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调查白化旱獭重要病原体的自然感染状况, 为建立白化旱獭寄生虫学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对21只野生的白化旱獭和30只正常毛色旱獭采用粪便检查法和血清学方法检测了蠕虫、弓形体、棘球蚴等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 51只野生白化喜马拉雅旱獭和正常毛色旱獭检出蠕虫1种, 弓形体和棘球蚴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应用阿苯达唑片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了旱獭体内寄生虫驱虫和净化, 效果良好。结论 监测结果初步表明白化旱獭寄生虫学质量符合种群动物的寄生虫要求。  相似文献   

2.
旱獭是啮齿目旱獭属的动物,全世界有旱獭14种。我国有4种,其中以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比其它啮齿动物寿命长;对鼠疫、布氏菌病、包虫、类丹毒及肠道寄生虫等有一定的敏感性;且有冬眠特征。喜马拉雅旱獭的人工饲养始于1973年,直到1983年才获得初步成功。美国的美洲旱獭(Marmoto monax)经人工饲养已作为乙肝动物模型用于乙肝病毒的研究,可见旱獭已成为实验动物科学开发研究的新对象。1982年以来,作者及其他学者对喜马拉雅旱獭的生物学特征和人工饲育进行了研究,现将概况作一介绍,并探索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人工饲养成年喜马拉雅旱獭的体质量和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进行测定.方法 选用成年喜马拉雅旱獭20只,雌雄各半,分别测定体质量和15个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性别间比较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脑重量雄性显著大于雌性旱獭(P<0.01);雌雄个体间心脏、胸腺、褐色脂肪等器官组织重量雄性略大于雌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重量雄性略小于雌性,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脏器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喜马拉雅旱獭各脏器系数雌雄个体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成年喜马拉雅旱獭雌雄间脑重量差异显著,而体质量、其他脏器重量及各脏器系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探讨我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是否可以作为核苷类药物线粒体毒性评价替代模型,本研究从旱獭的系统进化关系对喜马拉雅旱獭在旱獭属中的系统分类地位进行了比较分析.方法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作为遗传进化分析的分子标记,对我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的Cytb进行了序列测定,并结合已有的旱獭Cytb基因序列对所有旱獭属的种群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喜马拉雅旱獭Cytb基因长1 140bp,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2%、25.4%、28.8%、12.6%.Cytb基因表现出很强的碱基组成偏向性,即在A、T、G、C四种碱基中,G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种碱基的含量.旱獭的Cytb基因的氨基酸使用频率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亮氨酸(Leu)和异亮氨酸(Ile)的使用频率最高,分别为15.69%和11.87%,而半胱氨酸(Cys)使用频率最低为1.08%.与其它旱獭相比,喜马拉雅异亮氨酸(Ile)和半胱氨酸(Cys)的使用频率分别为1.32%和11.87%.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喜马拉雅旱獭(M.himalyana)、蒙古旱獭(M.sibirica)、灰旱獭(M.caudata)和红旱獭(M.bobak)与北美旱獭(Woodchuck)属于同一进化组群(置信度为100).结论 喜马拉雅旱獭与美洲旱獭具有较近的亲缘进化关系,属同一组群进化而来,这为寻找新型的核苷类药物线粒体毒性评价替代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青海省乌兰县和同德县喜马拉雅旱獭采集到的鼠疫噬菌体进行分离及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鼠疫防控预警。方法 利用Luria-Bertani(LB)液体培养基和双层琼脂平板进行纯化,分析噬菌体裂解谱,噬菌体分离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乌兰县与同德县100份喜马拉雅旱獭肠道样品分别分离到噬菌体14株和1株,分离率为14.00%和1.00%,两地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3,P=0.001);喜马拉雅旱獭的爪子、肝脏和脾脏样品均未分离到噬菌体。鼠疫噬菌体裂解谱结果显示,乌兰县1株噬菌体分离株仅能裂解18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32.73%,其他13株与同德县的1株噬菌体基本可全部裂解所选的55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89.09%~100.00%。结论 乌兰县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样品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较高,符合当地动物间鼠疫疫情高发现状;同德县虽长期处于鼠疫疫情静息状态,但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的样品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或可间接指示该地区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并比较普通级新西兰兔脏器参数、血液指标、心率及心室压.方法 取70~80日龄普通级新西兰兔60只,雌雄各半,饲养一周后,精确称量体质量后,采集动脉血用于测定血液生理生化及血气指标;呼吸支持情况下开胸进行心室压测定;解剖取各脏器并称量.结果 性别间比较:胸腺、肺的脏器系数差异显著(P<0.05或P<0.01);血液指标中,嗜酸性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血清白/球蛋白、血糖、补体C3、谷氨酰转肽酶、pH值、pH温度校正、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左心室舒张压、右心室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普通级新西兰兔部分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血气以及心室压指标性别间存在差异,用于相关实验研究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7.
