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褐斑,中医古代文献称为"肝斑"、"面(墨干)"、"(墨干)(墨曾)".是发生在面部大小形态不一的浅褐色甚或黑褐色,色素斑片境界清楚,多数呈不规则形,对称分布的一种疾病.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抓住"瘀血"这个表病的致病共性之外,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及辨证,归纳总结为肝经湿热,下焦蓄血;脾虚血瘀;气滞血瘀;肾虚血瘀四种不同证型,分别采取清肝除湿化瘀;益气补血活血;疏肝理气逐瘀;补肾行瘀等"同病异治"的施治方法,每每奏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文观察了不同品种和产地的前胡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流变学和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以及祛痰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前胡能明显改善血瘀动物模型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2)可显著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体外法);(3)具有较强的祛痰作用,但不同品种和产地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采用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39.73%),双支病变9例(12.33%),三支病变35例(47.95%)。冠状动脉窄狭程度:轻度54支,中度38支,重度31支,完全阻塞29支,总计病变血管数为152支(69.41%),无病变血管数67支(30.59%)。中医辨证分型表明:具标实征象者73例(100%),其中血瘀征象者73例(100%);兼痰浊者39例(54.4%);兼气滞者16例(21.0%);兼容凝者7例(9.6%)。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63例(86.3%),其中气虚者57例(78.1%);阳虚者18例(24.7%);阴虚者28例(38.4%);阳脱者5例(6.8%)。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其中以舌质的血瘀表现较为突出。80.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74.0%的患者存在口唇、齿龈颜色暗红、紫暗或淡暗现象。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候积分的相互比较,表明寒凝血瘀和阳脱血瘀为血瘀重症,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为血瘀轻症,阳虚血瘀、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的血瘀程度亦较重。寒凝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最多,气滞和阴虚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较少,气滞和阴虚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血瘀症候积分值越大,血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4.
辨证分型治疗黄褐斑32例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210029)吴淞[关键词]黄褐斑,肝郁血瘀,脾虚血瘀,肾虚血瘀黄褐斑,属中医“黧黑斑”范畴,皮损多发于面部,呈褐色或淡咖啡色斑片状,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不少男男女女的皮肤上特别是脸上常会出现许多令人讨厌、有损容颜的“斑”;其中,年轻人往往以黄褐斑(俗称“蝴蝶斑”)为主,而历经沧桑的中老年人则以“老年性色素斑”(俗称“寿斑”)居多。脸部或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一旦出现这斑那斑,恼人之余,很多人四处寻医问药,以求药到“斑”除,恢复风光亮丽、洁净无瑕。但世间不是缺少“灵丹妙药”,就是疗法不尽如人意,甚至挨痛受苦。其实,随着医学事业的进步,尤其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许多恼人的“斑”是可以“吃掉”的。  相似文献   

6.
血瘀与衰老的实验研究回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历代医家多认为脏腑气血虚损尤其是肾虚与衰老密切相关,抗衰老药物亦以补肾居多。近年来,许多学者探讨了实证(血瘀、痰浊、气滞等)与衰老的关系,特别是对血瘀与衰老,但观点不尽相同,如颜德馨等提出“人体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认为“瘀是原因,虚是归宿;瘀是本质,虚是现象(1)。俞征宙等认为“中医衰老机理为多脏器虚损与气滞、血瘀、痰浊等实邪相互作用,即本虚与标实证的相互作用,本虚导致标实,标实使本更虚”(2)。姜惟等认为“在衰老的进程中,肾虚为本,痰瘀乃是标,本虚标实,互为影响,互为因果”(3…  相似文献   

7.
有 些 女 性 的 面 部 出 现 呈 蝶 状 的 褐 色 斑 片 ,在 春 夏 季 里 往 往 加 重 , 冬 季 以 后 颜 色 减 淡 , 女 人 到 了 25岁 以 后 ,机 体 的 新 陈 代 谢 功 能 减 慢 ,黑 色素 无 法 正 常 排 解 、而 在 角 质 层 沉 积 形 成 黄 褐 斑 、黑 斑和 色斑 等 。中 医 称 之为 “面 尘 ”、“黧 黑 斑 ”、“黧 黑 黯 墨干 墨曾 ”等症 。此 斑 通 常是 对 称 地分 布 于 颧突 和 前 额 ,形状大 小 不 一 、枯 暗 无 光 泽 、日 晒 后 …  相似文献   

