程短(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认为脊柱牵引对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预防畸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在隔药饼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过程中开展护理工作,评价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工作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在隔药饼灸治疗过程中,辅以健康教育、功能训练,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取得显著结果。结论:隔药饼灸可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晨僵及疼痛评分,护理工作开展进一步增强了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文瑞论强直性脊柱炎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瑞教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对内科疑难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为虚、寒、瘀共同致病。因此,提出补虚、散寒、祛瘀为本病的治疗原则,并在临床运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治法对临床攻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刘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4,(29):134-135
目的:总结草木犀流浸液片间歇给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观察并记录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草木犀流浸液片间歇给药结合运动疗法护理体会,分析并汇总。结果:应用草木犀流浸液片间歇给药结合运动疗法配合到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综合护理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的效果。结论:草木犀流浸液片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牵引疗法对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症状改善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临床对48例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进行牵引治疗的疗效观察,分别对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产生的骶髂关节改变、腰椎退行性改变、脊柱侧弯这些症状发病机理和生物力学的作用分析,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对牵引疗法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应用给予了肯定论证。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临床对48例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进行牵引治疗的疗效观察,分别对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产生的骶髂关节改变、腰椎退行性改变、脊柱侧弯这些症状发病机理和生物力学的作用分析,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对牵引疗法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应用给予了肯定论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六白菖砂汤对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辨证肾阳亏虚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六白菖砂汤组方为主进行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后患者疼痛总体评分、实验室指标等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总体评分及实验室指标自身对照均有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六白菖砂汤对AS患者中医辨证肾阳亏虚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运用内服中药和SASP及MTX内服,配合中药蒸汽浴及功能锻炼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近期控制6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准备93.8%.治疗后脊柱运动改善,胸廓扩张度增加,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