实验用西藏小型猪原代和第一代间部分血液指标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来自高原地区的原代西藏小型猪与其广州第一代子猪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西藏小型猪原代(G0代)25头,G1代35头,常规方法测定血液的9项生理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和9项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EA)、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比较2代之间以及雌、雄之间18项指标的不同.结果:在西藏小型猪9项生化指标中,G0代雌、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G1代雌雄之间TP、BUN、CHOL和AL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代雌性间CREA、雄性间BUN和CRE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9项生理指标中,G0代雌、雄间RBC、HG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1代雌、雄之间只有WB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代同性别间血液生理指标比较:雌性间WBC、雄性间HGB、WBC、PLT和E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代西藏小型猪之间以及雌、雄之间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藏小型猪可以培育成具有独特特性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的血液生理生化参数,比较两者的差异,为医学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用眼球取血的方法采集动物全血,分别制备抗凝血和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用SPSS10.0软件包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测定了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的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范围,并与其它动物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论 确定了黑线仓鼠与其白化突变系的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范围,两者在多项指标上存在差异.而且,黑线仓鼠及其白化突变系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小鼠,约高出3倍,这一差异可能有利于两者作为血液凝集实验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在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等省区。多寄生于牛羊,也可见于猪、驴、犬等,但旱獭感染矛形双腔吸虫尚未见报告。本研究首次在青海喜马拉雅旱獭肝脏胆管中发现矛形双腔吸虫,并对其所致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观察。 喜马拉雅旱獭分布于青藏高原,为草食性动物。由于它与东方土拨鼠属同一属系动物,生活习性相似,并在旱獭肝脏和血清中发现病毒样颗粒,曾试图将其作为乙型肝炎实验动物。在对300只旱獭剖腹探查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野生来源TW (Tianjin wild,TW)近交系小鼠的体重和血液生化正常范围并检测其毛色基因纯合性.方法 分别选用F23代TW近交系成年小鼠,进行毛色基因测试,并检测动物的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6周龄前,雌雄TW小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龄后雄性TW小鼠体重明显高于同期雌性小鼠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检测指标中,雌雄小鼠的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均值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品系结果不一致.毛色基因测试,F1代小鼠的毛色为白腹野生色,其基因型为AWAWBBccDD.结论 TW小鼠毛色基因已达纯合,且在一些指标上与通用实验小鼠品系不同,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喜马拉雅旱獭模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了解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健康成年喜马拉雅旱獭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1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在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喂食的第4周、12周检测血浆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普通组相比,喜马拉雅旱獭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粘度也有明显增加(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所增加(P〈0.05),全血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则明显降低(P〈0.01),全血还原粘度亦降低,其中全血还原粘度(中切)降低明显(P〈0.01)。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喜马拉雅旱獭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胆固醇浓度无关。其中血浆粘稠度中切ηa60l/s(mPa.s)、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红细胞刚性指数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高胆固醇、高脂饲料饮食使喜马拉雅旱獭血浆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存在特有的变化,提示喜马拉雅旱獭可作为高脂血症防治研究中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2.
