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报道红细胞膜表面可能有裂殖子受体,当它被蛋白质消化处理后可阻止裂殖子侵入红细胞。作者利用这一特性对疟原虫侵入红细胞机理进行了研究。感染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经同步化处理使其仅含环状体,再用胰蛋白酶或链霉蛋白酶等处理,发现这样的处理并不影响环状体的发育但可使红细胞抑制新的裂殖子侵入。同时,如加入未经处理的红细胞,则可观察到有大量新裂殖子侵入。由此不仅巧妙地提供了分离裂殖子的方法并使有可能研究裂殖子侵入与红细胞成分之间的关系。胰凝乳蛋白酶处理人红细胞并不能阻止裂殖子的侵入。用化学方法如以作用于氨基的活性试剂H_2DIDS或交链剂  相似文献   

2.
裂殖子提取液已成功地作为猴和鼠的免疫原,另外,已发现与裂殖子表面组分起反应的抗体能阻碍诺氏疟原虫裂殖子侵入红细胞或在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发育。这表明在抵抗疟原虫的保护性免疫中有裂殖子表面抗原的参与。作者为了解夏氏疟原虫裂殖子膜的抗原成分,通过碘标记技术,用~(125)I标记夏氏疟原虫活裂殖子表面膜蛋白及总的裂殖子蛋白,然后与正常或免疫鼠血清反应,反应前后均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前有文献报道疟原虫裂殖子入侵宿主红细胞与红细胞上的涎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有关,缺乏主要涎糖蛋白成分即血型糖蛋白A的红细胞对恶性疟原虫入侵具有一定的抗性。作者用不同的人红细胞和经过处理人工改变了膜上涎糖蛋白所得的红细胞对这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缺少血型糖蛋白A的红细胞(En(a-))和缺少血型糖蛋白B(S-s-U-和S-s-U )的红细胞对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入侵呈现明显的抗性;而用胰蛋白酶或胰凝乳蛋白酶处理正常红细胞也能减少裂殖子的侵入。作者根据上述酶处理后除去了血型  相似文献   

4.
红细胞经胰蛋白酶处理后,海南株恶性疟原虫(Fcc-1/HN)裂殖子入侵明显抑制,经神经氮酸酶和麦胚凝集素(WGA)处理后裂殖子入侵受到部分抑制,而植物凝集素(PHA)处理对裂殖子入侵没有影响。经二酰胺(Diamide)、秋水仙碱和马来酰亚胺(NEM)处理的红细胞,裂殖子的入侵均受到显著抑制,以NEM的作用最强,当其浓度为2mM时,裂殖子的入侵完全被抑制。结果表明,应用化学与酶修饰的方法改变红细胞膜表面及膜骨架蛋白的结构和性质,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对红细胞的入侵作用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5.
疟原虫裂殖子侵入红细胞是红内期发育阶段的开始。近年的研究表明,裂殖子侵入红细胞须经历一定的过程:①裂殖子对红细胞膜的识别和粘附;②裂殖子顶端与红细胞膜之间形成连接;③裂殖子的侵入导致红细胞膜的内陷;④裂殖子侵入后,红细胞膜及带虫泡膜的封口。 在本报告中,作者重点阐述裂殖子如何侵入红细胞及有关侵入过程中红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作者总结了近期证实鼠疟原虫红内期隐匿性裂殖子存在的研究结果。这些隐匿性裂殖子与裂体增殖时释出的多数裂殖子不同,它并不立即侵入红细胞而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隐匿状态。每一种或亚种疟原虫裂殖子都显示对其生活周期特性起作用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胃酶抑素、胰凝乳蛋白酶抑素及亮肽素等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诺氏疟原虫裂殖子进入红细胞。作者曾证明,脑型疟疾患者发病初期的血清具有较高的疟原虫生长抑制活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疟疾患者血清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与抑制体外恶性疟原虫生长作用的关系。对7名脑型疟和2名急性疟疾患者的研  相似文献   

8.
作者将FCB_1株恶性疟原虫进行同步化培养,并按Mrema(1982)法用~(35)S-蛋氨酸进行代谢标记,另从培养液中获得自然释放的裂殖子进行放射碘化标记。分离裂殖子的过程中,在完全培养基内加入2V%Tra-sylol(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从完全培养基中获得裂殖子,加入经洗涤新鲜人体红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后染色,观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情况。将不经过柱、经Con-A柱、蛋白A柱或Cytodex I亲和柱层析的裂  相似文献   

9.
作者总结了近期证实鼠疟原虫红内期隐匿性裂殖子存在的研究结果。这些隐匿性裂殖子与裂体增殖时释出的多数裂殖子不同,它并不立即侵入红细胞而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隐匿状态。每一种或亚种疟原虫裂殖子显示对其生活周期特性起作用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疟原虫侵入红细胞的机理目前知道得尚少。有人认为在寄生虫进入宿主细胞过程中需在局部破坏表膜成份,寄生虫与宿主细胞表膜接触时有一个溶解蛋白的过程,某些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红细胞受感染。作者研究了蛋白酶抑制剂抑蛋白酶醛肽和抑胰凝乳蛋白霉素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作用,观察到抑蛋白酶醛肽和抑胰凝乳蛋白霉素能抑制恶性疟原虫感染人红细胞。如果红细胞预先用胰凝乳蛋白酶处理,则抑胰  相似文献   

