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湖南省郴州市Y县邓某家庭COVID-19聚集性疫情中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描述性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结果】该起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为有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居住史的病例邓某,曹某为二代病例,两人是男女朋友关系;2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邓某的共同居住家人。【结论】COVID-19易在家庭内播散,要强化家庭内成员之间的防护意识,强化COVID-19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重点人群管控,避免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兰州市报告的首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3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报告2例COVID-19疑似病例,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二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基本信息、发病诊疗经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家庭环境、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和转归等情况,分析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和传播代际。结果该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从1月23日发现至2月21日,持续29 d,报告9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死亡1例。其中3例为武汉市输入病例,是该起疫情的传染源;二代病例7例,均与3例武汉市输入病例有聚餐史和(或)日常生活接触史,家庭续发率为41.18%(7/17)。9例确诊病例中,潜伏期最长10 d,最短4 d,中位数为9 d。除7例续发病例外,排查到密切接触者24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兰州市报告的首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由武汉市输入病例引起,通过聚餐和(或)日常生活接触在家庭内传播,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A、B两个家庭11人,其中6人发病,罹患率54.55%。指示病例(A1)发病前接触过同工作单位的确诊病例,后通过家庭生活传给病例父母(病例A2和A3);病例A3与邻居B1日常接触,导致病例B1家庭(病例B1、B2和B3)陆续发病。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家庭内传播,需加强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一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模式。【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聚集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发病日期、隔离日期等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这起聚集性疫情中确诊病例1例,此病例共接触36人(家庭内12人,家庭外24人),家庭内2人核酸检测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结论】COVID-19传播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易造成家庭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为预防控制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T-PCR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采用胶体金法对血清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Y县3起家庭疫情中病例及家庭密切接触者暴露情况,探讨每起家庭的传染源,分析其传播链。结果 3个家庭共报告7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和2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各确诊病例感染日期与发病日期时间间隔均在COVID-19潜伏期内。每个家庭指示病例均无COVID-19疫区流行病学史。1号家庭病例发病时间最早,2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传染源有聚餐史,3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二代病例有近距离接触史。结论 3起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一代病例)是1号家庭的病例C。因此在疫情防控早期,隔离传染源,少聚集和加强个人防护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海口市一起潜伏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为COVID-19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发病和诊疗经过、临床特征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疫情传播链和病例间传播代际关系。结果该起疫情暴露39人,报告确诊病例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罹患率为17.95%。7例病例年龄为40~65岁,均居住在东山镇某农场宿舍区。病例1于2020年1月28日—2月10日与澄迈县1例COVID-19确诊病例(1月28日发病)密切接触,2月13日被隔离,2月16日发病。病例2~7于1月28日—2月13日(病例1潜伏期内)与病例1共用同一水源,且每次用水前均经病例1房间外打开水井开关及1号洗手间内的水管总阀,可能接触病例1接触过的门把手、水管总阀开关,或被病例1使用过洗手间后形成的气溶胶感染,病例间通过共同生活(同住、同餐)互相传播。病例2~7发病时间均早于病例1,但发病前14 d内均无湖北省旅居史,也未接触过除病例1以外的其他确诊病例,故推断病例1为一代病例,潜伏期传播引起该起疫情。结论这是一起潜伏期COVID-19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共同生活并间接多次触摸同一物品传播,提示COVID-19潜伏期存在传染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性分析家庭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传播过程,探讨其传播规律和流行特征,为做好家庭内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德阳市某县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逐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之间的关系、接触方式与频率,并采集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进行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情况。