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和TCBS琼脂平板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效果。方法依据WS271—2007《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对100份腹泻病人肛拭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比较其效果。结果 100份腹泻病人肛拭标本中,TCBS分离出28株可疑菌株,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出30株可疑菌株。对可疑菌株进行生化鉴定,最后有20件标本确认为副溶血性弧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和TCBS琼脂筛查出的可疑阳性标本中真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6.7%和71.4%,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结论两种培养基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中具有相同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肉类、海产品中4种致病菌在进口科玛嘉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的检出率。方法:增菌后分别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分离培养4种致病菌。比较检出率。结果:沙门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χ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2χ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χ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2χ检验)。结论:进口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在副溶血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上比国产培养基有较高的检出率,而在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上的检出率与国产培养基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为溯源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平板分离培养,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结果 42份样品中有27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9%。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为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本县外环境水体和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和流行特征,为本县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外环境水体(包括溪水、近岸港口水和养殖海水等)、养殖和市售水产品(鱼类、甲壳类和贝壳类等海鲜)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采集定点样品750份,其中水样270份、海产品480份。结果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标本407份,检出率为54. 27%。外环境水样副溶血性弧菌138株,检出率为51. 11%,其中海水检出率为87. 04%(94/108);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269株,检出率为56. 04%。海产品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贝壳类,其检出率为70. 56%(127/180),鱼类与贝壳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甲壳类与贝壳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宁海县养殖海水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普遍、贝壳类等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应适时加强监测防控和饮食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松阳县养殖水产品及其养殖水塘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从松阳县2个乡镇各选取1个水产养殖水塘,采集水样、水底沉积物及养殖水产品(包括己送市场销售的水产品)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结果共采集检测样品10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份,检出率为5.77%;但在两水产养殖水塘的32份水体样品、32份水底沉积物及16份直接从水塘中采集的养殖水产样品中,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第三、四季度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均为11.54%。结论养殖水塘未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但在市场销售的水产品中有副溶血弧菌检出,应加强对水产销售市场交叉污染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生吃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对可能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T 4789.7—2008)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104份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1份,阳性率为39.42%,其中生吃海产品检出率为19.23%(5/26),不同季度生吃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4 4,P0.05);生吃淡水鱼检出率为46.15%(36/78),不同月份生吃淡水鱼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5 4,P0.05)。结论广州市生吃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各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4年在江苏省13个省辖市采集925份水产及其制品,按照江苏省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中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果 925份水产及其制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样品63份,检出率为6.8%,海产品和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129)。散装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9.5%)高于预包装水产品(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1)。生食水产品和预制半成品检出率高于冷冻水产品和熟制水产品。结论江苏省水产及其制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应加强对各类水产品的监测和管理。同时开展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定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深入研究由于食用水产及其制品引起疾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杨娟  马智龙  蔡震 《现代预防医学》2016,(20):3699-3702
目的 了解泰州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有效的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根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T 4789.7—2010)对112份水产品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分离菌株的药敏实验采用K - B法。结果 112份样品38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为 33.9%。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52.6%,对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萘啶酸、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为100.0%。结论 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并有部分菌株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动化平板接种仪对副溶血性弧菌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改进效果,以期提高副溶血性弧菌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和检测效率。方法从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较高的天然海产品样品中选取70份样品,使用自动化平板接种仪和国家标准法,对样品进行对比检测。结果使用仪器法检出22份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为31.4%。国家标准法检出20份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为28.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仪器法阳性数多2份,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检测效率有所提高。仪器法相较国家标准法平板上单个分离菌株生长率高,仅有5份样品需要再次转种纯化,比国家标准法减少了31个工作日。结论自动化平板接种仪可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能够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减少操作误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采集承德市部分餐馆饭店加工用生动物性水产品、熟动物性水产品、接触生食品涂抹物和接触熟食涂抹物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掌握副溶血性弧菌在承德市餐馆饭店污染状况,以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5年工作手册》规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验。结果:在所检测的108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3株,检出率为12.04%,从阳性样品的分布情况来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主要来源于加工用生动物性水产品和接触生食品涂抹物。