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洁  丁建平 《磁共振成像》2017,(12):941-94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发病可能与内脏高敏感、肠道动力异常、炎症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但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的异常,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脑肠轴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引起众多学者的普遍关注,成为研究IBS发病机制的切入点。磁共振脑影像学成像能够非侵入地观测活体脑组织微结构及功能的变化,为评估脑肠轴的中枢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可较直观地显示IBS患者有关脑区功能活动及神经通路的变化,并且对治疗方式疗效的评价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就近年来磁共振脑影像学成像在IBS诊断及其治疗疗效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疗效差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血氧水平依赖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gent fMRI,BOLD-fMRI)是在IBS研究中最基本、运用最多的一种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此文概述了BOLD-fMRI的成像原理及其在IBS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直肠气囊扩张刺激下大脑内脏痛觉中枢的兴奋情况,并比较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在不同容量刺激下兴奋区分布、范围及强度与正常人群的差异性.方法直肠气囊扩张30ml、60ml、90ml及120ml时采集受试者(包括26例IBS病人和11例健康志愿者)脑部的fMRI数据.结果大多数受试者对直肠气囊扩张刺激能明显激活扣带前皮质(35/37)、脑岛皮质(37/37)、额前皮质(37/37)及丘脑(35/37).IBS病人在直肠气囊扩张120ml时脑岛皮质(IC)、额前皮质(PFC)、丘脑(THAL)的兴奋面积和信号变化幅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且,IBS病人在直肠气囊扩张90ml和120ml时的痛觉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MRI是一种较为直观且准确的观察脑功能活动的脑显像技术,可发现部分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存在对直肠内气囊扩张刺激引起的内脏感觉过敏.本研究显示国内IBS病人中枢内脑岛皮质、额前皮质可能是参与内脏感觉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解释的症候群。近年来,IBS发病率逐年增高,占胃肠门诊的25%-50%。其特点是女多于男,年轻人多于老年人,知识分子干部多于工人农民。根据临床症状,IBS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3型。目前认为IBS的发病与内脏感觉过敏、脑肠轴的改变、胃肠动力学异常、精神行为异常、肠道感染后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IBS的药物治疗主要从调节内脏敏感性和胃肠运动功能,调整脑-肠轴稳态,消除患者精神障碍等多角度入手,常用的有钙通道阻滞药、促胃肠动力药、肠容积性泻药、调节精神药物及对症治疗。近年来我们应用黛立新治疗了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袁强  陈芹  周东 《中国临床康复》2009,(26):5117-5121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发展迅速。磁共振成像结构影像学主要介绍了磁共振成像线性和面积测量、磁共振成像体积测量和磁共振容积再现三方面,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异常脑结构的分布,以及特征性结构内侧颞叶,尤其是海马,杏仁核,以及内嗅皮质在结构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作用。磁共振成像功能影像学主要包括了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等新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脑功能改变中的应用。随着这些研究的进展突破,磁共振成像影像技术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发展迅速.磁共振成像结构影像学主要介绍了磁共振成像线性和面积测量、磁共振成像体积测量和磁共振容积再现三方面,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异常脑结构的分布,以及特征性结构内侧颢叶,尤其是海马,杏仁核,以及内嗅皮质在结构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作用.磁共振成像功能影像学主要包括了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等新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脑功能改变中的应用.随着这些研究的进展突破,磁共振成像影像技术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脑损害是糖尿病于中枢系统的并发症,脑灌注的异常是糖尿病脑损害的表现之一。磁共振灌注成像分为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和动脉自旋标记3类,能够反映脑血流灌注等信息。随着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更早期、全面、准确地测量脑部微循环的改变及其所带来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特别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作为非侵入性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并重复测量脑血流量,更有效避免了使用外源性对比剂带来的风险,已逐渐成为糖尿病脑损害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将围绕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糖尿病脑损害中的研究与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能够累及肺部也可造成全身的不良反应,而肺外效应又可加重其严重程度,其中脑损害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来,神经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等,不仅能够无创的对机体的形态及结构进行观察检测,还能够提供其功能代谢等微观方面的变化信息。本文现从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技术角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特点、可能机制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广泛成熟的应用于神经科学领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从而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协助临床诊疗和疾病预后转归提供全新的方法和可供参考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内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功能性疾病。