结果该起家庭内聚集性COVID-19疫情由德阳市某县从武汉返乡人员病例A引起,波及80人,续发二代病例4例,罹患率6.25%,分别是病例B(丈夫)、病例C(弟弟)、病例D(弟媳)、病例E(母亲)。在近距离无效防护下,5例病例具有同屋居住、多次同桌就餐、乘车、棋牌娱乐等暴露史,病例特征主要表现以发热、咳嗽、肺炎影像学特征为主;潜伏期最长10 d、最短5 d,中位数8 d。结论接触频率、接触方式是COVID-19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无有效防护下,接触频率、接触方式越紧密,其感染COVID-19的可能性越大;疫情期间,建议家庭内成员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并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降低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天津市B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现10名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以共同居住和同桌进餐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部分病例发病前已具备传染性,存在需多次采样检测核酸方能确诊的现象。结论 新冠肺炎家庭内传染性较强,要强化家庭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多代传播的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时间为2020年1月23日—2月3日,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感染来源,判定传播代际和传播链。结果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出现3代共10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首发病例通过日常密切接触和聚餐传播给2代病例,2代病例中的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聚餐传播给3代病例。首发病例与2代病例的代间距平均数为4.5 d,3代病例的潜伏期平均数为7.3 d。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总续发率为34.5%,其中2代病例续发率为53.8%,3代病例续发率为18.8%。结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能力强,在家庭内可以通过接触、聚餐等方式快速导致多代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瑞安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试行)》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发病就诊经过、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史等资料,追踪密切接触者,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及传播代际。结果本起疫情从1月23日发现至2月24日结案经历31 d,共报告11例COVID-19确诊病例,分布于3个家庭,呈家庭聚集性。其中武汉市输入病例1例,为本次疫情的传染源;续发本地病例10例,包括二代病例5例,三代病例1例,四代病例1例,代际不明3例。有明确聚餐引起传播1例,家人同住引起传播4例,偶尔接触并聚餐引起传播2例,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方式不明3例,有间接接触、潜伏期传染、同一密闭空间气溶胶传播的可能。除10例续发病例外,共排查到密切接触者127人,经过14 d隔离医学观察,检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核酸均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这是一起由武汉市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主要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也有间接接触、潜伏期传播、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防控COVID-19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人口学信息、发病诊疗过程、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史等;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管理;分析传染源、传播链及病例代际关系。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12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罹患率为16.05%。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5岁,中位数为39岁。临床分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潜伏期为2~13 d,中位数为6.5 d。首例病例(病例1) 2020年1月22日发病,曾于1月20日近距离接触过无症状感染者张某,张某与1月19日宁波市一起佛事集会活动引起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1于1月22—27日多次走亲访友,与24名家庭成员聚餐,导致二代和三代病例各6例。除该家族成员外的密切接触者54人,未检出感染者。结论该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可能为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近距离接触感染家庭某一成员,后通过家庭聚餐和生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温州市平阳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建议。方法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要求,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基本信息、发病诊疗经过、临床表现、标本采集和检测情况、暴露史及密切接触者等资料,分析病例与其密切接触者的接触方式和频率,判断疫情传播代际和传播链。结果本起疫情波及138人,共报告6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罹患率为6.52%。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8岁,临床表现以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热和咳嗽为主;潜伏期最长9 d,最短4 d,中位数为6 d。首例病例王某,1月18日与丈夫和儿子从武汉市返乡,同住在母亲家中。1月19日王某出现咳嗽症状,至1月23日祖母葬礼期间曾多次前往祖母家帮忙,与6例病例均有接触史,其余2例病例为王某母亲和丈夫,与王某长期居住。除王某外的病例在丧葬活动前均未出现COVID-19相关症状,葬礼前后无其他COVID-19病例接触史,也无其他共同暴露史,故判定王某为本次疫情的传染来源。和病例王某同处一室、同桌进餐与感染COVID-19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此次疫情是由COVID-19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聚集性疫情,输入来源地为武汉市,主要以同处一室和同桌进餐等近距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其传播力。