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形态学测量方法评估成人桡骨远端解剖的对称性。 方法 采集15例正常志愿者的双侧前臂薄层CT扫描数据,对桡骨远端1/3的骨性结构进行三维重建,以模型体积和表面积作为目标参数对每一例志愿者左、右侧桡骨的三维模型进行解剖测量;进一步通过3D偏差分析方法完成双侧桡骨模型解剖对称性的定量化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左、右侧桡骨远端表面积最大差异小于5.6%(P=0.004),体积差异小于9.1%(P=0.005);3D偏差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最大平均负偏差为-0.40 mm,最大平均正偏差为0.34 mm;3D偏差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桡骨远端的非关节面部位。 结论 成人桡骨远端在关节面形态方面具有高度的解剖对称性,临床上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外科解剖重建,采用健侧桡骨镜像模型作为参考对象有利于指导桡骨远端骨折的精准复位重建,这对于术后桡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的三维模型,分析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并测量解剖形态的相关参数,研究双侧股骨近端的对称性及解剖形态。方法选取50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52岁。扫描参数:扫描层厚0.625 mm,扫描电压120 kV,扫描电流100 mA。扫描范围:自双侧股骨头上10 mm至小转子中点平面下50 mm。将双侧股骨近端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左侧股骨与右侧股骨镜像模型相配准,对配准后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并测量左右股骨近端的形态参数,使用SPSS 16.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股骨近端形态和髓腔内部结构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及内部结构具有高度对称性。股骨头直径为(45.71±4.08)mm,股骨头高度为(53.61±5.43)mm,偏心距为(39.91±5.07)mm,股骨颈中央直径为(36.71±3.75)mm,颈干角为(127.88±6.28)°,股骨颈长度(46.61±4.74)mm,小粗隆中点所在平面的髓腔内径为(26.21±4.59)mm,其中偏心距、颈干角与白种人形态参数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供了一种验证双侧股骨对称性的新方法。结论正常成人双侧股骨内外部形态存在一定的对称性,变异较小,为股骨形态的测量提供理论依据;三维重建更利于对股骨近端形态参数的测量;新配准方法的提出对于临床中股骨近端骨折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测量国人肱骨近端骨解剖参数,为手术中骨折端复位、内植物放置及设计匹配我国患者的内植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3-2019年肩部外伤患者90例,根据有无肱骨近端骨折诊断设置为骨折组和正常组。使用E-3D数字医疗软件对60例骨折组模拟复位后,测量90例患者肱骨近端骨骼的肱骨头参数、肱骨干髓腔参数、肱骨头干间参数和肱骨头及大、小结节垂直距离参数:肱骨头高度(HH)、肱骨头关节面直径(ASD)、肱骨头关节面曲率半径(ROC)、颈干角(NSA)、向内偏心距(MO)、向后偏心距(PO)、多层面肱骨干髓腔直径(L0、L20、L40)。 结果 在冠状面和轴位面上,正常组HH为(15.5±2.0)mm和(15.7±2.3)mm;ASD为(42.0±3.5)mm和(40.0±3.5)mm;ROC为(22.3±2.0)mm和(20.8±1.9)mm;L0为(26.0±3.1)mm和(23.3±2.9)mm;L20为(15.2±2.5)mm和(13.3±2.0)mm;L40为(12.0±2.4)mm和(10.6±2.1)mm;NSA在冠状面角度为(132.1±4.9)°;MO在冠状面距离为(4.2±1.2)mm;PO在矢状面距离为(3.4±1.4)mm。骨折组与正常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测量肱骨近端解剖参数的方法精准、可靠;E-3D数字医疗建模软件在骨骼三维重建、骨折块模拟复位、骨骼参数测量功能方面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腓骨近端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形态,对腓骨近端替代桡骨远端重建桡腕关节移植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例成人完整干燥腓骨及桡骨标本,测量腓骨近端、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倾角、弧长、周长以及腓骨近端关节面如何旋转角度,使它的后倾角与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最接近.结果:腓骨近端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相似,桡骨远端的舟、月骨关节窝在冠矢状面的弧长分别是(1.375±0.179)cm、(1.213±0.228)cm和(1.032±0.237)cm、(1.317±0.254)cm,腓骨近端关节面冠矢状面的弧长是(1.391±0.192)cm和(1.368±0.231)cm.