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红河流域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的情况。方法 在野外采用日夹方法捕获鼠类动物, 所捕鼠送到实验室鉴定种类,解剖后取其病变肝脏压片用显微镜观察肝毛细线虫虫卵形态结构。结果 红河流域共捕获鼠类4目5科12属19种377只,捕获率(总密度)为15.26%。其中,元阳县、金平县和河口县捕获率分别为16.79%、9.37%、7.12%,黄胸鼠,短尾鼩和斯氏家鼠为优势种。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为10.34%,河口、金平和元阳县感染率分别为22.83%、12.75%、2.73%,各县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胸鼠、斯氏家鼠、板齿鼠、白腹巨鼠、针毛鼠、黄胸鼠、大足鼠和短尾鼩感染率分别为40.00%、37.04%、33.33%、25.00%、22.22%、18.56%、14.29%和3.57%,各种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红河流域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高,存在人或动物间传播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村内和野外采用鼠夹和捕鼠笼等方法捕捉鼠类.在确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 共检查鼠148只,阳性15只,鼠广州管圆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14%.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2.87%、4.76%和0.野柄鼠和家栖鼠感染率分别为17.14%(12/70)和3.85%(3/78).结论 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同时,野栖鼠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家栖鼠.  相似文献   

3.
温州地区鼠体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终宿主感染情况,为本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剖析温州各地捕获之鼠2069只。结果:鼠平均感染率为15.3%,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20.4%、6.0%、4.6%。结论:温州地区鼠类广泛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其中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其感染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鼠体感染。  相似文献   

4.
玉溪地区鼠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8—1993年的调查,玉溪地区鼠类体内寄生虫自然感染率为37.80%,查出寄生虫8种,血液内寄生1种(路氏锥虫);肝脏寄生2种(肝毛细线虫、链尾蚴);小肠内寄生5种(长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西里伯瑞列绦虫及未定名线虫2种)。主要鼠种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50.27%和43.08%,成年鼠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未成年鼠,雌、雄鼠间的感染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清远市清新县和佛冈县两个监测点的鼠疫媒介宿主动物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分析,为制定我市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开展鼠疫疫情监测,设立人间和媒介宿主动物间监测点,采集健康人血,捕捉活鼠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对鼠密度和传播媒介鼠体蚤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监测期间全市无鼠疫疫情和自毙鼠疫情报告;采集376份健康人血清进行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F1抗体)全部阴性;共捕获8种鼠形动物(活体和死体)703只,其中褐家鼠70.84%,黄毛鼠8.96%,黄胸鼠7.25%,板齿鼠4.98%,小家鼠3.70%,臭鼩鼱2.42%,施氏屋顶鼠1.71%,青毛鼠0.14%;家栖鼠占84.21%,野栖鼠占15.79%;雌雄鼠性别比例为1.38∶1;总鼠密度为10.32%,家栖鼠密度为8.85%,黄胸鼠密度为1.04%,野栖鼠密度为11.74%;家栖鼠鼠体蚤指数0.21,野栖鼠鼠体蚤指数0.16。鼠体蚤总指数0.2,印鼠客蚤指数0.15,游离蚤总指数为0;采集活鼠血清549份进行鼠疫IHA-F1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对病变鼠脏器309份压印培养鼠疫杆菌全部阴性。结论清远市两个鼠疫监测点的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暂未发现鼠类和人群的鼠疫感染情况,存在鼠疫疫源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应加强鼠疫指示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监测,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四城市鼠类动物体内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珠江三角洲广州市、中山市、江门市和深圳市鼠类动物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笼捕后,乙醚麻醉处死后解剖检查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检出寄生虫4种,链尾蚴(感染率为12.5%)、缩小膜壳绦虫(感染率为8.7%)、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为2.7%)和管状线虫(感染率为8.2%)。其中深圳市和广州市的褐家鼠的寄生虫感染率比较高。结论珠江三角洲城市中鼠类动物普遍存在寄生虫的感染,其中深圳市和广州市等大都市的鼠类感染较高。  相似文献   

7.
