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方法分别采集当日食物中毒学生肛拭子45份,当日相关工作人员肛拭子55份,剩余食物共34份,当日砧板、刀等物表涂抹物5份,饮用水样品5份等,样品参照GB/T4789-2003、WS/T.9-1996、WS/T81-1996、GB17012-1997进行检测。结果45份学生肛拭子检出肠炎沙门菌14株,占31.11%,同时在剩余食物凉拌豆芽和海带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凉拌豆芽和海带引起的肠炎型沙门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州市黄埔区首例韦泰夫雷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溯源检测,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进行流行病学及食品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送实验室进行致病菌筛查及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经荧光定量PCR检测,在12份病人大便样/肛拭子,1份食品凉拌牛肉,1份砧板涂抹样中检测出沙门氏菌核酸,分离培养出12株沙门氏菌,11株来源病人、1株来源砧板涂抹样,血清学鉴定为韦泰夫雷登沙门氏菌,菌株多重耐药,PFGE聚类分型显示菌株同源性为100%。可疑食品为凉拌牛肉。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韦泰夫雷登沙门氏菌污染凉拌牛肉引起,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餐饮业监督抽查及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贯,预防类似食物中毒事件暴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开封市某地区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研究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在食物中毒溯源中的应用。方法参照GB 4789.4-2010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PFGE分型方法对食物中毒检出菌及实验室收集的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测证实,开封市某地区的食物中毒事件是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共分离到3株肠炎沙门氏菌。分离自该事件病人肛拭子的肠炎沙门氏菌与在开封市某地区鸡肉中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相似系数为100%。此食物中毒株对所检测药物敏感性较好,只对个别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病原菌为开封市某地区鸡肉中检出率较高的肠炎沙门氏菌。PFGE分型技术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可以进行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一起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诊断和中毒原因分析,探讨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快速诊断和溯源的方法。方法对食物中毒病人和环境样品采样,依据改良分子信标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进行病原诊断,然后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病原菌进行溯源。结果5份患者的肛拭子均检出肠炎沙门菌,8份糕点师傅的肛拭子中1份检出肠炎沙门菌,21份可疑食品中2份检出肠炎沙门菌,21份生产加工环境样品中1份检出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得出2种型别,这2种型别仅有一条带的差异。结论改良分子信标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诊断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传统方法提供检测方向。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病原菌的溯源以及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查明某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今后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各县区送检的病人肛拭子或粪便、市场监督管理局送检的食品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药敏实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不同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61份临床及食品样本经荧光定量PCR检测,59份为沙门菌阳性,并分离鉴定到59株沙门菌,经血清分型确认均为肠炎血清型,59株肠炎沙门菌的药敏结果大致相同,PFGE带型完全一致。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患者食用了经相同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通过PFGE基因分型技术,对本次肠炎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成功溯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一起食用凉拌菜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溯源分析和药物敏感试验,查找食物中毒事件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方法 采集病例粪便样本22份,食品样本30份,对采集样本进行分离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药敏试验。结果 采集的52份样本检测出肠炎沙门菌6株,1株在采集的食品样本芹菜拌花生和腐竹检出,5株在采集的病例粪便标本检出,经PFGE分子分型分析,6株肠炎沙门菌带型相似度均在95.3%以上,为高度同源,耐药结果显示6菌株耐药普一致。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是食用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的芹菜拌花生和腐竹引起,通过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PFGE对病原菌追溯,快速有效的处置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中采集的样本进行致病菌检验,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菌株分子流行病学检测以确定引起暴发事件病原菌间的关联性。方法依据GB 4789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K-B法),应用PFGE检测技术对检出的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通过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4份病人肛拭子标本、1份剩余三明治和1份操作台擦拭物中均分离出肠炎沙门氏菌,经酶切后PFGE电泳聚类图谱相似性100%。结论经PFGE分子分型分析,确认这是一起由食用了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食源性疾病。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厨师、帮厨人员、食物中毒人员的大便、肛拭子、剩余食品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类似食源性中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以生化分型方法和Sensititer Autorreader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结果:从厨师大变样、2个病例大便样、2个病例肛拭子及1个剩余食品样(混合凉拌菜)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这是一起由厨师带菌引起的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厨师、帮厨人员、食物中毒人员的大便、肛拭子、剩余食品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类似食源性中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以生化分型方法和Sensititer Autorreader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结果:从厨师大变样、2个病例大便样、2个病例肛拭子及1个剩余食品样(混合凉拌菜)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这是一起由厨师带菌引起的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一起高中学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鉴定和溯源分析,为救治病例和消除感染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发病病例和食堂从业人员的肛拭子、手拭子样本,剩余食品、食品原料和食品留样样本,以及食堂环境样本,开展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对检出的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分型(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ERIC-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从发病病例、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和食堂环境样本中检出10株肠炎沙门菌,从食品原料中检出1株鸭沙门菌。10株肠炎沙门菌均为ST11型,ERIC-PCR指纹图谱100%相似,且毒力基因型完全相同,均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结论 实验室检测结果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由食堂从业人员感染肠炎沙门菌引起。提示餐饮机构,尤其是学校食堂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测,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131-134