从冠状、矢状面比较腓骨近端关节面与舟骨窝关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23.480°±2.476°的内倾角与桡骨远端关节面20°~25°的尺偏角相近.腓骨近端关节面旋转10°~15°时,在矢状面的后倾角与桡骨远端掌倾角相近.结论:用腓骨近端替代桡骨远端、重建桡腕关节是合适的.其最佳替代位置应是腓骨尖位于桡骨茎突处并且腓骨关节面沿腓骨长轴顺时针旋转角度10°~15°,其后倾角与桡骨远端掌倾角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腓骨头关节面形态,为临床上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头移植替代桡骨远端重建腕关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三维摄影测量法测量40例成人腓骨头标本,重建关节面数学模型,然后测量关节面倾角、弧长和曲率。结果:腓骨头关节面后倾角为(9.96±1.47)°,内倾角为(23.07±2.14)°,关节面冠状面弧长为15.9±1.90mm,矢状面弧长为12.8±1.30mm,冠状面屈率为0.154±0.028,矢状面曲率为0.136±0.028。结论:腓骨头可以用来替代桡骨远端重建腕关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双侧膝关节的形态学参数,评估利用镜像法逆向重建膝关节假体的有效性。方法以健侧为模板提取参数,基于逆向工程思路重建膝关节假体。实验共收集双侧CT分析区域数据正常的胫骨18例、股骨69例,进行三维重建,利用Geomagic Control 2015进行配准,分别计算双侧膝关节的胫骨、股骨的偏差体积和面积及软件处理偏差,分析双侧膝关节的形态学差异,验证镜像法结合逆向工程技术设计个性化假体的可行性。结果偏差分析结果显示,超过85%区域差异小于1 mm,双侧膝关节存在高度的相似性。用Geomagic进行曲面优化前后股骨表面积无显著差异(P=0.197),胫骨表面积也无统计学差异(P=0.798)。股骨相似程度为(0.3427±0.9956)mm,胫骨的相似程度为(0.4165±1.0714)mm。结论双侧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的关节面区域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可以利用健侧的股骨关节面原位逆向建模数据拟合的方法设计个性化假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远节指骨基底掌侧和背侧止点平面的差别,为西摩骨折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手部残肢10具,其中左手3例,右手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4~58岁。2~5指分别有10指,全部手指无外伤手术史、无畸形。自远节指间关节水平掌侧及背侧分别切开,于末节指骨水平分离各指的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记录其与末节指骨掌侧及背侧关节面的距离,比较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掌、背侧的止点水平。 结果 指深屈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2.19±0.27)mm,中指(2.50±0.14)mm,环指(2.23±0.16)mm,小指(1.83±0.19)mm;指伸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0.12±0.02)mm,中指(0.18±0.02)mm,环指(0.12±0.05)mm,小指(0.06±0.01)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深屈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3.73±0.45)mm,中指(4.33±0.45)mm,环指(3.53±0.46)mm,小指(3.16±0.41)mm;指伸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1.77±0.06)mm,中指(1.76±0.20)mm,环指(1.77±0.06)mm,小指(1.47±0.10)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基底的止点较指深屈肌腱的止点距关节面更近,为西摩骨折的发生机制提供了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远节指骨基底掌侧和背侧止点平面的差别,为西摩骨折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手部残肢10具,其中左手3例,右手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4~58岁。2~5指分别有10指,全部手指无外伤手术史、无畸形。自远节指间关节水平掌侧及背侧分别切开,于末节指骨水平分离各指的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记录其与末节指骨掌侧及背侧关节面的距离,比较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掌、背侧的止点水平。 