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侧足趾骨不够14个者甚为普遍,第五趾至第三趾只有两个趾骨的为多见。然而,第二趾只有两个趾骨,也就是一侧足五趾全为两个趾骨的较为罕见。近年来我们在上千例的人类体质调查中,发现五趾全为两个趾骨一例,现摘要报导如下:于某,女、20岁,汉族,科研 X 光片号:244。身体健康,足部外观未见异常。X 线表现:右足五趾全为两个趾骨,右足共10个趾骨(比一般解剖学教科书记载的  相似文献   

2.
<正> 对海南岛人第三、四、五趾进行观察,色括汉,黎、苗三民族。观察标准:每趾有两个趾关节腔者为三个趾骨,只一个关节腔者为二个趾骨。结果:第五趾有两趾骨者,达76.20±1.31%,第四趾两趾骨率11.24±1.16%,第三趾两趾骨率0.62±0.31%。女性高于男性,差别有显著性;年龄及左右侧无显著性差异。凡一足某一趾出现两趾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不同年龄、性别的中国人的足共615只(304个人的608只足和单侧缠足7只),观察了第三、四、五趾的趾骨数目。在615只足中,第五趾有两个趾骨者,占73.34±1.77%;第四趾占13.18±1.36%。在294只足中,第三趾有两个趾骨者,占3.43±1.06%。由于将近3/4的第五趾只有两个趾骨。因此,把中国人趾骨的正常数目看作少于14,似乎要恰当些。第四和第五趾出现两个趾骨的类型有两种,即对称型和非对称型,对称型的出现率远较非对称型为高。当第三或第四趾有两个趾骨时,第五趾也只有两个趾骨。本观察结果表明,两个趾骨的趾的出现与侧别和年龄无关。两个趾骨的趾的出现率,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男 ,11岁。因右足多趾畸形就诊 ,体检右足明显大于对侧 ,有 8个趾骨 ,第 1、2趾骨较对侧短。X线表现 :右足 7个跖骨 ,8个趾骨。其中第 1、2跖骨和第 1、2趾骨明显短于对侧 ,第 3、5~ 8趾骨及第 3~ 7跖骨的大小和形态与健侧相仿。第 1、2趾骨并趾畸形 (软组织型 ) ,第 4趾骨在第 3趾骨外侧分叉畸形 ,发育短小 ,未与第 3跖骨形成关节。第 1~ 3趾骨近节基底部与第 1~ 3跖骨对应构成关节 ,而第 5~ 8趾骨近节基底部则与 4~ 7跖骨对应构成关节 ,第 4~ 7跖骨普遍偏向外侧 (附图 )。足部多跖多趾畸形系足部肢体分裂过甚所致 ,多趾畸形通常发…  相似文献   

5.
趾骨数目的多少与先天性发育有关,国内万玉碧等曾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对106例(男60、女46)新生儿尸体下肢标本进行了观察,以期为国人体质调查进一步积累资料。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两块趾骨的第三、四、五趾的出现率第三趾有两块趾骨者2例(男2),出现率为1.89±1.32%;第四趾有两块趾骨者24例(男11、女13),出现率为22.64±4.06%;第五趾有两块趾骨者77例(男43、女34),出现率为72.64±4.33%。经统计学处理发现,男女之间两块趾骨的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2.两块趾骨的趾的出现类型:对称型是指两块趾骨的趾出现于双侧相同序数的趾,共14例,占58.33%;非对称型是指两块趾骨的趾出  相似文献   

6.
<正> 作者搜集整理了1223例足部照片,观察结果如下:在1223例中。28块趾骨者338例(27.64%);26块885例(72.36%);24块85例(6.9%);22块6例(0.5%)。(?)趾100%为2节;二趾100%为3节;三趾1217例为三节(99.5%),  相似文献   

