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09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资料,回归分析患者临床因素,探究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09例患者接受化疗共267例次,发生感染168例次,医院感染率为62.92%,其主要发病部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等。168例次感染中有155例次采集标本并送实验室培养,获得病原菌32株,阳性率为20.6%(32/155),其中包括革兰氏阴性菌14株、革兰氏阳性菌9株、真菌4株及其他病原菌5株。统计发现,年龄超过40岁、春夏季住院、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高化疗强度、中性粒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含量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超过40岁、春夏季住院、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高化疗强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上述特征的患者应严密监视,做好预防工作必要时控制患者化疗强度,积极控制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感染,需及时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9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为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43例);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化疗强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感染率为53.8%;其中上感及肺部感染分别占38.2%和16.8%;病原菌检测发现院内感染多为革兰氏菌,阳性检测率3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清蛋白、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化疗强度、中性粒细胞与院内感染关系密切,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清蛋白、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化疗强度和中性粒细胞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清蛋白及中性粒细胞下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及化疗强度是影响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91例老年AML患者接受化疗304例次,对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测结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与非老年组AM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AML患者较非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统计指标增高.下呼吸道、口腔、消化道、皮肤、肛周感染及败血症发生率老年组均高于非老年组.真菌感染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中件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患者中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 老年白血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年龄、化疗因素、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导致老年AML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累计接受188个疗程化疗,医院感染率为32.9%。常见感染病种依次为肺炎30.6%、急性咽炎24.2%、血流感染11.3%、口腔感染11.3%和肠道感染8.1%。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常见的病原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白血病疾病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疾病病情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针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重点监护以降低感染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725例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治疗阶段、粒细胞缺乏程度、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医院感染、感染部位、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感染天数、接受放化疗、疾病缓解情况及病原学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占24.0%,其次是肺和血流,分别占16.2%和13.8%;医院感染的原发病中急性白血病占首位,感染率为82.1%,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感染率最高(73.3%),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8.0%)和多发性骨髓瘤(66.7%);急性白血病在初始诱导期及复发难治期感染率较高,分别为79.3%和84.5%。临床共分离出1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6株占68.48%,革兰阳性菌23株占12.50%,真菌35株占19.0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原发病、粒细胞缺乏程度及持续时间、化疗、使用糖皮质激素、疾病状态均与医院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化疗及疾病未缓解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医院感染率仍较高,尤其急性白血病接受化疗或未获得完全缓解以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的患者,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住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102例住院AL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化疗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共完成化疗疗程386个,其中201个疗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2. 07%。明确感染部位215例次,其中肛周感染占13. 95%(30/215),口腔感染占13. 49%(29/215),血流感染占17. 21%(37/215),下呼吸道感染感染占37. 21%(80/215),泌尿系统感染占3. 26%(7/215),皮肤感染占3. 72%(8/215),消化系统与腹腔感染占9. 30%(20/215),其它感染占1. 86%(4/215)。共检出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32. 95%),革兰阴性菌52株(59. 09%),真菌7株(7. 95%)。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敏感;真菌以念珠菌属为主。住普通病房ALL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超过7 d、未达完全缓解均是住院ALL患者诱导化疗期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住院时间与住院ALL患者诱导化疗期相关感染存在密切关系(P 0. 05);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超过7 d是住院ALL患者巩固化疗期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住院ALL患者容易出现化疗相关感染,且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超过7 d、未达完全缓解者更容易出现感染,而住层流病房和减少住院时间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NH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NH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感染患者的治疗和转归情况,再比较发生感染和未发生感染者之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73例患者中发生感染23例,感染发生率为31.5%,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23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死亡1例(4.3%),因感染而死亡,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治愈22例,感染治疗有效率为95.7%。发生感染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显著长于未发生感染者(t=2.058,P=0.043)。结论NHL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当严密观察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及时监测相关感染指标,尽可能在早期发现感染征兆,并施以合理的抗感染治疗,以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感染的特点、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92例院内感染的初诊MD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2例初诊MDS患者共完成306个疗程,以第一疗程感染率最高(84.8%,78/92),后逐渐下降。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是肺部、上呼吸道、胃肠道。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33.3%(30/90),革兰阳性球菌占23.3%(21/90),真菌占23.3%(21/90),病毒占20.0%(18/90)。92例MDS患者中重症感染率为22.8%(21/92)。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 d(OR=10.875,95%CI:2.747-43.051,P=0.001)是MDS患者重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重症感染组相比,重症感染组总有效率较差(90.9%vs 63.6%,χ2=4.393,P<0.05)。结论:MDS患者第一疗程感染率高,最常见感染部位是肺部,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 d的MDS患者重症感染风险高,疗效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更好地防治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72例NHL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药敏实验结果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472例患者中有97例(20.6%)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1.2%,其次为口腔、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血液。共分离出病原菌71株,革兰阴性(G-)菌占52.1%,革兰阳性(G+)菌占28.2%,真菌占19.7%。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6.4%和22.2%,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3.3%,其余G-菌对其敏感率均为100%。