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比较钢丝和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并探讨胸骨结扎的优点。方法 随机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患者163例,其中结扎带组(n=61)和钢丝组(n=102)。比较两组的固定胸骨时间、镇痛剂的使用、不同时间段术后疼痛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 结扎带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14.9(13.9,16.2)min,钢丝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22.1(20.2,24.0)min,结扎带组胸骨固定时间显著短于钢丝组(Z=-9.940,P <0.001);术后使用镇痛剂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段结扎带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扎带组与钢丝组在表面感染、纵隔感染、骨髓炎、胸骨哆开及清创缝合等术后并发症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钢丝组和结扎带组在ICU停留时间、总治疗费用及患者支付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钢丝相比,使用胸...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关胸时使用胸骨结扎带在胸腺肿瘤胸骨劈开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行胸骨劈开手术的胸腺肿瘤患者34例,根据关胸时固定胸骨的材料,分为胸骨结扎带组(n=13)和钢丝组(n=21)。比较2组的固定胸骨时间、胸骨固定过程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切口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胸骨结扎带组的胸骨固定时间和胸骨固定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钢丝组[(7.6±2.3)min vs(17.2±1.9) min,(44.0±34.0) mL vs(110.0±36.0) mL],胸骨结扎带组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钢丝组[(2.1±1.0)分vs(4.9±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结扎带在胸腺肿瘤胸骨劈开术中对胸骨的固定可靠、安全、操作简单,并可显著缩短关胸时间,减少胸骨固定过程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约占每年死亡原因的1/3,发达国家的死亡率在20%-50%,心血管疾病约占全球疾病负担的20%[1].尽管介入性心脏病学取得了进展,但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仍有超过150万例心脏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2].胸骨正中切开术最早是由Milton在1897年提出的,包括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正中小切口全胸骨劈开术应用于多数心脏手术策略和实施技巧。方法:作者总结了个人近两年进行的302例全胸骨劈开正中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经验;同时选取不同手术方式的二尖瓣修复手术进行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的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将胸骨全切开,但将常规的20cm切口长度缩小到6~8cm,胸骨只撑开6cm,可以进行多数心脏手术,取得良好效果。适应症广泛,具备微创手术的切口小,美观的优点,对胸廓影响小,又具备正中开胸的心脏显露清楚,手术迅速确切,心脏中心插管,手术安全性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不需要单肺通气等诸多优势。结论: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适应症广泛,操作比较方便,尤其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正中小切口全胸骨劈开术应用于多数心脏手术策略和实施技巧。方法:总结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02例全胸骨劈开正中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经验,与常规正中切口手术和右侧开胸微创手术的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手术将胸骨全切开,但将常规的20 cm切口长度缩小到6~8 cm,胸骨只撑开6 cm,可进行多数心脏手术,取得良好效果,适应证广,且具备微创手术切口小、美观的优点,对胸廓影响小,又具备正中开胸的心脏显露清楚,手术迅速确切,心脏中心插管,手术安全性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不需要单肺通气等诸多优势。结论: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适应证广泛,操作较方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心脏手术后 ,手术切口的美观问题越来越受医生和病人的关注 ,尽管有右开胸、胸腔镜、介入、机器人手术等方法 ,但均由于其手术设备过于昂贵 ,手术难度及风险大 ,所行手术种类局限等原因 ,未能普及开展 ,估计在较短期内很难代替常规正中切口。我院在Doty等医生发明的胸骨下半切口的基础上[1] ,改进为低正中皮肤切口全锯胸骨的方法 ,2 0 0 1年 6月— 2 0 0 4年 6月共行心脏手术 13 6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6月— 2 0 0 4年 6月我院用低正中切口共行心脏手术 13 6例 ,其中男 5 9例 ,女 77例 ;年龄 7/12岁~ 5 8岁。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小儿心脏手术胸骨闭锁过程中使用可吸收胸骨钉的疗效进行研究,证实其临床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山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行小儿劈胸心脏手术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可吸收胸骨钉加钢丝(或可吸收缝线)立体固定进行胸骨闭锁;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钢丝(或可吸收缝线)进行胸骨闭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近期及远期的切口和胸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各种不同程度的切口及胸骨相关并发症共28例,其中研究组9例,对照组19例,研究组的胸骨及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26).在所有并发症中,研究组患儿远期胸廓畸形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结论 小儿心脏手术过程中使用可吸收胸骨钉加钢丝(或可吸收缝线)立体固定进行胸骨闭锁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胸骨正中切口是心脏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术后切口感染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4%~5%[1],切口感染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预防、发现并处理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是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外科治疗的重点。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心脏外科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3071例,其中44例发生切口感染,本研究对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发病时间、病例特点及处理措施等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传统手术组)和45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微创手术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近期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而术后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0.05),术后引流量、用血量微创组较传统组少(P<0.05).在抗凝过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胸小切口瓣膜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刺疗法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远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处理,针刺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和术后远期疼痛评分。结果 针刺组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的镇痛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CRP、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时,2组CRP、CD8+水平均高于术前,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但针刺组CRP、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围术期和术后...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20例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我院共进行20例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6~69岁,平均42.5岁.皮肤切口长约6~8 cm.术中基本使用常规的手术器械,有15例为了术中体外循环引流满意而使用负压吸引.结果:小切口AVR组和常规切AVR组均无院内死亡,无再次手术,小切口组术后2例出现浅层伤口愈合不良.两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总手术时间要延长30~50 min(P<0.05),小切口组皮肤切口长度有明显差异.结论: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皮肤切口小,安全可靠,创伤减小,操作简单易行,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孙学胜吕迪孙立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9):1071-1073
目的 研究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收治的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术后进行切口常规缝合)和观察组51例(采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比较两组出院时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满意度,手术情况、切口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期间切口愈合不良等级、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流时间、清洁切口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切口愈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切口常规缝合相比,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可促进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切口愈合满意度及降低住院期间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19.
20.
唐玲华宋文沁黎梅陈鹤翔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4):32-35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胸骨旁阻滞在纵隔占位正中开胸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正中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组(对照组)和Ⅱ组(胸骨旁阻滞组)各30例。入室后,I组第三及第五肋软骨左右侧各给予0.9%生理盐水10 ml;Ⅱ组同I组位置各点给予0.375%罗哌卡因10ml。全凭静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术中静脉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静息状态下(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时(T2)、拔管前(T3)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两组均在术毕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2、6、12、24、48 h Ramsay评分和NRS评分,镇痛泵首次PCA时间、术后有效PCA次数、口服镇痛药补救人次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Ⅱ组患者T2、T3心率血压变化小于I组,拔管后即刻、拔管后2 h及拔管后6 h的NRS评分,拔管后即刻Ramsay评分显著小于I组;首次PCA时间长于I组,且术后PCA次数、补救次数均少于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身麻醉中复合应用改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