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伤性肝脏损伤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脏损伤的诊断抢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3例外伤性肝脏损伤的病例。结果 根据病史、体征、腹穿结果、B超和CT的诊断,术前确诊者47例,高度怀疑并手术证实者5例,开腹探查确诊者1例。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率为100%,经手术治愈41例,死亡3例。结论 外伤性肝脏损伤病情复杂,严重,往往伤后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尽早有效地止血、输血,保障循环血容量是本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28例肝外伤的临床资料,根据AAST分级:Ⅰ级10例(35.7%),Ⅱ级13例(46.4%), Ⅲ级4例(14.3%),Ⅳ级1例(3.6%).其中行非手术治疗6例(21.4%),手术治疗22例(78.6%).结果 本组治愈26例(92.9%),死亡2例(7.1%),为严重肝脏损伤行清创后部分肝叶切除和失血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发生并发症5例(17.8%),其中腹腔内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胆漏1例,膈下脓肿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轻型肝外伤可选择严密观察下的非手术治疗,而多数肝外伤需手术治疗,术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重视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外伤性肝脏损伤的致伤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39例外伤性肝脏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致伤因素中交通事故27例(69.2%),高处坠落7例(17.9%),打架斗殴5例(12.8%)。入院时休克33例(84.6%),合并其他脏器损伤5例(12.8%),非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手术治疗34例,死亡1例,死亡率7.7%,术后继发肝脓肿1例,术后出血1例。结论外伤性肝脏损伤是腹部损伤中的严重损伤,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因素,多数病人就诊时处于休克状态。循环稳定的伤员非手术治疗效果好,不存在手术并发症。循环不稳定的伤员积极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手术原则是:彻底清创,彻底止血、消除胆漏,通畅引流,手术方法根据术中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脏外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到2011年11月间45例严重肝脏外伤手术病例,其中按AAST分级Ⅲ级15例,Ⅳ级21例,Ⅴ级9例;合并其他器官损伤38例;行损伤控制性肝脏手术19例,一期确定性手术26例,对比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与一期确定性手术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损伤控制性手术组的死亡率较一期确定性手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肝脏外伤治疗选择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损伤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06例肝损伤患者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96例、死亡10例。结论及时准确诊断治疗是肝脏损伤治疗的关键,手术方式选择的基础原则是方便、快捷、对病情干扰小和副损伤少,对部分肝损伤行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7年11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肝脏损伤72例。其中采用手术治疗51例(占70.8%),非手术治疗21例(占29.2%)。现就肝损伤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脏损伤7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肝脏损伤72例治疗体会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普外科(353000)刘正升,李伟华,邓川我院自1993年3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肝脏损伤72例。其中采用手术治疗51例(占70.8%),非手术治疗21例(占29.2%)。本文就肝损伤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体...  相似文献   

8.
肝脏外伤是仅次于脾、小肠创伤面居第3位的腹部脏器外伤[1],同时由于肝外伤常合并其它脏器操作和严重肝外伤病人处理的复杂性及较高的病死率,目前仍是县级医院外科医师面临棘手问题.我院自1996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肝脏损伤3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了15例外伤性腹部大血管损伤的诊治经验。重点讨论了血管损伤的诊断术前复苏和血管损伤的处理。指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肝脏外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8年1月~2007年12月260例肝脏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程度、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等.结果 经开放于术治疗153例,非手术治疗107例.236例治愈,24例死亡,病死率为10.2%,其中,肝脏损伤Ⅰ~Ⅱ级139例,死亡0例;Ⅲ-Ⅴ级119例,死亡22例;Ⅵ级2例均死亡,死亡与肝脏损伤级别相关.并发症发生82例次,主要包括继发性出血、腹腔感染等.结论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肝脏外伤患者可在有效监护下选择非手术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及时于术止血,多学科的协作处理可扩大非手术治疗的应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肝脏外伤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肝脏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脏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肝脏外伤出血患者行急诊动脉DSA检查和介入栓塞止血治疗,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和(或)聚乙烯醇(PVA)微粒。结果18例DSA检查出血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均获得了明确诊断。18例栓塞治疗后出血均立即停止,1例在治疗后24h内出血复发,遂行二次栓塞止血成功。随访3个月,无复发出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SA能及时、准确的发现肝脏出血的部位,是诊断外伤性肝脏出血的可靠方法。介入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肝脏出血安全、迅速、有效,并能最大限度保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外伤性腹部血管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部血管损伤包括创伤性(外伤性或医源性)和非创伤性(内脏血管因某些病理因素自发性破裂)损伤,而外伤性腹部血管损伤是创伤外科经常遇到的挑战性问题。一、发病率与死亡率腹部血管损伤在开放性腹部损伤中发生率惊人的高,尤其在濒死伤员中占有相当比例。Filiciano等曾报道15%的腹部创伤(80%为穿透伤)有大血管损伤;血管损伤中32%为腹部血管损伤[’]。一般认为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失血性休克为近期主要死因[2,3]二、发生机制火器伤在致伤瞬间由于强压力波作用于循环管路系统,使血管内血流剧烈扰动,类似血锤效应造成伤道…  相似文献   

15.
16.
肝脏损伤的外科止血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相似文献   

17.
肝脏外伤在腹部损伤中所占比例及其病死率均较高,须尽早诊治。对于急诊肝脏外伤,腹腔镜技术可在诊断的同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也可为开腹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提供参考。对于肝外伤Ⅲ级以下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病人,腹腔镜探查不但可明确诊断和分级,而且可进一步采取直接止血或行部分肝切除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虽然腹腔镜技术可通过较小的创伤快速有效地治疗肝脏外伤,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腹,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须解决。外科医师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自身技术水平和医院所具备条件选择合适的病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腹腔镜技术的优势,让病人受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处理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4例胰腺外伤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程度、手术方式、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级5例,Ⅱ级4例,Ⅲ级7例,Ⅳ级6例,V级2例。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19例,彻底止血+充分胰周外引流术4例,远端胰腺切除术+脾切除术7例,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2例,胰头近侧断端缝合+远侧断端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死亡2例。结论无明确主胰管损伤、临床情况稳定时,胰腺损伤可先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于重度闭合性胰腺损伤,根据胰腺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钝性脾损伤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切脾无害论"及脾脏并非生命所必需这一事实的影响,人们对脾脏的探索,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机体其它脏器相比一直相对滞后.国内脾脏功能经过近二十余年的不断深入与扩大研究,脾脏在许多疾病(如肿瘤、胰腺炎、肝硬化等)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正常脾脏在机体不同生理和病理情况下以及各种病理脾脏的确切功能和角色所了解的可能还远远不够.正如夏穗生[1]和姜洪池等[2]指出的那样,对脾脏功能和脾脏外科的研究虽已形成了具有初步的理论框架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实践中仍存在有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肝脏外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年来收治的56例肝外伤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外伤据AAST分级法对21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35例分别采用肝缝合修补加明胶海绵大网膜填塞,肝固有动脉结扎,清创加不规则肝切除术。手术患者32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 肝脏损伤应根据肝损伤的程度、部位及分析来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