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分离总细菌4 261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554株(13.0%),均采用VITEK-32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4年间分离的554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92.1%(510/554),且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等科室;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临床感染率逐年增高,2008年为8.0%,2011年升至15.1% (P<0.01);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率逐年递升,2008年为44.8%,2011年升至84.4% (P <0.01).结论 临床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要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和爆发流行.应积极开展临床药物研究,研制和筛选出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临床分离4 364株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2003—2005年分离的4364株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0软件。结果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一直为1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多逐年上升,甲氧西林耐药率也逐年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从40.8%上升到61.6%,表皮葡萄球菌从69.7%上升到79.8%。G^-杆菌合计,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耐药率一直低于30%的为美洛培南、亚安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体外产ESBLs的检出率一直居高不下,为29.5%~45.5%。结论本院肠杆菌科产ESBLs比例、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和非发酵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ICU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一2014年9 月ICU内CRBS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统计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2011年10月一2014年9月间ICU 住院患者使用血管内置管术 人数为891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5人,感染发生率为5.0%(45/891).CRBSI中多重耐药有33人,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3.7%(33/891),占感染人数的构成 比73%(33/45),结论 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重视病原菌监测,对控制多重耐药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院住院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2008年住院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和细菌室分离细菌监测的药敏结果,并对用药频度和细菌耐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2008年我院住院7类抗茵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平均年增幅为47.5%,11种常用抗茵药物总体也呈上升,4种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11种常用抗茵药物中有64.5%的耐药率高于40%,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性呈正相关。结论医院应该多方面促进抗茵药物的合理使用,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实验及临床联合用药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VITEK32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调查与实验菌株相对应的临床联合用药病案资料.统计分析其临床联合用药的耐药性。结果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逐年上升,其耐药率也逐年上升。对6种主要抗菌药的耐药率增加20%以上。从2004年1月开始出现全耐药株,至2005年6月该院已出现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8株。其MIC值均有明显增加。临床联合用药方案中,以舒巴坦/丁胺卡那,舒巴坦/环丙沙星,他唑巴坦/丁胺卡那,亚胺培南/丁胺卡那耐药率较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十分严重。临床要根据药敏试验的MIC结果选择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细菌感染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5年7~12月本院临床科室和门诊所有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仪器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药敏仪,结合K—B法作补充对照,从科室、标本、菌种及耐药性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后半年检测人数423例,阳性282例,阳性检出率66.6%;标本以革兰阴性细菌占主导,共160株,占56.73%;革兰阳性细菌95例,占33.68%;真菌27例,占9.57%;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各类抗生素耐药性在逐年上升,临床可选择抗生素逐步减少,耐药性较为突出,治疗也更加困难.应引起重视。同时应加强医院细菌感染及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王玉萍 《中原医刊》2007,34(8):79-80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常见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2005年我院从临床和门诊病人共分离出300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菌;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株的检出率分别是51.9%和37.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18.8%,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结论细菌耐药性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性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淋球菌耐药性不断增加。细菌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的作用下,可保留最耐药的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产生耐药。多重耐药即细菌不仅对某种亲脂性细胞毒药物耐药,而且对一大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药物都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9.
孟善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431-432
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变异是指微生物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且有的微生物表现为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为多重耐药。当前,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变异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突出表现为发生耐药的速度越来越快,耐药的程度越来越重,耐药的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的频率越来越高,耐药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耐药造成的负担越来越不堪承受。  相似文献   

10.
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现状。方法:对我院1995年4月~2002年11月间痰培养阳性的痛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66份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1836株,其中G-菌12种1421株占77.4%,G 菌8种415株占22.6%。药敏统计显示:常见G-菌对泰能极敏感。其次是舒普深,其耐药率分别为3.4%,7.8%,对环丙沙星等1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3.1%~63.0%;常见G^-对万古霉素极敏感,其次是舒普深,丁胺卡那,耐药率依次为0.0%,13.4%及17.7%,对头孢唑林等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3.1%~87.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应规范抗生素用药指征并定期监测细菌的耐药性趋势。以尽可能延长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1.
