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评估APACHEⅢ评分系统对判断风湿性心脏病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整理221例心内科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临床资料,采用APACHEⅢ评分系统评估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结果本组存活197例,死亡24例,死亡率为10.86%。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Ⅲ评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入院72小时APACHEⅢ评分60分作为界限分,将病人分为≤60分组和>60分组。两组间死亡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PACHEⅢ评分系统的分值与风湿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可以作为评价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和预后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Ⅲ评价9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以验证其在ICU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湖北医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ICU中90例危重患者的资料,用APACHEⅢ危重疾病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别计算存活组和死亡组每个患者的APACHEⅢ分值,预测死亡率,计算各组的病死率。结果 90例患者中存活组54例,评分平均为(49.54±18.76)分;死亡组46例,评分平均(92.54±30.12)分。死亡组APACHEⅢ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APACHEⅢ分值的增高,患者的实际病死率和预计死亡率增高。结论 APACHEⅢ危重疾病评分系统可以准确客观评估危重疾病的病情程度及预测预后,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Ⅲ(APACHEⅢ)和急性肺损伤(ALl)评分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38例重症SARS患者应用APACHEⅢ和ALI评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死亡组(14例)的APACHEⅢ平均分值为74.9±22.3明显高于存活组(24例)平均分值38.3±13.2(P<0.001),APACHEⅢ各分段值与病死率呈正相关,APACHEⅢ分值≥60分,病死率明显增高(X~2=3.886,P<0.05);老年组(18例)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0例)(X~2=8.660,P<0.05);但死亡组和存活组的ALI评分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127)。结论 APACHE Ⅲ较ALI评分更能准确地判断重症SAR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老年人重症SARS的病死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动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Ⅲ(APACHEⅢ)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同时对比动态APACHEⅢ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与实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286例危重症患者资料,分为存活组252例,死亡组34例,比较两组第1、3、5、7天应用APACHEⅢ系统评分,同时进行MODS评分及预后预测。结果第1、3、5、7天APACHEⅢ分值和预测病死率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1),动态评分更有助预后判断;APACHEⅢ评分与MODS评分高低有一致性;MODS评分与死亡率有关。结论动态APACHEⅢ评分系统联合MODS评分系统可用于ICU病房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是医疗质量及合理利用ICU资源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简便易行且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指标。方法对50例ICU病房的脓毒症患者入住时行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与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关系。结果APACHEⅡ评分21~30分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11~20分组(P〈0.05);APACHEⅡ评分〉30分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21~30分组(P〈0.05)。动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死亡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动脉血乳酸浓度也相应增高;动脉血乳酸浓度与危重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危重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537例老年危重患者,检测人住ICU时静脉血血乳酸水平,计算24 h内APACHEⅡ评分.结果 入院治疗期间死亡率为35.75% (192/537),APACHEⅡ评分为(22.6±12.8)分,血乳酸平均值为(6.84±2.01) mmol/L.APACHEⅡ评分≤10分组的血乳酸水平和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11≤APACHEⅡ评分≤30分和>3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 ~ 30分组的血乳酸水平和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3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72,P<0.05),APACHEⅡ评分与院内死亡率呈正相关(r=0.475,P<0.05),血乳酸水平与院内死亡率呈正相关(r=0.506,P<0.05).结论 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危重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救治方法,分析预后因素.方法 分析3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服药量、就诊时间、洗胃时间、首次血液灌流时间、APACHEⅡ评分对预后的影响,对38例中毒病人的血白细胞计数(WBC)、淀粉酶(AMY)、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盐(HCO3-)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毒患者13例存活(存活组),25例死亡(死亡组),死亡率65.8%.死亡组服药量,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白细胞总数、淀粉酶、CK、CK-MB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O2、PCO2、HCO3-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结论 服药量与死亡密切相关,入院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检测白细胞总数、淀粉酶、CK、CK-MB、PO2、PCO2、HCO3-,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入院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Ⅲ( APACHEⅢ)和血清胆碱酯酶(ChE)浓度在预测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对62例SAP患者入院24h内进行APACHEⅢ评分,同时测定血清ChE浓度,分析血清ChE浓度和APACHEⅢ评分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存活患者44例,死亡患者18例.存活患者APACHEⅢ评分(52.16±13.76)分,明显低于死亡患者的(97.10±1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ChE浓度(3685±466) U/L,明显高于死亡患者的(2109±345)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APACHEⅢ评分升高,血清ChE浓度降低,且病死率上升.APACHEⅢ评分和血清ChE浓度与患者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3、0.0075),APACHEⅢ评分(95%CI 1.0306~1.1507),血清ChE浓度(95%CI 0.9986~1.0125).APACHEⅢ评分和血清ChE浓度与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36和0.8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0),两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52,预测的准确度大于其中任意一项单独预测(P=0.0016、0.0027).