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牙周手术患者牙科焦虑症(DA)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牙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DAS)测评两组就诊时焦虑状态,采用视觉模拟标尺评估比较两组术中焦虑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就诊时DAS平均值为( 14.1±2.1)分,属较高畏惧,两组平均D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焦虑及疼痛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手术患者存在明显的牙科焦虑症状,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心理,减轻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诊疗环境对牙科畏惧症(DF)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 对137例D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比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DF患者的紧张心理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联,与个人牙科经历疼痛的耐受能力关系认为视觉因素、听觉因素和不明治疗计划是引起DF患者紧张心理的三大诱因.结论 牙科诊室环境总体设计及治疗是减少牙科畏惧症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产生牙科畏惧症的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500例儿童在牙病诊治过程中产生畏惧的原因。结果3岁以下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以上儿童;父母治疗态度不坚决时,子女较难完成牙科治疗;有过牙科治疗经历的儿童,易发生牙科畏惧症。结论针对儿童的不同年龄期和就诊表现,采用不同的教育诱导方法;加强与儿童及其父母的有效沟通;创造愉快的牙科诊疗经历;提高儿童牙科接诊技巧,能够减少儿童对牙科的畏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现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Ceorah's牙科焦虑量表调查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236例口腔修复患者,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6例口腔修复患者Ceorah's牙科焦虑量表平均分为(10.84±4.59)分,48例患者有牙科畏惧症,患病率为2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间接牙科经历和父母牙科畏惧症是牙科畏惧症的危险因素,而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好是牙科畏惧症的保护因素.结论:牙科畏惧症在口腔修复患者中较常见,其发生受多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135例牙科患儿的就诊表现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牙科患儿的诊治过程中,患儿的合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而消除畏惧是取得患儿合作的主要因素。牙科畏惧又称牙科焦虑,是指对牙科怀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紧张心理。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的现象。作者对2001年1月-200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35例患儿的就诊表现做了观察分析,并对如何进行诱导就诊,消除畏惧,顺利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章孟星  张易 《全科护理》2022,(27):3844-3847
目的:探讨宫颈癌病人后装治疗过程中的体验,为临床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宫颈癌后装治疗病人7例,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深入访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形成主题。结果:宫颈癌后装治疗病人治疗期间的体验主要包括焦虑和恐惧、疼痛、信息需求、忍耐与成长4个方面。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笑气吸入对牙科畏惧症儿童的镇静作用.方法 选取牙科畏惧症的患儿100例,50例采用笑气吸入,50例未吸人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 50例吸入笑气的患者,在口腔治疗过程中配合良好,未吸人者,表现为焦虑、恐惧,不能很好的配合牙科治疗.结论 笑气吸入安全、有效,对于牙科畏惧症儿童有很好的辅助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视听教材应用于口腔科门诊有牙科畏惧症的牙体牙髓病患儿的效果。方法对口腔科门诊牙体牙髓病患儿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进行评测,筛选出有牙科畏惧症状患儿12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观看视听教材后进行牙科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口头宣教和牙科治疗。比较两组的畏惧程度和畏惧分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牙科畏惧程度比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中畏惧分值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应用视听教材进行指导,可降低学龄期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程度,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人群牙科焦虑症(DA)的临床情况和原因。方法:采用改良的柯氏(Corah)牙科焦虑量表(DAS)对121腔门诊就诊的360例离退休老干部患者进行随机问卷词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该类患者DA发生率为18.4%;其原因主要为害怕疼痛占43%,对牙科治疗认知不足占36%,担心牙科医务人员技术占12%,其他方面占9%。结论:18.4%的老年患者存在DA,焦虑主要原因为害怕疼痛、对牙科治疗认知程度差。医护人员应根据老年人口腔疾病及全身状况予以术前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齐艳梅  陈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53-6354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在辽宁省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3~5岁急性牙病患儿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直接接受治疗,干预组通过心理于预后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就诊行为特征.结果干预组患儿的合作性好于对照组.结论儿童牙科畏惧症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大部分患儿对牙科治疗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害怕心理,甚至逃避治疗,故在提高患儿的就诊环境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患儿的心理方面问题,掌握更多的心理干预方法,提高患儿就诊时的合作程度和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方法2004年1~10月期间,对门诊680例就诊的患儿采取了解其就诊的心态、畏惧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680例就诊的患儿顺利地完成了全程治疗。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宣教等解决儿童对牙科治疗和诊治造成的畏惧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凤伟 《天津护理》2006,14(4):242-243