11.
目前,疟原虫侵入红细胞的竞争性抑制已被应用于鉴定红细胞和裂殖子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恶性疟原虫单克隆的分类。已知红细胞的唾液糖肽、血型糖蛋白A、B和N-乙酰-  相似文献   

12.
纯化的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在动物模型中已经显示出对疟原虫有部分或全部的保护作用。已知某些抗MSP1的抗体在体外能抑制裂殖子侵入红细胞,鼠约氏疟原虫的MSP1羧基末端片段能在宿主诱导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用蛋白水解酶裂解后的恶性疟原虫MSP1,仅含羧基末端的19kDa片段(MSP1_(19))残留在裂殖子表面,并被带进新  相似文献   

13.
已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对人红细胞唾液酸蛋白即MN血型糖蛋白(GPS)具有识别作用,裂殖子通过与它结合从而侵入红细胞。作者用二种方法对其结构作了研究,首先用胰蛋白酶将GPS进行消化,并将其碎片与分离出来的裂殖体混合,然后再观察后者对红细胞的入侵情况以了解是否具有抑制裂殖子入侵的作用。结果低浓度糖蛋白A或高浓度糖蛋白A、B和C的混合物可抑制入侵,单独糖  相似文献   

14.
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裂殖子侵入宿主红细胞的过程非常迅速,红细胞外的裂殖子在几分钟内就失去了侵袭能力,所以只有少数关于裂殖子侵袭红细胞的超微结构的研究。Dadda等(1969)首次报告鼠疟和鸡疟原虫裂殖子侵袭的观察结果,Bannister等(1975)描述了猴疟原虫裂殖子的侵袭过程。本文报导的是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在体外侵袭红细胞的第1个实例。  相似文献   

15.
成熟裂殖体引起红细胞破裂以及随后游离的裂殖子再侵入新的红细胞是疟原虫红内期的两个主要过程,大量证据表明虫体和/或宿主的蛋白酶(主要是丝氨酸及半胱氨酸蛋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人体红细胞中的血型蛋白A对于恶性疟原虫裂殖子体外侵入红细胞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如将N-乙酰基葡萄糖胺接到象牛血清白蛋白(BSA)这样的大分子载体上,它也能抑制疟原虫感染。另外,还发现被抽去外在糖基化组的唾液糖蛋白同完整无损的分子一样,阻止疟原虫侵入红细胞,这些现象说明了在这些抑制剂中可能是某个组分在起作用或经过某个特定反应。为了研究这些  相似文献   

17.
既往的研究认为恶性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系受红细胞表面受体所调节,其中的糖蛋白A是红细胞表面受体。另外还有两个红细胞表面组分也可能是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抑制剂,其一是带3(红细胞膜的运输糖蛋白),其二是具有抗原决定因子的大分子,带3的量在红细胞膜上很多,因此作者用体外法观察了此二个膜组分的抑制效果,并提取和观察了另一个主要含有唾液糖蛋白而去除带3的脱脂糖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增殖分为2个时期,即寄生于肝细胞内的红细胞外期和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外期(exoeryghrocytic stage)当受染的雌性按蚊吮吸人血时,疟原虫子孢子随蚊唾液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约半小时全部侵入肝细胞,速发型子孢子即进行裂体增殖,迟发型子孢子则进入休眠状态,在肝细胞内裂体增殖的疟原虫,经过5~40 d发育成熟,胀破肝细胞逸出成千上万的裂殖子(merozoite)进入血流,进入血流的裂殖  相似文献   

19.
一、原虫侵入(一)红内期疟原虫侵入红细胞的整个过程约30秒钟即可完成,大体分成三步,先是裂殖子附着于红细胞,然后红细胞膜内陷和原虫运动空泡形成,最后运动空泡和红细胞膜重新封口。(二)裂殖子的表面电镜示裂殖子浆膜外有一层呈典型酸性糖蛋白细胞化学反应的外套,这是只在红细胞受损而致其内的裂殖子浆膜与免疫球蛋白或白蛋自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疟原虫从裂殖子发育成红内期滋养体首先是吸附在红细胞的表面。由于很难分离得到纯的具有活性的裂殖子,所以对于吸附过程中的生化特征了解甚少。Miller等认为,各种红细胞表面存在着识别疟原虫的特异受体,并认为恶性疟原虫的侵入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Sherman的实验还表明裂殖子不再侵犯经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或唾液酸苷酶处理过的红细胞。本实验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裂殖子侵犯人红细胞时红细胞膜蛋白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