结论:在我市餐馆饭店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其潜在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平湖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致病力,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并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6—2017年平湖市海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的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采用弧菌显色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霍乱弧菌定性检测,并进行毒力基因、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239份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1.46%,创伤弧菌检出率为0.84%,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以O1、O2、O4和O5为主,分别占13.01%、26.02%、17.07%和17.07%,所有菌株均携带tlh基因,未携带tdh、trh基因,均为非毒力株,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9.57%;2株创伤弧菌均携带vvhA毒力基因,且对头孢西丁耐药。结论平湖市市售水产品中的致病性弧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均为非毒力株,不具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临安地区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并对毒力基因和药敏进行检测,为防治因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采集市售水产品205份,采用PCR方法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dh、trh基因扩增,并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实验。结果 205份水产品中有19份样品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为9.3%,其中虾类检出率最高为15.4%;19株菌检出4株tdh阳性,1株trh阳性;19株水产品中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100.0%,有2株耐菌株耐2种以上抗生素,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4种抗生素完全敏感。结论临安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已达一定程度,同时存在耐药情况,水产品污染状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并分析湛江地区各市售对虾、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及耐药性,以了解当地主要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及耐药情况,为疾病防控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数据。方法参照GB 4789.7—2013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法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同时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其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108份对虾、牡蛎中共检出39份样品存在污染,检出率为36.11%,从中分离得到84株副溶血性弧菌。这些菌对18种抗生素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土霉素和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9.05%和53.57%;超过85%菌株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结论湛江地区对虾、牡蛎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较高,存在土霉素等耐药的情况。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土霉素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温州市食品污染物中副溶血弧菌污染调查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品污染物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污染副溶血性弧菌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和为食品安全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参照GB/T4789.7-2003对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鉴定[1]。结果:检测生肉(牛、羊、鸡、猪)、熟肉制品、水产品(包括海水鱼、淡水鱼)、冷菜共4类样品494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75株,检出率15.2%;4类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最高的为水产品(20%)。水产品中不同样品检出率:虾31.11%,贝21.88%,蟹16.67%,鱼12.20%,各类食品中9月份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结论: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和洞头县各类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程度无显著性差异,贝、虾类水产品污染高于鱼和蟹。  相似文献   

15.
徐品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13-1716
目的探讨不同的增菌液及分离培养基在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及其他致病性弧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旧两版(2003和2008年)国家标准中涉及到的增菌液和分离培养基对单一弧菌和混合弧菌进行检验。结果新版国标中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效果较以往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显著,新增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在鉴别不同类型的弧菌中作用明显。结果新的国家标准中对增菌液的选择进行调整,并新增了选择性培养基的种类,对于快速、准确地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及相应的弧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够提高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消费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识别食物消费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茵重点污染环节,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0年间于罗湖区海鲜制售类餐馆、非海鲜制售类餐馆、市场三类场所中采集海产品、淡水产品、加工环节采样样品及冷菜四类样品,依据国标GB/T4789.7—2008检验样品副溶血性弧菌带染状况。结果从18家海鲜制售餐馆、8家非海鲜制售餐馆、5家水产市场、4家超市中,共采集样品458份,其中海水产品57份、淡水产品47份、加工环节样本174份、冷菜样品180份。水产品中,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43.75%,21/47)高于海水产品(1.75%,1/57)(P〈0.01);加工环节类样本中,粗加工砧板以及淡水养殖水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6.00%(4/25)、38.71%(12/31);冷菜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普遍较低,阳性率分别为熟肉1.43%(1/70)、凉菜1.54%(1/65)、生腌海产品0(0/45)(P〉0.05)。结论深圳市罗湖区部分食品和加工环节样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茵污染,尤其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建议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应加入淡水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鞍山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及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操作,对鞍山市2012—2015年共计164份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 164份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0株,总检出率为36.59%。其中,虾类检出率最高,为70.83%;其次是贝类,检出率为46.77%。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7,P0.05);夏秋季检出率高于冬春季,夏秋季和冬春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P0.05);不同采集地点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0,P0.01)。结论鞍山市售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应加强水产品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副溶血性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食物中毒样本的快速检测。方法:食品样本先选择性增菌,取上层液提取DNA,粪样直接提取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并与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食品54份,食物中毒粪样12份,检测阳性食品21份、粪样9份,检测结果与培养法比较,阳性检出率分别为食品38.9%、31.5%;粪样均为75.0%。结论:副溶血性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天津市某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提出预防措施,减少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方法 采取现场随机抽样的方法,依据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随机抽检的155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72份,阳性率为46.45%;鱼、贝类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水产品种类;春、秋季节较其他季节阳性检出率高.结论 天津市某区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季节差异性明显,存在食用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测,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县农贸市场所售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防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4789.7-2003进行各类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结果431份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份,检出率为1.86%;其中156份海、水产品检出7份,检出率为4.49%;57份腌腊制品检出1份,检出率为1.75%;其余样品均未检出阳性菌株。结论崇明县农贸市场所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