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自愿接受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256人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由Epilnfo 5.0和SPSS软件包处理。[结果]256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已绝经者35.6%,未绝经者64.5%,有围绝经期症状者65.6%;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P<0.05)。更年期症状改良Kupperman评分13项症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失眠36.3%、易激动29.8%、心悸25.0%、头痛22.0%、性生活质量下降17.9%。围绝经期妇女性生活质量与是否有更年期症状、绝经时间长短和更年期症状程度相关。回归方程:Y=-1.777-0.847绝经时间 2.278症状评分,与更年期症状程度呈正相关,与绝经时间呈负相关。[结论]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不同症候群的发生及其程度与女性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更年期抑郁症状多发生在妇女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向老年期过渡的这一阶段,在欧美等国的发病率为20%,而我国北京妇女更年期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为36.1%,且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更年期抑郁症多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主要特征,以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猜疑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者有自杀倾向,成为社会、家庭极不稳定的因素,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因发生上述症状即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更年期情感障碍是典型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更年期抑郁症状多发生在妇女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向老年期过渡的这一阶段 ,在欧美等国的发病率为2 0 % ,而我国北京妇女更年期情感障碍的发病率为 36 .1% ,且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更年期抑郁症多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主要特征 ,以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猜疑为主要临床症状 ,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成为社会、家庭极不稳定的因素 ,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因发生上述症状即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 ,更年期情感障碍是典型的社会 心理 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丽水地区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此制定针对性防治对策来更好地应对女性围绝经期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整群结合随机抽样法对丽水地区2017年6月-2019年6月1300例女性围绝经期者进行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调查对象展开调查.调查期间先对调查...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又称更年期)女性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卵巢功能减退、生殖激素水平下降,以及潮热出汗等更年期症状、血胆固醇升高、骨质丢失加速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常见病。一般认为,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可以逐渐消退,因而许多围绝经期患者不愿手术,而选用保守性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可对机体的血脂、骨密度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围绝经期妇女在临床应用时需特别注意,用药选择上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对血脂或骨密度影响小的药物,或者合并应用改善血脂或骨密度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张建青 《家庭医学》2008,(12):42-44
多数妇女50岁左右总感觉自己身体这也不舒服,那也不合适,其实女性围绝经期(旧称“更年期”)的表现。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女性进入“围绝经期”有提前趋势。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又该如何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围绝经期中老年女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对116例围绝经期女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医治疗组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自制中药漱口液;西医药组口服甲硝唑、维生素C和维生素B,配合使用氯己定溶液.结果 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中老年女性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较好疗效,远期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MHD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予以理论性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MHD治疗的122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命质量量表(MOS SF-36)进行评估。结果122例患者中出现焦虑情绪16例,抑郁情绪29例,且主要集中发生在透析龄3~5年中。焦虑患者MOS SF-36量表各维度(除SF外)评分均明显低于无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患者MOS SF-36量表中RP、VT及MH维度评分与无抑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无抑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HD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情绪的风险较大,特别是透析龄较大的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均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6个社区40~55岁的350名女性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38份)。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和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表组成,资料由SPSS17.0软件包处理。结果:338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已绝经者24.26%,月经紊乱者24.56%,月经正常者51.18%,有围绝经期症状者81.66%;改良Kupperman评分总体均分为(12.89±8.869)分,更年期症状改良Kupperman评分13项症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68.34%、失眠67.75%、疲乏67.45%、关节痛60.65%、头痛57.99%。结论:更年期症状是生理、心理两方面的,其发生率高低与年龄、文化程度及月经情况等因素有关。应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改善更年期症状。  相似文献   

10.