1998~2000年954株烧伤感染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烧伤创面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致病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在检出的954株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检出率为27.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9.5%;以后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4%、6.8%、4.1%和2.6%: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脑菌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显著增加;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其它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随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3—2005年医院感染患者痰液中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0软件。结果医院感染患者痰液中最常见的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痰液中分离的G-杆菌合计,耐药率低于40%的为美洛培南、亚安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的检出率为45.2%-62.5%和36.7%-52.3%。葡萄球菌对多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一直为1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3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性居高不下,分别为69.8%-72.0%、77.3%-87.1%。非发酵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不断升高,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和亚安培南耐药率已分别高达30.5%和49.4%。结论医院感染患者痰液中肠杆菌科产ESBLa比例、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和非发酵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药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与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常见于ESKAPE病原菌(源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道杆菌属6种(类)细菌的英文缩写)的高度多重抗生素耐药性。这些细菌包括"超级细菌",因其本身基因结构的多样性和可移动性使其进化产生了多种耐药机制以对抗抗生素的作用。耐药细菌呈现的对多类不同化学结构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使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极其困难。耐药性基因可由细菌染色体或质粒携带,并编码介导产生抗生素灭活酶(如最近广为报道的属于金属β-内酰胺酶的NDM-1碳青霉烯酶)、改变或保护抗生素作用靶位、降低抗生素进入细菌胞内和(或)增强抗生素主动外排泵系统活性将药物排至胞外。目前研发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生素极为有限,促使重新研究优化现有抗生素。人类迫切需要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抗生素耐药性,合理控制各类抗生素使用,以最大限度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发生与传播,进而延长抗生素的有效时间,仍然是人类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之间的关系,为遏制细菌耐药性加剧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3年12月某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耐药率及同期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并统计其数理相关关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73.6%持续下降到41.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25%左右持续提高到55%以上;同期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与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系数r在0.332-0.924之间,与手卫生依从率相关系数r在-0.181--0.983之间。结论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落实包括手卫生在内的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显示出遏制细菌耐药性加剧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002年和2003年上海市胸科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构成及耐药谱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应用MicroScanW/A-40系统鉴定细菌及药物敏感分析系统,对2002年和2003年中送检的各类标本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 2年中各标本总的菌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4%和24.9%。2年中所检出的前5位的菌株都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从2002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一位。对二年的细菌进行了药敏测定,结果表明,不论是革兰阴性杆菌还是阳性球菌,其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对二种细菌的耐药率最低。结论 我院病人中分离的细菌耐药性强且多重耐药,应该了解各菌种的耐药特点和耐药机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严密监控新的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1年至2003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35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优势.占52.4%,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8%,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真菌占9.6%。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增加趋势,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最低。没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细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医师必须依据病原菌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减少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预防及其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产生,阻滞耐药性感染的传播.方法从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危害为出发点,研究制定预防耐药性的方法.结果耐药性的产生,医院是重要环节,医院应该遏制和控制多重耐药性微生物的高发比例,建立良好的微生物实验室,不要为了预防感染而使用抗菌药.结论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引发了很多药物不良反应,增加了耐药菌的产生,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2000~2007年粪肠球菌的临床分离与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0~2007年浙江省人民医院粪肠球菌在临床的分离与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的抗感染预防与治疗提供鉴借。方法选择8年间本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粪肠球菌共849株。使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配套的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进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的VITEKGPS系列药敏验卡测定其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分离率从2000年的0.36%上升到2007年的0.71%;8年中分离菌株的病区依次为慢性病科(23.2%)、普外科(23.1%),其次为重症监护病区(21.7%)和泌尿科(21.1%);不同来源标本粪肠球菌的分布最高为尿液(51.0%),其次为胸腹腔液(12.8%)。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显示,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只有35%左右,力奈唑烷的耐药性较低(1%~2%),但药物毒性较大,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从2000年的2%逐渐上升到近几年的10%左右。结论粪肠球菌在临床的分离率在逐年增加,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呈多重耐药的特性,并呈不断增加趋势,临床抗感染治疗应以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导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和控制多重耐菊菌对恶性肿瘤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收治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129例,占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17.39%,主要以肺癌、食管癌、鼻咽癌和白血病患者为主,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占70、34%;分离出多重耐药株145株,其中C-杆菌99株,G^+球菌46株;排在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很高耐药性,由多重耐药菌导致的死亡高达45%。结论必须严密监控多重耐药菌引发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病例,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降低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趋势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桔红  王佩芬  张凌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913-1914,1916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将2002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和门诊病人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AMS60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2002年~2006年分离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2002年的1018%上升到2006年的19.6%,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却在不断下降,其中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由2003年的60.0%下降到2006年的27.0%。2006年分离株只对特治星保持中度敏感(65.0%)。对其它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66.0%~100.0%之间,且出现了许多全耐药株。分离株主要来自神经脑外科,外科ICU和呼吸内科病人,多见于脑部和肺部疾病患者。以老年、危重和意外伤抢救患者为主要易感人群。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90.3%。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技术的应用,交叉感染,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和细菌多重耐药是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缩短住院日,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监测和预防交叉感染的管理是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