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为防控CAUTI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的CAUTI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析该医院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尿管患者322例,发生CAUTI 50例,CAUTI发生率为15.5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留置时间、麻醉方式、镇痛泵给药途径、卧床时间和骨折部位是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尿管患者CAUT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AUTI骨科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应结合分析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腰椎内固定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为采取个体化护理对策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来院接受腰椎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570例患者纳入研究序列,对样本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及精神异常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诱发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并采取个体化护理对策与措施。结果 570例研究对象中有70例患者出现术后尿潴留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内固定术后诱发尿潴留的风险因素为男性、高龄、糖尿病、前列腺增生肥大、术后镇痛及精神异常(P0.05)。结论男性患者行腰椎内固定术后容易出现尿潴留症状,并且前列腺增生、高龄、糖尿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以及精神异常均是诱发术后尿潴留的风险因素。采取积极的个体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术后尿潴留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缩短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患者尿管停留时间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的43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的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泵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尿管停留时间、排尿功能和排尿主观感受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泵留置时间和尿管停留时间均明显缩短,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功能和主观感受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缩短镇痛泵留置时间和尿管留置时间,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排尿感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脑外科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患者76例及同期未感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者与未感染者性别、麻醉维持方法、术后镇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者年龄≥60岁、麻醉时间≥4 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存在侵袭性操作、插管深度较深、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 h的比例大于未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麻醉时间≥4 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存在侵袭性操作、插管深度较深、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 h均为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年龄≥60岁、麻醉时间≥4 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存在侵袭性操作、插管深度较深、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 h均为其危险因素,临床应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产妇停用留置导尿方法的观察,以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方法将100例剖宫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产妇随机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产妇停用镇痛泵前2~4h关闭留置尿管,对照组持续开放尿管,两组均于镇痛泵停用1h内拔除导尿管.观察拔管后第1次排尿的时间及自然排尿是否成功.结果观察组第1次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ρ<0.05,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ρ<0.05.结论停用自控镇痛泵前2~4h关闭尿管,停泵后1h膀胱充盈时拔除导尿管的方法,利于排尿反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男性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男性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按直肠癌根治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留置尿管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尿功能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术后拔尿管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15 d排尿功能比较,干预组排尿功能障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并讨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400例,将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38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的3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术前焦虑、手术时间≥4 h、术中留置尿管、拮抗催醒、未镇痛以及术中低体温是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手术时间≥4 h、拮抗催醒、术中低体温是引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该全面监测评估,时刻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防治,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患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尿管是腹部外科手术,特别是大肠癌手术术前的常 规措施,患者术后3一10d拔出尿管后一般均能自行排尿。 但术后因麻醉、手术方式、尿道功能障碍以及膀胧括约肌痉 挛,或能神经有所损伤而使排尿功能发生障碍的几率仍较 高,Ringd澎日研究发现,39%的术后患者不能自行排尿。  相似文献   