旅客列车是鼠类栖存的特殊生境。所谓旅客列车的鼠情,则是由于某些鼠类,特别是一些家栖性鼠类,如鼠科(Muridae)中,我国长江以北常见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棒杆鼷鼠(Mus bactrianus—实与Mus musculus系一种)和我国长江以南常见的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鼷鼠(Mus musculus)等,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清远部分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09-2010年在连州、佛冈和清新的居民区(自然村)内外环境捕捉鼠形动物,取鼠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共检查鼠形动物238只,路氏锥虫总感染率为13.87%。连州、佛冈和清新的路氏锥虫感染率分别为18.18%、7.04%、14.71%。共捕获褐家鼠(85.71%)、黄胸鼠(3.78%)、黄毛鼠(7.98%)、板齿鼠(0.84%)、臭鼩鼱(1.68%)5种鼠形动物,褐家鼠的自然感染率为12.75%。不同地区、不同鼠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鼠数路氏锥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352、0.916、3.356,P均>0.05)。结论清远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较普遍,褐家鼠是带虫优势鼠种,人群中是否存在可疑病例或隐性感染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清远市鼠疫疫情、人群及媒介宿主动物监测情况,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开展鼠疫疫情监测,在清新县设立人间和宿主动物间监测点,采集健康人血,捕捉活鼠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对鼠密度和传播媒介鼠体蚤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监测期间无鼠疫疫情和自毙鼠疫情报告;采集206份健康人血清进行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F1抗体)全部阴性;共捕获8种鼠形动物(活体和死体)381只,其中褐家鼠占70.52%,黄胸鼠占11.28%.板齿鼠占8.66%,黄毛鼠占3.41%.施氏屋顶鼠占3.15%:臭鼩鼱占1.57%,小家鼠占1.05%,青毛鼠占0.26%;家栖鼠占84.51%,野栖鼠占15.49%;雌雄鼠性别比例为1.31∶1;总鼠密度为10.76%,家栖鼠密度为10.14%,野柄鼠密度为11.33%;家栖鼠鼠体蚤指数为0.21,野栖鼠鼠体蚤指数为0.16 .鼠体蚤总指数为0.2,印鼠客蚤指数为0.15,游离蚤总指数为0;采集活鼠血清318份进行鼠疫IHA-F1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对病变鼠脏器172份压印培养鼠疫杆菌,结果全部阴性.结论 清新县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暂未发现鼠类和人群的鼠疫感染情况.但仍存在鼠疫疫源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应扩大监测范围,加强鼠疫相关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7年鼠情监测结果表明,城镇、特殊行业、农村室内鼠种由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组成;城镇住宅区家栖鼠构成比顺序是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而特殊行业、农村则是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从1996年起,在特殊行业黄胸鼠呈上升趋势。7年来农村鼠密度明显高于城镇、特殊行业,且无下降趋势,说明农村灭鼠工作需要加强。监测结果还显示,我市家栖鼠类繁殖有两个高峰期,即春、秋两季,提示开展春、秋两季灭鼠,对降低当年鼠密度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福州市各医院2000年以来临床诊断的广州管圆线虫病例;在市辖9个县(市、区)采集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用人工捣碎消化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以笼捕法捕捉终末宿主鼠类,定种后逐一解剖,查找寄生在鼠心、肺血管的广州管圆线虫。结果共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33例;共检查中间宿主6种,转续宿主3种,2105个样本,有4种中间宿主和1种转续宿主检及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福寿螺的平均感染率为18.82%,褐云玛瑙螺为15.38%;沼水蛙为34.72%。捕获的4种鼠均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3.7%(269/1964),以褐家鼠的感染率最高,为22.46%。平潭县未检出阳性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结论福州市除平潭县外均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其中长乐、闽侯和福州城郊为该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湛江地区鼠形动物种群中汉坦病毒的自然感染情况,为肾综合症出血热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笼夜法在湛江地区捕鼠,捕获的鼠形动物首先进行分类鉴定,然后解剖和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FRSIgM抗体。结果在本地区共捕获鼠形动物379只2目2科4属7种。家鼠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鼠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其中不同鼠形动物自然感染率板齿鼠为4.26%,黄毛鼠为3.60%,黄胸鼠为3.57%,褐家鼠为0.90%;其他鼠形动物小家鼠、屋顶鼠、臭鼩鼱感染率均为0。结论湛江地区鼠类自然汉坦病毒感染率较高,存在家鼠和野鼠两型为宿主的汉坦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3.