结论 APACHEⅢ评分和血清ChE浓度与SAP患者病情及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者联合测定可明显提高对SAP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度,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监测急诊老年危重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等指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是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方法 选择年龄≥60岁,符合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且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10分的危重患者67例,24 h内采静脉血进行凝血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并行APACHE Ⅱ评分.按照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24例),按照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诊断标准分为MODSE组(30例)和非MODSE组(37例).结果 MODSE组与非MODSE组APACHE Ⅱ评分[(25.83±1.19)分比(18.11±0.73)分]及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18.81±0.72)分比(26.50±1.4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MODSE组及存活组比较,MODSE组及死亡组PT延长,D-D显著升高,AT-Ⅲ、PC活性显著下降(P<0.05).PT、D-D、PAI-1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8、0.308、0.335,P<0.05);AT-Ⅲ、PC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9、-0.559,P<0.01).结论 急诊老年危重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等指标的紊乱现象,且紊乱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PT延长、D-D升高以及PC、AT-Ⅲ下降,提示病情严重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分值(APACHEⅡ评分)对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预测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ICU患者108例,根据病情分为3组:A组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组(n=33),B组为原发病基础上反并发SIRS组(n=38),C组为仅有原发病,没有并发SIRS或MODS组(n=37),均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根据预后分为两组:存活组(n=90)和死亡组(n=18).记录各组入院当天及第3、6、9d血小板数值,计算入住科室24h各组的APACHEⅡ分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SM组、S组及NSM组中两组分别进行比较,血小板计数及APACHEⅡ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血小板计数及APACHEⅡ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APACHEⅡ分值能较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而且血小板检查简单易行、快速、价廉,从而更好的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脓毒症患者60例(脓毒症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PAF水平;脓毒症患者入院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根据其分值分为三组,APACHEⅡ评分<15分为低分组,15~ 20分为中分组,>20分为高分组;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血清PAF水平变化.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PAF水平[(25.32±4.95)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7.75±1.6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血清PAF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15.02±2.91)、(23.32±4.85)、(34.02±6.42)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血清PAF水平分别为(20.02±3.71)、(35.43±5.74)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F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检测血清PAF水平可初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入院时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 (SIPP血浆)、尿液PQ浓度×中毒时间(SIPP尿液)、APACHEⅡ评分3种方法用于评估急性敌草快中毒(ADP)的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5年5月 - 2018年11月某院急诊收治的急性敌草快中毒病例按结局分组,比较组间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采用ROC曲线分析3种方法用于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存活组患者心率、谷草转氨酶、肌酐、肌红蛋白、APACHEⅡ评分等低于死亡组;PaO2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中毒至入院时间、心肌酶谱、SIPP血浆、肌红蛋白、SIPP尿液及APACHEⅡ评分等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PP血浆、SIPP尿液及APACHEⅡ评分用于预后评估的最佳界值分别为3 619(h·mg/L)、164(h·mg/L)和6(h·mg/L),且AUC及Youden指数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PP血浆、SIPP尿液、APACHEⅡ评分3种方法用于评估急性敌草快中毒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预后情况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且其准确性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危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59例神经危重症患者在入住ICU 24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水平测定.依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11 ~20分)18例、B组(21~30分)29例、C组(>30分)12例,按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43例、死亡组16例,比较各组血乳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A、B、C组血乳酸水平分别为(3.2±2.2)、(7.9±3.3)、(11.8±4.9) mmol/L,B、C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1),C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或<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23,P< 0.01).结论 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血乳酸水平也相应增高;血乳酸水平与神经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预测神经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早期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表达对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危重病患者治疗前检测血浆NT-proBNP、白细胞介素(IL)-6、IL-10,并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记录28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每组23例.