7.
第二、三跖趾关节移植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30只足标本上观察了第二、三跖趾关节的动脉供应,其中20只足标本还观察了关节的神经支配。每个关节规律地有背胫、腓侧,跖胫、腓侧和跖趾关节后五部分动脉关节支。作关节移植时,若以一条跖背动脉为蒂可有胫侧6支以上或腓侧7支以上的动脉关节支供血。神经蒂可选用趾背总神经或趾底总神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只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趾和第2趾动、静脉分布规律,测量血管长度及直径;模拟游离踇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的术式设计。结果第1跖背动脉在第1趾蹼深层发出2分支:踇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和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踇趾腓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进入皮瓣)长度(1.82±0.12)cm,直径(1.08±0.06)mm;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近侧趾间关节)长度(0.90±0.16)cm,直径(0.82±0.13)mm。静脉分深浅两层,第1、2趾背侧浅静脉汇流入足踝内侧的大隐静脉。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结论 趾、第2趾动、静脉血管可保障趾甲皮瓣、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血供,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适合设计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游离母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0只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系统观测母趾和第2趾动、静脉分布规律,测量血管长度及直径;模拟游离踇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的术式设计。 结果 第1跖背动脉在第1趾蹼深层发出2分支:踇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和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踇趾腓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进入皮瓣)长度(1.82±0.12)cm,直径(1.08±0.06)mm;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近侧趾间关节)长度(0.90±0.16)cm,直径(0.82±0.13)mm。静脉分深浅两层,第1、2趾背侧浅静脉汇流入足踝内侧的大隐静脉。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 结论 母趾、第2趾动、静脉血管可保障母趾甲皮瓣、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血供,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适合设计游离母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海南岛国人第三、四、五趾趾骨数目进行了观察,为中国人的体质调查积累资料。采用的材料是在海南岛海口地区收集的经防腐固定尸体下肢284例,其中包括成人尸体下肢34例(男8,女26),乳幼童尸体下肢26例(指除新生儿外的约14岁以下的小儿尸体下肢,男18,女8),新生儿尸体下肢224例(顶臀高28—40厘米,男134,女90)。在全岛各地收集汉、黎、苗三个民族(岛上民族杂居,X线照片时没有标明族别,未能对少数民族作单独的详尽统计)的成人及儿童的足部X线照片775例(单侧足)。总共为1059例。尸体材料是将第三、四、五趾均作正中矢状切开,个别作补充水平切开,用5倍放大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趾骨外露创而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游离健侧侧腹皮瓣修复患侧趾创面10例;用带蒂的趾侧腹皮瓣修复同侧第2足趾创面3例。结果:13个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8个月,皮瓣耐磨,外形与功能均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结论:躅趾侧腹皮瓣是修复足趾骨外露创面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趾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游离健侧(足母)趾侧腹皮瓣修复患侧(足母)趾创面10例;用带蒂的(足母)趾侧腹皮瓣修复同侧第2足趾创面3例.结果:13个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8个月,皮瓣耐磨,外形与功能均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结论:(足母)趾侧腹皮瓣是修复足趾骨外露创面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本例为一足月难产死胎,用甲醛浸置三年。就外形、X线照片、大体解剖及可疑器宫的组织切片等项进行观察,其结果报告如下: [外形所见]:畸胎体重1450克,坐高28.5公分,单腿长16.5公分,趾长:最短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改形趾甲皮瓣与第2足趾联合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例2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足标本(其中新鲜足标本5例10侧)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营养趾甲皮瓣、第2足趾骨皮瓣血供。结果趾甲皮瓣的血供为多源性,主要为趾腓侧趾底动脉和趾趾背动脉,二者外径分别为(1.5±0.3)mm、(0.9±0.2)mm;趾甲皮瓣静脉为大隐静脉-第一跖背静脉-趾腓侧趾背静脉;神经为趾腓侧固有神经和腓深神经。剔除第2足趾甲皮瓣的第2足趾骨皮瓣血供为第2足趾胫侧趾底、趾背动脉,外径分别为(0.7±0.1)mm、(0.3±0.1)mm;静脉为大隐静脉-第一跖背静脉-第2足趾胫侧趾背静脉;神经为第2足趾胫侧趾底固有神经。结论趾腓侧趾底动脉、趾趾背动脉及第2足趾胫侧趾底、趾背动脉起始、走行恒定,外径较粗,有较多皮肤穿支和恒定血供范围,可为改形趾甲皮瓣与第2足趾联合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提供理想的血供。  相似文献   

15.
<正> 单腿畸胎在国外Ahlfeld氏(1879)首先报告一例,我国臧玉洤(1955)及施兆乎(i980)亦先后报导过。本例是足月顺产畸婴,现就外形、X线照片、解剖及组织切片等项进行观察。观察结果一、外形及X线照片所见体重1750克,坐高27.5公分,单腿长12.5公分,单趾长3公分。腹部以下逐渐变  相似文献   

