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添加弗斯兰治疗对其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弗斯兰(活脑灵)添加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附和人选条件的128例首发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次序依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采用单盲法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及基础治疗加用弗斯兰治疗3周。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至治疗后第90天。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标准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28,90天各评定1次,Barthel指数(BI)于治疗后第28,90天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SS:18.67&;#177;8.45比17.78&;#177;8.64,t=0.573,P=0.568&;gt;0.05)、治疗后第14,28天及第90天两组间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SS:910&;#177;662,6.49&;#177;5.56,433&;#177;3.51比12.73&;#177;8.54,10.33&;#177;7.35,7.38&;#177;6.06;t=2.618,3.242,3.405;P均&;lt;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28天及治疗后第90天的BI在弗斯兰组亦优于对照组(BI:75.49&;#177;23.09,82.30&;#177;21.61比61.33&;#177;26.29,72.00&;#177;21.83;t=3.149,2.607;P均&;lt;0.05)。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后综合疗效分析弗斯兰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8%比83.3%;基本控制率:31.1%比18.3%:X^2=8.239,P=0.041&;lt;0.05)。结论:弗斯兰添加治疗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及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96例首发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采用单盲法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及基础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治疗14d。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至治疗后90d。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于治疗前、治疗后d14、d28、d90,各评定1次,Barthel指数(BI)于治疗后d28、d90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CSS:18.52±6.43vs17.22±8.14,t=0.562,P=0.546>0.05),治疗后d14、d28、d90两组间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SS:9.25±5.37,6.28±5.56,4.33±2.85vs12.27±8.04,10.03±7.45,7.12±5.26,t=2.468,3.446,3.325,P均<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d28及治疗后d90的BI在依达拉奉组优于对照组,(BI:75.32±27.01,83.20±24.48vs64.05±21.08,72.04±23.85,t=3.426,2.188,P均<0.05),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后综合疗效分析依达拉奉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5%vs79.5%,基本控制率:32.6%vs20.5%,χ2=9.804,P=0.021<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普替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阿普替酶进行治疗,而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3d、1周、1个月以及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E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普替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患者的神经受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护性早期降压策略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不予以降压治疗,观察组给予保护性早期降压治疗,入组30 d评估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不同入院时间血压水平,入院时、30 d、90 d发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两组90 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9%;观察组治疗后24 h、7 d 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90 d 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90 d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保护性早期降压策略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提高临床疗效,但对近期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超声波辅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1999-01/2002-12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44例,其中21例脑出血患者(治疗组)病后10~15d加用超声波治疗一两个疗程(剂量0.75~1W/cm2),23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于发病后7d和25~4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算功能缺损减少百分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功能缺损减少百分数分别低于对照组和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超声波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波辅助治疗有益于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降低病残程度。 相似文献
7.
10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6例(尿激酶首次剂量150万U静滴,30min后加用30~50万U),治疗2组35例(尿激酶首次剂量50万U静滴,30min后再给20~30万U),治疗3组30例(每天给予20~30万U尿激酶静滴,治疗5~7d),及对照组30例(复方丹参30mL静滴,1次/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治疗1组因发生继发脑出血(3/6)而终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比较:治疗2组和治疗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组与治疗3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0d),治疗2组起效较治疗3组快。提示适量的尿激酶治疗早期脑梗死可收到较好的疗效而避免较多继发脑出血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加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加用阿米替林.研究时间4周,并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末、4周末进行HAMD评分.在治疗前、治疗4周末进行ADL,SSS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末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周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S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与4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总体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迅速,不良反应轻微且能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在我国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居脑血管病之首。本院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应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36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将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本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 (A组 )共 36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 6 0 .3(41~ 83)岁 ,发病 2 4h内用药 12例 ,4 8h内用药 16例 ,72h内用药 8例 ,伴意识障碍者 5例 ,伴语言障碍者 10例 ,完全性瘫痪 12例 ,不完全性瘫痪 2 4例 ,合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本研究对Hcy与LAA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LAA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轻度NIHSS≤5分,中重度NIHSS>5分);24小时内检测空腹血清Hcy水平,将患者分为高Hcy组(Hcy≥10 μmol/L)和正常Hcy组(Hcy<10 μmol/L);随访90天记录预后情况,分析血清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P<0.01);预后不良患者较预后良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再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较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1.387, 95%Cl:1.245-1.545)同时也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1.478, 95%Cl:1.312-1.666)。结论 血清Hcy水平升高可能是LAA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动输氧器(静舒氧)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观察静舒氧对患者血液黏稠度和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内科2003-10/2004-06收治的168例无严重心、肺、肝、肾损害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肌力≤3级和肌力>3级分为轻症及重症两类,并随机编入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自动输氧器(静舒氧)治疗,250mL/次,1次/d,10d为1个疗程,使用一两个疗程;治疗前后监测血液黏稠度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改良SSS)评分,以评判疗效。结果:血液黏稠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两组患者血液黏稠度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SSS评分治疗组重症患者治疗前为28.9±7.0,治疗后为16.0±4.0,轻症患者治疗前为8.8±4.3,治疗后为3.6±3.4,对照组重症患者治疗前为26.9±6.6,治疗后为19.9±7.2,轻症患者治疗前为9.0±4.4,治疗后为4.8±3.2,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602~11.004,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525~-2.343,P<0.05)。结论:自动输氧器(静舒氧)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治愈率有帮助作用,且经济、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3.