目的 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中心流调过程中接触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29例,其中男21例,女8例。对29例患者的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手拭子、食用的食品、食品操作间进行检测。统计检出的病原菌情况及血清病毒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全部食物中毒患者中,10例患者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导致,3例因沙门杆菌导致,5例因变形杆菌导致,4例由副溶血性弧菌导致,4例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2例由于志贺菌导致,1例由于蜡样芽孢杆菌导致。通过对微生物进行检测,肛拭子中测出48株菌株,呕吐物中测出27株菌株,手拭子中测出24株菌株,粪便中测出30株菌株,厨具中测出215株菌株,食品中测出118株菌株,合计462株。病原菌共测出58株,测出率最高的是粪便60.0%(18/30),之后是肛拭子43.8%(21/48),其次是呕吐物14.8%(4/27)。结论 对较多的样品有针对性的进行微生物检验,有助于临床中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和血清病毒类型的判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明确2010年7月31日发生于大连市某宾馆的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与来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采集现患病例肛拭子6份、呕吐物1份、粪便1份;厨师肛拭子和手拭子各4份;外环境标本3份(菜刀1份,砧板1份,操作台1份);留样食品标本12份。在4份病人标本(3份肛拭子、1份粪便)、留样食品辣炒蚬子等5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判断本起食物中毒为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辣炒蚬子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明某中学学生集体中毒事件的原因,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病学生共34名,患者在相同的时间均食用了老船长西饼屋生产的"黄金三明"糕点,罹患率100%;2份剩余的"黄金三明"糕点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12份病人肛拭子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该起事件是由老船长西饼屋生产的"黄金三明"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加强食品加工业的监管与宣传教育,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是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岳凤 《嘉兴医学》2000,16(4):227-227
目的:了解秀洲区食品从业人员和腹泻病人粪便中沙门氏菌的流行菌株。方法:采用血清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在该人群中检出25株沙门氏菌。结论:肠炎沙门氏菌、阿贡纳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是当年主要流行菌占88%,25株沙门氏菌对菌必治、氟哌酸、氯霉素、SMZ、先锋霉素V、头孢肤肟均100%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技术分析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病原菌的相关性,从遗传学确定该起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 参照《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 271—2007),对采集的肛拭子和可疑食物等样品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和鉴定。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Bio Numerics 5.1软件开展相关性分析。药敏试验的方法为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 本起食物中毒事件共分离到4株肠炎沙门菌,分别分离自患者肛拭子(2株)、厨师肛拭子(1株)与可疑食物(1株)。4株分离菌对7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PFGE溯源性分析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呈现高度同源。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事件由食用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所致。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PFGE分子分型从全基因组的层面分析菌株的遗传学关系,是病原菌溯源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一起职业院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为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样本及剩余食品样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分离和鉴定。提取粪便/肛拭子样本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沙门菌、志贺菌等病原菌。对检出的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耐药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子分型,以BioNumerics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现场采集29份样本,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和常规分离鉴定,共检出11株沙门菌,分离株血清型是肠炎沙门菌9,12:g, m:1,7。PFGE分析11株沙门菌同源性100%。结论本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肠炎沙门菌导致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结合PFGE分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确定和溯源食物中毒的病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及时查明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肛拭27份,吃剩的菜3份.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 进行检测.结果 在12份病人肛拭子及1分剩菜(饭豆)中检出肯塔基沙门氏菌13株.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肯塔基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理市一起农村白事宴席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云南省卫生应急简明手册》对2018年7月21日大理市一起突发的食物中毒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报告食物中毒病例23例。采集肛拭子60份,包括病例肛拭子、厨师肛拭子、对照肛拭子;共检测剩余食物样品24份,包括酥肉、蒸洋溢、凉拌粉丝、萝卜芋头糖汤、粉蒸肉、凉片肉、煮海带、烤鸭、酸菜鱼、泡椒炒肉、水煮白豆和米饭;餐具涂抹样品2份;厨具涂抹样品4份,包括砧板涂抹样品、刀具涂抹样品。剩余食物样品中,有2份粉蒸肉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均为阴性,其余样品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阴性。结论此次事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由农村白事宴席引发。相关监测部门应继续加强对农村举办宴席的食品安全监管,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以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开展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分型分析,为临床治疗和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毒事件流行病学资料;采集患者排泄物、从业人员肛拭、可疑食品和环境样本,运用PCR方法快速筛查病原菌;采用实验室传统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对病原菌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分析。结果 23份可疑样本中检出8株肠炎沙门菌,其中可疑食品、患者排泄物和环境样本中分别检出4株、2株和2株。PFGE分型结果显示8株肠炎沙门菌DNA条带图谱完全一致,属同一克隆株。结论本起事件为肠炎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PCR快速筛查和PFGE同源分析对食物中毒事件快速判定及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一起空肠弯曲菌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病原学鉴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事发单位的患者肛拭子、厨工肛拭子、食堂留样食品以及加工环境棉拭样,采用FilmArray多重PCR系统对22种常见胃肠道病原体进行快速鉴定,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T-PCR)技术初步确定目标病原体,对分离培养出的可疑菌株进行培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技术对可疑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经上述方法进行病原学鉴定,5份厨工肛拭子和3份患者肛拭子检出空肠弯曲菌核酸,最终在4份厨工肛拭子和2份患者肛拭子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6株空肠弯曲菌均对环丙沙星和萘啶酸耐药,对克林霉素、红霉素、泰利霉素、氟苯尼考敏感,对庆大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此次事件为空肠弯曲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