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三踝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负重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与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负重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步态、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33%与对照组的9.3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行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复杂Pilon骨折患者,其中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术式32例(联合组),后外侧入路术式31例(后外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骨代谢指标及术后12个月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差异。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后外侧组(P005)。术后1个月时,联合组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均高于后外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联合组复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优于后外侧组(P005)。结论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复杂Pilon骨折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复位效果及踝关节功能,还能促进骨折愈合,也具有良好安全性,临床可将其作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6例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情况分别采用后外侧入路(42例)及后内侧入路(44例)途径进行骨折复位并实施内固定。结果手术后病人整体恢复情况良好,骨折基本愈合,术后病人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良率为84.9%,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83.7%。病人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14.95、15.43,P〈0.05)。结论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固定牢固等优点,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治疗粉碎性Pilon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远端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内侧入路普通钢板固定,观察组予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Mazur评分结果、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Mazur评分结果优良率及AOFAS踝-后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治疗可促进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刘林  徐贤  李旭  吴韦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116-1118
目的 探讨后侧入路治疗复杂Pii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于复杂Pilon骨折患者,尤其是关节面破坏伴有下胫腓骨后内或后外侧较小骨块前方入路无法完成解剖复位或开放性骨折,采用前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或单纯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21例Pilon患者中16例采用前侧联合后外侧入路、5例采用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后侧入路对复杂Pilon骨折后方骨块的复位及关节面修复能有良好的手术区暴露,能较好的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方式在胫骨远端后Pilon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胫骨远端后Pilon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前外侧入路手术,研究组采用后内侧入路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远期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康复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入路手术在胫骨远端后Pilon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可显著提高手术质量及康复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不同手术入路与体位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行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入路与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仰卧位传统入路内固定手术,观察组采用俯卧位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负重下床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随访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三踝骨折采用俯卧位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内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手术在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能够有效完善关节功能复位与固定,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我院90例行手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42例)和B组(48例),A组利用前内侧入路治疗,B组选用后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AOFAS评分高于B组(P 0. 05);两组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P 0. 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采用前内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可降低术中出血,加快骨折愈合和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双切口联合入路组和传统后外侧入路组,每组各30例。双切口联合入路组患者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传统后外侧入路组患者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Mazur)评分、软组织修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双切口联合入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3. 3%(25/30)]显著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56. 7%(17/30)],疼痛VAS评分[(3. 7±1. 1)分]显著低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5. 7±1. 2)分],Mazur评分[(90. 4±8. 5)分]显著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78. 8±6. 9)分],软组织修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8. 1±1. 9) d、(14. 5±2. 2)周]均显著短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14. 1±2. 6) d、(23. 0±4. 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 0%(3/30)]显著低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33. 3%(10/30)],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传统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显著,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患者软组织修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膝关节后内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4~ 55岁,平均36.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高处跌落伤6例.骨折类型:后内侧骨折8例,后外侧骨折2例,后内、后外侧髁同时累及5例.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5.4个月),1例术后发生创口皮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失效,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DeCoster等的评价方法评价复位情况:优8例,良5例,中2例,差0例.骨折愈合后行膝关节HSS评分71~ 94分,平均89.6分.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暴露直接,复位固定操作方便的优点,疗效确切,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效径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等)。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对手术前后患者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OFAS评分方面,研究组疼痛、功能、对线、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减轻对患者的创伤,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行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入路手术,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手术。对比两组骨折复位效果、手术时间、膝关节恢复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入路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Ⅲ型后柱骨折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7例胫骨远端Ⅲ型后柱骨折患者应用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进行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均给予认真细致的心理、生理护理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护理.结果 患者疗效满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经后侧人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Ⅲ型后柱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护理计划的实施是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对踝关节后pilon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76例踝关节后pilon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可分为A组38例(采用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和B组38例(采用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型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ⅠNP)。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BGP、BALP及PⅠ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BGP、BALP及PⅠNP水平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1年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A组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三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前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11%(41/45),观察组患者为93.33%(42/4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可达到与前入路手术相当的效果,除术后恢复较慢外,总体上仍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联合入路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空心钉组), 11例采用钢板或钢板加空心螺钉内固定(钢板组)。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2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 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肤坏死,换药1个月后愈合。患者术后未出现骨折不愈合、钢板螺钉断裂及松动。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6个月VAS评分均降低, AOFAS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前VAS评分高于空心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钢板组AOFAS评分高于空心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术后6个月AOFAS评分均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采用空心钉或钢板固定骨折复位疗效均较好,且内固定联合入路治疗可以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术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王丰 《临床医学》2020,40(3):86-88
目的 比较冠状突骨折前侧入路和内侧入路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9例。A组患者使用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患者使用前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分析其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与切口长度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B组MEPS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 34%(3/29),低于A组[34. 4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方式比较,前侧入路内固定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恢复其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实施不同入路内固定对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50例,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后外侧入路,观察组实施改良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30°、45°、60°主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均较术后3个月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本体感觉恢复,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合并髋臼骨折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Harris得分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08例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周的骨折复位效果和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周骨折复位优良率和术后3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后,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中关于总体健康、生命活力、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机体疼痛共5个维度评分显著提高(P 0. 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应用于骨盆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中,能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患者骨折复位效果和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其生活质量改善,该入路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