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本经》日:“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本经疏注》日:“能利关节,温经通脉…其用之道有六:日和营,日通阳,日利水,日下气,日行瘀,日补中。其功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本草求真》日:“行痹,其是有因风,因湿,因痰,因寒,因瘀,因嘘之淤,需用桂枝以为向导。”冉雪峰在《大同药物学》中日:“合麻黄能发汗,  相似文献   

2.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治伤寒已蜚声遐迩,而治虚劳则很少为人所论及。唯清代吴谦认为:“但知仲景用桂枝汤治伤寒,而不知仲景用桂枝汤治虚劳也,若知桂枝汤治虚劳之义,则得仲景心法矣。”一语道出了仲景用桂枝汤治虚劳之良苦用心。但桂枝汤何以能治虚劳,吴谦举之不明,历代医家也很少悉意阐发。本文主要就《金匮·血痹虚劳病篇》及后世医家的有关论述,对桂枝汤加减治疗虚劳病之机理等问题作一讨论,以就正于医林贤达。  相似文献   

3.
桂枝茯苓丸方证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对这段经文所论方证,古今医家颇有争议。主要有两种意见:1.认为此段经文主要论述症与胎的鉴别,用桂枝茯苓丸是祛瘀下症。2.认为此段经文主要论述症病妇人妊娠的证治,用桂枝茯苓丸是下症保胎。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未道明  相似文献   

4.
大枣性温味甘,不仅是营养丰富的果食,而且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其广泛应用于临床,首见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细读该书,前22篇,所载方剂凡205首,而用大枣者则有48首,分论于15篇之中,所治疾病达20余种。在具体  相似文献   

5.
<正> 金匮肾气丸又称桂附八味丸,或简称肾气丸。其原方组成是: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山药四两、丹皮、茯苓、泽泻各三两,附子大者一枚、桂枝一两。后世目为温补肾阳之祖方。欲补肾阳,则宜温不宜凉,但干地黄性凉,剂量又最大;肾阳贵凝降,而桂枝却上行。所以,从《千金方》、《局方》诸方书开始,一般都把干地黄改为性温之熟地,并把桂枝改成下行之肉桂。后世亦常按此沿用,但这样做是否妥当,很值得讨论。笔者对此略谈几点认为不应擅改之认识,以供中医药界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全书载方205首,用桂枝者55首,占26.8%。可见,仲景使用桂枝的范围广泛,而且灵活。探讨仲景对桂枝的妙用,为桂枝在临床上的使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有化瘀止血、消癥除湿之效,主治妇人癥病下血;通过方药分析其组方特点为:寒温相配、养血活血相合、活血利湿兼施、血水同治.经行风疹的发病多与风、血关系密切,血水不调是经行风疹的病机关键,使用桂枝茯苓治疗经行风疹旨对临床活用经方、拓展经方的适用范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桂枝味辛甘而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祛风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心悸、痰饮蓄水、经闭癥瘕等症.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常用桂枝,运用之灵,用法之妙,独具匠心.因此,探讨张仲景运用桂枝的规律,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探求其遣方用药之精妙所在,给吾辈在临床用药时以指导,也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桂枝的临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内经》论痉,不执一端,从病因方面强调了风、寒、湿、热均可影响经脉而致痉。《金匮》对此有继承,也有发展,强调邪阻津燥,治疗主以汗、下二法,又处处顾及津液。仲景以后,历代医家均有阐发,也大体不出外邪入中、津血亏耗的范围。明清之际,更加注意强调痉病之内因,并通过临床实践创立了大量有效方药,此可补《金匮》之未逮。由此可见,对痉病较为具体的证治虽首见于《金匮》,其对后世亦有相当影响,然所出方治难概临床之全,故有必要对其推源溯流,加以考析,以便较为全面和客观地理解《金匮》所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戴云:此伤寒,谓身受肃杀之气,口食冰水瓜果冷物之类。病者,必脉沉细、手足冷、息微、身倦,虽身热亦不渴,倦言语。或遇热病,误用此法,轻者至重,重者至死。凡脉数者、或饮水者、或烦躁动摇者、皆是热病。寒热二证,若水火也,不可得而同治,误即杀人。学人慎之。  相似文献   

11.
<正>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曰:“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历代注家对“助用焦苦”解释不一,但多从肝心立论。例如,魏荔彤主助心火益肝阳之说,云:“心火足而肝阳畅达,木得火而欣欣向荣必也。”陈念祖主温心兼清心之说,云:“焦药  相似文献   

12.
学习《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云:“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然而在临床用之,治失精属阴虚相火妄动者;或治湿热下注,邪迫精流者;或治老年阴阳两损精关不固者等等多例均不效,甚感疑惑,难道仲景此方虚设?不合今人?……  相似文献   