根据不同APACHEⅡ评分分为<15分组(20例)、15~25分组(18例)、>25分组(8例).结果 生存组血浆NT-proBNP、IL-6、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1073.30±677.38) ng/L比(1529.87±721.22) ng/L、(33.31±14.03) ng/L比(65.03±36.12) ng/L、(14.96±6.19)分比(19.21±7.16)分,P< 0.05].15~ 25分组血浆NT-proBNP、IL-6显著高于<15分组[(1352.28±581.19) ng/L比(911.30±412.35) ng/L、(56.02±33.28) ng/L比(31.49 ±20.39) ng/L,P<0.05],>25分组血浆NT-proBNP[(2163.25±920.39) ng/L]显著高于15~25分组(P<0.05).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IL-6呈正相关(r=0.6586,P<0.01;r=0.3634,P< 0.05),与IL-10无相关性(r=0.0458,P>0.05).结论 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及炎性状态,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对急性肺损伤(ALI)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AL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60例)与死亡组(14例)患者的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高血乳酸清除率(>10%)组与低血乳酸清除率(≤10%)组患者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APACHEⅡ≤10分(A组)、APACHE Ⅱ 11~20分(B组)、APACHE Ⅱ 21~30分(C组)、APACHE Ⅱ >30分(D组)患者早期血乳酸清除率、病死率及MODS发生率.结果 死亡组APACHE Ⅱ显著高于存活组[(22.5±5.3)分比(16.6±4.2)分](P<0.05).死亡组早期血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存活组[(6.9±3.9)%比(15.8±5.1)%](P<0.05).低血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血乳酸清除率组[36.4%(8/22)比11.5%(6/52)、59.1%(13/22)比36.5% (19/52)](P< 0.05).A组和B组患者病死率、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者病死率、MODS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 Ⅱ可作为反映AL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转归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脑钠尿肽(BNP)、血乳酸、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判断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确诊脓毒症休克患者61例,入院后即刻,治疗后6,24h检测血乳酸、BNP、cTnI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61例患者中35例存活(存活组),26例死亡(死亡组).死亡组入院后即刻BNP、cTnI、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治疗后6h上述指标与入院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入院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治疗后6,24h上述指标均较入院后即刻明显降低,且治疗后24 h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后6h也明显降低[BNP:(478.1±95.3) ng/L比(1025.2±263.3) ng/L;cTnI:(0.9±0.1) μg/L比(2.5±0.4)μg/L;血乳酸:(2.4±0.3) mmol/L比(5.4±2.1) mmol/L; APACHEⅡ评分:(11.4±1.8)分比(15.6±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cTnI、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可反映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APACHE Ⅱ评分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准确评估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的危重程度及预后。[方法]对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急性生理改变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对疾病的危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全组APACHEⅡ评分均值为21.5分。57例死亡患者为24.4分,明显高于123例存活患者的18.1分(P﹤0.01)。经治疗5 d后,存活组评分明显下降,死亡组评分明显升高(P均﹤0.01)。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并发症发生率从7.1%升至80.0%;病死率从0逐渐升高至100.0%(P均﹤0.01)。[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是评估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病情危重程度预后的较好指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乳酸清除率联合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65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4h内的APACHEⅡ评分、12h后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4.53±3.58)、(19.37±3.24)分]、初始血乳酸浓度[分别为(6.48±2.37)、(10.37±3.13)mmol/L]、乳酸清除率[分别为(35.27±17.35)%、(15.32±1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明显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并且病死率也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 乳酸清除率联合APACHEⅡ评分可用于早期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7,(11):1670-167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在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9月在医院ICU接受治疗的5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科30mim内抽取静脉血检测NT-ProBNP值,在患者入科后24h内临床表现最严重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28d生存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NT-ProBNP间及水平APACHEⅡ评分,计算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入科时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P<0.05),且二者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入ICU时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且二者与患者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患者短期生存状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8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法,分为轻型组31例,中型组20例,重型组36例.结果 中型组及重型组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正常值(P<0.01).轻型组存活30例,死亡1例;中型组存活15例,死亡5例;重型组存活10例,死亡26例.同时死亡组的血糖水平和血糖升高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或<0.01).血糖水平≥11.1 mmol/L者仅存活4例,死亡30例;血糖水平< 11.1 mmol/L者存活51例,死亡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糖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血糖是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