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癫痫手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切除致痫灶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经严格术前评估后,开颅手术治疗.术中在EcoG引导下精确定位致痫灶,确定手术范围,手术切除病灶及其周围的致痫灶.结果:术后随访后随访12~ 449个月.根据Engel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Ⅰ级22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有效率94.4%,显效率83.3%.结论:术中应用EcoG监测能大大提高致痫灶空间定位的准确性,有效地指导癫痫手术.EcoG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致痫灶中的诊断价值不尽相同,皮质发育不良的术中EcoG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脑电图(ECo G)对海绵状血管瘤(CCM)合并癫痫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CCM合并癫痫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单纯肿瘤切除术)和监测组31例(术中皮质脑电图监测并行肿瘤全切除及癫痫病灶电灼术),术后3、6、12、18月评估Engel评分,及远期随访累积癫痫缓解率,探讨远期随访无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结果:监测组的Engel评分I级在各随访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1.23、12.42、13.79、11.85,均P0.05),监测组随访12、18月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7.98、6.53,均P0.05)。随访4年时,对照组癫痫复发12例(42.86%),监测组癫痫复发3例(9.6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监测组在术后4年各随访时间点的癫痫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29)。Cox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癫痫病史、病变复发、病变部位、术后脑组织水肿、术中皮质脑电图及术后肿瘤切除程度与无癫痫发作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术中皮质脑电图监测有助于改善预后,其远期随访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显微手术治疗隐匿性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隐匿性脑动静畸形 (AVM)并发癫痫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 36例隐匿性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痫的临床征象和手术方法。其中 2 5例病人采用显微手术 ,在皮质脑电图监测下 ,施行AVM病变加痫灶皮质切除术 19例 ,行AVM病变加部分痫灶皮质切除术 6例 ;余 11例仅行AVM病变切除术。综合分析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癫痫发作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 5例行AVM病变加痫灶皮质切除术者 ,18例发作停止 ,占 72 0 % ,5例发作减轻 ,占 2 0 0 % ,2例无改善 ,占 8 0 % ;对照组仅行AVM病变切除术者 11例 ,其中 3例发作停止 ,占 2 7 3% ,3例发作减轻 ,占 2 7 3% ,5例无改善 ,占 4 5 4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AVM病变加痫灶皮质切除是控制隐匿性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痫的有效方法。当受累皮质侵及重要功能脑域时 ,则宜行AVM病变加癫灶部分皮质切除术 ,以避免过多地损伤功能域皮质 ,加重神经废损。术中皮质脑电图对癫痫病灶彻底切除有指导作用。单纯病变切除因残留AVM病变附近的致痫灶 ,故不能有效地控制隐匿性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的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灶切除联合痢灶皮质横纤维热灼术治疗顽固性继发癫癎的效果.方法对病灶切除联合热灼组与病灶及周围非功能区痫灶皮质切除组的疗效随访2.5~5.5年,平均4.0年,并进行比较.结果病灶切除联合热灼组效果明显优于病灶及周围非功能区痫灶皮质切除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病灶切除加热灼无永久性术后并发症.结论病灶切除联合皮质痫灶热灼术是治疗顽固性继发癫癎安全有效的创新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癫痫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期间,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通过ECoG进一步精确定位致痫灶.结果 对30例患者手术前后ECoG进行了比较.手术前ECoG在致痫灶表面及其周围,均记录到分散的或密集的棘波、尖波、多棘波或棘慢综合波;致痫灶切除后,癫痫波消失者20例,有10例致痫灶周围仍有残余棘波发放,加用皮层热灼后,6例癫痫波消失;4例仍可见有少量棘波发放.随访12~18个月,28例癫痫得到有效控制,癫痫控制有效率达93.33%.结论 应用术中ECoG监测下手术切除致痫灶是一种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35例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手术前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波的变化及术后3个月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渡和术后3个月内发作与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35例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手术前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波的数量及术后发作情况和术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坡数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26例术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放电较术前明显减少或消失(74.3%),9例患者术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波未见明显减少(25.7%).术后3个月内无发作30例(85.7%),其中24例(80%)术后脑电图癫痫样波明显减少或消失,6例(20%)术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渡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内有发作5例(14.3%),其中2例(40%)术后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波较术前减少,3例(60%)术后脑电图癫痫样波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手术可使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放电明显减少,术后无发作的患者中头皮脑电图癫痫样放电减少或消失的比例高于术后有发作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电极监测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蛛网膜囊肿病人19例,术前均有癫痫发作史,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3例,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6例,重度异常2例。