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13例不典型子宫肌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经CT检查(增强扫描10例,平扫3例)表现不典型,由手术、病理诊断的子宫平滑肌肿瘤13例,回顾分析其CT与手术、病理表现.病变包括良性子宫平滑肌瘤11例,恶性2例.发病部位包括阔韧带5例、浆膜下3例、子宫颈1例、肌壁间和术后复发各2例.结果 CT扫描显示肿瘤边界清楚,肿物向上可延伸至骼嵴水平以上,向后下生长位于骶前.CT增强扫描肿瘤密度明显高于或接近腰肌者7例,病理显示肿瘤内均无显著变性;CT扫描肿瘤密度不均匀6例,病理证实肿瘤内粘液样变性4例,液化坏死囊性变2例.结论子宫平滑肌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主要由于肿瘤起源特殊(子宫颈、阔韧带)、肿瘤巨大以及变性所致,CT扫描可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巨大盆腹腔或腹膜后肿物;当肿瘤有变性时,肿瘤可呈不均匀强化或很少强化.  相似文献   

2.
多排螺旋CT及MPR重建在巨大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MPR重建在巨大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巨大子宫肌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最大径〉12cm,年龄30。58岁,全部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MPR重建。结果患者均有腹部巨大包块、腹痛等临床表现,B超检查均不能判断其来源。其中浆膜下8例,肌壁问1例,阔韧带2例,2例平扫和增强扫描密度均匀,与子宫等密度,其余9例平扫和增强扫描均密度不均匀,其中6例可见子宫供血动脉。结论多排螺旋CT及MPR重建对于诊断巨大子宫肌瘤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巨大子宫肌瘤19例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例巨大子宫肌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其中浆膜下11例,阔韧带2例,肌壁间6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并将CT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巨大子宫肌瘤表现为均质性4例,非均质性13例,囊实混合性2例。8例内部呈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改变,其内可见分隔结构,5例呈"旋涡状"混杂密度,4例瘤体边缘见低密度带。所有肌瘤瘤体的轮廓与子宫的轮廓相连,或和子宫体分离可见蒂状影与子宫体相连。结论巨大子宫肌瘤有特征性CT表现,CT对巨大子宫肌瘤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平扫在巨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以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进行检测,67例患者中44例仅行平扫,23例采取平扫联合双期增强扫描,后期图像通过GE ADW4.4工作站分析,主要观察肿瘤病变部位、形态、密度。结果 19例子宫肌瘤处于浆膜下,15例为宫颈肌部,33例处于肌壁间,单发37例,多发30例,其中14例患者术前未明确肌瘤部位。67例患者有51例清晰显示病灶边界,16例边界不清,CT扫描肌瘤形态包括不规则形3例、分叶状3例、椭圆形14例、类圆形31例。21例宫腔变形移位、显示模糊,30例肿瘤生长已超过骨盆高度;15例为均质性肿块,CT显示密度为35-60Hu,32例为非均质肿块,增强扫描23例患者中21例表现为不均匀中、重度强化,均可见细小血管影。结论 CT平扫在巨大子宫肌瘤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观察巨大子宫肌瘤大小、部位、是否合并出血坏死囊变、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对手术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5例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GSH)的CT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GSH,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GSH可表现为非均质实性(11例)、均质实性(3例)、囊实混合性(1例)3种类型,其中7例呈非均质实性的GSH增强后内部呈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改变,其间可见分隔结构;4例呈非均质实性的GSH增强后呈“漩涡状”混杂密度,3例GSH瘤体边缘见低密度带。结论:GSH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鉴别诊断主要应注意与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及胃肠道间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子宫动脉血管成像(CTA)对巨大子宫肌瘤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全部行CT平扫、增强后行子宫动脉CTA。结果均为腹部巨大包块,肿块最大径为12.4cm-25.3cm,平均为16.5cm,平扫均为不均匀密度肿块,增强后呈斑片状、旋涡状不均匀强化,7例B超检查不能判断其来源,5例经CT增强及MPR重建均不能完全明确其来源,而子宫动脉CTA见所有肿瘤供血动脉均为明显增粗扭曲的子宫动脉,呈包绕征。结论巨大子宫肌瘤有较特征性CT表现,多排螺旋CT子宫动脉CTA时巨大子宫肌瘤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11例囊性肾癌均为单发单囊性病变,其中10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鳞癌。