8.
中西药合用治疗川崎病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本病因血管受损,故易导致冠状动脉瘤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在本病不同时期近似于中医学“斑疹”、“血瘀”。我院1994年1月~19...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7例高血压病血瘀证与114例高血压病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观察其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Fat%),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内皮素(ET),血浆胰岛素(INS)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BMI,INS,ET,三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和P<0.01);多元线性相关结果显示瘦素与ET呈负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只有ET最后进入方程。结论:高血压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不大;ET是与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田彦  李明 《中医研究》2007,20(4):39-40
目的:比较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中风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中的不同变化。方法:将113例中风患者分成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按中医辨证再分别分为血瘀组和非血瘀组共4组,设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法测定其血浆Hcy含量,对各组的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中风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浆Hcy水平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6);脑梗死血瘀组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血瘀组(P=0.03),脑出血血瘀组血浆Hcy水平亦显著高于非血瘀组(P=0.04)。结论:血浆高Hcy水平与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血瘀证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的关系分析。方法 以12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实证组60例与虚证组60例),分析AC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实证组及虚证组患者的血清Hcy、HDL-C、TC水平,并分析实证组、虚证组中不同证型患者的血清Hcy、HDL-C、TC水平。结果 根据中医证型的不同将ACS患者分为实证组[寒凝血瘀(n=12)、痰结血瘀(n=27)、热毒瘀滞(n=21)]、虚证组[气虚血瘀(n=23)、阴虚血瘀(n=26)、心阳欲脱(n=11)]。实证组中男性比例高于虚证组(P <0.05),实证组及虚证组的年龄、冠心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虚证组的血清Hcy、LDL-C、TC、三酰甘油(TAG)水平低于实证组,HDL-C水平高于实证组(P <0.05);实证组中寒凝血瘀证患者的Hcy、LDL-C水平低于痰结血瘀证、热毒瘀滞证患者,HDL-C高于痰结血瘀证患者(P <0.05);痰结血瘀证患者的Hcy、LDL-C、TC、TAG水...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近况湖南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郭爱枝,黄炎辉(415003)黄褐班在《外科正宗》中称“黑斑”;《医宗金鉴》称“黑黯”;现代称“黄褐社”、“妊娠斑”、“蝴蝶斑”。是一种常见的色表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黄褐色、暗褐色、深咖啡色.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辨证分型不宜单列血瘀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辨证分型不宜单列血瘀型焦一鸣田华黄天本*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330006)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试行方案已经公布[1],其中分有“血瘀型”一型,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既然辨证分为“血瘀型”,治则必须是活血化瘀,方药必定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或是...  相似文献   

14.
自拟清热活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拟清热活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0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潘祥龙(200021)关键词:银屑病寻常型银屑病属祖国医学“白”范畴。临床表现为红斑、鳞屑,刮除鳞屑有薄膜和针尖状出血现象,皮损干燥增厚。中医辩证为血热、血瘀引起。故拟清热活血方治疗寻常型...  相似文献   

15.
小儿过敏性紫癜血瘀证与TNF-α、Ⅳ-C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HSP)血瘀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Ⅳ型胶原(Ⅳ-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采集167例HSP[其中紫癜性肾炎(HSPN)94例]患儿血瘀证临床指标,采用计分法评定血瘀证积分;放射免疫法测定75例患儿TNF-d(血、尿)、Ⅳ型胶原(血、尿)等。结果:①167例病人中117例(70.06%)为血瘀证,非血瘀证者50例(29.94%);②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症状依次为皮肤紫癜(73.65%)、血尿(35.93%)、腹部、关节疼痛或疼痛拒按(27.54%)、舌质紫暗(37.13%)和/或舌体瘀斑瘀点(13.17%)、舌下静脉曲张(26.95%)、面色不泽(20.96%)、鼻衄(15.57%),皮肤粗糙(14.37%)。③血瘀证组中PT、FIB、D-dinaer、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与非血瘀证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瘀证组血、尿TNF-α及尿Ⅳ-C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组(P〈0.05);⑤血、尿TNF-α水平与FIB正相关(P〈0.05,P〈0.01)。⑥血TNF-α与D-dimer正相关,尿Ⅳ-C与尿TNF-α水平正相关(P〈0.01)。结论:HSP、HSPN血瘀证出现频率较高。其临床症状、体征除皮肤紫癜、腹痛和/或关节痛、尿血外,以望诊内容舌象、面色、皮肤粗糙为主;炎症因子TNF-α与血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尿Ⅳ-C水平与尿TNF-α水平正相关。尿Ⅳ-C水平与血瘀证相关。检测尿TNF-α、Ⅳ-C对HSPN血瘀证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失眠患者中医体质状态及睡眠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所纳入的177例在2014年10月-2018年6月间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进行基本信息采集,中医体质辨识,建立研究数据库并完成严格核查校对后用SPSS23.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来统计各指标的构成比,χ2检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构成比的差异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来对失眠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患者以复合体质者居多,单纯体质者较少,且以“气虚质 + 阳虚质 + 痰湿质 + 血瘀质 + 气郁质”的“组合”体质最多见,其次为“气虚质 + 阳虚质 + 血瘀质 + 气郁质”及“气虚质 + 阳虚质 + 血瘀质”两种“组合”。另外,九种单一体质在这177例失眠患者中出现的频率为:血瘀体质 > 气虚体质 > 阳虚体质 > 气郁体质 > 痰湿体质 > 特禀体质 > 阴虚体质 > 湿热体质 > 平和体质。把睡眠质量分解为“是否难入睡”、“是否睡眠浅”及“是否多梦”3个层次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难入睡”与年龄、输血史及口苦症状相关,且年龄及输血史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29、4.324,P < 0.05),口苦症状为保护性因素(OR值为0.375,P < 0.01);“睡眠浅”与婚姻状态、夜尿情况相关,且二者皆为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253、0.243,P < 0.01);“多梦”与气郁体质相关,且气郁体质为保护性因素(OR值为0.535,P=0.051)。结论 广西地区失眠患者多为复合体质,尤以合并有血瘀体质的复合体质者最为常见,与睡眠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输血史”“婚姻状态”“气郁体质”及“婚姻状态”“气郁体质”及“口苦症状”“夜尿情况”等。  相似文献   

