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并提高对其诊治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并对其相关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生肺部5例,CT表现为外周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分叶状,边界欠清,伴毛刺。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强化,ECT代谢显像为高代谢灶。气管病灶1例,气管内分叶状带蒂肿块影。免疫组化示梭形肿瘤细胞软组织标记物Vimentin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呈阳性。结论相关影像学检查能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治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回盲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经CT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回盲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分析其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2例均位于回盲部肠管外侧,CT呈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均匀,边界相对清楚,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与周围肠管关系密切,1例见到周围侵犯,1例无周围侵犯表现.结论回盲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非常少见,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IMT中,位于肝脏3例、胃1例、直肠1例、肠系膜及腹膜3例、腹膜后4例;病变均边界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型,最大直径约2.5-17.0cm;8例呈实性肿块,4例呈囊实性肿块。CT平扫所有病例的实性部分呈等或低密度,增强后,6例呈稍不均匀中等强化,2例呈均匀强化,4例囊实性肿块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腹部IMT除具有病变边界清楚,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等共同特征外,不同病理类型病灶CT表现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CT对其诊断及病理分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评价胸腺瘤良恶性及其鉴别诊断。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收集临床怀疑纵隔占位病变患者50例,均行640层螺旋CT进行扫描,影像诊断27例为胸腺瘤(15例为良性胸腺瘤、12例为恶性胸腺瘤),23例为淋巴瘤。15例良性胸腺瘤中边界清楚,平扫密度均匀,无囊变坏死,其中钙化8例,增强后均匀强化;12例恶性胸腺瘤呈边界不清,平扫密度不均,囊变坏死,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3例,侵犯周围血管2例,胸膜增厚及胸膜转移3例,纵隔内淋巴结肿大3例,侵犯心包1例;23例淋巴瘤影像表现为边界不清肿块影,密度均匀较低,增强后轻度强化,纵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并融合。结果: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23例胸腺瘤(13例为良性胸腺瘤,10例为恶性胸腺瘤),27例为淋巴瘤。结论:CT增强对于良恶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恶性胸腺瘤与淋巴瘤鉴别诊断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肾上腺肿瘤病变的CT特征,探讨螺旋CT扫描对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共25个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2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中,10例肾上腺腺瘤,皮质腺瘤6例,醛固酮腺瘤4例,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有包膜,增强扫描轻度或中等度强化,其体积以小到中等大小为主,1例皮质腺瘤双侧均见瘤体。6例嗜铬细胞瘤,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楚,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体积较大。3例转移瘤,其中1例双侧发病,边界清,密度欠均,体积较小,呈环状强化或中度强化。2例皮质癌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匀,边缘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髓质脂肪瘤体积巨大,呈混杂密度,边界清楚,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脂性成分不强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肾上腺肿瘤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总结本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后经病理学证实的7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合病理组织学表现总结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果膀胱肌纤维母细胞瘤表现为膀胱内菜花样或类圆形突入膀胱腔内的软组织肿块。病灶大小3.5cm×3.7cm~5.6cm×8.7cm,平均4.4cm×6.2cm。病变实性部分CT值19.0~50.3Hu,2例病灶内可见坏死。2例较大病变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其余5例膀胱周围脂肪间隙清晰。结论增强CT扫描病变延迟期显著强化对该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腭部肿瘤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腭部肿瘤的CT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强化特点等,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11例,均行MPR技术作冠状面、矢状面重组,多方位、多窗位观察分析病变。结果 7例腭部良性肿瘤表现为卵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轻中度均匀强化,边界清楚,3例伴有邻近骨质压迫吸收;11例腭部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6例伴有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邻近结构受侵,5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能立体显示病变,对腭部肿瘤作出准确定位诊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恶性肿瘤侵犯范围的判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肺部IMT患者的CT表现,其中5例行CT平扫检查,3例行平扫+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8例患者3例为中央型,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实变灶;5例为周围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或结节;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病理示肿瘤由梭形细胞及炎症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CT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但最后确诊还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方法对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进行影像学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而对其总结。