结果 指深屈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2.19±0.27)mm,中指(2.50±0.14)mm,环指(2.23±0.16)mm,小指(1.83±0.19)mm;指伸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0.12±0.02)mm,中指(0.18±0.02)mm,环指(0.12±0.05)mm,小指(0.06±0.01)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深屈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3.73±0.45)mm,中指(4.33±0.45)mm,环指(3.53±0.46)mm,小指(3.16±0.41)mm;指伸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1.77±0.06)mm,中指(1.76±0.20)mm,环指(1.77±0.06)mm,小指(1.47±0.10)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基底的止点较指深屈肌腱的止点距关节面更近,为西摩骨折的发生机制提供了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骨小转子相关解剖数字化测量方法,为设计针对小转子骨折特点的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80例完整成人股骨标本行CT扫描,应用Mimics 10.01软件,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股骨,标定相关解剖标志,测量指标包括股骨小转子相关解剖参数。 结果 小转子纵径为(27.01±1.72)mm,横径为(17.82±1.22)mm,应用后倾角为(22.42±9.08)°,应用上倾角为(17.02±2.02)°,拟固定小转子最短螺钉长度为(49.25±3.20) mm,小转子高为(8.59±1.44) mm,小转子体积为(755.91±150.14) mm3。所有测量参数,左、右侧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基于CT影像的股骨数字化三维重建图像具有良好的形态和清晰的边界,可精确识别股骨相应的解剖标志并进行三维测量,能较好地为设计用于小转子骨折固定的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肱桡肌止点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桡骨远端骨折茎突骨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3—9月选取14例成人新鲜尸体上肢标本,观察肱桡肌肌腱的解剖结构及其止点的位置、形态,测量止点范围长度、宽度、面积以及与桡骨茎突尖的距离。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29例伴有茎突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正位X线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茎突骨块分为完整型和碎裂型,茎突骨块完整型测量茎突骨块长度,茎突骨块碎裂型分别测量干骺端骨块长度和关节面骨块长度。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解剖学和X线片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尸体上肢标本解剖测量显示:肱桡肌肌腱向远端走行途中分别与前臂深筋膜、旋前方肌及第二伸肌间隔的腱膜组织通过坚韧的纤维组织相接续;肱桡肌肌腱以纤维形式牢固附着于桡骨茎突表面,止点形态近似水滴状,尖部指向近端;肱桡肌肌腱止点范围长(18.80±3.67)mm,宽(11.23±2.06)mm,止点附着面积(141.53±4.55)mm2,肌腱附着部近端距桡骨茎突尖距离(26.59±3.76)mm。临床X线测量结果显示:11例茎突骨块完整型的茎突骨块长(24.42±4.30)mm;18例茎突骨块碎裂型,茎突骨块总长(28.08±4.93)mm,其中干骺端骨块长(16.32±3.87)mm、关节面骨块长(11.76±3.46)mm。与标本解剖测量结果比较,茎突骨块完整型和碎裂型的茎突骨块长度与肌腱附着部近端至茎突尖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5、1.334,P值均>0.05),茎突骨块碎裂型的干骺端骨块长度与肱桡肌止点长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839,P>0.05)。结论 肱桡肌肌腱止点牢固附着于桡骨茎突,是桡骨远端骨折形成茎突部干骺端骨块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 术后假肢:现代截肢康复的方法包括手术后安装临时假体,即在完成截肢手术后,医生为患者佩戴合适的临时假体。 大腿影像数据:研究采集的大腿数据包括膝上缘周径、膝上缘5 cm处周径、膝上缘10 cm处周径和膝上缘15 cm处周径,将大腿MRI数据导入3D重建软件,得到大腿截肢范围段表面积、体积。 大腿截肢范围段:为膝关节间隙上10-25 cm。 背景:目前假肢的制作是通过取型、修型、成型3个步骤完成的,由于修型过程是人工完成,与临床技师的经验技术密切相关,制作出来的假肢不美观,接受腔与残肢很难做到全接触。 目的:收集健康志愿者大腿MRI影像数据,评估成人大腿截肢范围段(膝关节间隙上10-25 cm)的对称性;将MRI影像数据建立成数据库,为下肢截肢患者匹配合适的术后即装假肢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招募40名健康志愿者,采集基本信息:年龄、身高、体质量、膝上缘周径、膝上缘5 cm处周径、膝上缘10 cm处周径和膝上缘15 cm处周径。所有志愿者对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大腿截肢范围进行三维重建,以模型的表面积、体积为参数,对每一例志愿者大腿进行解剖测量,利用三维逆向工程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3D偏差分析,完成大腿形态对称性的定量化和可视化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同体分析:同一个体左右大腿截肢范围段表面积之间的最大百分差异比不超过0.56%(P=0.109);左右大腿截肢范围段体积之间最大百分差异比不超过1.19%(P=0.182);三维偏差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平均负偏差为-1.47 mm,最大平均正偏差为1.14 mm。