方法 收集2020年1—3月苏州市传播链明确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收集聚集性疫情病例的基本信息,使用伽马分布拟合病例代际间隔时间(Tg),使用SEIR模型计算基本再生数(R0)。结果 25起聚集性疫情中,16起来源于湖北疫区,23起是家庭聚集性疫情,包含48例确诊病例,12例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25起聚集性疫情病例代际间隔时间为2~18 d,平均(7.09±4.31)d;估算苏州市新冠肺炎感染的R0为2.62(95%CI:2.22~3.06)。结论 COVID-19聚集性疫情主要在家庭内聚集传播,早期传播力和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当,应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阻断其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并分析广东省ZH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为COVID-19的科学防控提供更多证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咽拭子等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家庭首发病例于1月28日发病后,该家庭相继发生6例确诊病例,疫情波及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控制类似疫情的发生和防止疫情扩散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疫情传染来源、发生及传播过程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市海淀区某商品交易市场(Y市场)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传播链及传播模式,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聚集性疫情调查方法,描述COVID-19病例三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绘制病例发病时序图和分析传播链。采集调查对象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于北京市丰台区某农产品批发市场(X市场),由Y市场1名从业人员暴露于X市场引发,随后在Y市场、周边社区、美食城、公司、家庭等地导致8起聚集性疫情,共报告关联性COVID-19确诊病例20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10-14日,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年龄范围5~87岁;首发症状以发热(10/20)、咽部不适(7/20)为主;潜伏期中位数5(IQR:3~8)d;代间距中位数5 d;续发率3.7%(20/538),家庭密切接触者续发率14.0%(7/50)。结论Y市场COVID-19疫情是通过被污染环境、物品、人员接触等多种暴露方式导致的聚集性疫情,北京市海淀区通过综合防控措施使COVID-19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浙江省台州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工作场所及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明感染来源和传播链,为改进COVID-19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资料和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涉及1家美容门诊部工作场所和3户家庭,流行病学关联病例18例,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中位数32岁。其中员工患病率为9.80%(10/102),家庭患病率为7.70%(5/78),客户患病率为0.58%(1/173)。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最长达2个月以上。[结论]引起该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为工作场所环境相对密闭、人员密集,未及时发现输入性传染源,导致点源暴发,并经家庭密切接触或聚餐等方式引起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医护人员病例及家庭关联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医院的4起聚集性疫情病例的三间分布、临床特点、接触史等。结果 该医院共有14例医务人员病例,并关联11例家庭成员病例。所有病例年龄的中位数为38(23~76)岁,病例男女性别比为0.79:1。所有病例的最短潜伏期中位数为4(0~9)d,最长潜伏期中位数为7(3~14)d。所有病例发病至就诊间隔日数为2(0~9)d,其中医护人员病例为1.5(0~8)d,家庭病例为3(1~9)d。4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均与武汉相关。结论 该事件由4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组成,其中3起为家庭成员传播,1起为医院同事混合家庭成员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贵州省X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特征,掌握患者活动轨迹及密切接触者特点,为后续科学有效防控COVID-19提供参考。方法 以首例病例为线索,对患者诊疗情况、活动轨迹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传播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本起疫情共涉及4个家庭,8例病例,各病例间有多次共餐聚会史。临床严重程度分别为1例重症病例(病例A)、2例普通病例(病例E、F)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病例B、C、D、G、H)。结论 本起聚集性疫情由家庭间反复聚餐引起,及早发现传染源,及时排查出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是阻止疫情扩大的关键措施,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筛查,是发现病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一起绵竹市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过程,分析造成家庭聚集传播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完善家庭聚集性传播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3版)》病例个案调查表,所有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其流行病学资料、病例档案及呼吸道标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绘制传播链,说明本次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过程。结果传染源为2名输入性病例,与2名输入性病例相关密切接触者59人,发病3人,总罹患率为5.08%,与Ⅱ代病例相关密切接触者25人,无人发病。结论本案例中所有Ⅱ代病例都有与2名输入性病例有明确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史,但密切接触者并非全部发病,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