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律失常是指心搏的节律或频率的异常 ,与心肌细胞膜对Na+、K+、Ca2 +转运紊乱有关。临床上可分为缓慢型和快速型两类。前者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后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 ,其中最严重的是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这就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本文对3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自2000年11月至2001年12月 ,发现3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患者。其中 ,男性2…  相似文献   

2.
激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疗效观察丁晓梅梁群(安徽省立医院230001)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及窦性停搏,其临床药物治疗效果难以肯定。现将我院自1990年以来86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严重缓...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下壁AMI)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是AMI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脏起搏常是解决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笔者总结了9例下壁AMI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采取经左锁骨下静脉心脏临时起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64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1992年1月至1999年1月间,采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64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64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25~86岁,平均年龄623±147岁。原发疾病:冠心病2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心肌炎后遗症6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术后随访2个月~7年,平均30个月。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主要症状是阿斯综合征,占719%(46/64),其次是头晕、心悸,占469%(30/…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心房纤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可并于心肌病、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也可以出现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中老年人多见,由于这类病人多合并有窦房结功能不全,单纯应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我们采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比索洛尔(Bisoprolol)对这类病人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患者为1997年4月~1998年11月收住我院的阵发性心房纤颤者,共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49~72岁,平均62岁,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冠心病4例,肥厚性非梗阻性心…  相似文献   

6.
恶性心律失常92例紧急处理体会大连友谊医院心内科(116001)黄石生本文报告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收治恶性心律失常92例。恶性心律失常系指快速和缓慢或者快-慢交替型在发作时严重地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导致心、脑、肾改变,甚至影响到生命。...  相似文献   

7.
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的血液透析疗法──附65例临床分析潘跃超,文斌,曾亚辉,李俊辉,吴维生治疗急性中毒的原则之一是促进毒物的排出,我院从1979年1月~1993年9月采用血液透析疗法治疗药物和毒物中毒6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6...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及随访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发病机制、心律失常类型、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对1986年1月~1998年12月入院并诊断为心律失常的2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结果 房性早搏7例,室性早搏7例,各占35%(7/20);室性心动过速2例,窦房结功能不良2例,各占10%(2/20);房扑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各占5%(1/20)。转妇:心律失常消失16例,占80%(16/20);失访2例,死亡2例,各占10%(2/20)。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最常见,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室性心动过速若原发病严重,则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9.
姚焰 《家庭医学》2016,(10):14-15
正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但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率快慢,分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性心律失常两类。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甚可诱发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栓塞、猝死;轻则起始隐匿,不引起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重者需积极干预,轻者可不予处理。心律失常的处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目前多数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欠佳,且副作用明显。如胺碘酮虽疗效确切,但存在严重心外脏器毒副作用;缓慢性心律失常更缺乏有效药物。非药物治疗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经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起搏植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一些难治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缓)伴快速心律失常、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等,仍为困扰医学界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游斌权  苏唏  周炜  王琳 《中国医师杂志》2005,7(9):1285-1286
本文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后随机接受胺碘酮(胺碘酮组,n=31)或利多卡因(利多卡因组,n=45)治疗。比较两种药物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并对治疗前、后QTd及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前者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明显降低QTd。后者则不降低QT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自2010年8月—2011年7月以来所收治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缓慢型心律失常病人所实施的诊治活动.结果有26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余的11例病人在住院期间死亡.大多数的病人通过提升心室率的药物治疗和溶栓以及经皮冠脉介入术以后,并发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改善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所并发缓慢型心律失常病人,在治疗方案上仍然应当主要实施再灌注治疗,如果是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则需要安装临时或者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9年2月至1997年2月植入人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心律失常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97岁。本组病例心率27~44次/分,4例伴有阵发房速,1例伴有...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基层医院缺乏必要的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学监测技术,且目前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或副作用,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1],因此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尤其是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基层临床几乎无法应用。为了寻找适合于基层医院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我们从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应用门冬酸钾镁治疗各种类型心律失常1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同道参考。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136例心律失常患者均系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并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救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1年脑外科收治的6例急性颅脑外伤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诊治过程。结果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安装临时起搏器,3例安装永久性起搏器,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急性颅脑外伤并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原发颅脑外伤的同时,可积极安装临时及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以保证顺利度过脑外伤急性期。  相似文献   

15.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中老年人发生率更高,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种类繁多,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高频致作业女工严重秃发1例刘卓宝,邵薇娟,陈健,王培安高频电磁幅射的职业危害导致严重秃发者罕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39岁,上海某照相器材厂高频操作工。1992年1月27日因发作性头痛伴失眠10年余,脱发、月经紊乱9年入院;患者自1979年2月起在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61例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观察表明,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虽然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频数,有一定的有效率,但无论住院期间或出院随访1~27个月间其病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用开搏通组的猝死率明显低于抗心律失常药组(P<0.05),可能与开搏通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而影响神经激素及其对心脏保护作用等有关。后者则与其负性肌力作用及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起搏器组 38例 ,为 1998年 1月~2 0 0 0年 1月住院接受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男性2 1例 ,女性 17例 ,年龄 14~ 83岁 ,平均 6 1 9岁 ,均因有与缓慢型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显著临床症状 ,如乏力、头昏、黑朦、晕厥或阿—斯综合征 ,药物治疗无效而接受紧急临时性心脏起搏术或永久性心脏起搏术 ;对照组 36例 ,为 1991年 12月~ 1997年 12月 ,住院治疗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男性 2 3例 ,女性 13例 ,年龄 2 6~ 89岁 ,平均 5 8 3岁 ,均具有与恶性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临床症状 ,因当时医疗条件所限仅应用药物治疗。上述…  相似文献   

19.
1998年9月10日,建阳市麻沙镇水南村村民一家5人因吃河豚鱼发生食物中毒,死亡1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认定这是一起经营者违反《食品卫生法》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件。本文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发病经过及控制措施 水南村某村民1998年9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在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其临床干预效果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阳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腔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2 5,P<0.05)。结论 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