9.
自控镇痛用于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用于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的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两组,实验组61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药物间断镇痛法止痛。通过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情况、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冲洗液转清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冲洗液转清时间都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防止膀胱痉挛效果明显,有利于术后康复。同时,应重视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以及减轻和缓减膀胱痉挛的其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期间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方法将478例全麻腰椎骨折术后镇痛期间的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4组。甲组(116例):术后镇痛泵应用期间自感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乙组(124例):结束镇痛同时拔除尿管;丙组(120例):结束镇痛同时并自感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丁组(118例):镇痛泵拔除1d后拔除尿管。观察四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排尿顺畅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尿路感染、护理工时等指标。结果甲组患者在术后顺利排尿率、首次排尿时间、尿痛、尿色、护理工时方面均优于其余各组(P〈0.01);在尿液混浊方面四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全麻术后镇痛期间自感有尿意时是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是保证排尿成功率、减少尿潴留发生、降低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同时可减少因排尿失败需再次导尿时对患者尿道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膀胱冲洗在留置导尿管膀胱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陆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3991-3992
留置导尿是骨科手术的常规措施,患者术后3~10d拔出尿管后一般均能自行排尿。但手术后因麻醉、手术方式、尿道功能障碍以及膀胱括约肌痉挛,或骶神经有所损伤而使排尿功能发生障碍的机率仍较高,Ringdal研究发现,39%的术后患者不能自行排尿。我科对全麻术后留置导尿管夹管后无尿意的患者在拔管前后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将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排尿功能进行分期。[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2018年12月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行前列腺切除术进行随访的53例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尿流动力学结果、排尿情况,将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术后排尿功能进行分期,并形成不同时期排尿功能训练模式。[结果]术后随着时间推移,病人术后控尿率提高,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稳定,功能膀胱容量增加,平均排尿次数减少,平均排尿量增加,排尿急迫程度减少,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降低,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下降,膀胱顺应性提升,最大膀胱内压下降,最大逼尿肌压下降,且各项指标在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将前列腺术后病人排尿功能训练分为住院期(早期)、出院后至术后3个月(恢复期)、术后3个月以后(稳定期),各期护理重点是早期加强引流管护理,恢复期加强尿失禁护理,稳定期加强排尿功能训练。[结论]依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病人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功能进行分期,提出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排尿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排尿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分析临床PD合并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共62名,其中55例出现急、慢性尿潴留者,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根据病情及部分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留置尿管患者24例,其中拔除尿管后经口服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可逐渐恢复自行排尿者17例,7例不能自行排尿患者采取清洁间歇性自家导尿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15例,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13例;采用外部集尿器方法10例。【结论】排尿功能紊乱是PD患者常见并发症,其治疗措施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老年男性帕金森病患者排尿障碍症状须警惕前列腺增生合并的出口梗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制定合适的护理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行全身麻醉手术的80岁以上高龄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基础疾病、术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后留置管道情况、禁食时间、并发症情况等。按照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将其分为A、B两组,A组(n=63)为发生并发症组,B组(n=45)为未发生并发症组,分析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并发症63例,占58.3%。单因素分析显示,A、B两组患者在有无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术后是否留置胃管、尿管、PICC管、大静脉置管以及留置管道的数量、禁食时间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Logistic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术前有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术后留置胃管、尿管、PICC管、大静脉置管及术后长时间禁食为高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注重心、肺基础疾病患者的护理,促进早期拔管、缩短禁食时间以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持续镇痛产妇拔除尿管时机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孕妇在剖宫术前常规留置尿管,据临床观察,尿潴留是持续镇痛的不良反应之一。目前主张拔除尿管时间要与停用镇痛泵同步或较迟。长时间留置尿管不仅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机会,而且降低了产妇自我护理的能力,增强了产妇的患者角色。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有些产妇术后24h内拔除尿管,排尿并不困难。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产科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后持续使用镇痛泵的产妇尿管留置问题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该科硬膜外麻醉持续镇痛的剖宫产产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16~24h。  相似文献   

16.
由于孕妇在剖宫术前常规留置尿管,据临床观察,尿潴留是持续镇痛的不良反应之一[1].目前主张拔除尿管时间要与停用镇痛泵同步或较迟[2].长时间留置尿管不仅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机会, 而且降低了产妇自我护理的能力,增强了产妇的患者角色.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有些产妇术后24 h内拔除尿管,排尿并不困难.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产科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后持续使用镇痛泵的产妇尿管留置问题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该科硬膜外麻醉持续镇痛的剖宫产产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16~24 h.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患者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自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50例为常规组,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50例为干预组.常规组按常规的护理指导;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即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卧床排尿训练、术后早期关闭镇痛泵、控制输液速度、及时督促排尿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留置导尿34例,导尿率68%,干预组留置导尿17例,导尿率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预防术后尿潴留发生,降低导尿率.  相似文献   

18.
骨科病人术后留置镇痛泵拔除尿管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群  张建勋  向慧  王芳  张雨 《护理学报》2006,13(11):26-27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留置镇痛泵病人拔除尿管不同时机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骨科手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各50例,甲组病人于术后48h停留置镇痛泵,镇痛泵拔除后24h拔除尿管;乙组病人于术后48h停留置镇痛泵后即拔除尿管;丙组病人于留置镇痛泵期间即拔除尿管。观察3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成功率。结果甲组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49例,诱导排尿成功1例;乙组自然排尿成功38例,诱导成功8例,需再次导尿4例;丙组自然排尿成功28例,诱导成功2例,再次导尿20例。3组自然排尿成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为骨科手术后留置镇痛泵病人在拔除镇痛泵后24 h拔除尿管,优于留置镇痛泵期间或与镇痛泵同时拔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持续镇痛患者术后导尿管适宜的留置时间。方法将143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72例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延长至48 h,B组71例术后按常规尿管留置24 h。尿管拔除后48 h内观察有无尿潴留发生。结果2种方法的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采用硬膜外镇痛泵持续镇痛的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延长至48 h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术后持续镇痛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术后拔除尿管的适宜时间。方法9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48)。实验组于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5h拔除尿管,对照组于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1h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1例发生尿潴留,对照组则有10例发生尿潴留。两组患者排尿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5h拔除尿管,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