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ICU经机械通气治疗此类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明显有效者6例,有效者6例,总有效率85.7%。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在挽救此类患者生命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上机组50例,非上机组50例,观察机械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成功率、副作用。结果上机组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总有效率90%,非上机组68%。结论①机械通气是抢救COPD重度呼衰的重要手段。②机械通气能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撤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娟  牛秀茹  王英 《河北医药》2002,24(12):984-985
随着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临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获得迅速改善已不是困难 ,但是基于COPD呼吸衰竭为一慢性病理生理过程 ,上呼吸机后发生的撤机困难最多 ,平均撤机时间最长。据统计 ,80 %的COPD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需要撤机技术[1 ] 。现就COPD呼吸衰竭的撤机策略作一综述。1 撤机技术1.1 “T”型管技术 T型管接温湿化氧气连于气管内导管上 ,患者在自主呼吸条件下可吸入较高浓度的氧 ,增加完全依靠自主呼吸的信心[2 ] 。“T”型管增加了病人呼吸的阻力 ,可认为是呼吸耐力试验 ,若成功表明有撤机指征。具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无创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3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持续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42例),持续低流量吸氧。两组同时进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气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3日后治疗组比对照组其pH、PaCO2、PaO2明显恢复(P均<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和CO2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40例。其中常规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方法+无创通气,观察组则在常规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评分、动脉的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比常规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配合无创通气,并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综合治疗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治疗组和才用传统疗法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死亡人数、住院时间、血气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血气改善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痛苦小,能较快改善症状,撤机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M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MPPV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及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开始4h后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aCO2也有明显下降(P<0.05),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提高.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同时患有慢性以及阻塞性的肺疾病和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临床中的病症治疗进行分析。方法从2011年1月31日到2013年1月31日之间选取了80位在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的临床状况作为分析资料。在这80位既有慢性阻塞性的肺疾病,又有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中,男性数量是42,女性数量是38年龄处于45~77岁。随机并且同等的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参考组,一组为探索组,二者都是40人。之后,对参考组的临床治疗使用的是常规模式,对探索组的临床治疗使用的是常规模式加没有创口的正压通气诊断法。最后,察访参考组和探索组人员在临床以及治疗中的整个阶段,并对该阶段的测量数据进行具体的记录。结果在参考组之中的40位慢性以及阻塞性的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人员在临床中疗效明显的有16位,有一定疗效的有14位,剩下的10位没有任何疗效;在探索组之中的40位慢性以及阻塞性的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人员在临床中疗效明显的有20位,有一定疗效的有17位,剩下的3位没有任何疗效。结论常规模式加没有创口的正压通气诊断法有助于有慢性的阻塞性的肺疾病以及并发呼吸衰竭病症在临床中的治疗,能使病症日渐消退,进而提升患者的健康程度,使患者的生活逐步的正常化。因此在治疗有慢性以及阻塞性的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之时,要多使用没有创口的正压通气诊断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相关危险、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有呼吸衰竭症状,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未见呼吸衰竭症状,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将其按照死亡率分为康复组(45例)与死亡组(15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年较对照组高,其尿酸、白蛋白、BMI及总蛋白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OPD分度极重度比例、每年急性发作〉3次患者比例、院内感染率、酸碱平衡紊乱率、吸人激素使用率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死亡组患者的血液PH值,血氯及血钠较康复组低,其血糖、PaCO:较康复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中酸碱平衡紊乱、心力衰竭、肺性脑病及院内感染患者比例均较康复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并发呼吸衰竭与众多因素相关,防治工作中应关注COPD的发病次数、机体免疫情况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与营养补充情况,避免院内感染与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不仅进行常规治疗,而且还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而对照组只是进行常规治疗,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治疗过程,并记录产生的数据。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无论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患者病情都有改善。在对照组中,无效的患者有9例,有效的患者有12例,显效的患者有15例。在观察组中,无效的患者只有4例,有效的患者有15例,显效的患者有23例。对照组的有效率达到了75%,观察组却高达90.5%。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时,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应该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COPD呼吸衰竭患者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抗感染、吸氧等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严密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变化和心率、呼吸频率、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PaO2和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且呼吸频率和心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COPD并发Ⅱ型呼衰撤离呼吸机后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ICU此类患者脱机前采取的有效措施,自主呼吸试验对脱机价值及撤机后采取的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65例在撤机后通过精心护理成功撤机,并转入呼吸内科继续治疗后好转出院.3例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再次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有3例成功脱机.死亡2例.结论 有效的气道管理、正确的自主呼吸试验,早期营养支持、心理疏导、避免镇静剂及肌松剂应用等是COPD并发Ⅱ型呼衰撤离呼吸机后必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0例采用雾化吸入莫西沙星溶液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用力肺活(FVC),1s用力呼气量(FEV)和最大呼气流速(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情况比观察组的治疗情况要显著提高,治疗组的治愈率为32.50%、有效率为50.00%、无效率为17.50%、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7.50%、有效率为42.50%、无效率为30.00%、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莫西沙星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284-1285
目的:探讨反复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我科收治的30例COPD患者反复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脱机拔管成功率达80.16%,1年生存率为70%,2年生存率为60%,3年生存率为23.3%。结论:对COPD患者,正确掌握机械通气的指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的呼吸衰竭已取得肯定疗效,正成为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1].所用的呼吸机多为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现将我们临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站领  李艳静  徐东波 《河北医药》2012,34(7):1048-104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呼吸道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为主要特征的严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肌疲劳等出现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甚至会出现嗜睡、昏迷以致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早期,痰液引流问题并不十分突出,而呼吸肌疲劳是主要原因,是应用无创压通气(NPPV)的最佳时机[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而被迫采取有创通气方法.我科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8例,临床上在控制感染、氧疗、解痉化痰畅通气道、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患者自主呼吸,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减少或避免了气管插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组治疗方法:出窗后,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治疗方法: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撤机成功例数、住院费用和院内死亡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和7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2.2±1.2)d和(18.4±1.5)d(P<0.05);住院时间为(16.3±1.8)d和(26.4±3.9)d(P<0.01)。结论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有创-无创序贯性脱机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降低VAP发病率,缩短ICU和总住院时间,改进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18.
陈飞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66-167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给予抗感染和平喘等治疗;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窗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序贯治疗组出窗后立刻拔出插管,接着采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行有创机械通气。分别对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治疗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序贯组各项指标明显较低。结论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给予抗感染和平喘等治疗;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窗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序贯治疗组出窗后立刻拔出插管,接着采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行有创机械通气.分别对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治疗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序贯组各项指标明显较低.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28例CODP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病情、血气变化与护理要点进行观察。结果:无创机械通气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动脉血气。结论:CODP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面罩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护理上进行必要的通气前准备,严格的气道管理是行无创通气的前提,血气、生命体征、神志、呼吸机工作状况以及并发症的监护是行无创通气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