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武威市肿瘤医院从2003年开始在血浆置换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对象2003年3月~2005年6月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8例,所有入选患者符合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基本条件,诊断参照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即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临床表现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或每日上升超过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40%。入选病例均HBVDNA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6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似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1例病人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98例次。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74.19%。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肯定,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4—05-2006—04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0例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俞亚峰 《浙江临床医学》2013,(10):1490-1491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介导机体免疫系统,对肝细胞产生严重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损伤后,出现的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可因肝脏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可达70%以上)。因此,探索一种既可迅速控制病情,又能有效调整肝脏代谢功能的方法,是除肝移植外提高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本院采用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不良事件及预防。方法: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每隔1~2 d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每次血浆2 500~3 000 ml。结果:69例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260次,共发生不良事件76次。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在过敏、出血、凝血、脑水肿等不良事件,加强观察及护理,是患者顺利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退黄合剂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以退黄合剂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症肝炎 5 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16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 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标准 ,患者治疗前均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按治疗方法不同患者分为 3组 ,3组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3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 1。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一般基础治疗 ;治疗组 加用血浆置换 ;治疗组 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联用退黄合剂和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视病情轻重而定 ,一般 1~6次 ,平均 2…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5—01/2006—11对4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方重肝合剂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肝合剂,比较2组在治疗第6周末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疗效及血浆置换次数。结果:2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组综合疗效相当,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0.05),而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3.3±1.6)次,对照组(5.5±1.8)次,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方重肝合剂治疗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减少血浆置换治疗次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血浆置换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25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1~5次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明显好转,缩短了患者治疗周期,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结论: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型肝炎,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冯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223-3224
我院应用多次血浆置换治疗63例晚期慢性重型肝炎,并与单用内科综合治疗或加用一次血浆置换治疗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重组乙肝疫苗(rHB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肝脏纤维化指标改变。方法:慢性乙型肝炎31例,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mg/d加肌注rHBV10μg,1次/15d,12个月,动态观察服药0,6,12个月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定量,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型前胶原(PC)和型胶原(C)的变化。结果:拉米夫定加乙肝疫苗治疗12个月,可显著抑制HBV-DNA(copy/L)复制(5.13×109±3.03×105vs8.01×105±3.89×103,P<0.01),使大多数患者肝功能(nkat/L,ALT:1597±807vs450±203;AST:1687±617vs398±230)恢复正常(P<0.01)。结论:拉米夫定加rHBV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MD)联合干扰素(IN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二者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方法将185例HBV-DNA和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LMD与INF联合治疗,B组单用LMD治疗,C组单用INF治疗。A、B两组LMD均为100mg/d,口服,12个月为1疗程,但A组于LMD治疗第7个月开始加用INF 3MU,3次/周,6个月为1疗程;C组单用INF 3MU,3次/周,6个月为1疗程。三组均在1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结果疗程结束时,A、B两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A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显著性(P<0.05);A、C两组比较,A组以上四项指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显著性(P<0.05)或高度统计显著性(P<0.01)。随访结束时,A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显著性(P<0.05)或高度统计显著性(P<0.01)。结论LMD联合INF治疗CHB疗效明显优于单用LMD或INF,是CHB患者安全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肝组织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 0例,给予口服拉米服定10 0 mg/ d,连用1a,动态观察服药0、6、12个月肝功能、HBV- DNA定量、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 N)、型前胶原(P P)和 型胶原( C)的变化,对其中10例治疗前后行肝组织穿刺活检,观察肝脏组织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拉米夫定治疗组治疗后AL T、AST水平下降,HBV- DNA定量和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P<0 .0 1)。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明显降低血清HBV- DNA及转氨酶水平,延缓肝组织纤维化的进展,减轻肝组织的炎症坏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 l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等基础治疗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每日100m g)者为治疗组,两组各为30例。观察患者治疗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等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死亡追溯死因。统计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上述指标、Ch ild-Pugh评分及其转归和预后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ALT、TB、ALB水平12周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观察结束时治疗组23例(76.6%)患者有病毒应答,而对照组为4例(13.3%)。(3)观察结束时治疗组中A级8例、B级21例、C级1例,Ch 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22例(73%);对照组A级1例、B级10例、C级11例,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3例(10%)。(4)观察期内治疗组并发肝昏迷4例,肝肾综合征3例,肝癌1例;对照组则分别14例、10例、5例。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8例。(5)治疗组共6例出现YMDD变异,5例出现病毒变异后加用阿德福韦酯10 mg/d继续治疗。结论: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次数,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嘉川  雷学忠 《华西医学》2009,(7):1739-1741
目的:了解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观察重型肝炎患者PE前后总胆红素、白蛋白5项指标及乏力、腹胀等临床症状变化,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好转率的差异。统计分析PE治疗及次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检测部分患者PE前后内毒素(LPS)浓度,探讨LPS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早中期患者好转率分别为54.4%和27.8%(P〈0.01);晚期患者的好转率分别为8.3%和1.4%(P〉0.05)。PE治疗2到4次,患者的好转率分别为39.4%、43.6%和42.9%,但PE次数在不同组别患者的好转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治疗后好转患者血清内毒素浓度下降(P〈0.01)。结论:PE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早中期患者的好转率。PE次数为2到4次时,患者的好转率较高,但不同的PE次数未显示相应患者的临床转归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血清LPS浓度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治疗前血清LPS浓度低且治疗后下降者,预后较好;相反,治疗前血清LPS浓度高且治疗后下降不明显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不同时期患者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住院行血浆置换治疗的3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早、中、晚分为三组,早期11例,中期10例,晚期9例,三组均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结果血浆置换后三组患者食欲、乏力、腹胀症状及黄疸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晚期患者症状改善迅速消失,中期患者部分也消失:总有效率70%,其中早期100%,中期90%,晚期11%:三组间有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确能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特别对早中期患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与国产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疗效。方法:24例LAM耐药的CHB患者采用ADV10mg/d,联合LAM100mg/d治疗,疗程52周。观察用药12、24、52周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以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结果:患者在治疗12、24、52周时血清HBV-DNA、AL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2周时患者HBV-DNA阴转率79.2%,ALT恢复至正常的百分比为83.3%。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达芬联合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A组)40例,给予安达芬及拉米呋啶治疗。安达芬组(B组)38例,单用安达芬治疗;拉米呋啶组(C组)38例,单用拉米呋啶治疗。治疗结束时,观察3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A组明显高于B、C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7.5%、42.1%和39.5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7.5%、47.4%和44.7%,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C2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安达芬联合拉米呋啶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功效,两者联合应用可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复习近年有关文献 ,就拉米夫定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安全性、疗程以及病毒变异耐药等某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将122例HBsAg,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三个组:①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组;②单用干扰素组;③单用拉米夫定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各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三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组肝功复常率为89.3%。而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为65.4%和60.9%。三组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组HBeAg阴转率为68.8%,HBV DNA阴转率为82.9%,干扰素组分别为44%和61.9%,拉米夫定组分别为38.1%和59.1%,三组有显著性差异。干扰素组与拉米夫定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中干扰素组出现了相关不良反应,其余两组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有协同抗病毒,保肝等作用。明显改善肝功能,优于单用干扰素组或单用拉米夫定组,提高了疗效,且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