结果病灶可发生于膀胱各壁,好发于膀胱底部、侧壁,发生于膀胱三角区少见,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密度均,边界清,强化形式各样,呈均匀或不均匀或明显强化,病理示瘤组织呈梭形,核卵圆形,纤维细胞组成,免疫组化Vimentin(+),ALk(+),Actin—SM(+),ck局灶((+)。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检查虽没有特异性征象,但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MSCT表现,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淋巴结结核10例:多为环形强化;淋巴结慢性肉芽肿性炎1例:病灶较大,边界不清晰;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例:肿大淋巴结孤立存在,病变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有强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肿块均呈均质密度伴显著持续性强化;淋巴瘤5例:增强病灶稍有强化,边界不清晰,部分呈融合状;转移瘤25例:淋巴结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MSCT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CT、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木村病8例完整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以中轻年男性多见,病程较长(2~30年),患者外周血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2例行血清IgE检测增高。7例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或肿块,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仅表现为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CT和MRI表现为:(1)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6例,位于头颈颌面区及头皮皮下结节或肿块,累及腮腺,体积增大,腮腺内可见多发结节及肿块;(2)所有病灶中较大结节、肿块边界不清,2例单发病灶较小者其中1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模糊、不清楚,病灶较小时局限于浅筋膜层下,未侵犯浅筋膜;较大病灶常挤压、浸润浅筋膜层,相邻筋膜增厚、模糊,皮下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模糊,皮肤连续;(3)结节、肿块密度、信号常较均匀,未见囊变坏死,5例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强化;(4)5例伴同侧或双侧引流区多发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楚,密度、信号均匀,无囊变、坏死,未见融合趋势,增强呈均匀强化。结论木村病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对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MSCT表现,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淋巴结结核10例:多为环形强化;淋巴结慢性肉芽肿性炎1例:病灶较大,边界不清晰;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例:肿大淋巴结孤立存在,病变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有强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肿块均呈均质密度伴显著持续性强化;淋巴瘤5例:增强病灶稍有强化,边界不清晰,部分呈融合状;转移瘤25例:淋巴结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MSCT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淋巴母细胞瘤/白血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首诊的23例T淋巴母细胞瘤/白血病MSCT表现,分析纵隔肿块,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腔低密度及肺部浸润等特征。结果 23例中,病变仅限于前纵隔4(4/23)例;前、中纵隔11(11/23)例;纵隔肿块大小不一;肿块多发13(13/23)例,单发1(1/23)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23例中6例增强扫描,4例肿块轻度均匀强化,1例肿块中度均匀强化,1例肿块中度渐进性强化;肿块质地均匀;侵犯胸腺,主动脉、肺动脉、颈内动脉及静脉呈包绕为主,移位较轻,与血管边界模糊。胸腔积液9 (9/23)例,心包积液6(6/23)例;心腔低密度10(10/23)例;肺部浸润14(14/23)例,病变仅限肺部浸润8(8/23)例,2例肺部浸润表现为右肺下叶实变。结论 T-LBL/ALL病纵隔肿块,合并胸腔、心包积液、心腔低密度,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部位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FT的CT/MR及手术病理资料。其中8例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并增强、多平面重建(MPR)、冠状、矢状重建,2例CT平扫及MRI平扫并增强。分析获取图像,探讨SFT的CT/MR表现。结果8例位于胸膜腔内,1例骑跨胸腹部后纵隔,1例位于上颈部及颅内,形成勾通性肿块。胸膜来源的SFT常以宽基底附于胸膜,肿瘤与正常胸膜间夹角常为钝角,肿块较小(小于10 cm)推压肺组织,与肺组织尚可分界;肿块较大(大于或等于10 cm)时,与肺组织分界较模糊,提示有侵犯可能;胸膜来源的SFT的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略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强化,病灶较大时可见不规则坏死区。胸膜外(纵隔、头颈部)SFT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生长较缓慢,常生长于相对薄弱间隙内,推压或侵犯邻近器官。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FS-T2WI呈不均匀混杂高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周缘强化略明显。结论 SFT好发于胸膜腔内,表现为孤立的软组织肿块,宽基底、界线较清楚、邻近肺组织受推压、血供丰富,无肺门、纵隔、腋窝淋巴结肿大;纵隔及头颈部可为胸膜外SFT的发病部位,肿块生长于肌间隙或薄弱间隙,血供丰富,明显强化。病灶大于10 cm、强化不均匀(伴坏死)、侵犯周围组织提示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15.