CT表现为肾实质内囊性肿物,其中7例囊壁较厚,内壁不光整,增强扫描囊壁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呈边界清楚的囊性影伴壁结节,增强扫描壁结节及邻近囊壁轻中度强化;2例为单纯囊肿癌变,囊内可见絮片状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结论囊性肾癌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利于术前明确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囊性肾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1例囊性肾癌病例资料,就其CT表现进行分析并分型.结果 分房型囊性肾癌17例,CT表现为肿瘤内部有较多粗细不均且强化的条索状结构,肿瘤内部呈明显分房分隔状;厚壁型囊性肾癌11例,CT表现为肿瘤呈囊性病变,囊壁较厚,病变中心区呈较低密度,无明显强化,瘤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壁结节型囊性肾癌8例,CT表现为瘤壁呈不规则结节状,且强化较明显;囊肿型囊性肾癌5例,CT表现为病变呈较均匀低密度,但有明显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诊断各种类型的囊性肾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子宫圆韧带囊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结合轴位、冠状及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加局部薄层及曲面重建(CPR)图像。结果 CT表现特点:沿子宫圆韧带走行区梭形、椭圆形囊性包块,囊壁薄而光滑,11例囊内密度均匀,CT值5-12Hu;4例伴囊壁钙化,11例清楚显示子宫圆韧带走行与包块相连。结论多层螺旋CT密度分辨率高、显示解剖关系清楚,对子宫圆韧带囊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生殖系统平滑肌瘤的不典型MR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探讨不典型平滑肌瘤的MRI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对应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累及女性生殖系统的不典型平滑肌瘤的MRI及病理图像.结果 按MR表现分为肿瘤囊性成分包绕瘤实质、假性恶性肿瘤征象、均匀信号实性肿块.发病部位包括发生于子宫者19例,其中发生于浆膜下11例,肌壁间4例,阔韧带3例,宫颈2例,粘膜下2例,阴道1例,卵巢1例.除2例粘膜下肌瘤为实性外,其余肿块大体上均呈不同程度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等信号,T2wI上以中等高信号多见,增强扫描瘤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组织病理上显示肿瘤细胞及间质不同程度水肿、透明变性、玻璃样变性、粘液样变性、囊变及出血.结论 生殖系统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相应的平滑肌瘤.不典型平滑肌瘤多表现为盆腔囊实性肿块.观察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肿瘤实质内是否存在短T2信号,有助于平滑肌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变性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子宫平滑肌瘤,所有患者进行MR扫描。记录子宫肌瘤变性比例,以及变性与不伴肌瘤大小,分析不同变性MR表现。结果 17例(29.3%)子宫肌瘤发现变性,红色变性5例(8.6%),玻璃样变7例(12.1%),粘液样变5例(8.6%),肉瘤样变1例(1.7%),钙化2例(3.4%)。伴变性子宫肌瘤大小高于未伴变性的肌瘤(P<0.05)。除肉瘤样变和钙化外,不同变性的MR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方式存在不同。结论由于MR能反映的子宫肌瘤内部病理差别,从而MR可能成为评价子宫平滑肌瘤变性的较好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CT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45例中26例有子宫弥漫性增大,子宫外形不规则、呈分叶状19例,平扫子宫肌瘤密度较均匀者29例,不均匀者16例。增强扫描肌瘤呈低密度36例,等密度4例,混杂密度3例,高密度2例。结论子宫肌瘤的CT检查对临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与特征,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彩色多普勒超声或DSA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1例,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①门静脉狭窄和阻塞;②平扫于门静脉走行区可见迂曲的、紊乱扩张的血管样结构,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③增强扫描动脉期肝脏外围实质呈带状强化,中心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肝实质趋于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是诊断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检查手段。其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的CT表现,以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和CT资料,观察输卵管妊娠的CT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边界及周围组织情况,总结其CT特征。结果11例输卵管妊娠分别位于壶腹部(n=6)、峡部(n=2)、间质部(n=2)和伞端(n=1)。手术发现输卵管破裂(n=10)和活动性出血(n=11)。输卵管妊娠CT主要表现为宫旁单发类圆形肿块(n=7),密度呈囊性(n=2)或囊实性(n=5),直径大小约21~61mm。