南澎列岛恙虫病立克次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南澎列岛恙虫病立克次体疫源地情况。方法 本文利用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了驻岛部队官兵和临时居住岛上的渔民等人群血清抗恙虫病立克次体IgG(抗—Rt.IgG)以及啮齿类动物和鸟畜类动物血清抗RtIgG。结果 岛上人群血清抗RtIgG阳性率为8.5%;鼠血清阳性率为64.8%;鸟畜类血清未检出阳性。被检出的抗恙虫病抗体血清型别有Karp型、Ka-to型和Gilliam型三型,以Karp型为主。生态调查表明,岛上啮齿动物种类以褐家鼠为主,其次是黄胸鼠、白腹鼠、社鼠和臭鼩鼱。褐家鼠的感染率最高,为63.3%。结论 南澎列岛驻岛人群和鼠类存在较高的恙虫病自然感染情况,褐家鼠为主要贮存宿主,在该地恙虫病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1997年4月至1998年3月对昆明机场进行鼠类调查的结果。用笼夹捕鼠、夹夜法测定鼠密度,共捕鼠305只,隶属2目3科5属6种,鼠密度为23.0%(305/1328),褐家鼠为机场优势鼠种,全年鼠密度有二个高峰期,分别是6~8月和2~4月。鼠种构成为:褐家鼠58.0%(177/305)、黄胸鼠17.8(54/305)、小家鼠2.6%(8/305)、大绒鼠1.3%(4/305)、齐氏姬鼠11.5%(35/305)、臭鼩鼱8.9%(27/305),其中以家栖鼠类为主,78.4%(239/305),野栖鼠类占21.6%(66/305)。调查结果表明:昆明机场鼠害严重,必须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科学的灭鼠方法,才能降低机场鼠密度,消除鼠媒传染病流行的隐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鼠、蚤分布情况及其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状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蚤类进行分类鉴定,采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抗体,用显微凝集试验检测钩端螺旋体抗体。结果广州地区鼠类优势种是褐家鼠,占70.97%,其次是黄胸鼠。鼠类染蚤率为12.45%,鼠体表寄生蚤优势种为印鼠客蚤,占98.20%,主要宿主是黄胸鼠。未查出鼠疫F1抗体;鼠类HV带毒率为5.4%,褐家鼠带毒率较高,为6.1%;鼠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97%。结论广州未发现鼠间鼠疫,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加强监测,灭鼠灭蚤,防止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16.
温州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流行学和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鼠体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情况,为肝毛细线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肝毛线虫幼虫经皮肤和经腹腔注射感染小白鼠的可行性。方法:从温州境内部分地区收集鼠体以检查肝毛细线虫虫卵,分离虫卵并培养成幼虫作感染小白鼠试验。结果:温州地区鼠及臭 毛细线虫总感染率是18.3%,不同鼠种和硒居范围不同的鼠体感染率不同,鼠体感染率和感染度随鼠体年龄增大而增高(强)。肝毛细线虫幼虫经皮肤和经腹腔注射感染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漳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分类,计算鼠密度、鼠种构成、染蚤率、蚤指数。鼠血清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鼠肝脾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捕获鼠形动物730只,隶属2目2科3属8种,啮齿目动物511只,食虫目动物219只。家栖鼠密度为3.51%,黄胸鼠密度为0.56%,野栖鼠密度为2.30%。730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273只,捡获蚤1 002匹,染蚤率为37.40%,总蚤指数为1.42。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蚤指数为1.37,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40.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未查出鼠疫F1抗体及F1抗原。结论漳平市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方法用捕鼠笼或鼠夹等方法在室内外捕捉老鼠。检查鼠心肺组织内的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检查3种鼠共113只,其平均感染率为26,55%。其中板齿鼠的感染率为29.41%(30/102),而小家鼠、褐家鼠体内未能检查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属于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在当地板齿鼠是该虫重要的终宿主。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以及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种类和生态,同时探明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在深圳12个不同生态环境地调查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采用匀浆沉淀镜检法对各调查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用鼠笼捕获鼠类,解剖鼠体,在鼠心脏和肺动脉血管寻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从野生螺体内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进行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循环,完成实验室生活史的循环来证实现场调查的结论。结果在12个调查点中有4个区域发现褐云玛瑙螺阳性,分布在深圳西南部,感染率平均为31%,螺的感染度与体重相关,螺体重大于55g个体平均感染度显著性的高于小于55g的个体(P〈0.05);阳性螺区域终末宿主褐家鼠和黄胸鼠均有感染,感染率平均为12%,雌鼠的感染率显著性的高于雄鼠(P〈0.01)。结论深圳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深圳存在散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感染性差异,阐述输入性福寿螺在中国作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的潜能。方法生态学调查比较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生存环境的差异及其在中国目前的地理分布,采集不同地理环境下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分析自然环境下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感染率与感染度,同时观察自然环境下野生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感染阴性的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观察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在实验室的感染差异。结果对调查点发现的螺类检查发现,自然条件下福寿螺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均低于褐云玛瑙螺,发现螺重与螺感染度呈正相关,大于20 g福寿螺平均感染度高于20 g以下的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螺孳生地捕获三种鼠,解剖检查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为9.24%(22/238),褐家鼠的感染率高于黄胸鼠(P0.05),并且雌鼠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雄鼠(P0.05);两种螺类在实验室人工感染条件下感染率和感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自然和实验室条件下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均易感,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其感染率表现不同。福寿螺在我国适生环境广泛,长江以南均有分布,具备将广州管圆线虫从华南地区扩散到长江以南的潜能,福寿螺的扩散可导致我国广州管圆线虫流行区域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