40例受试者的3D偏差分布78.02%在2 mm以内,20.97%在2.1-3.0 mm,仅1.01%大于3 mm。②异体分析:三维偏差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平均负偏差为-1.97 mm,而最大平均正偏差为1.89 mm。③提示成人双侧大腿截肢范围具有高度的解剖学对称性;当2名成人的膝上缘周径、膝上缘5 cm处周径、膝上缘10 cm周径和膝上缘15 cm处周径分别都相差在2 cm以内时,则认为这2名成人双侧大腿截肢范围段表面轮廓具有高度相似性,与性别、身高和体质量无关。 ORCID: 0000-0001-6838-3042(伍笑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鼻窦平扫CT通过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7.0计算我国成年人上颌窦及蝶窦容积,并分析其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鼻窦平扫CT图像98例,利用Mimics 17.0三维重建软件重建上颌窦及蝶窦的数字化模型,通过三维立体数字化模型获取鼻窦容积。结果 男性右侧上颌窦平均容积(16.69±6.90)ml,男性左侧上颌窦平均容积为(16.88±7.12)ml。男性右侧蝶窦平均容积为(4.62±2.99)ml,男性左侧蝶窦平均容积为(5.58±3.72)ml。女性右侧上颌窦平均容积为(11.39±5.63)ml,女性左侧上颌窦平均容积为(11.37±5.38)ml。女性右侧蝶窦平均容积为(4.12±2.53)ml,女性左侧蝶窦平均容积为(3.32±2.30)ml。其中左侧蝶窦、双侧上颌窦体积具有性别差异。结论 三维重建可以快速获得鼻窦的三维模型,准确计算鼻窦容积,并且可以通过鼻窦体积间接反映性别。为进一步了解鼻窦立体解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月骨滋养血管灌注的Micro-CT扫描数据,研究月骨血供的解剖学特征,探讨月骨缺血坏死的解剖学机制。 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12例,红色氧化铅造影剂灌注血管后截取腕关节行Micro-CT扫描,并应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月骨血供,测量滋养血管解剖参数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月骨掌侧滋养孔径(0.62±0.11)mm,血管入口处直径(0.59±0.17)mm,较背侧(0.59±0.13)mm、(0.61±0.1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骨掌面滋养孔平均数(3.67±2.74),背侧面为(2.4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与II型月骨的平均滋养孔数、孔径及血管入口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月骨内滋养血管分布有3种模式,Y形50.0%(7例),I形35.7%(5例)和X形14.3%(2例)。 结论 月骨掌面血供丰富,损伤后容易发生月骨缺血坏死;月骨掌面尺侧近端的滋养孔分布集中,术中应尽量减少干预该区域的韧带和软组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CGHD)患儿与特发性矮小(ISS)患儿大脑结构的灰质体积、皮层表面积及皮层厚度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月山东省立医院确诊的12例CGHD患儿(男8例、女4例,年龄5~14岁,生长激素刺激释放试验峰值小于5.0 μg/L)与12例ISS患儿(男9例、女3例,年龄5~14岁,生长激素刺激释放试验峰值大于10.0 μg/L)。在首次就诊时采集患者高分辨率、高信噪比三维T1WI MRI。利用FreeSurfer软件图像后处理方法获得两组患儿左右大脑半球及全脑灰质体积、皮层表面积与皮层厚度值,统计分析组间的差异情况。将每组患儿的上述形态学参数值分别进行平均以获得该组患儿的均值分布图。将两组患儿的测量均值进行相减,即获得两组患儿该测量均值的差异值分布图。结果 CGHD患儿左、右侧大脑半球的灰质体积分别为(228.50±36.72)cm3、 (229.10±34.95)cm3;皮层表面积分别为(737.02±140.48)cm2、(738.68±135.26)cm2;皮层厚度分别为(2.43±0.09)mm、(2.44±0.09)mm。ISS患儿左、右侧大脑半球的灰质体积分别为(272.36±34.77)cm3、 (272.54±32.76)cm3;皮层表面积分别为(841.88±141.75)cm2、(839.98±135.69)cm2;皮层厚度分别为(2.55±0.18)mm、(2.57±0.17)mm。CGHD患儿与ISS患儿的双侧半球与全脑的灰质体积(F=17.884, F=20.115, F=19.009)、皮层表面积(F=11.105, F=11.453, F=11.337)及皮层厚度(F=5.907, F=6.109, F=6.06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测量值的均值分布图与均值的差异值分布图显示两组患儿的灰质体积、皮层表面积与皮层厚度在诸多脑区存在差异。结论 CGHD患儿较ISS患儿的大脑灰质体积、皮层表面积与皮层厚度均较小,这可能与其智力、运动或其它功能发育相对落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月骨滋养血管灌注的Micro-CT扫描数据,研究月骨血供的解剖学特征,探讨月骨缺血坏死的解剖学机制。 