灶周可见低/等/高密度积血围绕(n=7),附件结构显示不清(n=11),盆腹腔积血积液(n=11)。子宫轮廓观察不清(n=2)。子宫体积增大(n=1)。结论输卵管妊娠CT表现为输卵管行程区囊性/囊实性病灶,孕囊呈环形厚壁或壁不完整,并盆腔积血。熟悉输卵管妊娠CT表现可提高影像医师对其诊断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CT表现。结果 20例共27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单侧发病13例,双侧7例。多数表现为圆形或近圆形,囊肿最大径4~11 cm,平均最大径6.9 cm。单房囊肿6个,双房7个,多房14个,13个有卫星囊征象,4例显示"三联体"征象。囊肿CT值10~35 Hu,多数囊肿密度不均匀。囊肿壁呈轻中度强化,5例伴有盆腔积液,2例病灶与子宫及邻近肠道粘连,合并不全性肠梗阻。伴发子宫腺肌症4例,输卵管异位1例,多发子宫肌瘤3例。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密切结合临床能提高CT诊断的正确率,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MPR图像重建能更好的观察病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巨大子宫肌瘤发病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65岁,以45~52岁多见,肌瘤均为子宫浆膜下和肌璧间肌瘤或两者兼有,多发常见.本病例为单发巨大子宫肌壁间肌瘤,同时存在囊性变、玻璃样变、脂肪变性,极为罕见.巨大子宫肌瘤术前可能误诊为卵巢肿瘤、子宫肉瘤、腹膜后巨大肿瘤等,仔细体查及妇查、彩超、增强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巨大子宫肌瘤术前可以应用药物或介入方法使子宫肌瘤缩小再行手术,以减少术中损伤和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2002-2011年1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GIS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病变分布于胃11例,小肠1例,胃肠道外1例.病理类型:良性1例,交界性2例,恶性10例.CT主要表现为:内生性、外生性及混合性生长的肿块;体积较小的病灶,密度多较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性强化;体积较大的病灶,密度不均,肿瘤内可见变性、坏死及囊变,增强多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检查可定位诊断,并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单囊8例,多囊6例。囊壁不规则增厚或内壁毛糙11例,囊壁菲薄均匀3例,其中伴壁结节及分隔各4例,伴壁结节与分隔同时存在2例。分隔厚薄不均5例,纤细均匀1例。平扫肿瘤呈囊实性混杂密度12例,呈较均匀囊样低密度2例,肿瘤实性部分钙化3例;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快进快退型强化11例,部分呈快进快退型强化合并部分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轻度强化2例。结论:螺旋CT在囊性肾癌诊断中是一有价值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超声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表现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子宫肌层回声均质。26例子宫大小正常。8例年龄<40岁者,病理诊断单纯增生过长6例,腺囊样增生过长2例。40~49岁者29例中,子宫形态饱满者9例,子宫增大者8例,病理诊断单纯增生过长25例,不典型增生1例,子宫内膜腺癌3例。50~59岁者17例中,子宫形态饱满者5例,子宫增大者6例;内膜均匀增厚者11例,增厚子宫内膜回声不均质者6例;病理诊断单纯增生过长13例,腺瘤样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腺癌2例。>60岁者2例中,子宫形态饱满者1例,子宫增大者1例,2例均表现为内膜增厚,回声不均;病理诊断单纯增生过长1例,腺囊样增生过长1例。56例患者中,一侧卵巢探及囊样暗区者31例(占55.36%),暗区直径<3.5 cm,双侧卵巢探及囊性暗区者8例(占14.29%),暗区直径<2.9 cm。结论B超能准确反映子宫肌层及内膜的变化,是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非功能性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onfunctioning neuroendocyine tumors of the pancreas,NFNTP)属于胰腺罕见肿瘤,文中探讨其螺旋CT多期扫描的表现,以提高此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FNTP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螺旋CT采用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25、65和180s。结果 16例NFNTP平均大小5.7 cm×6.0 cm×6.5 cm,其中位于胰头12例,胰体2例,胰尾2例。平扫呈实性2例,囊实性11例,囊性3例,实性成分呈等或稍低密度,囊性坏死部分近似水样密度,3例肿瘤内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中度至明显强化15例,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1例、环状强化3例;门脉期和延迟期11例强化有所下降,3例呈持续强化,2例呈渐进性强化,2例呈向心性填充式强化;增强扫描12例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其中10例肿瘤包膜明显强化,呈高密度环形薄壁,4例境界不清。12例胰头肿瘤中,4例胆管扩张;3例胰管扩张,1例胰尾萎缩,4例胰腺周围血管受侵犯。结论NFNTP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境界清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