2016年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1]将IBS定义为反复发作的腹痛,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每周发作至少1天,并伴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1)与排便相关;(2)发作伴随排便频率的改变;(3)发作伴随大便性状的改变。IB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病因涉及遗传易感性、饮食因素、炎症、精神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其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改变、肠道感染与炎症、脑-肠轴失调等因素有关[1]。临床上根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胃病,其发病率高、症状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fMRI研究发现IBS多个脑区活动存在异常,分析IBS各亚型活动异常脑区特征对完善其诊疗流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fMRI技术在IBS及其亚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血氧水平依赖的小动物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条件、范围和研究方法,并简述小动物在发展非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技术中所起的作用。尽管小动物脑磁共振成像研究受到麻醉等条件的限制,这项研究已经在神经科学及神经药理学范围作出了诸多贡献,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腹痛和(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的全球患病率为5%~15%[1],因IBS发病率高,症状顽固,对患者生活工作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目前对IBS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目前尚无单一的发病机制能够解释其所具有的所有症状。目前认为可能是多因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之一,其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改变等。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对肠神经系统的调整失常,胃肠道激素的变化及局部神经、肌肉各种受体改变,可引起肠道运动功能紊乱或黏膜感受器阈值下降,从而引发IBS诸多症状。本研究从胃肠激素的角度观察IBS患者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病例参考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罗马…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祥云 《临床荟萃》1996,11(23):1062-106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常见消化道非器质性疾病,约占消化道门诊的1/3。临床上以无规律的腹痛、腹泻、腹胀、大便性状改变及排便次数多等为主要表现,又合并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目前认为与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学改变,结肠分泌及吸收功能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现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本文将IBS的药物治疗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直肠刺激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正常人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刺激时脑内局部活动。方法:11名正常人和26例IBS患者为对象。以不同气体容量扩张直肠获得fMRI图像,并和T1W解剖图像融合,进行脑内活动区的面积和信号强度分析。结果:大多数正常人和IBS患者的直肠刺激明显激活扣带回前皮层(ACC)、脑岛皮层(IC)、前额叶皮层(PFC)和丘脑(THAL)。在正常人中,注气量达90ml和120ml时,均以ACC中的活动Ⅸ面积最大;在不同的注气量时,绝大多是以PFC和ACC中的活动区MR信号强度变化幅度最大。在相同容积直肠刺激时,IBS患者脑内活动区比正常人组活跃;IBS患者组在疼痛性直肠扩张时脑内活动区以PFC最为明显。结论:正常人直肠刺激时,中枢兴奋区主要位于ACC和PFC;而IBS患者在疼痛性直肠扩张时以PFC为主。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志星  黄官三 《临床荟萃》1995,10(22):1009-101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最常见的功能紊乱,系精神状态及肠腔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症候群,其症状主要包括与排便有关的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改变。占胃肠道门诊患者的13%~52%,李定国等认为IBS患者约占人群的15%,消化疾病门诊的1/3~1/2。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近年来的研究有了多方面进展。  相似文献   

17.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弥漫性浸润生长的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肿瘤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预后较差。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多用于肿瘤术前的初步诊断,在胶质瘤分级判断以及预测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几种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醛缩酶A(ALDOA)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情况,探讨IBS发病的新机制,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ALDOA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情况。结果 ALDOA在IBS-D组乙状结肠、IBS-C组乙状结肠及IBS-D组盲肠表达量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的相应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DOA在IBS患者结肠的表达异常提示着IBS-D、IBS-C患者结肠存在能量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9.
了解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引起IBS的病因尚不清楚,通过研究IBS的症状,了解病因,从而使IBS患者认识到该病并不能危及生命。病理生理学大肠长约1.5m,其功能为吸收水和钠、分泌粘液以维持结肠内的碱性环境(pH=8)。生活在结肠内  相似文献   

20.
正1 IBS-D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而引发的疾病,具体表现为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异常,没有明显形态学或生化异常改变的症候群。根据不同症状,临床上将IBS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便秘型肠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