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共面与非共面的容积调强(VMAT)技术在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选择14例单一病灶的肺癌患者,其中7例为中央型肺癌、7例为周围型肺癌,分别制定共面的VMAT计划以及非共面的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梯度指数(GI);危及器官比较:双肺V1、V2.5、V5、V20、Dmean,健侧肺V1和V5,心脏Dmean,食管Dmean,脊髓Dmax,胸壁V30及Dmean。 结果:对于靶区GI、胸壁V30和双肺V20,非共面的VMAT计划均要好于共面的VMAT计划。在中央型肺癌中,差异更加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及健侧肺的V1中,非共面的VMAT计划高于共面的VMAT计划(P<0.05)。对于心脏Dmean,非共面VMAT计划高于共面的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共面VMAT计划的机器跳数高于共面的VMAT计划(P<0.05)。 结论:非共面的VMAT计划较共面的VAMT计划剂量梯度更陡,对于保护胸壁和肺更有优势,在中央型肺癌中更加明显。本研究结果为肺癌的计划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适形调强放疗(IMRT)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选取首程接受放射治疗的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设计5野IMRT(5F-IMRT)、7野IMRT(7F-IMRT)、双弧VMAT(D-VMAT)和部分弧VMAT(P-VMAT)计划,比较靶区剂量分布、OAR剂量体积参数。 结果:4种计划中计划靶区的D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VMAT计划中计划靶区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均优于两种IMRT(P<0.05);4种计划中D-VMAT肺平均剂量高于其余3种计划(P<0.05);P-VMAT的双肺V5、V10稍好于D-VMAT(P<0.05),但两种VMAT计划均高于两种IMRT计划(P<0.05);4种计划中P-VMAT的双肺V20最优,且4种计划相互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MAT与P-VMAT双肺的V30相当(P>0.05),但均优于两种IMRT计划(P<0.05);4种计划双肺V40和心脏的V30、V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MAT计划的脊髓Dmax最低,与其余计划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剂量分布D-VMAT和P-VMAT好于IMRT计划。P-VMAT在OAR的保护方面体现的优势更多。综合考虑,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优先推荐P-VMAT,但对于重点考虑肺低剂量区,而次要考虑靶区剂量分布的病例推荐7F-IMRT。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已有的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VMAT)海马保护全脑放疗(HA-WBRT)方法进行改进,比较改进的非共面VMAT计划与非共面、共面VMAT计划在HA-WBR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5例颅外肿瘤脑转移需行WBRT的患者,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改进非共面、非共面和共面VMAT计划,并对3种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剂量以及加速器MU值和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改进非共面VMAT计划与非共面、共面VMAT计划相比,改进非共面VMAT计划靶区适形性和剂量梯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区剂量均匀性略差于另外两种计划。在海马体组织Dmax、Dmin、Dmean 3项剂量参数上,改进非共面计划可分别控制在约14.37、8.40和10.80 Gy,显著小于非共面和共面计划相应值(P<0.05);其它危及器官如晶体、视神经等剂量均控制在临床安全剂量范围内,各计划之间差异不显著;改进非共面计划MU值和治疗时间均大于非共面计划和共面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非共面和共面VMAT计划,本研究改进的非共面VMAT方法在HA-WBRT中能更进一步降低海马组织的受照剂量,为临床实施HA-WBRT时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nVMAT)技术与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加锁骨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临床上接受VMAT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采用nVMAT技术重新计划,比较靶区剂量学参数,危及器官心脏、全肺、对侧乳腺的Dmean,脊髓、冠状动脉Dmax,心脏V20、V30,左肺V5、V20以及气管V30、V40。结果:nVMAT计划在临床靶区(P-CTV)均匀性、心脏Dmean、全肺Dmean、对侧乳腺Dmean、冠状动脉Dmax方面优于VMAT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P-CTV、P-GTV)适形度及心脏V30,左肺V20,气管V30、V40方面略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器跳数明显增加(P<0.05);脊髓Dmax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nVMAT技术可使靶区剂量更均匀,并改善危及器官的剂量,其中心脏Dmean及冠状动脉Dmax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铅门固定技术与传统的铅门适形技术在全段食管癌调强放疗剂量学的差异,探讨铅门固定的射野优化方式在全段食管癌调强计划设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晚期全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2个调强计划,F-plan计划为部分射野进行铅门固定设计,C-plan计划为所有射野铅门适形于靶区。比较两种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受量,同时记录总的机器跳数(MU)。结果: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除PCTV的适形度C-plan计划略优于F-plan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同时,C-plan计划的MU略低于F-plan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受量:除脊髓,两种计划的Dmax未见显著性差异外,双肺的MLD、V5、V10、V15、V20以及心脏受量的各参数,F-plan计划均优于C-plan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全段食管癌调强计划,在满足靶区临床剂量学要求的前提下,铅门固定技术较传统的铅门适形技术能显著降低双肺和心脏的照射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通过调整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等中心数目及其共面条件,研究其在多发性脑转移瘤治疗中的剂量学特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9年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治疗的多发性脑转移瘤1例,分别设计1个等中心4个非共面弧、5个等中心5个共面弧以及5个等中心5个非共面弧计划,要求处方剂量(24 Gy/3次)覆盖95%靶体积。计划评价参数包括靶区适形度指数、梯度指数、脑部放射坏死指标(V12)和低剂量区(V5)体积覆盖率。结果:VMAT单等中心非共面弧计划对比多等中心计划有着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更小的V12,且在小体积肿瘤的治疗中有着更好的剂量跌落。