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其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多归属于"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中医治疗多以疏肝解郁为主,而中医认为"心神"与本病发病的关系密切。试通过心神伤则脾伤,以及心与肝脾之间的相互联系论证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当注重疏肝健脾,调气养心安神。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外邪犯胃、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多种因素引起胃失和降、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临床中多使用疏肝和胃、健脾益气、调和寒热、益木扶土等方法治疗。肝脾相关理论体现了中医整体观思想,在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的中医临床实践中,通过运用肝脾相关理论,在指导确定证型和用药选择上发挥独特优势。该文旨在探讨肝脾相关理论在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发挥的作用,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附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近5a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0例,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病证。病情较轻者为第1组27例,服自拟参附健脾汤2日1剂;病情较重者为第2组23例,服参附健脾汤每日1剂,观察治疗7d后以及28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7d后,2组有效率80%;治疗28d后,两组有效率92%。结论:参附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且具有便于携带、易于服用、经济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情志及饮食因素有关.肝脾二脏密切相关,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上以疏肝理脾为重点.本文以"肝脾相关"为切入点,探讨"肝脾相关"的理论渊源,并从"肝脾相关"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中医的辨证施治、单味药和中成药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中药的治疗效果良好,毒副作用小,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中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不同症候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辨证论治,不论是单味药、中药组方,还是中成药均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简版: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cl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以上腹部正中或其周围区域疼痛或不适感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症状有上腹部痛或局部灼热感、食欲不振、早饱、餐后饱胀感、暖气、胀气等。有调查报道,FD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50%ul。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胀范畴。……  相似文献   

7.
从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症候群,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如:食后脘腹胀满、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等,经过胃镜、钡餐胃肠造影、B超肝胆检查无异常,属中医学痞满、纳呆、反酸等范畴,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悟,认为肝寒是本病的重要病机之一,部分患者从肝寒论治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文章着重围绕肝之形质、肝之气化、肝寒致病机制、肝寒治则治法进行阐述,并介绍临床常用经验方,供读者参考探讨。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属于中医痞满和胃脘痛的范畴。中医认为"肝郁"是引起FD相关症状的重要病机,因此临床多法"治肝以安胃"之说,从肝论治。现代医学强调FD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对症治疗联合抗焦虑抑郁药以及心理干预是治疗FD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中、西医对FD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思路高度相似。故作者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等方面对FD从肝论治进行探讨,为从肝论治FD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医学诊断分型发生了很大改变,现阶段采用的多是国际上通用的罗马Ⅲ标准。中医学根据相关病症的描述,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认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是其主要证候。在中医药治疗上,认为应基于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判断,针对其临床特点,通过抓主证,明确证候,为采用复方中药进行干预,发挥其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优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治中焦如衡”理论植根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恢复中焦稳态为基本原则,契合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胃失和降导致的中焦平衡失调的基本病机。据此,主张着眼于整体,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从调理情志、和调寒热、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调整虚实五个方面来恢复中焦稳态,疗效显著。笔者将用药及调摄经验进行整理,举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一种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常因病情复杂经久不愈,对身心造成困扰。根据主证,FD辨病当属中医学中的“胃脘痛”“胃痞”范畴,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是FD的基本病机,也是发病的中心环节。因此,调理脾胃气机升降可作为论治FD的基本法度贯穿始终,从调畅气机、燮理阴阳方面入手以谋升降、达上下,以寒(阴)热(阳)为纲梳理FD病理变化类型,并注重调理肝脾的交互关系,为防治FD提供一种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病,发病率高,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中医对FD治疗效果肯定。多数学者认为病机系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肝郁脾虚等,湿热内蕴、痰浊阻滞、淤血阻滞、寒热错杂也有不少医家提及。辨证治疗以健脾理气、疏肝健脾、理气化瘀、化浊降逆、清热化湿为主。目前辨证分型、疗效评定标准尚未统一,中西医治疗多强调药物,鲜有心理干预,未能将基础研究与临床观察研究结合,今后应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阐明中医药作用机制,开展大宗病例前瞻性研究,提高疗效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烧灼感、胀气及餐后饱胀、早饱感、恶心、呕吐、嗳气等。FD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易反复发作。西医认为脑-肠轴失调是FD重要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FD发病多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相关,以脑肠同调为指导,运用疏肝和胃调神法、理气健脾调枢法、针灸疗法治疗FD,可有效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该文基于脑肠同调理论探讨FD的论治。  相似文献   

15.
刘禄  于岗 《光明中医》2016,(15):2199-2200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疏肝健脾和胃汤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31/3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为(10.3±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4±7.9)分,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确切的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婷婷  张红 《河南中医》2014,(4):699-70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五脏皆相关,脾胃是消化性不良之本,但主要责之于脾、心、肝三脏,临床治疗不仅要从脾胃治疗,更应当心肝同治.以健脾疏肝为基本治则,以“疏肝解郁,健脾理气和胃”为治疗大法。方能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张照兰主任医师从燮理肝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痞满病机虚实夹杂,病位在胃, 与肝脾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张照兰以“燮理肝脾”为思路,提出“厚土气, 挑萌芽,通气路”的治法,创立燮肝理脾消痞方,通过灵活化裁,联合非药物处方,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源自胃、十二指肠区域的症状,且无任何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临床上消化不良可单独或组合出现上腹部疼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等症状。F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认为FD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胃肠道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变化、内脏感觉过敏、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FD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配方颗粒治疗,每日1剂,水冲服,分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多潘立酮片10 mg,饭前1030 min服用,每日3次。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亦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可提高FD脾胃虚弱型患者临床疗效及改善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可归于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烧灼疼痛感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因素等有关,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但病情容易反复,远期疗效不尽如人意。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著。山西中医药大学李晶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强调辨证论治思维,用方灵活变通,用药注意顾护患者脾胃,并重视调畅情志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尤其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李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多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脾胃不足、外邪侵袭相关。气滞贯穿疾病始终,因此当以调理气机为首要治疗原则,健脾和胃、调补气阴,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并重视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自我调护,以使中焦升降功能复健。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晶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