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疾病不确定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周康复程序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救治的AMI患者85例,接受2周康复程序治疗和"Missal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中-高分组(74.8~117.4分,51例)和低分组(32~74.7分,34例),并与同期就诊的4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HD对照组)比较。结果:AMI患者不确定感量表各维度分及总分[总分(78.34±15.20)分比(60.61±12.42)分]均明显高于CHD对照组(P<0.05~0.01)。AMI患者不确定感中-高分组的运动峰值心率明显大于低分组[(137.80±26.49)次/min比(126.12±20.51)次/min,P<0.01]。与低分组比较,中、高分组的ADL总分[(84.15±16.38)分比(73.92±14.21)分]、SF-36总分[(45.22±6.86)分比(37.95±6.43)分]均明显减少,而SCL-90总分[(138.35±36.47)分比(151.87±42.61)分]、平均CCU天数[(2.53±0.26)d比(2.77±0.29)d]、平均卧床天数[(4.46±0.25)d比(5.38±1.22)d]、平均住院天数[(20.48±3.16)d比(25.37±3.82)d]和平均住院费[(3.91±0.82)万元比(4.57±0.93)万元]均明显增加(P<0.05~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疾病不确定感,使2周康复程序的疗效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同程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对9例合并有Ⅱ~Ⅲ。AVB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两周程序康复。结果:所有病人均如期完成康复程。有6例患者在出院前顺利完成了症状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随访3~34月,所有患者均能不同程度地参加家务活动、锻炼或轻松工作。结论;下壁急性心肌梗塞合并Ⅱ。AVB患者慎重采用两周方案仍是可行的,但务须严格掌握禁忌症并采用个体化的原则.才能保证康复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两周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两周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根据个体化及活动量循序递增的原则,对42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2周康复程序的康复治疗,包括饮食指导、戒烟、适量运动及处理应激的训练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2周康复程序的治疗,门诊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均能生活自理,半数以上的患者能坚持参加步行锻炼和家务劳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2周康复程序是切实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3例老年AMI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分别完成2、3、4周康复程序,其中9例患者出院前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12例患者如期完成康复程序,生活质量及心率变异性明显改善,出院前生活均能自理,其中9例运动试验测定的METS达5.17&;#177;0.71。结论:老年AMI患者病情平稳后,在密切监测、正确药物治疗下进行早期运动康复是可行  相似文献   

5.
两周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 :探索两周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个体化及活动量循序递增的原则 ,对 4 2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 2周康复程序的康复治疗 ,包括饮食指导、戒烟、适量运动及处理应激的训练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 2周康复程序的治疗 ,门诊随访 1~ 5个月 ,所有患者均能生活自理 ,半数以上的患者能坚持参加步行锻炼和家务劳动。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 2周康复程序是切实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运动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64例生命体征稳定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运动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32例。早期运动康复组在发病24h后由床旁康复师给予早期运动康复指导,常规康复组由同水平资质康复师在其绝对卧床1周后给予其运动康复指导。此外两组接受的其他治疗及护理完全相同。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再梗死、死亡、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情况、住院天数和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出院前早期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0.63%比43.75%)和生活可自理的患者比例(100%比96.88%)无显著差异(P〉0.05),但早期康复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康复组[(9.23±1.45)d比(15.03±2.53)d,P〈0.01]。结论: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过去30年中对急性心梗(AMI)后患的治疗策略已有很大的变化。60年代主要是监测和治疗心律失常,70年代强调缩小梗塞面积,80年代采用溶栓疗法使阻塞的冠脉再通;进入90年代,新的方法是采用ACEI或血管扩张剂进行心室去负荷,减轻室壁张力,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梗是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它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病情凶险,发展快.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泵衰等而死亡。以往的观点认为心梗的病人须卧床1个月以上。早期活动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急性心肌梗塞(AMI)传统疗法的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过长。目前我国,AMI的严格卧床休息时间仍为1—2周。Wenger于本世纪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系统的康复程序,主张早活动、早下床、早出院。随后AMI的住院时间由四周逐步缩短至二周,甚至有的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7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两周运动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目的:探讨两周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比较17例接受康复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和对照组20例患的临床疗效。结果:康复组17例病人顺利完成两周康复治疗。门诊随访1~6个月,1例发生心衰,1例出现心绞痛,无再次心肌梗塞和死亡,生活基本自理.对照组2例发生心衰,2例发生心绞痛,再梗塞1例,心脏性猝死1例。结论:两周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运动的疗效及对预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康复运动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 AMI 患者,按自愿原则分成两组:康复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实行早期严格合理的运动疗法;对照组:绝对卧床,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采用 Barthel 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的费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两年后 AMI 的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平均住院天数、费用显著减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两年后 AMI 的再发率显著减少(P 均<0.05);心律失常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平均住院天数、费用,降低再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康复运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3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LVEF 36.45±5.67)在病情平稳后进行四周康复运动治疗,康复运动前、后分别进行心脏功能评定,并于出院前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住院期间康复治疗,无严重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心功能恶化等严重心脏病事件发生。左室收缩功能:LVEF,每搏量,心搏出量,均有明显增加,P<0.01。26例完成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贮量为5.56±1.23METs。结论:康复运动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与职业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有指导的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无并发症首发AMI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对运动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运动锻炼指导。采用超声心动图、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肺运动试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随访终点时运动组NTpro-BNP水平较基线值下降[(335.64±246.14)ng/L比(845.29±93.48)ng/L,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1099.83±168.75)ng/L];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60.0±8.0)%比(55.0±8.6)%,P<0.05],对照组NT-proBNP及LVEF与基线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患者心室舒张末径(LVDd)无明显变化[(50.3±3.9)mm比(50.7±4.5)mm,P>0.05],而对照组LVDd则较心肌梗死早期增大[(52.6±5.4)mm比(50.9±5.8)mm,P<0.05]。结论运动康复锻炼可改善无并发症AMI患者心脏收缩功能,限制左室的异常重构。  相似文献   

15.
康复运动有助于心肌梗塞患者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2年8月到2004年10月在我院循环内科住院并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自愿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早期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实行严格合理的运动疗法,对照组绝对卧床,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的平均花费,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生活自理能力,两组患者两年后心肌梗塞的再发率。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花费较对照组减少(P<0.05),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两年后,治疗组心肌梗塞的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有助于心肌梗塞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MI早期院内康复锻炼与门诊康复结合的安全可行性及对复工的影响。方法:39例AMI患早期康复治疗2-3周后出院,尔后门诊指导继续3-4个月的康复运动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安全出院,其后3-4个月79%复工。余21%可参与家务、生活自理。结论:AMI早期短程康复治疗结合出院后门诊3-4个月康复运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4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各42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心脏康复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和治疗一周、二周后进行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复护理组患者SAS[一周后(52.20±6.15)分,二周后(39.54±7.29)分]和SDS[一周后(42.90±5.31)分,二周后(35.23±5.12)分]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SAS:一周后(61.8±5.84)分、二周后(58.62±7.40)分,SDS:一周后(49.35±5.08)分、二周后(46.25±5.43)分],P均〈0.01;且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没有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康复护理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入住我科的AMI患者78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接受内科相同的药物治疗和常规内科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和进行早期活动,比较分析其近、远期疗效。结果:2周时,康复护理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心功能 I级:(64.1%比41.0%),P<0.05];随访1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康复护理组心绞痛(30.8%比7.7%)、心律失常(25.6%比7.7%)、心力衰竭(17.9%比2.6%)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0.01),AMI再发率康复护理组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