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12例,红色氧化铅造影剂灌注血管后截取腕关节行Micro-CT扫描,并应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月骨血供,测量滋养血管解剖参数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月骨掌侧滋养孔径(0.62±0.11)mm,血管入口处直径(0.59±0.17)mm,较背侧(0.59±0.13)mm、(0.61±0.1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骨掌面滋养孔平均数(3.67±2.74),背侧面为(2.4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与II型月骨的平均滋养孔数、孔径及血管入口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月骨内滋养血管分布有3种模式,Y形50.0%(7例),I形35.7%(5例)和X形14.3%(2例)。 结论 月骨掌面血供丰富,损伤后容易发生月骨缺血坏死;月骨掌面尺侧近端的滋养孔分布集中,术中应尽量减少干预该区域的韧带和软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人双侧的胸椎及腰椎椎体解剖学参数,为新型防神经根损伤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纳入200例健康志愿者,在仰卧位CT片上测量胸椎T1~12及腰椎L1~5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的分段长度(椎体段、椎弓根段和椎板段)、进钉外展角及椎弓根峡部宽度和高度。计算各解剖参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结果 纳入胸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21岁,腰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05岁。胸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19.09±2.36)mm,右侧(19.77±2.54)mm;螺钉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7.67±1.19)mm,右侧(8.17±1.16)mm;螺钉椎板段长度为左侧(9.94±2.02)mm,右侧(9.06±1.71)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8.61± 2.57)°,右侧(8.44±2.71)°;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8.44 ± 2.71)mm,右侧(5.95 ± 1.16)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1.76±1.86)mm,右侧(11.79±2.24)mm。腰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26.99 ± 3.37)mm,右侧(27.06±3.24)mm;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10.00±1.58)mm,右侧(10.37 ± 1.53)mm;椎板段长度为左侧(12.74±2.16)mm,右侧(13.96±2.46)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16.16±2.93)°,右侧(16.31±3.05)°;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9.72±1.59)mm,右侧(9.45±1.84)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4.50±2.83)mm,右侧(14.05±2.39)mm,胸椎与腰椎螺钉椎体段长度、椎弓根段长度、椎板段长度、进钉外展角各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L5椎弓根峡部高度分别与椎弓根峡部宽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通过对正常人群胸椎及腰椎椎骨较为细致的相关解剖学测量,可获得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较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国人膝关节的相关形态学指标,为膝关节损伤修复和关节重建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游标卡尺、求积仪等仪器对43具成人出土骨骼的完整膝关节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膝关节面积测量:胫骨内侧髁关节面面积左侧(6.93±1.56)cm^2,右侧(7.08±1.51)cm^2;胫骨外侧髁关节面面积左侧(7.61±0.97)cm^2,右侧(7.74±0.64)cm^2;股骨内侧髁关节面面积左侧(21.66±3.22)cm^2,右侧(21.12±1.86)cm^2;股骨外侧髁关节面面积左侧(24.02±3.97)cm^2,右侧(24.02±3.97)cm^2;髌骨关节面面积左侧(5.24±1.19)cm^2,右侧(6.20±1.08)cm^2。胫骨髁间隆起测量:高度左侧(1.08±0.27)cm,右侧(0.89±0.09)cm;宽度左侧(1.33±0.24)cm,右侧(1.21±0.04)cm。股骨髁间窝测量:深度左侧(2.26±0.29)cm,右侧(2.30±0.18)cm;宽度左侧(1.94±0.12)cm,右侧(1.88±0.16)cm。结论膝关节损伤修复、关节重建等均应以膝关节的形态学为依据方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