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内疝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CT诊断为腹内疝,并经手术证实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并进行了容积再现(VR)重组后任意切割、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 IP)处理。结果 7例腹内疝中,5例有腹部手术史,7例均表现为肠梗阻,其中4例合并小肠扭转显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2例出现肠绞窄,表现为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腹腔积液;5例显示疝口,并有肠聚集、移位、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多种方法重组对腹内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CT诊断为腹内疝,并经手术证实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并进行了容积再现(VR)重组后任意切割、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结果7例腹内疝中,5例有腹部手术史,7例均表现为肠梗阻,其中4例合并小肠扭转显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2例出现肠绞窄,表现为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腹腔积液;5例显示疝口,并有肠聚集、移位、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多种方法重组对腹内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50例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的肠梗阻患者的MSCT及临床手术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MSCT术前诊断为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为45例,提示其他5例可能为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临床手术证实50例患者均为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结论MSCT可获得高质量图像,对粘连带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4.
腹内疝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内疝是引发肠梗阻的原因之一,术前诊断困难。现将我院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10例腹内疝病例报道如下,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徐琼 《中外医疗》2009,28(27):160-160
目的探讨CT诊断小肠扭转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5例和西南医院进修期间资料齐备的16例病例,均有手术记录。以其中一例作为典型叙述。结果B超显示全腹可见扩张积液的肠管,其内可见液体和气体反射。考虑肠梗阻。卧位腹部X平片,见胃窦充气和中腹部少量积气扩张肠管,结肠除肝曲外无明显充气,考虑高位小肠梗阻。CT扫描显示:胃、十二指肠扩张积气,结肠肝曲少量含气,全腹小肠扩张积液,中腹部见一气液面。肠系膜根部肠系膜血管为轴心呈反时针旋转表现,肠系膜上静脉和属支密度增高,大量腹水。结论B超、平片检查或腹部透视作为急诊检查急腹症方法,而CT检查具有快速简便,对小肠梗阻的病因、部位和梗阻程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确能节省时间,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腹腔内脏器经由一个先天存在或后天形成的裂口自原来的位置脱出,叫作疝。腹腔器官自一异常的裂口或薄弱区脱出于体外时叫腹外疝。腹腔内脏器自其原来的位置通过腹腔内一个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进入另一位置时就称为内疝。无论是外疝还是内疝,疝入的脏器往往是肠管,所以能发生肠梗阻。  相似文献   

7.
股骨颈疝窝(Herniation pit of the femoral neck)于1982年由Pitt等首先报道。随着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以及HRCT、MPR等技术开发应用,其诊断准确率较以往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认识,本文对2005年10月-2007年12月31例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2月盆腔及髋部CT表现股骨颈疝窝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30-60岁,平均57岁;左侧19例,右侧12例;5例有髋部轻度不适症状,26例因其它就诊偶然发现。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CT表现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论:CT是诊断外伤性支气管裂的重要手段,其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腹内疝引起的肠梗阻的病因、诊治与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腹内疝性肠梗阻19例,其中先天性大网膜裂孔疝2例,肠系膜裂孔疝1例,麦克尔憩室粘连形成疝环1例,大网膜与胆囊粘连形成疝环1例,后天性各种腹部手术所致内疝14例.结果 本组19例中术前确诊仅5例,手术前高度疑诊为腹内疝患者10例,本组1 例病例死亡于术后短肠综合征.结论 腹内疝原则上应早期进行手术,高度怀疑嵌顿疝症状明显者,则应急诊手术,消除疝环、解除梗阻、切除坏死肠袢.尽量减少医源性的外科手术所致的腹内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均诊断为肠梗阻,28例均经过手术治愈.结论 本病术前诊断困难,即使作出诊断也多已有肠坏死,对本病临床特点缺乏认识是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腹内疝的发病原因及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腹内疝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11~67岁平均 (39±9) 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 h至7 d,平均 (3.9±1.5) 天;有手术史1次者7例,2次及2次以上者11例.结果 36例经剖腹探查确诊.15例坏死肠段切除肠管端端吻合术或结肠造口术;21例行脱入的肠袢复位;裂孔周边切除硬靭部分,修复裂孔或疝囊颈间隙.全组病例经手术治疗3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脓毒性休克;20例随访1~15年,再发1例.结论 先天性腹内疝与胚胎发育期中肠的旋转与固定不正常及肠转位时脏层与壁层腹膜愈接不全或肠系膜的部分退化或薄弱有关;后天性腹内疝与手术或外伤有关.处理为及时手术治疗,在使肠袢复位和修补疝颈或裂孔时,不可损伤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  相似文献   

13.