13.
肾气丸方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为补肾之祖方。由于后世医家在应用时的加减变化、药物学的发展变化以及文献记载的散佚与辑佚等原因,致使医家对于张仲景对桂枝一药的实际运用,提出桂枝、肉桂两种不同观点。笔者查阅本草文献的记载,详辨药用部位描述,进而通过古籍文字的推断、组方及功效等几个方面分析,考证本方实际使用药物应为现代之肉桂。  相似文献   

14.
肾气丸方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为补肾之祖方。由于后世医家在应用时的加减变化、药物学的发展变化以及文献记载的散佚与辑佚等原因,致使医家对于张仲景对桂枝一药的实际运用,提出桂枝、肉桂两种不同观点。笔者查阅本草文献的记载,详辨药用部位描述,进而通过古籍文字的推断、组方及功效等几个方面分析,考证本方实际使用药物应为现代之肉桂。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在《金匾》中对妇人症病出有佳技获警九一方,方中除用桂枝、芍药、丹皮、桃仁通脉、活血、化瘀之品外,并有庆答一味,且将其寓方名之中,可见衣警在方中具重要作用。决蓄利水渗湿、健脾益气,常用于脾座水湿内停、小便不利等症。仲景治症为何用在等,笔者认为其理如下:1$港利温:湾行血行中医理论认为:津血同源,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在津、血的生成、运行过程中,脉外之律注于脉内即成为血的组成部分,脉内之血实为水、精相合而成;脉内血中之水渗出脉外便化为津;水血交融,互相转化,周流全身,发挥其儒养、滋润的作用。如高容…  相似文献   

16.
《金匱·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的这一篇章里,都属呼吸系疾病,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分为三类。在“咳嗽上气”(即后世之哮喘)范围内,别称为“肺胀”的有三条:“上气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  相似文献   

17.
脾阴学说是中医脏象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对其均有论及,而仲景开创了其临床证治的先河,有关治法,垂范后世,指导临床,迄今不衰。 在生理上,五脏皆分阴阳,脾脏亦可分之。“阴”为有形的物质,“阳”为无形的功能,“阳化气,阴成形”,作为功能表现的“阳”须基于有形的物质“阴”才能发挥作用。脾阳主运化,使五脏六腑生机旺盛,脾阴主营血,有濡润之功,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皆受其滋养,脾阳赖脾阴以生,两者相互协调才能完成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的重要生理功能。脾气是这一生理功能的体现,脾气包含脾阴、脾阳两方面功能。脾阴介于阴阳之间,似气的血,与其它脏腑之阴有别,是阴精共性与脾脏个性相结合的体现,但就其本质而言,脾阴乃是脾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病理上,脾阴虚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大多表现为:食少纳呆、或食后腹胀、烦满、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舌淡红少津,苔薄、脉濡而微数。一般多由于饮食劳倦、久病虚损,长期脾胃失调,以致气血内伤,水谷不化,津液不充。临床以阴气两虚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昭明文选·陆机文赋》谓:“或因枝而振叶,或沿波而讨源”用之探讨《金匮》,观其今昔,究其本末。沿波以探源,对认识《金匮》或有裨益。兹略谈《金匮》之古今并其注本大要。敬请教正。 (一) 《伤寒论》经金·成无己第一个阐注。《金匮要略》经宋·王洙重新发现,明·赵以德第一个阐注。两书虽都系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其间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合而再分,若即若离,绵延至今。但同中有异的是;两书发现的年代不同,发现后显晦的遭遇不同,因之在学术上被重视的程度,疏注的众寡,差殊更甚。《伤寒论》传世以后,有加例的,有阐注的,补亡的,订误的,制定的,还有为之证方  相似文献   

19.
朱震享(1281~1358)、字彦修,号丹溪,元代婺州义乌县(今浙江金华)人,为金元时代四大医家之一.丹溪初学理学,三十岁才致力于医方,四十四岁罗知悌为师,得刘守真之传,复益于张从正、李东垣、王好青之学.其治疗杂病,享有盛誉,为后世所敬仰.其著作,主要有《丹溪心法》、《丹溪手镜》和《金匮钩玄》等.《金匮钩玄》,是朱氏晚年著作,成书于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证为丹溪原著,其弟子戴元礼校补.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最早论杂病的一部专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实用价值很大,故一向尊之为经典著作.由于年代久远,词简义深,初学者往往难得要领.现略述个人教学体会如下:一、联系《伤寒论》阅读《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原系姊妹篇,关系至为密切,宜互相参阅,才能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大柴胡汤证,《伤寒论》136条说:"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这是病在于里而及于表的表里两实证,但是仅有"热结在里"一句话,没有具体的病位可以证验,这就很难据以用大柴胡汤来通里达表.而《金匮要略》的《腹满病》篇说:"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这就把《伤寒论》中"热结在里"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