正更年期是女人上年纪后要迈过的一个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女性除了会碰到一系列躯体上的改变,还可能遇到一些精神心理问题。睡眠质量不佳、日常生活压力大、对身体形象看法越来越负面以及对丧失生育能力的恐惧等,都会让更年期女性产生焦虑感。多项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女性中出现焦虑症状的占到约1/4。激素替代疗法及抗抑郁药物有助缓解焦虑症,不过不到万不得已女性不必使用上述两种疗法,以下几种自然疗法也有助于缓解更年期焦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方法在上钢社区随机抽取8个居委中的41~60岁女性20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KAP问卷、SAS量表、SCL-90量表)及评分。按照所在居委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收回有效问卷92份.对照组89份。对所有对象进行健康教育,管理组进行综合干预。对所有对象再进行同样问卷调查。结果经过6个月的综合干预,管理组的焦虑症状发生率由57%下降到22%,对照组由56%降至54%。干预前、后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症状发生率降幅较对照组高33%。结论采用社区健康促进和临床对症治疗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了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于自身焦虑症状的认识、预防和正确就医,从而也提高了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成本的支出。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间.即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的时期。这个时期一般始于40岁,历时短则1~2年.长则10~20年.以往一直用“更年期”来形容这一段时期,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废除这一词.采用“围绝经期“一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围绝经期女性焦虑发生率。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2月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350例围绝经期女性,采取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350例围绝经期女性中发生焦虑21例,发生率为6.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均是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的影响因素(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焦虑与年龄、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睡眠状况、生活质量均有相关性。围绝经期女性焦虑与睡眠状况、生活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591,R2=0.352,校正决定系数为0.261,回归模型F=3.933,P<0.001,说明围绝经期女性焦虑与睡眠状况、生活质量均具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焦虑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复杂多样,但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直接决定围绝经期女性焦虑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因此在防范常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纠正围绝经期女性睡眠状况、改善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度等方式可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对降低焦虑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女性围绝经期功血的激素治疗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诊刮后不同激素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8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以诊刮前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1.0cm作为分界点,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并设相应的对照组.治疗组于诊刮后第5天服用妈富隆,每晚睡前1片(去氧孕烯0.15mg/炔雌醇30μg),连服21天后停药;对照组于诊刮后第15天开始口服安宫黄体酮10mg/d,连服10天后停药.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诊刮后完全止血时间、少于月经量者人数,治疗1组与对照1组,治疗2组与对照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个月后,治疗1组与对照1组的经量减少率(75%:70%)、治愈率(65%:70%)、复发率(30.8%:36.0%)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组的经量减少率(90%:55%)、治愈率(80%:50%)明显高于对照2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分别为6.144、3.956,均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8.8%:50%),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2.54,P<0.05).结论 不同的子宫内膜厚度应选择不同的激素治疗方案,对子宫内膜较薄的患者应采用妈富隆或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对于子宫内膜较厚者应采用妈富隆周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月共175例围绝经期女性,根据骨密度-2.5SD为界线分成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分析骨质疏松状况,总结危险因素。结果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者在基础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补充、诊疗知识及危险因素等因素方面评分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共83例,发生率47.43%。影响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发生单危险因素有已绝经、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3000元/月)、BMI≤23 kg/m^(2)、未规律运动锻炼、久坐不动、未补充钙剂、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及非骨质疏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居住地、婚姻日照时间、慢性病史、初潮年龄、哺乳时间、家族史及生育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有绝经(95%CI=0.746~2.451)、文化程度(95%CI=0.824~3.136)、家庭收入(95%CI=0.478~4.163)、BMI(95%CI=0.674~5.025)、运动锻炼(95%CI=0.724~3.896)、体力活(95%CI=0.568~4.268)、补充钙剂(95%CI=0.756~5.278)及饮食习惯(95%CI=0.614~5.784)。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加强体力运动、保持合理体质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增加钙剂摄入对预防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门诊女性乳腺筛查状况,探讨影响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筛查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围绝经期门诊就诊的1 1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围绝经期就诊随访档案,对乳腺筛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52±4.40)岁;就诊前1年之内行乳腺癌筛查者254例(22.42%),其中乳腺超声、乳腺钼靶、超声合并钼靶、其他检查构成比分别为66.54%、24.41%、6.30%、2.76%。就诊后从未行乳腺癌筛查者中仅73.37%接受检查建议。乳腺钼靶结果 BI-RADS分类1级占74.70%;乳腺超声检查小叶增生占77.5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偏低者就诊前乳腺检查接受度较低(OR=1.78,95%CI:1.32~2.38);就诊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乳腺检查接受度仍较低(OR=1.596,95%CI:1.152~2.211)。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对乳腺检查接受度较低,其中做过自检的患者较少,且乳腺检查的接受度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有关,因此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乳腺检查必要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48岁的刘女士,前不久刚换了一个清闲的岗位,处于半退休状态。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经常出现一阵阵潮热、出汗等身体不适现象,更无法自控的是爱发脾气,看到有一丁点儿不顺心的事情就要冒火。就因为邻居家晚上有一点动静,让她不能安心休息,她就要敲门怒斥邻居。为此,家人和邻居与她关系紧张,也让她自己苦恼不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海南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PPS)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2019年海南省某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年龄40~60岁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PP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2 055名40~60岁女性参与本调查,平均年龄(51.68 ± 4.14)岁,40~49岁占53.92%;汉族占86.08%;BMI正常占40.58%。该人群PPS发生率为2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0.292)、在职(OR=0.476)、知晓PPS(OR=0.493)、规律补充钙剂或食用奶制品(OR=0.243)、规律体育锻炼者(OR=0.589)发生PPS风险较低,BMI越大(OR=3.346)、文化程度越低(OR=1.863)、初潮年龄≤13岁(OR=1.699)、产次≥3次(OR=2.711)、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者(OR=4.288)PPS发生风险越高。 结论 海南省40~60岁女性PPS发生率较高,影响PPS发生的因素较多,建议针对不同年龄、在职、PPS知晓情况、生活习惯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或缓解该人群PPS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杜长明 《自我保健》2007,(11):17-17
围绝经期是女性从生育的旺盛期逐渐走向衰弱的一个特定的时期。也就是说妇女的内分泌开始发生变化,并可出现临床症状.直到月经自然终止后一年的这一段时间。也是女性卵巢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的生理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往往需经历十余年时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