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1373例宫颈标本的肉眼形态、临床症状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结果宫颈良性病变占77.4%,其中呈糜烂及糜烂伴触血阳性者以糜烂较多见;宫颈光滑、肥大者以炎症为主。恶性病变占22.6%,其中鳞癌占恶性肿瘤的97.7%;年龄在30~49岁,宫颈呈糜烂或糜烂伴触血阳性,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血性白带或不规则出血者,原位癌多见;年龄在50岁以上,临床表现为绝经后出血,宫颈呈溃疡、肿块者浸润癌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宫颈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便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宫颈癌。方法:对1373例宫颈活检标本的肉眼形态、临床症状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宫颈病变以良性病变多见,良性病变又以糜烂多见。肉眼表现为宫颈肥大者以炎症的检出率高,癌的检出率以表现为溃疡肿块者高,其次为糜烂伴触血( )组。临床上若表现为绝经后出血,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组。结论:临床上对宫颈有溃疡、肿块、糜烂伴触血( )者及临床表现为绝经后出血、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者,应及时取材活检,以便及时诊断、治疗和早期发现宫颈癌。此外对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应予以高度重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检查(附2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峰  徐芸 《中原医刊》1996,23(8):43-44
在过去5年的结肠镜检查中,结合临床表现和活检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者246例,占结肠镜检查总数的2.73%,粘液脓血便和腹泻分别占73.1%和49.6%。内镜所见:全部病变呈连续性分布;粘膜充血、水肿伴颗粒者最多见,占82.4%;伴糜烂及浅表演疡者占78.8%;其它病变为假息肉,粘膜桥和粘膜萎缩性病变。分布范围:以直、乙状结肠炎型最多,有133例,占54%,左侧结肠炎型40例,占16.2%;全结肠炎型73例,占30%临床型以急性期和慢性活动期多见,有210例,占85%;静止期41例,2例癌变,发生率为0.8%;3例伴多发性憩室;并发中毒性巨结肠2例,经活检和随访证实结肠镜确诊率为96.4%,总结认为:结肠镜对溃疡性结肠炎不但有很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并可确定分布范围、严重程度、有无恶变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观察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强化癌变意识.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筛选近10a来本院宫颈原位癌患者及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同期宫颈癌285例,原位癌与进展期癌为1:5.7。结果:50例宫颈原位癌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56岁.高峰年龄35岁~46岁左右;临床症状42例(84%)有长期反复白带增多或腥臭、腰痛、接触性的出血病史;检查见宫颈糜烂、颗粒及肥大者44例(87.9%);50例临床仅1例考虑宫颈癌,余为慢性炎症或正常。38例术前细胞学涂片检查:Ⅱb级1例,Ⅲ级9例,Ⅳ级23例.Ⅴ级5例;细胞学阳性率为98%。直接宫颈活检12例。术后组织学检查23例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结论:①宫颈早期癌临床症状是以慢性宫颈炎表现为主的,缺乏癌肿特征性。使大部分早期癌发展为浸润癌,也是导致早期宫颈癌比例过低的主要原因。②对于35岁~46岁高危年龄人群及长期慢性宫颈炎患者应引起高度警惕。⑧定期的细胞学涂片检查对于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降段出血疾病的胃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段病变并出血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及胃镜下改变。方法:总结本院10年来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降段病变并出血4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胃镜下改变。结果十二指肠降段病变并出血病因复杂,以降部溃疡最常见.占42.5%,其次为降部息肉25%.降部癌肿15%.降段钩虫感染5%,降段憩室炎5%.降段炎5%,降段血管病变2.5%。其出血以黑便为主100%.呕血占20%。降部溃疡出血以单发溃疡多见.息肉以单发尤其表面糜烂者多见,癌肿以进展期常见。结论:十二指肠降段病变并出血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胃镜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38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结果,年龄最小29岁,最大73岁。主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出血,占20例;接触性出血8例;阴道分泌物增多6例。宫颈主要改变是菜花样或肿物,也有只表现为宫颈糜烂,宫颈光滑2例。组织学类型以宫颈内膜型为主,其中高分化腺癌很容易诊为良性。提出了显微镜下应特别注意腺体的形状、大小及在宫颈中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分析49例经皮肤肾活检主宰的IgA肾病的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所见与临床表现及肾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现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肾病综合征或伴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者,其光镜所见病理变化多较严重其中病理Ⅲ级以上占83.4%,间质病变亦较显著;而临床呈现肉眼血尿者,Ⅱ级以下病变者占73%。  相似文献   

8.