《护士进修杂志》2015,(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活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入院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病程中指导早期康复运动,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超早期活动干预。结果随访期末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梗死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少,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及卒中后3个月的BI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活动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中是安全的,可以减少急性脑梗死后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速度与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认识胰岛素对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12项研究胰岛素治疗ACI的对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并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小(effectsize,ES)。结果:①同质性检验表明12项研究具有同质性(χ2=7.3462,自由度为11,0.75
相似文献
15.
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4—08/12于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住院的脑梗死患者69例,均自愿参加观察。依据发病时间分为2组,超早期组38例(发病时间≤6h)、急性期组31例(发病时间24~72h)。两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均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为治则,主穴为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2次/d,10d为1个疗程,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14,21d后的疗效、中医辨证分型及发病次数与疗效间的关系,根据治疗后缺损分值的降低率进行疗效评定。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100%;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结果:69例脑梗死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14d,超早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急性期组142.11%,12.90%(r=5.60,P〈0.05)];超早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急性期组[77.32%,58.06%(x^2=5.51,P〈0.05)]。治疗后21d,超早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急性期组[76.32%,51.61%(x^2=5.51,P〈005)]。②两组患者临床证型及发病次数与疗效的关系:各证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首次发病患者与复发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在发病6h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4-08/12于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住院的脑梗死患者69例,均自愿参加观察。依据发病时间分为2组,超早期组38例(发病时间≤6h)、急性期组31例(发病时间24~72h)。两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均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为治则,主穴为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2次/d,10d为1个疗程,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14,21d后的疗效、中医辨证分型及发病次数与疗效间的关系,根据治疗后缺损分值的降低率进行疗效评定。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100%;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结果:69例脑梗死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14d,超早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急性期组犤42.11%,12.90%(χ2=5.60,P﹤0.05)犦;超早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急性期组犤77.32%,58.06%(χ2=5.51,P<0.05)犦。治疗后21d,超早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急性期组犤76.32%,51.61%(χ2=5.51,P<0.05)犦。②两组患者临床证型及发病次数与疗效的关系:各证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首次发病患者与复发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在发病6h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CRP是否能作为判断神经功能受损的评估依据。方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03-10/2004-07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行CRP水平的检测,所有患者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患者临床功能缺损程度简易标准(中国中风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根据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将其分为4组(以统计学聚类法分组),第1组0~5分,第2组6~10分,第3组11~20分,第4组20分以上,并进行统计学分类处理。结果:第1组CRP的质量浓度为(8.03±0.18)mg/L,第2组为(13.00±6.07)mg/L,第3组为(38.75±37.78)mg/L,第4组为(71.77±37.96)mg/L。第1,2组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第1组与第3,4组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第2,4组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CRP越高,提示病情越重,CRP水平随着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增高的趋势。CRP可作为判断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后14d内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行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发病后15—30d内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MBI(modified barthelindex)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有利于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超声波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治疗,1次/d,20min/次,治疗20d。治疗前后两组均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为(11.42±5.64)分,对照组为(14.73±6.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105,P<0.05)。Barthel指数治疗组治疗后为(56.72±13.68)分,高于对照组(53.22±13.9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75,P<0.05)。血液流变学两组均有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辅助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李慧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0,4(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与对照组。用简式Fugl-Meyer法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各测定一次。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功能均有提高 ,但康复组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提示早期康复一对一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