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转阴后复阳的发生率及可能因素。方法:多次采集2020年2月2日至2020年3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40例确诊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咽拭子,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在首次RT-PCR检测结果呈阴性后,第2次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12例(30%),连续2次RT-PCR检测为阴性第3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13例(32.5%),连续3次RT-PCR检测阴性第4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3例(7.5%),连续4次RT-PCR检测为阴性第5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0例。结论:作为COVID-19患者确诊及出院的重要指标,咽拭子核酸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某三级甲等医院发热门诊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鼻咽拭子标本采集的安全管理经验。要点包括:建立单独标本采集间、采集环境严格消毒灭菌、培训专业护理人员、加强个人防护、规范采集方法及流程,采集标本及时安全送检。共成功采集鼻咽拭子11 000余份,8名护士参与操作,平均直接操作1 375余次,未发生操作者感染事件。  相似文献   

3.
针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鼻咽拭子标本采集中存在的职业暴露风险,成立专项督导管理小组,在遵照各项防控规范执行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贴近临床,细化操作环节,制定操作流程指引,实施集中模拟情景培训演练与考核。降低操作者职业暴露风险的同时,又保证采集者的操作同质化。共成功采集鼻咽拭子1 649例,医务人员零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持续阳性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1月21日至10月25日收治并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43例COVID?19患者,比较发病后随访6个月时抗体转阴组患者与持续阳性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随访超过6个月的43...  相似文献   

5.
鼻咽拭子行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环节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鼻咽拭子标本采集中的实践经验,包括护士抗压能力培训、穿脱防护环节管理、鼻咽拭子标本采集流程管理、质量考核等,通过加强环节管理质量,保障医务人员工作安全,稳步提升护理服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核酸转阴时间的相关因素,探讨核酸转阴时间与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5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治疗方案以及肺部CT影像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计算核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鼻咽拭子采样方法,提高病毒标本核酸检测的质量。方法采用专人专岗进行鼻咽拭子采集,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标本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果定专人专岗进行病毒标本采集后,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改进采集方法,加强安全防护,确保了病毒标本质量的稳定性及采集人员的安全。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鼻咽拭子采集采用专人专岗完成,能显著提高病毒标本核酸检测质量,降低采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州市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核酸检测结果。方法对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随访,连续6周采集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暴露后第2、3、4周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OVID-19确诊病例阳性率为100. 00%、61. 54%、8. 33%,平均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24. 08±1. 17) d,无症状感染者阳性率依次为100. 00%、66. 67%、20. 00%,平均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25. 21±1. 2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2)。确诊病例暴露后第2、3周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ORF1ab基因平均循环阈值(Ct值)为(31. 56±4. 98)、(34. 26±3. 16),N基因平均Ct值为(30. 88±4. 82)、(34. 40±2. 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5、0. 15)。从第4周开始,因咽拭子的核酸检测阳性例数较少(n≤1),未参与统计。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后第2、3、4周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ORF1ab基因平均Ct值为(31. 01±3. 68)、(32. 64±3. 74)、(29. 05±2. 96),N基因平均Ct值为(31. 37±3. 62)、(32. 9±3. 51)、(28. 40±4. 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3、0. 12)。从第5周开始,因咽拭子的核酸检测阳性例数较少(n≤1),不参与统计。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均有1例病例咽拭子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结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后,第2周内呼吸道标本阳性检出率高,2组核酸检测阳性时间无显著差异,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咽拭子标本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存在复检阳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患者和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日至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13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转归分为治愈组69例,死亡组44例。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等,分析组间差异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13例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为(58.6±15.9)岁,男性68人,女性45人。死亡组患者较治愈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合并症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死亡组更多表现为双肺的弥漫病变(P<0.05)。在实验室检查中,死亡组患者较治愈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5)。在炎症相关指标中,死亡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D-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 2 receptor,IL-2R)、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高于治愈组患者(P<0.01)。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D-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其他指标,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0.2%,是较好的预测指标。结论:高龄、男性、有合并症的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更大;CRP、D-D二聚体、IL-2R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均提示预后不良;D-D二聚体对于患者预后有着较高的预测价值,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更有助于判断患者转归,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大疫情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抑郁水平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于某方舱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与分层回归分析患者抑郁水平、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94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46.81±11.34)岁,平均入住方舱时间为(14.48±6.62)天;患者总体抑郁水平较高,平均得分为(43.01±11.22)分;患者抑郁水平与社会支持及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P<0.01);分层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新冠肺炎患者抑郁水平具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抑郁水平较高,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水平呈负相关,是新冠肺炎患者抑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刘继清 《临床医学》2021,41(11):82-83
目的 分析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核酸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2例,收集患者咽拭子标本、肛拭子标本,均行核酸检测.比较不同标本的检出率,同一患者、同一时间、不同标本检测结果,咽拭子检出患者病毒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t值)情况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采集中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 针对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集工作时间急、任务重、人员集中的突发事件,成立咽拭子标本采集工作小组,采取环境安全管理、采集护士及采集对象安全管理与心理支持、加强防控督导等方法.结果 2020年2月18日至23日,共采集呼吸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于不同病程、不同类型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分布特点及核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4日至3月31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7例,对其咽拭子、血液、尿液、粪便等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及病历记录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方法将500例COVID-19患者分为轻型组(205例)、普通型组(195例)、重型组(65例)和危重型组(3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COVID-19患者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Ig M抗体。结果轻型组、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分别有20、20、12和10例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分别占各组的9.76%、10.26%、18.46%和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12.4%)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26例(5.2%)为多重感染。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组合并感染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患者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与COVID-19严重程度有关,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联合用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伴随多种并发症、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成为COVID-19感染的高危人群 [1-2].本文就目前国内的疾病防控形势及本中心的相关经验,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COVID-19感染防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通过接受肾脏移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药物等肾脏替代治疗可以获得较长时间和较高质量的带病生存.我国目前登记接受透析的患者人数现已超过70万,且仍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  相似文献   

19.
自2019年12月以来,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COVID-19 ).2020年1 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1 ].指南[2]指出,鼻咽拭子等检测为确诊的金标准,咽拭子采集因刺激患者咽部或鼻腔,患者在采集过程中易对采集者脸部...  相似文献   

20.
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国内和其他国家暴发流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以其高灵敏度与强特异性,被认为是COVID-19的确诊方法。然而,SARS-CoV-2核酸检测对于阳性患者的阳性率仅有30%~50%,临床较多的疑似病例需多次核酸检测之后才得到阳性结果,使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作为确诊标准备受质疑。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在SARS-CoV-2核酸检测中的工作经验,从病原学、标本采集、核酸提取过程、试剂盒等各个方面对SARS-CoV-2核酸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对SARS-CoV-2检测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为检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也旨在为基层医院的核酸检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