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发现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G+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与住院天数、肿瘤有无累及骨髓、临床分期、有无化疗、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瘤类型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表明,住院天数≤7 d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而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累及骨髓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0.5×109/L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NHL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常见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天数、临床分期、有无骨髓侵犯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以降低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的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医院感染组(病例组)及非医院感染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并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化疗268例,发生医院感染103例(182次),医院感染率为38.4%,人均感染1.8次。感染以肺炎为主(48.4%);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占优势(10.4%),革兰阴性菌占9.3%,真菌及病毒各占1.1%。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否为急性白血病、有无侵袭性操作及是否入住层流床与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OR=1.057,95%CI:1.033~1.081)、白细胞(OR=0.635,95%CI:0.404~0.997)和中性粒细胞数量(OR=0.151,95%CI:0.058~0.393)及侵袭性操作(OR=9.757,95%CI:3.579~26.597)为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侵袭性操作,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中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减少该类人员并发医院感染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5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13例的病历资料,将纳入研究患者随机抽取70%(429例)作为训练集构建预测模型,30%(184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临床效能,并将预测模型以公式和列线图形式呈现。结果 613例患者中有100例发生了医院感染,感染率约为16.3%。不同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住院时长等)、实验室指标水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等)及治疗措施(化疗、合并激素治疗等)的中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时长、化疗、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中心静脉置管、侵入性操作等是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年龄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是保护性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7,内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调查,自制调查表收集相关数据,对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6例化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8例(89. 47%),检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4株,革兰氏阳性菌21株,真菌20株。相关因素比较显示,性别、疾病类型、抗生素使用时间医院感染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年龄、住院时间、化疗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最低值、粒细胞计数最低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岁、住院时间≥20 d、白细胞计数过低或过表达、粒细胞计数过低是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需采取护理对策,提高化疗效果与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肺癌住院死亡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方法:对132例肺癌住院死亡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高达45.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系统为主。病原学检查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为60.5%,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直接和间接因感染而加速死亡者占58.3%,长期住院、晚期患者、老年人、白细胞下降、化疗及各种介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患者,并直接或间接地加速患者死亡。对白细胞减少的肺癌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及缩短住院时间,可以降低肺癌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化疗致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法,调查80例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致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率为61.2%,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肺部及口腔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发生与住院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白细胞数目<1.0×109/L有关。结论:粒细胞缺乏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密切关注其血象及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供数据.方法:对2009年35 438例患者采用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的方法进行感染监测.结果:35 438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39例,感染率为2.65%;感染1 206例次,例次率3.04%;ICU病房、血液科、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0.71%),病原菌送检率为56.90%,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58.10%),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医院感染病例MDR菌株检出率以MRSA的检出率最高为70.60%.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加强对高发科室和重点人群的监控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基层医院565例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率,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28 734份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8 73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65例,感染率为1.96%,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40.17%。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7.98%,其次是泌尿道占18.18%。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54.4%,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3.73%,真菌占22.03%。结论: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入侵病原菌、侵入性诊疗技术操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现状以及相关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诱导缓解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致病菌和相关易感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率为4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和消化道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8.3%。≥60岁年龄患者感染率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白细胞计数<0.5×109/L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14 d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易发生院内感染,应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应尽早使用升粒细胞药物,以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感染结局分为感染和未感染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7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感染118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2.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天数、侵入性治疗、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血红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初始体温峰值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0例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急性白血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初始体温不同,分为高温组(体温高于38℃) 48例和低温组(体温低于38℃) 112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细胞功能变化,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的160例粒细胞缺乏感染患者中,低温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9. 3±3. 3 d;高温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为7. 8±4. 5 d;高温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平均时间低于低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比低温组,高温组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功能更高,MDSC细胞功能更高,血清IL-6水平更高,血清IL-8含量更低,差异均存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患者,当初始体温峰值高于38℃时,其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体温成反比,可能与高温状态下MDSCs细胞功能抑制,促炎症因子IL-6的大量释放及IL-8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在高强度化疗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探索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本院初诊AML患儿56例,分析总结其在诱导、巩固期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及感染部位。结果:AML患儿各阶段感染率在93.4%-96.4%之间,严重感染率平均值为16.0%(11.3%-19.6%),发生感染相关的死亡为10.7%。不明原因性发热是感染主要原因,而血流感染则常见于严重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化疗期间真菌感染率为35.7%。结论:儿童AML各化疗阶段均出现高感染发生率,重视血流感染导致的严重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以减少AML合并的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