我院消化内科自1993-01~1996-12.共对住院的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148例进行急诊内窥镜检查,确诊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所致出血者38例。现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经急诊内窥镜检查证实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其中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22~66岁。均因呕血、黑匣住院,24h出血量在500~10O0ml,且经垂体后叶素或三腔管压迫未能达到止血目的。24h内急诊内窥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广泛糜烂11例,占29%;散在浅而小溃疡者10例,占26%;弥漫性点状出血者5例,占13%;上述病变混合存在考12例,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沂蒙山区农村妇女宫颈病变情况.方法 对30128例普查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其中930例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0128人中,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者29198人,占96.91%;ASCUS及以上者930人,占3.09%.其中ASCUS 627人,占67.42%;ASC-H 17人,占1.83%;LSIL192人,占20.65%;HSIL 79人,占8.49%;鳞状细胞癌(SCC) 15人,占1.61%.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慢性宫颈炎517例(55.59%),CIN Ⅰ 140例(15.05%),CINⅡ51例(5.48%),CIN Ⅲ40例(4.30%),浸润癌19例(2.04%).35~40岁是各种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高发年龄,其次是41~45岁.结论 沂蒙山区农村妇女子宫颈癌发病率较高,宫颈病变好发年龄为35 ~ 45岁,呈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007例经电子阴道镜检查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阴道镜与病理检查结果、阴道镜检查与患者年龄的关系、临床检查与病理检查的关系及维吾尔族妇女阴道镜检查结果的特点。结果:(1)正常图像中病理诊断以慢性宫颈炎多见,其构成比为73.57%(P〈0.05);角化病(61.90%)和不典型血管(60.19%)是宫颈非典型增生特征表现;镶嵌(3.45%)、白色上皮(4.35%)、不典型血管(4.63%)见于宫颈原位癌。(2)宫颈非典型增生以51~60岁最多,其次为31~40岁妇女;40岁以上宫颈癌发病增多。(3)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及宫颈CINI的患者临床多见于宫颈Ⅱ度糜烂;宫颈CINⅡ的患者临床见于宫颈Ⅱ度及Ⅲ度糜烂;宫颈CINⅢ的患者可表现为临床的各种病变;宫颈癌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宫颈Ⅱ度、Ⅲ度糜烂。(4)在维吾尔族患者中宫颈癌及CIN发生率增加。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筛查作用,配合组织学检查则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和帮助确定治疗方案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位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及相关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69例子宫颈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在69例患者中,宫颈糜烂患者占86.96%,行子宫及其附件全切术61例,次根治术8例,随访1~5年,复发率4.35%。结论: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原位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细胞学检验结果可疑者应当进行活检以确诊,子宫全切术是最常用的方法治疗,效果也较为可靠,次根治术由于病例数太少而尚不能做出定论。  相似文献   

12.
层粘蛋白及受体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晨  辛晓燕  张瑜  张恩娣 《医学争鸣》2002,23(10):939-942
目的 探讨层粘蛋白及受体在人宫颈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6例宫颈原位癌,21例宫颈浸润癌Ⅰ-Ⅱ级,18例宫颈浸润癌Ⅲ级组织中层粘蛋白及受体的表达。结果 层粘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原位癌中强表达,在宫颈浸润癌中间断或缺失,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层粘蛋白受体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原位癌中阴性表达,在宫颈浸润癌中呈强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层粘蛋白及受体在人宫颈浸润癌组织中有显著性改变,可为宫颈癌病理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变化等.方法对1998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6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2例年龄大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作对照组,分析两组资料间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1998年-2003年6年间年轻宫颈癌的构成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1.11%、13.63%、15.21%、17.28%、20.89%、23.58%;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占79.10%(53/67),与对照组的40.24%(33/8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初诊时67例患者中30例(44.77%)曾在基层医院以宫颈炎、宫颈糜烂行对症治疗,12例(17.91%)以月经紊乱行调经治疗,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术后病检证实为宫颈癌;病理特点研究组内生型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类型及组织类型上二者无明显差异,均以鳞癌为主(97.01%、95.21%),但术后淋巴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淋巴转移率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宫颈癌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容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青年肺癌的临床特征 ,探讨提高外科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 :对小于 40岁原发肺癌患者 31例进行回顾分析 ,总结临床病理学特征 ,以指导外科治疗。