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经》对脘腹痛没有专篇论述,相关内容散见于30多篇之中,涉及到脘腹痛的名称、分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各个方面,对于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儿药证直诀》的治法特点(:1)小儿纯阳,用药清凉(;2)脏腑柔弱,注重脾胃(;3)易虚易实,攻补兼施;(4)成而未全,滋阴补肾。钱乙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临床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钱乙是祖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儿科专家,反映其主要学术思想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不但为儿科学发展尊定了基础,而且对祖国医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钱氏以简明扼要的叙述列出了脾胃的辨证要点,又用“虚实寒热”将脾胃进行分类,并确立了行之有效的治法和方剂。“倦怠多卧,身热饮水”是脾为湿热所困之实证,用泻黄散泻脾经湿热;“吐泻不止”是脾气虚弱,用益黄散理气健脾,化湿涩肠;“脾胃虚寒”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分析了《小儿药证直诀》中泻下法的运用规律,归纳了下证的临床表现,对该书中的下法方剂进行了论述,指出对儿科疾病中下法的运用,要掌握当下必下、下要适中、不可妄下、待机而下和下后适当调补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调理脾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重视小儿脾胃的调理。小儿脾胃娇弱,调治不当,则变证百出。钱乙在脾胃受损诸证的治疗中形成了独特的辨治特色。辨证上,详审病情,参以时节,细辨寒热虚实,详分轻重缓急;治疗上,妙用温凉补泻之法,遣药重在运脾,所创剂型丰富,轻巧灵活。钱乙调理脾胃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远超出儿科范畴,如补土派调脾胃、保后天的理论即是对钱氏思想的完善与发挥,值得当今临床发掘应用。  相似文献   

6.
笔者经过数十年的儿科临床经验,以及对<小儿药证直诀>的仔细研究发现该书对现今临床常见儿科病仍有概括、指导意义,因此将其方药从用法、剂型、用药分类方面加以解析以供同道资考.<小儿药证直诀>共计120方,用法有内服、外用;剂型有膏、丸、散、汤、丹、饮等;用药可分为止惊剂、治热剂、补益剂、杀虫剂、止汗剂、止泻剂、发斑治疹剂、解表剂、以及消食化积、去腐生肌剂等.经方药分析可见儿科用药首当考虑是否便于服用;儿科病种以惊病,热证,泻利、正虚、虫积等消化疾病为主,斑疹其次,疳疮相对鲜见.  相似文献   

7.
中医儿科学专著,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四库全书提要》的评价是“幼科鼻祖”。该书影响至深至远,尤其是小儿“稚阳稚阴,易虚易实”的理论和诸多有效方剂,如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导赤散、泻肺散、异功散等,迄今仍广为流传和应用。但该书133方中涉及的矿物性中药约42种,其中有些方剂多重用含汞、铅、砷等毒性矿物药。考其原由,约有两端:一是矿物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含有某些活性成份,故有“金石同草木,啖之却疾”之论。二是受古代“服石风”之余毒的影响。指出这一问题,旨在提醒读经典、读古书、接受前人的经验时,要鉴别正确与谬误,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称为会读书。  相似文献   

8.
9.
《太平圣惠方》沿用《内经》、仲景所创的脘腹痛相关名称,并提出了心腹疼痛、脐腹疼痛等名称,对与其相关的腹痛、心痛、心腹痛等皆有专篇论述,相关内容涉及到脘腹痛的名称、病因病机、诊察方法、治疗遣方用药等,颇具特色,其学术思想值得临床借鉴传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直诀》一书的科学成就,并针对小儿疾病的特点,确立了颇有特色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小儿药证直诀》指出小儿具有或虚或实、或寒或热、变化迅速的生理病理特点,归纳出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并独重儿科望诊诊断方法,化裁创制五脏补泻方剂,形成并完善了五脏证治体系,配伍制剂方面注意顾护调和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孕育、奠基阶段,对脘腹痛病证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形成了对于脘腹痛的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诊察、处方用药等一系列基本认识,奠定了脘腹痛病证诊疗思想的基础,对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该病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今本《小儿药证直诀》方中剂量多有讹误和不堪使用的地方,其原因有二:一是后世医家误认为宋元时期医家也使用斤、两、钱、分制,对于他们不理解的地方予以改正而造成错误。二是后人没有正确理解宋元时期的药用衡量单位,误认为古人有误而实际上不误。宋元时期的药用衡制,即不同于汉唐时期的斤、两、分、铢制,也不同于明清时期的斤、两、钱、分制。  相似文献   

14.
宋代名医钱乙,字仲阳,是中医儿科学杰出的一代宗师。钱氏《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理法方药完善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脉证治法,中卷载医案23例,下卷载诸方药。钱乙学术造诣精湛,善将前人理论与儿科临床实际相结合,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儿科五脏辨证理论,提出心主悚、肝主风、脾主困、肾主虚的辨证纲领。论治上,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攻不伤正、注重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贯穿始终。该书集中体现了钱乙在中医儿科医学上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兹将其脾胃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轻可去实”一词最早起源于南北朝北齐徐之才所著之《药对》,意指以麻黄、葛根等为主药组成的具有轻扬宣散、解表发汗功效的一类方药。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现今其涵义已远远超出原意,今人多解释为采用性味清轻之药物治疗沉顽疾病的思想和方法。包括取法轻巧、选药轻灵、用药轻量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继承、提高阶段,对脘腹痛病证的研究也在《内经》《伤寒杂病论》所奠定的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诊察、处方用药等基础上有了更深入、丰富的认识和的阐述,以及诸多创新,对脘腹痛病证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钱乙有关小儿疳证论治的学术思想.方法:搜集并整理钱乙关于小儿疳证的论述及理法方药,探析其学术内涵.结果:钱氏立脾胃亡津之病机,揭示了疳证本质是“亡津液”,开扶脾养胃法先河,指出治初病侧重养胃阴,疗久疾功擅扶脾阳.并创制治疳证初病而设之白术散及疳证后期之益黄散(又名补脾散).结论:钱乙论治小儿疳证,分析综合,权衡利弊,审慎地制方遣药,为后世儿科临床的理法方药确立了规范楷模.  相似文献   

18.
朱丹溪在其着作中广泛论述了脘腹痛的病因病机、诊断重视问诊、辨证谨遵八纲、强调因人制宜, 并提出凡痛必用温通、诸痛不可补气、腹痛多用芍药等, 形成其辨治脘腹痛的独特理论。  相似文献   

19.
20.
钱乙 ,字仲阳 ,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儿科专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下称《直诀》) ,不仅对小儿生理、病理、治疗、护理颇多发挥 ,而且也体现了钱氏重视小儿脾胃的学术思想 ,现浅探如下 ,请同仁指正。1 提出了小儿“脾主困”的学术观点小儿与成人比较 ,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钱乙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体会到小儿生理、病理上是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别。钱氏认为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 ,“脏腑柔弱” ,治疗“不可痛击”(以下原文均引自《小儿药证直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83年版 ) ,特别在小儿脾胃病理方面 ,提出了“脾主困”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