16.
桡、尺骨滋养孔和滋养动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测量了成对桡骨246侧,尺骨224侧,包括两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和周径。观察了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大小和方向。桡骨滋养孔呈单孔的占92.68%。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桡骨上、中1/3交界附近,指数平均为35.03;在横向上通常位于桡骨体前面(占64.84%)或前缘,部分滋养孔位于骨间嵴或桡骨后面。两侧桡骨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对称的出现率为35.77%。滋养孔的口径中等,方向均通向近端。尺骨滋养孔具单孔的占89.29%。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尺骨上、中1/3交界略偏下方的邻近区域内,指数平均为37.98;在横向上通常位于尺骨体前面(占88.84%)或前缘,位于骨间嵴或后面者极少。两侧尺骨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对称的有40.18%。滋养孔口径中等,但较桡骨者稍大,方向均通向近端。二、解剖桡、尺骨滋养动脉各100侧,测量了滋养动脉的长度、口径、起始高度,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和行程。桡骨滋养动脉起自骨间掌侧动脉的最多(占71.84%),其次起自骨间总动脉、尺动脉、桡动脉及正中动脉。桡骨滋养动脉的长度平均1.80厘米,起始段外径0.84毫米,由起点至肘关节线的距离为8.58厘米。尺骨滋养动脉起自骨间掌侧动脉的占38%、尺动脉的占25%、尺侧返动脉的占28%,其余起自骨间总动脉和骨间背侧动脉。尺骨滋养动脉的平均长度2.24厘米,起始段外径0.87毫米,由起点至肘关节线的距离为6.76厘米。桡、尺骨滋养孔在横向上的位置,与滋养动脉的起点显示一定关系,发自骨间掌侧动脉的滋养动脉,多进入桡、尺骨前面、骨间嵴及其附近的滋养孔,起自其它动脉者多进入桡、尺骨前面和前缘的滋养孔。在事先经动脉注入造影剂的骨标本X线照片上,观察了桡、尺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以及骨膜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7.
患儿 女,3天,足月顺产,出生时母亲25岁,父亲28岁,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史.满月脸,耳低位,眼距宽,鼻跟平,吐舌头,双手通贯掌,双手、双脚分别为6指(趾).双手的多指均位于尺侧(轴后性)右手掌指骨完整增加,发育良好.左手尺侧只有部分软骨和一些软组织相连.双脚均为跖趾骨完整增加多趾症.左侧第6趾略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临床设计切取母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15只(左侧6例,右侧9例,男性11例,女性4例)新鲜足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布规律和特点。 结果 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存在,根据其起源分为:Ⅰ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内侧发出9例,占60.00%,起始处直径(1.21±0.34)mm;Ⅱ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在近节趾骨由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内侧发出3例,占20.00%,起始处直径(1.13±0.26)mm;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与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在近节趾骨共干发出3例,占20.00%;根据分支优势可分3种亚型:Ⅲa型:第1跖背动脉分支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82 mm,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53 mm;Ⅲb型: 母趾腓侧趾底分支动脉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51 mm,母趾腓侧趾底动脉起始处直径0.71 mm;Ⅲc型: 第1跖背动脉分支与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分支等大型(均细型)1例,占6.67%,分支在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41mm,分支在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43 mm。所有类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延伸入甲床,并有皮支滋养上甲皮及腓侧甲廓。 结论 以母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可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该术式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安全,并有营养神经伴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临床设计切取■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15只(左侧6例,右侧9例,男性11例,女性4例)新鲜足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测■趾腓侧趾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布规律和特点。结果■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存在,根据其起源分为:Ⅰ型,■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内侧发出9例,占60.00%,起始处直径(1.21±0.34)mm;Ⅱ型,■趾腓侧趾背动脉在近节趾骨由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内侧发出3例,占20.00%,起始处直径(1.13±0.26)mm;■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与■趾腓侧趾底动脉在近节趾骨共干发出3例,占20.00%;根据分支优势可分3种亚型:Ⅲa型:第1跖背动脉分支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82 mm,■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53 mm;Ⅲb型:■趾腓侧趾底分支动脉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51 mm,■趾腓侧趾底动脉起始处直径0.71 mm;Ⅲc型:第1跖背动脉分支与■趾腓侧趾底动脉分支等大型(均细型)1例,占6.67%,分支在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41mm,分支在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43mm。所有类型■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延伸入甲床,并有皮支滋养上甲皮及腓侧甲廓。结论以■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可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该术式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安全,并有营养神经伴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临床设计切取母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15只(左侧6例,右侧9例,男性11例,女性4例)新鲜足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布规律和特点。 结果 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存在,根据其起源分为:Ⅰ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内侧发出9例,占60.00%,起始处直径(1.21±0.34)mm;Ⅱ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在近节趾骨由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内侧发出3例,占20.00%,起始处直径(1.13±0.26)mm;母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与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在近节趾骨共干发出3例,占20.00%;根据分支优势可分3种亚型:Ⅲa型:第1跖背动脉分支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82 mm,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53 mm;Ⅲb型: 母趾腓侧趾底分支动脉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51 mm,母趾腓侧趾底动脉起始处直径0.71 mm;Ⅲc型: 第1跖背动脉分支与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分支等大型(均细型)1例,占6.67%,分支在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41mm,分支在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43 mm。所有类型母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延伸入甲床,并有皮支滋养上甲皮及腓侧甲廓。 结论 以母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可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该术式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安全,并有营养神经伴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