结论:VMAT单等中心非共面弧计划比多等中心共面或非共面计划更适合多发性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共面和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螺旋断层放疗(HT)的剂量学特点,比较三者在正常肝脏组织保护和靶区剂量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10例肝细胞癌患者,分别设计共面VMAT(C-VMAT)、非共面VMAT(NC-VMAT)和HT计划,通过DVH图评估不同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的差异。结果:HT靶区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D2以及均匀性指数(HI)均优于C-VMAT和NC-VMAT(P?0.05),3种计划在最小剂量、D98以及适形度指数(CI)方面无统计学意义。C-VMAT与NC-VMAT相比,两者仅在D98参数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脏的低剂量区体积参数V5、V10,NC-VMAT具有明显优势,而肝脏高剂量区体积参数V40、V50,HT与C-VMAT和NC-VMAT相比具有一定优势。NC-VMAT的脊髓最大剂量与C-VMAT的相应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最低。NC-VMAT的左、右肾Dmean优于C-VMAT计划,差异显著(P?0.05),3组计划的其余正常组织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3组计划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HT产生更高的靶区均匀性的同时能够明显降低正常肝脏组织高剂量区的体积,而NC-VMAT计划可以减少患者正常肝脏低剂量区的体积。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对比胸中下段食管癌螺旋断层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心脏的剂量分布,分析螺旋断层放疗前后的心肌酶谱,评估螺旋断层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筛选37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为每位患者制定适形调强放疗和螺旋断层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放疗方式的计划靶区(PTV)、心脏的剂量学参数。同时在螺旋断层放疗前一周及一周后进行心肌酶谱检查,并对放疗心肌酶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断层放疗的PTV与心脏最大剂量,心脏V20、V30、V40、V50、V60均明显低于适形调强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放疗方式的PTV适形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V均匀性指数、TOMO前后心肌酶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断层放疗在靶区剂量分布优于适形调强放疗的条件下,能显著降低心脏的最大剂量,并且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不明显,对心脏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指导下非共面野调强放疗(NC-IMRT)在宫颈癌骨髓保护方面的剂量学特点和优势。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术前放疗患者,根据MRI图像勾画骨盆有效造血活性骨髓,分别制定9野的共面野调强(IMRT)计划和NC-IMRT计划(其中NC-IMRT计划包括7个共面野和2个非共面野)。两组计划均采用相同的靶区上下界、危及器官限值和权重因子及计算网格,归一条件均为95%的计划靶区(PTV)接受到处方剂量。对比分析两类计划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差异:受照剂量、体积、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结果:在定位CT上勾画的全骨盆体积为(600.32±6.88) cm3,MRI勾画的活性骨髓体积为(219.38±9.73) cm3,后者较前者减少了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IMRT组PTV的适形度指数优于IMRT组。NC-IMRT组有效减少骨盆活性骨髓的低剂量辐射区V10、V20和高剂量辐射区V40、V50,左侧股骨头的Dmean、V10、V20、V30、V40和右侧股骨头Dmean、Dmax、V10、V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小肠的受照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保证临床靶区剂量的情况下,与IMRT相比,基于MRI活性骨髓勾画的NC-IMRT能更好地保护骨盆活性骨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胃癌术后不同布野方案对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行胃癌术后放疗的患者,采用7野等角度均分静态调强计划(方案A,射野方向为0°、52°、104°、156°、214°、256°、308°)、5野等角度均分静态调强计划(方案B,射野方向为0°、72°、144°、216°、288°)及4野固定照射野静态调强计划(方案C,射野方向为20°、90°、180°、310°),比较不同布野方式下靶区、危及器官受量及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差异。结果:不同射野计划方案靶区受量指数及均匀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方案A的适形度指数显著优于方案B、C(P<0.05)。不同射野计划方案脊髓Dmax及Dmean、肝脏V30和Dmean、左右肾脏V20和Dmean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A的脊髓Dmax及Dmean、肝脏V30以及右肾V20等参数优于方案B(P<0.05);方案C的肝脏V30和Dmean以及左右肾脏V20和Dmean均显著优于方案A、B(P<0.05)。结论:在胃癌术后放疗中,4野静态调强计划能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可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 【关键词】胃癌;调强放射治疗;布野方案;剂量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先进外照射光子剂量算法(AXB)和各向异性解析算法(AAA)在肺癌VMAT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例肺癌患者,CT扫描传输图像后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采用两弧设计VMAT放疗计划,比较两种算法靶区的剂量分布,肺、心脏和脊髓的受照量。结果:PGTV:最大剂量AXB算法低于AAA算法(P<0.05),最小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剂量AXB算法低于AAA算法(P<0.05);PTV:最大剂量和最小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剂量AXB算法低于AAA算法(P<0.05);CI:AXB算法优于AAA算法(P<0.05);HI:AXB算法优于AAA算法(P<0.05);脊髓:最大剂量AXB算法低于AAA算法(P<0.05);心脏:V30、V40、Dmean AXB算法均低于AAA算法(P<0.05);肺:V5、V20、Dmean AXB算法均低于AAA算法(P<0.05)。结论:两种算法均满足临床要求,但与AAA算法相比,AXB算法更精确,特别是针对肺组织这种低密度区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分布,探讨IM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的价值。方法:对10例胸中段食管癌病例分别行3D-CRT和IMRT计划设计,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CI)、不均匀度指数(HI)及正常器官受量。结果:在食管癌根治放疗中,IMRT在靶区剂量分布上与3D-CRT各有优劣;IMRT在正常器官的保护上优势明显;肺V5、V10、V20以及全肺平均剂量IMRT均明显优于3D-CRT;心脏V30IMRT低于3D-CRT;脊髓剂量没差别。结论:食管癌根治放疗中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上没有明显优势。但可更好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