常规开颅行蛛网膜囊壁全部或部分切除,同时行皮质电极监测,根据癫痫波位置行致痫灶切除或软膜下横切术。结果 19例病人术中皮质电极均监测到癫痫波,其中12例行致痫灶切除术,4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术,3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并颞极、海马切除术。术后常规脑电图检查均未见癫痫波。随访6个月~4年,18例癫痫消失;1例发作明显减少,口服药物可控制。结论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病人手术中,使用皮质电极监测致痫灶,定位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早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35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并发早发性癫痫者设为癫痫组,未并发早发性癫痫者设为非癫痫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受损部位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早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 352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早发性癫痫5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岁、开放性创伤、额叶受伤、颅骨骨折、脑皮质挫裂是颅脑外伤患者早发性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早发性癫痫是颅脑外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受到年龄、开放性创伤、颅骨骨折、受伤部位、脑皮质挫裂等高危因素影响,入院后应提早预防,降低癫痫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处理致痫灶对伴癫痫症状脑肿瘤患者的预后.[方法]65例伴有癫痫症状的脑肿瘤患者,术中通过ECoG确定癫痫灶,应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再根据ECoG所确定的癫痫灶进行切除或热灼,术后观察患者癫痫发作情况并随访3~72个月.[结果]65例患者切除肿瘤前均可通过ECoG描记到癫痫波,切除肿瘤后,癫痫波完全消失者59例.术后57例癫痫发作停止,8例发作程度减轻,3例胶质瘤复发失去随访.[结论]针对脑肿瘤继发性癫痫患者,术中在ECoG监测下切除致痫灶或同时进行皮层热灼,是一种控制术后癫痫继续发作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的多学科团队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策略。方法:介绍1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头皮脑电图监测示患者双侧颞区不同步放电,常规磁共振序列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评估为患者病灶位置和侧向性不明。进行MDT讨论和后续进一步术前评估,明确患者致痫灶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为右内侧颞叶癫痫,接受右侧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致痫灶为节细胞胶质瘤合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Ⅲb型)。术后1年余患者无癫痫发作。结论:MDT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的致痫灶部位,为患者的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精准定位和手术切除范围参考,促使患者术后达到无发作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继发癫痫患者实施致痫灶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对25例颅脑术后继发性癫痫患者采用二次开颅手术切除致痫灶治疗并实施有效护理。结果 25例患者手术后恢复均顺利,无死亡。术后随访6~7年,25例患者中发作控制EngleⅠ级18例、Ⅱ级5例、Ⅲ级2例;18例(72%)无发作,其中9例已停药。结论二次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术后继发癫痫疗效满意,科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8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高场强MRI、PET/CT、术前及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等三步法定位致痫灶,单纯病灶切除、病灶切除加胼胝体切开、病灶切除加软膜下横切、病灶切除加单脑回灰白质联合切除等多术式联用切除致痫灶和/或阻断传导通路。结果三步法致痫灶定侧准确率100%。多术式联用治疗后,满意31例,显著改善17例,良好16例,效差14例,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79.0%。结论三步法可以对致痫灶精确定位,多术式联合处理致痫灶或/和传导通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幕上脑膜瘤伴有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 我们于2004年9月至2008年1月对32例幕上脑膜瘤伴有癫痫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脑电图和头颅磁共振检查,手术均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进行,术中根据皮层脑电图监测结果,8例加行残留致痫灶切除,12例加行皮层热灼术.术后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至少1年.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26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疗效满意,30例无癫痫发作,2例偶有癫痫发作.结论 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肿瘤及周围致痫灶,必要时行皮层热灼术可提高本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及术式选择。方法:38例患者根据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术中皮质及深部电极的监测,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式:(1)单纯致痫灶切除2例;(2)多软膜下横切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ection,MST)8例;(3)致痫灶切除4-MST18例;(4)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5例,神经导航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1例;(5)胼胝体切开4-MST4-皮质热灼4例。结果:38例患者经3~30个月的随访,满意12例(31.6%),显著改善10例(26.3%),良好6例(15.8%),效差4例(10.5%)。无改善6例(15.8%)。总有效率73.7%,治愈率达31.6%。