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CT表现,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MC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方法分析图像.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晰准确显示23例起源异常的冠状动脉,其中左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13例(56.5%),右冠状动脉(RCA)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6例(26.1%),RCA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4.3%),LCX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3例(13.0%).23例患者中有5例(21.7%)合并有冠状动脉狭窄外,其余18例患者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在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部分弥补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0 308例,判断其有无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情况存在,并判断不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类型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10 308例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73例,检出率为0.71%,其中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0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5例,左、右冠状动脉同时存在起源异常8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同侧冠状窦60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13例,且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患者中69.2%引起斑块形成和冠状动脉狭窄,较冠状动脉起源于同侧冠状窦患者(38.3%)更易引起斑块形成和冠状动脉狭窄.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能够准确判断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的开口、走行,它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不同的管电压。分析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两种方式的图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辐射剂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23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55例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变动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应用常规回顾性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降低7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BMI<18kg/m2者,管电压用8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亦55%左右;BMI 18~24kg/m2者,管电压用10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25%左右。结论:根据患者的心率、心律、BMI等参数制定合适的扫描方案,就能在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的同时,使患者的辐射剂量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ry artery origin anomalies,CAOA)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5至2001年241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CAOA29例(1.2%),其中左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17例(58.6%),右冠(RCA)起源于左冠状窦6例(20.7%),RCA起源于升主支脉1例(3.4%),LCX起源于右冠状窦4例(13.8%)LCX起源于RCA1例(3.4%);29例患者中除5例(17.2%)合并有冠状动脉狭窄外,其余24例(82.8%)患者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结论:CAOA是影响冠状动脉造影响的因素之一,但细胞观察左心室造影结果,选用不同型号的造影导管,终能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最常见的类型是LAD和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大多数异常类型并不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50恸J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0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检查,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中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为92%、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88%.与冠状动滕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对其进行淮确的评价,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为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64-slice spiral CT,64-M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应用64-MSCT对65例患者行CTA检查.对有胸心肌桥的诊断,64-MSCT冠脉CTA优于SCA;对有狭窄的患者64-MSCT冠脉CTA对轻度狭诊断应与临床症状结合,可暂不行SCA检查,行保守治疗,而对于中度狭窄没有冠脉造影敏感,应行SCA检查确定诊断.结果 64-MS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结论 临床对于冠心病患者真阴性的排除和真阳性的诊断,64-MSCT冠脉CTA与SCA的作用无差别,是一种无创、有效的冠状动脉CTA方法,可作为一种诊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非创伤性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每例患者的4支(左前降支、左旋支、左主干、右冠脉)血管共352支进行CT冠脉成像及选择性冠脉造影2种方法的检查,检测冠脉的图像特征,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2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冠脉成像的诊断敏感度为97.24%,特异度为92.40%,阳性预测率为93.12%,阴性预测率为96.93%。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程度分级的诊断结果呈高度一致性(P<0.01)。结论: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测结果可以与冠脉造影相媲美,检测方便快捷、无创伤、辐射量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的起源异常是指冠状动脉的起始、走形及分布异常,一般认为是在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异常发育或未能发育完全造成的,发病率较低。一般情况下无临床症状,但少数可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失常或猝死,因此及早发现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2例病例报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 ,6 5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10余年 ,加重 1周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混合性心绞痛。入院后经应用肠溶阿斯匹林、消心痛、倍他乐克、硫氮卓酮等药物 ,心绞痛仍时有发作 ,为明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 ,欲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置入术 ,决定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人仰卧位 ,常规碘酒消毒局部皮肤 ,1%利多卡因局麻成功后 ,置入 6F动脉鞘管 ,注入肝素30 0 0U ,用JL4 0导管行左冠脉造影 ,导管不能进入冠脉口 ,考虑冠脉开口变异 ,更换Amplatz导管造影 ,见左、右冠状动脉均起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疾病被越来越多诊断出来.本研究回顾了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疾病的分类、治疗及预后,详细阐述了不同影像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应加强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疾病的重视,综合运用不同诊断方法,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儿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ry artery origin anomalies,CAOA)的临床及检查特点,为及时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经心脏彩超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例(左旋支起源于肺动脉1例,左前降支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1例,左前降支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前窦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彩超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3例,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例,误诊为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误诊为冠状动脉-肺动脉漏1例.最后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确诊后,7例患者均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异常的冠状动脉直接吻合到主动脉5例,应用Takeuchi技术,即肺动脉内隧道重建冠状动脉2例.结论 儿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极易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及心肌病,提高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及治疗对于提高患儿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A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13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诊断敏感性为95.97%,特异性为92.42%,阳性预测值为92.94%,阴性预测值为90.37%,准确率为92.74%,Kappa值为0.85。结论 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2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A与CAG检查。将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64排螺旋CTA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经CAG检查共检出阳性65例(90.28%),阴性7例(9.72%);CTA共检出阳性63例(87.50%),阴性9例(12.50%),其准确性为95.38%、灵敏性为98.41%、特异性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8.41%以及阴性预测值为66.67%。结论 64排螺旋CTA、CAG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64排螺旋CTA属于无创操作,具有定位准确、诊断率较高等突出优势,临床操作性更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理想的诊断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08例的影像资料。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发生部位。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26例,共28处,其中发生于左前降支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8处,占64.3%,为最常见发生部位。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准确诊断心肌桥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患者342支血管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的342支冠状动脉中,64SCTCA共显示病变234支,其中228支得到CAG证实;假阴性14支,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8.25%,特异性为91.2%,阳性预测值95.7%,阴性预测值96.3%。64SCTCA和CAG2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程度上,64SCTCA评估与CAG完全一致者208支,准确性为91.2%。结论:64SCTC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对于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河南医学研究》2020,(16)
目的观察心率变化对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南召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扫描时每分钟心率≤65次者218例,66~70次者61例,>70次者47例。心率波动率≤10%者227例,心率波动率>10%者99例。比较不同心率和不同心率波动率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分钟心率≤65次和66~70次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率均高于每分钟心率>70次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率波动率≤10%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率高于心率波动率>10%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每分钟心率≤70次、心率波动率≤10%时,64排128层螺旋CT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范芬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2):87-88
64排螺旋CT临床应用,时间和空间分辩率有了很大提高,对冠心病的早期、安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在心脏病的诊断方面优势尤为突出,可多方位、多角度明确斑块的位置、形态、长度和性质,确定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和走行变异,估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和搭桥术的疗效^[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