17.
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表征及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表征及血液流变学的动态观察,探索模型大鼠敏感表征及其血液流变学特征,为气虚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力竭游泳法制作气虚血瘀大鼠模型,根据拟定的表征体系进行动态(1周、2周、4周)观察,同时检测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在力竭游泳后(2周、4周)分别表现出体质量下降、游泳时间缩短,旷场分析中(2周、4周)中央格时间延长,舌质(1周、2周、4周)由淡红转为紫黯;血液流变学指标中,(2周)血浆黏度增高,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1周、2周、4周),(4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4周)纤维蛋白原含量(FIB)降低。[结论]力竭游泳所致气虚血瘀大鼠模型成立;相关表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气虚血瘀状态,其中精神状态差、体质量下降、游泳时间缩短、懒动等体现气虚,舌质转黯、紫黯等体现血瘀;与表征相关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符合血瘀证一般特征,同时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温心通胶囊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温心通胶囊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给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冷刺激形成“血瘀”模型,测定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结果 不同剂量温心通胶囊对“血瘀”大鼠全血比粘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 温心通胶囊可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BBTD)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痰湿加血瘀证)大鼠模型的方法,观察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并初探其对血脂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40只SD健康大鼠(SPF级),采用随机法分为4组,具体包括:假手术组、MCAO(痰湿加血瘀证)组(模型组)、MCAO(痰湿加血瘀证)加半夏白术天麻汤组(中药组)、MCAO(痰湿加血瘀证)加阳性药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均造备痰湿加血瘀证模型,并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血管不插线栓。神经功能缺损评估依据Zea-Longa5分制评分标准;2%氯化三苯四唑啉(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ol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8、p38MAPK、NF-k B蛋白含量;血脂4项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脂代谢水平。结果 除假手术组神经功能正常外,其他3组均有不同程度神经损伤。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最大,中药组、阿托伐他汀组面积相对较小。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组大鼠TC、TG、LDL-C升高,HDL-C降低,...  相似文献   

20.
兰柔  刘韵韵  肖秋凯  李月梅 《中国针灸》2023,(12):1405-1410
目的:在常规激素替代周期方案行冻融胚胎移植基础上,观察“通元针法”联合精玉药灸治疗肾虚血瘀型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肾虚血瘀型RI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西药组在移植周期采用常规激素替代方案进行子宫内膜准备;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治疗组采用“通元针法”加精玉药灸治疗,“通元针法”取“通督调神”A组穴位(大椎、肝俞、肾俞等督脉腧穴及背俞穴为主)及“引气归元”B组穴位(中脘、气海、关元等任脉腧穴及腹募穴为主),两组穴位交替针刺,每次取一组穴位,于针刺后隔药灸神阙穴(药粉由养精种玉汤方化裁调配而成),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至移植日。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含量、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子宫内膜血流指数[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临床妊娠率为40.0%(12/30),高于西药组的16.7%(5/30,P<0.05);两组患者β-HC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