邱大胜  刘玉林  付荣  陈宪 《当代医学》2009,15(20):143-145
目的研究头颈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CT及MR表现,提高影像学检查在本病诊治中的价值的认识。方法随访2年,回顾性分析6例头颈部PPNET的临床、CT、MRI及病理所见。结果6例患者手术病理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眼眶内肿块较小,在CT及MRI上边界清晰,密度及信号均匀。4例颈部、1例腮腺肿块较大,病灶坏死囊变不明显,病灶与邻近的组织分界不清。所有肿块增强强化明显。结论头颈部PPNET的CT、MRI表现为边界清晰者手术易于切除,预后相对较好,病灶边界不清则手术难以切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CT图像特点。方法收集我院5例经针刺活检、手术病理确诊为PPB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行CT扫描,对其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右侧3例、左侧2例,Ⅱ型4例、Ⅲ型1例;CT平扫显示胸膜下团块状、不规则状或占据整个胸腔的巨大肿块。Ⅱ型密度不均匀,病灶中心可见液化坏死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实性成分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及液化坏死无强化。Ⅲ型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较大时压迫肺组织及纵隔,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相邻肋骨未见骨质破坏。结论儿童PPB发病率极低,恶性程度高,其CT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本病需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患者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8个病例均为局限型。8例中7例为单发病灶,其中4例位于腹部,2例位于颈部,1例位于纵隔;另1例为多发病灶,位于纵隔、锁骨上窝及腋窝(同一淋巴链区)。病灶大小1.98.3cm不等,CT平扫病变表现为界限清晰,密度均匀的实性肿块,无坏死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显著强化(cT值范围103194Hu),但中心区可见条片状或裂隙样较低强化区;静脉期持续强化且趋向均匀(CT值范围94186Hu)。结论纵隔、颈部或腹部的肿块病变,界限清晰,无坏死,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显著强化,提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刘永健 《浙江医学》2018,(9):1000-1003
目的了解颌下腺导管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2例颌下腺导管癌患者的CT检查表现,归纳肿瘤的大小、边界、数目、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等特征。结果12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右侧8个,左侧4个。肿瘤最大径1.8~7.2(3.5±0.6)cm;病灶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分叶状9例;病灶侵犯大部分或整个颌下腺7例,侵犯部分颌下腺5例;边界清晰3例,边界不清9例,其中病灶侵犯颌下腺周围深筋膜4例,侵犯皮肤3例,包绕下颌骨2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8例,混杂密度4例;病灶内见钙化者8例;病灶呈实性3例,囊实性9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7例,其中2例病灶内见增粗迂曲的血管影,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7例。结论CT表现为边界不清伴有钙化,强化明显,容易坏死的颌下腺肿块及伴有颈部II区环形强化的肿大淋巴结,可以提示颌下腺导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肾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各种肾窦常见恶性肿瘤的多层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31例不同种类肾窦恶性肿瘤的多层CT影像资料.结果 31例肾盂恶性肿瘤中肾盂癌15例,多层CT表现为肾窦中心性肿块,有轻至中度强化,增强分泌期显示肾盂内充盈缺损和不同程度肾积水.肾癌侵犯肾窦10例,CT多平面重建显示癌肿以肾实质内为主,肾盂受侵犯表现肾盂局限性受压、肾盂肾盏偏侧性破坏,增强CT肿块多呈不均匀性明显强化.肾窦平滑肌肉瘤2例,瘤体较大,边界清楚,增强后呈不均一性明显强化.淋巴结转移瘤3例,CT表现为肾窦内或肾门处强化性结节病灶,肾盂出口受压则引起肾积水.腹膜后淋巴瘤累及肾窦l例,CT多平面重建示腹膜后肿块直接侵入肾窦,有轻至中度强化,分泌期CT显示肾盂肾盏变形.讨论多层螺旋CT具有图像分辨率优良、快速扫描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有利于肾窦恶性肿瘤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CT和MRI在嗅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CT或MRI检查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CT平扫3例,其中2例同时行增强扫描。2例MRI的检查序列为SE序列,T1和T2加权像,并用Gd-DTPA作增强扫描。发现5例均为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病灶起源于鼻腔顶部,侵犯同侧筛窦,其中4例累及同侧眼眶、蝶窦和前颅凹,3例侵及上颌窦。2例CT增强扫描为中度不均匀强化。磁共振T1加权像上肿瘤表现为较脑组织信号低的肿块,T2加权像上表现为较脑组织信号高的肿块,病灶均匀强化。结果表明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侵犯范围广泛,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MRI在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明显优于CT,但对骨质破坏和钙化的显示不如CT,两者均有利于临床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