HBV转基因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的整合对转基因鼠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为研究乙肝致病机制和新药评价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已传第30代转基因HBV转基因小鼠50只,同窝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小鼠28只,6~8周龄,雌雄各半,眼眶采血,对其血液7项生理和10项生化指标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50只健康非洲绿猴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青幼年组:1~3岁,成年组:4~6岁)非洲绿猴的血液学、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液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清醒状态下健康非洲绿猴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血液学指标中青幼年组与成年组差异显著的指标有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单核粒细胞百分比(MONO%)、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P0.05)。青幼年组中雌猴与雄猴差异显著的指标有白细胞数(WBC)、RBC、HGB、HCT、NEUT%、LYMPH%、MONO%(P0.05),成年组中雌猴与雄猴差异显著的指标有HCT(P0.05),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血清生化指标中青幼年组与成年组差异显著的指标有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EA)(P0.05),青幼年组雌猴与雄猴差异显著的指标有CREA(P0.05),成年组雌猴与雄猴差异显著的指标有总蛋白(TP)、胆固醇(CHOL)(P0.05),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本文初步建立了非洲绿猴的常规生物学数据,为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及相关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SARS患者舌象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临床特征,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探讨舌象特点与血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及舌象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入院的214例次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照片、血象检查等临床资料归纳总结,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 %)与舌苔腐腻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淋巴细胞比例(L %)、嗜酸细胞比例(E %)、单核细胞比例(M %)与腐腻成极显著负相关 (P<0.01);E %与舌芒剌、裂纹、舌尖红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M %与老嫩、舌红、润燥、剥脱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舌淡红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血小板计数与舌体瘦胖、裂纹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舌红、苔厚薄成显著负相关(P<0.05).患者的舌象与其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关系.结论 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血象有独特改变,且舌象与血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舌象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及早提示病情变化,中医舌诊在SARS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和胰酶-G带法,对喜马拉雅旱獭染色体进行了G-带核型研究。通过雌雄7只旱獭80个G-带细胞的观察,均能看到各要色体所具有特征带型。按喜马拉雅旱獭核型2n=38剪排了G-带带型见封二。并绘制出G-带核型模式图。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法的国际体制,描述了各号染色体的带型特征。为旱獭属动物的染色体研究积累了资料,进而探讨该类动物的分类及系统演化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活动时血液学改变及反应疾病活动的炎性指标的变化,并探讨这些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20例RA疾病活动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血液学改变情况。结果:贫血发病率较高,为69.2%,主要为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高也较明显,中性粒细胞减少少见,淋巴细胞稍有减少,血小板增多多见。血小板与临床常用的几种炎症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疾病活动期的RA患者血液学改变中贫血常见,主要为ACD,与代表铁储备的血清铁蛋白成负相关关系;血小板增多可以作为反应炎性反应活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骨髓免疫重建中T淋巴细胞的重建规律及其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重建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收集同期7名健康供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样本。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前和移植后15、30、60、90、180 d时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包括CD4+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Th2,并用Luminex技术检测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后15 d和30 d时骨髓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至移植后180 d仍未见回升;CD8+ T淋巴细胞比例在移植后早期(15、30 d)低于对照组(P均<0.01),60 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骨髓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比例整体水平均低于外周血中水平(P=0.001、0.002)。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后15、30、60、90、180 d时骨髓中Th1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整体水平高于外周血中水平(P=0.006);骨髓中Th2比例在移植后90 d内均无明显变化,在180 d时高于对照组(P=0.034),但整体水平与外周血中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骨髓中CD4+/ CD8+ T淋巴细胞比值在移植后逐渐下降,至移植后180 d时低于对照组(P=0.040);而骨髓中Th1/Th2比值在移植后90 d内各时间节点(15、30、60、90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180 d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IL-2R水平在移植后15、30、60、90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L-18水平在移植后15、30、60 d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移植后90 d时仅外周血中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骨髓与外周血中IL-2R和IL-18整体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骨髓中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重建规律不同,且与外周血中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脂高糖(low-fat and high-carbohydrate,LF-HC)膳食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健康青年生理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给予7名超重青年〔BMI=(27.82±1.64)kg/m2〕和49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BMI=(20.06±2.41)kg/m2〕7d平衡膳食和6dLF-HC膳食。平衡膳食含31.1%脂肪和54.1%碳水化合物,LF-HC膳食含14.8%脂肪和70.1%碳水化合物。于膳食干预的第1d、第8d和第14d清晨进行体检,测量各项生理指标;同时抽取12h空腹静脉血,制备血清并测定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基础值时,正常组体质量(P=0.000)、BMI(P=0.000)、腰臀比(P=0.000)、收缩压(P=0.001)、舒张压(P=0.016)和甘油三酯(TG)(P=0.006)均低于超重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超重组(P=0.005)。LF-HC膳食后,总胆固醇(TC)(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在正常组和超重组中均降低,胰岛素(P<0.05)和HOMA-IR(P<0.05)在正常组和超重组中均升高;TG仅在正常组升高(P=0.000);HDL-C仅在超重组升高(P=0.018)。结论在健康青年中,LF-HC膳食对血清TG和HDL-C的影响与体质量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