无一例致残或死亡。结论:术中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监测下,对致痫灶准确的定位和采用不同的术式切除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鹏  蔡铁良  姚一  沈七襄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07-3709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方法:3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功能区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适时地减浅或加深麻醉,便于术中进行皮质脑电图(EcoG)、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质电刺激(CS)监测和(或)术中唤醒,精确定位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勾画出运动区范围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适时的麻醉深度调控,顺利完成EcoG、SEP和CS等脑电生理监测.其中2例唤醒成功.指令应答准确,颅内压正常,3例患者非功能区的致痫灶给予彻底切除,功能区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有效地避免了对功能区的损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结论: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功能区癫痫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用于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临床疗效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采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清扫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患者86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绝对评分(CDS)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的变化、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手术后患者的CDS和AchR-A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9.07%、81.4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术前病程和改良Ossernmn分型是患者术后有效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清扫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良好。术前病程、Osserman分型是有效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婷  李维佳  许翔英  张慧  殷雪林 《全科护理》2021,19(32):4488-4492
目的:探讨脑肿瘤病人开颅术后并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医院收治的脑肿瘤病人1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对脑肿瘤病人开颅术后并发癫痫的临床特征情况进行调查.并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脑肿瘤病人开颅术后并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65例脑肿瘤病人开颅术后并发癫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脑肿瘤病人开颅术后未并发癫痫112例(67.88%),并发癫痫53例(32.13%),其中早发性癫痫25例(15.15%),迟发性癫痫14例(8.48%),部分性癫痫9例(5.45%),全身性癫痫5例(3.03%),脑肿瘤病人开颅术后并发癫痫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术后感染发热、肿瘤切除程度、肿瘤性质、术后病理级别、肿瘤部位、术后预防、瘤周水肿、术后水电解质紊乱、是否伴瘤卒中均为影响脑肿瘤病人开颅术后并发癫痫的相关因素(P<0.05);术后感染发热、肿瘤切除程度、术后预防、术后病理级别均为脑肿瘤病人开颅术后并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感染发热、肿瘤切除程度、术后预防、术后病理级别均为脑肿瘤病人开颅术后并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在脑肿瘤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高度的重视,给予病人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将术后癫痫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从而为临床的诊疗工作提供更好的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图(CEEG)监测下切除伴癫痫症状的颅内病变手术效果。方法:23例患者,其中胶质瘤9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膜瘤6例,蛛网膜囊肿6例。术中行CEEG监测,先切除病变再行CEEG监测,如仍有棘慢波则提示仍存在痫灶,时非功能区则予以切除,对功能区则用低功率电灼该处皮层,直至棘波和慢波消失。结果:23例患者切除病变前均可通过CEEG捕捉到痫波,病变及痫灶完全切除或热灼后,术后常规脑电图检查全部病例均未发现癫痫波。出院后随访12~23个月,22例痊愈,1例尚有部分性发作,但发作频率明显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口服抗癫痫药可控制。结论:术中CEEG监测可明确致痫灶位置,对提高手术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52例脑卒中病人中72例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8.45%,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皮质范围的较皮质下的发生率高。结论癫痫发作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其病变影响皮质是重要的致痫因素,而与性别及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卒中后癫痫多数药物控制效果良好,其癫痫发作机制,认为早期多由于脑水肿和脑代谢异常,晚期多由于癫痫灶所致。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组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87例,对照组脑血管病后无痫性发作或继发性癫痫患者2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头颅CT或MRI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病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变部位在皮质和部分前循环综合征为表现的脑血管病患者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较高(P〈0.05或者P〈0.01)。结论: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病因无关,病变部位在皮质和以部分前循环综合征为表现的脑血管病患者继发癫痫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