31例腹内疝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腹内疝的发病原因及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77年2月至2001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腹内疝31例,其中男26例,女5例;年龄16~25岁4例,26~40岁6例,41~55岁19例,56岁以上2例.结果先天性腹内疝与胚胎发育期中肠的旋转与固定不正常及肠转位时脏层与壁层腹膜愈接不全或肠系膜的部分退化或薄弱有关;后天性腹内疝与手术或外伤有关.结论对有间歇性或发作性腹痛史,腹部触及腊肠状压痛性肿块,X线显示肠梗阻征,选择性动脉造影提示小肠动脉弓走行移位者,应考虑腹内疝的诊断并及时剖腹探查.在使肠曲复位和修补疝颈或裂孔时,不可损伤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6例先天性腹内疝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分析、讨论。还结合临床对先天性腹内疝并发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提出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例腹内疝的诊治。结果本组15例均采用手术的方法,发病到手术时间平均为26小时,合并肠坏死行小肠切除10例,合并妊娠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腹内疝病情进展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应提高警惕,早期明确诊治,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及相应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症状典型诊断明确的颈椎病患者的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58例有不同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10例钩椎关节增生,12例椎体后缘骨质增生,6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横突孔狭小,10例局部型颈椎病改变。结论CT对颈椎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内疝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经外科手术证实的8例腹内疝患者的CT表现,并与临床对照。结果8例中,3例十二指肠旁疝,2例术前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肠扭转。5例经肠系膜疝中4例有腹部手术史。8例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CT表现的共同征象包括:肠梗阻;小肠异常聚集;肠系膜血管异位、伸拉、聚集、扩张;其他肠管移位,特别是十二指肠升部及横结肠。左侧十二指肠旁疝表现为胃和胰尾间或胰尾后方囊袋状异常排列的肠管,右侧十二指肠旁疝表现为十二指肠圈部位囊袋状肠管伴肠系膜血管紊乱。经肠系膜疝表现为小肠异常排列,没有大网膜脂肪覆盖,结肠中心性移位,常伴小肠梗阻或肠绞窄。5例经肠系膜疝的CT征象均能明确或高度提示内疝。结论腹内疝是一种严重而认识不足的疾病,经肠系膜疝多与腹部手术有关,特别是Roux-en-Y术式广泛应用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大多数病例来说,CT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陈坚  丁一民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1):1214-1215
分析22例非典型腹内疝致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类型及发病因素,并对其诊断及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超对无诱因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证实的9例无诱因腹内疝致肠梗阻回顾性分析,发现其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9例患者均见肠管扩张,肠管局部呈囊状改变或肠管呈聚集征特征性表现。2例有肠管坏死者出现血流信号缺乏,肠壁增厚及肠间积液。结论彩超在对无诱因腹内疝致肠梗阻的诊断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腹内疝性肠梗阻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经手术证实的腹内疝所致肠梗阻22例,占同期肠梗阻病人的14.3%(22/154),该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是易较窄,术前很少确诊,本组病例均有肠管血液循环障碍,肠坏死11例,穿孔1例,全部病例均获治愈,分析认为引起内疝的原因是腹部手术(19例)和慢性腹部疾病(3例)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获得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