牙科焦虑症又称牙科畏惧症,是指对牙科的治疗全过程或某些环节的害怕。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的体征,如面色苍白,肌肉紧张,脉搏加快,血压增高等,甚至出现高声叫喊,躲避和阻挡诊治器械等不配合的行为。牙科畏惧症这一心理问题将阻碍牙病患者早日就诊治疗本文就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辅导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204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心理辅导下进行牙科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脉搏减慢例数干预组多于对照组,脉搏加快例数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辅导可有效减少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老年牙科畏惧症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科畏惧症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是因为害怕疼痛,又把牙科与疼痛相联系所产生的对牙科的畏惧.表现为:烦躁不安、心悸、常出汗、高声尖叫、呼吸困难、躲避或拒绝治疗.牙科畏惧症的存在增加了疾病的负担,降低了早期就诊率,影响诊治质量、工作效率,还会恶化医患关系,导致不良的外延效应.牙科畏惧症在人群中发生率约为80%[1],老年人的生理、心理有其特殊之处,牙科畏惧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形成、治疗不同于其他人群.它已成为阻碍老年人及早进行口腔治疗的一个关键因素,并且对治疗及预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已迈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已超过10%,并且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老龄人口还会以较快速度增长.因此,结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探讨老年牙科畏惧症的成因及对策对提高老年人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畏惧症患儿14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和护理.结果 干预组的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减少和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使其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最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学员牙科畏惧症的现状及原因。方法通过对600名学员的问卷调查了解学员的牙科畏惧症情况,症状及程度。结果我院牙科畏惧症的发病率为42%,畏惧症学员的DF平均记分为3.4分。结论我院学员的牙科畏惧症较高,在临床实践中需采取宣传、暗示等多种手段来提高患者口腔治疗和保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牙科畏惧症患儿治疗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对牙科畏惧症患儿临床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原因分析,拟定并实施对策,最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牙科畏惧症患儿治疗成功率由改善前的60.6%提高到89.7%。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牙科畏惧症患儿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3~12岁的口腔疾患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anxiety,DA)的发生情况及心理干预对DA的疗效。【方法】采用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对486例口腔患儿进行分析比较,并将筛选出的360例DA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的口腔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口腔治疗。【结果】年龄、性别和家长陪伴就诊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心理干预组DA程度明显下降,心理干预对男孩的影响较女孩更显著。【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儿童DA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根管治疗患者牙科畏惧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满足条件的成年根管治疗患者2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在进行根管治疗前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常规组只进行常规的根管治疗。治疗后两组分别测量根管治疗牙科畏惧症量表(rootcanal therapy dental fear survey,RCT-DFS),比较畏惧程度的变化。结果:无畏惧型患者治疗后RCT-DFS得分干预组比常规组高,畏惧型患者治疗后RCT-DFS得分干预组比常规组低。结论:在本临床条件下,认知行为疗法对治疗畏惧型成年根管治疗患者牙科畏惧症有辅助作用;对无畏惧型患者则会引起暂时的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疼痛体验的描述,了解烧伤疼痛控制现状。方法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患者的疼痛体验。结果通过对8名住院烧伤患者的质性访谈,明确了烧伤病人疼痛控制不佳的原因。本研究主要析出三个主题:(1)患者忍受剧烈疼痛;(2)对烧伤疼痛管理的认知;(3)病人对烧伤疼痛管理的期望。结论烧伤患者身心经历了疼痛治疗不足的体验,可望唤起政策制定者、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烧伤疼痛管理的重视,并以此建立一个多学科的疼痛管理团队,为烧伤患者提供安全和有效的疼痛控制策略,以达到最佳疼痛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