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实施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订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行PICC置管410例肿瘤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410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有16例发生了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9%。其中,选择头静脉置管者的白细胞计数低于2500×10^9/L、输注TPN以及置管时间大于60d的肿瘤化疗患者PICC感染发生率较高。16例感染患者经积极处理后,4d内感染症状均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肿瘤患者PICC感染与导管穿刺部位、患者白细胞计数的高低、是否应用全胃肠外营养液(TPN)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等因素有关。严格执行PICC操作流程及无菌操作技术,合理选择留置导管的部位,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等,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白血病化疗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16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治疗过程中PICC在白血病化疗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60例患者中12例(7.5%)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与置管感染与置管时间、化疗疗程、换药次数、穿刺次数、患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PICC置管过程中主要感染危险因素有置管时间、化疗疗程、换药次数、穿刺次数、患者年龄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预防PICC导管感染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300例,分析其病历及临床资料,对可能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间、单次置管穿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469例乳腺癌患者均行PICC置管治疗,探讨穿刺部位、穿刺次数、置管时间以及化疗次数与PICC置管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发生感染与患者PICC管的穿刺部位和穿刺次数不相关(P〉O.05),而与PICC置管时间及化疗次数相关(P〈O.05)。结论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患者的置管时间及化疗次数,患者PICC置管的时间越长及化疗次数的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就增加;在置管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注意伤口的干燥与无菌,避免不必要的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l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中,抽取确诊为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39例,设为观察组,抽取未感染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和感染导管培养。结果白细胞数、导管留置时间、操作人员经验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因素,穿刺次数、年龄也是导致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因素。经过对观察组患者感染导管进行培养,发现导致置管后相关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由大到小分别是:白细胞数(OR=2.561)、操作人员经验(OR=2.023)、导管留置时间(OR=1.347)穿刺次数(OR=1.248)。结论白细胞数、导管留置时间、操作人员经验、穿刺次数、年龄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对置管人员的培训,管理好老年患者,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监督和管理,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306-4307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行PICC置管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正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比较两组在导管脱出、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等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中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导管脱出、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一系列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进行PICC置管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患者采取并发症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化导管脱出、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的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是否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研究因素与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结果: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共发生16例PICC导管相关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14%。不同性别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其危险因素,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预防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2所医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43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穿刺次数、穿刺部位、换药次数、血象、化疗时间和合并症等因素.选择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感染与年龄分布及文化程度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发生PICC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穿刺部位和穿刺次数没有关联(P>0.05).而置管时间的长短与PICC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存在关联(P<0.05);统计分析显示是否出现血流感染与化疗次数、外周血象和糖尿病均存在关联(P<0.05).结论:对于PICC置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置管时间、化疗次数、外周血象和是否伴随糖尿病等,应加强预防,控制其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34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61例和对照组287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是否应用高营养化疗药物、是否应用激素、白细胞计数(WBC)、是否掌握PICC自我护理知识、置管部位、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及操作者的经验等因素均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高营养、应用激素、PICC自我护理知识掌握不良、导管留置时间长、留置部位为股静脉、操作者经验少、WBC降低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受多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实施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订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186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 186例患者中,导管局部感染14例,败血症2例,感染发生率为8.60%;其中选择经肘关节下静脉留置、5F型号导管、置管时间≥60d的化疗患者PICC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肿瘤患者PICC感染与导管留置部位、导管型号、导管留置时间等有关。合理选择留置导管的部位及PICC管型号,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患者营养及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的并发症及造成这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来该院进行肿瘤化疗的127例化疗并行PICC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的并发症及导致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7例行PICC置管患者中,17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3.38%,8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6.29%,7例发生导管堵塞,发生率5.51%;头臂静脉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0.00%,明显高于贵要静脉2.41%和正中静脉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维护模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1.11%,明显高于3M换药模式护理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治疗容易产生并发症,而正确的穿刺方法、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采取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学情况,为加强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2例实施过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原进行了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42例医院感染病人有28例为全身性感染,另24例为皮肤感染。从感染标本中,检出表皮葡萄球菌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白色念珠菌12株,近平滑念珠菌5株,大肠埃希菌2株。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提示应加强穿刺部位消毒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追踪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3 155 d,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6例,感染率为1.07/1 000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血小板水平、APTT水平、置管地点、置管次数、导管移动、导管维护周期延迟、维护人员资质对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次数是肿瘤PIC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水平、维护人员资质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以期降低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儿发生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282例,记录置管1个月内CRBSI发生情况。根据CRBSI发生情况,将282例血液肿瘤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2例PICC置管患儿中25例发生CRBSI,发生率为8.87%;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置管季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是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儿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儿CRBSI发生率较高,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导管置管前后进行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北京电力医院普外科2007-05-2010-03置入PICC导管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导管相关性感染为4.4%,进行评估的患者并发症降低为5%,导管相关性感染为2.2%。结论加强每日对PICC导管的评估,可有效的降低导管相关性的感染,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176例,统计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例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肺癌化疗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PICC置管期间是否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分为病例组50例与对照组12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穿刺次数、同步放疗、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肢体活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BMI≥25、合并糖尿病、腺癌、置管前D-二聚体>0.5 mg/L、置管肢体过度或缺失活动(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受多因素影响,需强化预防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丁瑶 《天津护理》2018,26(4):458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放疗晚期肿瘤患者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7年1月住院行联合放化疗且留置PICC导管患者673例,诊断分析其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化疗联合放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159例,静脉炎发生率为23.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睡眠不良、置管次数、浅静脉化疗、放化疗疗程、机体免疫状态、血栓形成及置管部位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次数、浅静脉化疗、放化疗疗程、血栓形成等因素是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正常免疫状态对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发挥保护性作用。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炎发生与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预防措施,降低PICC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相关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186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本组PICC置管患者共发生3例深静脉血栓,1例经处理后带管直至化疗结束,2例确诊后拔除导管。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特点、PICC导管因素、药物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局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69例进行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分析PICC局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69例患者PICC局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3.0%;穿刺部位、留置时间、留置季节、化疗疗程、白细胞计数均为导致PICC局部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部位、留置时间、留置季节、白细胞计数均为影响PICC局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局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需予以充分重视,加强医护合作,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以尽可能减少PICC局部感染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0.
化疗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探讨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适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肿瘤化疗患者 40 0例进行置管化疗 ,拔管后常规给以穿刺点、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同时 ,拟对 1 2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生导管性感染 36例 ,感染率 9.0 %。导管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留置天数、病情、合用激素与否和有无伴有糖尿病。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的高危险因素为留置天数、病情、合用激素与否和有无伴有糖尿病。因而 ,对有感染高危险因素存在的导管留置者要定期监测各项感染指标 ,避免导管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