结果 :①肺癌总体人群中 ,青年肺癌比例有上升趋势 ,本组占同期肺癌的 7 38%。②女性比例增高 ,男女比例为 2 44∶1。③病理组织学分化差 ,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 ,占 42 9% (12 /2 8)。④青年人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误诊率高 ,首次就诊误诊达 80 6 %。⑤青年肺癌进展快 ,转移早 ,可手术率低 ,总体预后差。结论 :青年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 ,误诊率高 ,恶性程度高 ,进展快 ,预后差。必须加强认识 ,早期诊断 ,尽可能手术切除 ,姑息性手术治疗亦有一定临床价值 ;术中或术后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措施是提高术后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光电阴道镜及宫颈管刮片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对900例门诊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下行定点活检的同时进行宫颈管诊刮涂片。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结果:900例患者中病理结果回报子宫颈癌前病变60例,发生率为6.7%,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2例,宫颈原位癌18例。阴道镜对CIN或CIS的诊断符合率66.7%,宫颈管刮片对CIN或CIS的阳性符合率16.7%。阴道镜检查和/或子宫颈管刮片二者结合阳性率75%,二者结合阳性率提高不明显,阴道镜检查与阴道镜联合子宫颈管刮片之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光电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高,宫颈管刮片在子宫颈癌前病变早期诊断中阳性率低,没有必要对子宫颈病变常规行宫颈管诊刮术,但对阴道镜检查不满意及临床可疑病例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高发现场早诊早治30年临床研究经验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笔者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开展食管癌早诊早治的临床研究逾30年,通过对22285人的内镜检查,发现742例早期食管癌,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食管粘膜改变可归纳为3种类型。(1)粘膜颜色改变,分红区和白区;(2)粘膜增厚和血管结构改变。(3)粘膜形态改变:糜烂,斑块,粗糙和结节,采用内镜下食管粘膜碘染色技术,可早期发现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对307例早期食管癌采用食管切除手术治疗《包括原位癌65例,粘膜内癌95例和粘膜下浸润癌147例,原位癌未发现淋巴结转移,而粘膜内癌中2例(2.11%),粘膜下浸润癌中27例(18.37%)已有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诊24年,随诊率95%,结果发现5年生存率为84.1%,10年生存率为72.9%,对141例采用的内镜粘膜切除术,其中22例随诊满5年,其5年生存率为100%,现场临床研究发现,重度和部分中度不典型增生者是癌前病变,如能重点治疗这一群体,则能有效切断目标入群癌变风险的的主要来源,可使食管癌的发病率下降2/3。  相似文献   

17.
郭琳佳  刘文宏 《重庆医学》2018,(16):2177-2180
目的 分析因脑干梗死导致核间性眼肌麻痹(INO)患者的临床与影像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神经内科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证实的9例以INO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特点,同时结合文献简述该病的发病机制.结果 9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6岁,其中中青年(年龄小于60岁)患者5例,占55.6%.8例(88.9%)患者以水平性复视为主要表现,伴随症状以头晕最为多见(55.6%),单侧受累多见(77.8%).前核间性眼肌麻痹6例,前核间性合并后核间性眼肌麻痹3例,5例(55.6%)保留会聚运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中脑导水管腹侧病变1例,脑桥被盖背侧中线附近病变8例.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与梗死灶相关的血管狭窄或闭塞6例,常见为大脑后动脉狭窄(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3~23 d,中位数为14 d.6例(66.7%)患者住院期间眼部症状消失,1例随访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眼部症状消失.结论 表现为INO的脑梗死主要由脑干背侧中线附近的小灶梗死引起,多数伴后循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病机制各异,临床预后良好,临床上遇到中青年以复视为首发症状患者应重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 ,MMP 9)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的关系。方法 :3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为实验组 ,慢性宫颈炎及正常宫颈组织各 30例为对照组。明胶酶谱法测定活性型MMP 2及MMP 9蛋白的含量 ,RT PCR技术检测MMP 2及MMP 9mRNA表达水平。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中MMP 2及MMP 9酶活性和MMP 2及MMP 9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及正常宫颈组织 (P均 <0 .0 1)。结论 :MMP 2及MMP 9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