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椎管内感染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性分析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8月至2008年5月11例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椎管内感染患者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9例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劳累后经常复发腰腿痛。结论清创术后置管冲洗、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是治疗脊柱手术后椎管内感染的有效方法。保留植入物,对多数患者而吉并不影响对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用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处理的疗效。方法:对24例骨科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常规治疗组(A组)13例,根据脑脊液的漏出量每天更换敷料1~3次并加压;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组(B组)11例,在术后发现脑脊液漏后立即行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比较2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A组患者脑脊液漏消失时间明显比B组延长(P<0.05),且A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也比B组明显延长(P<0.05)。A组有2例患者1周后漏出量无减少,追加腰部持续性蛛网膜下腔引流后第2天漏出消失;另2例出现中枢感染。B组无追加治疗及中枢感染。结论: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是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6~2010年对8例胸腰椎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感染病灶清除、灌洗、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等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感染均控制,伤口愈合。结论: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病灶区植入冲洗、引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全身营养支持是有效的方法,可达到解除症状、维持脊柱内固定及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脊柱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例来进修医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并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为例,对其展开切开引流与彻底清创,或取出内固定后灌洗引流,并辅以静滴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经为期6至18个月的随访,19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得到完全愈合,其中优16例,良3例,差仅为1例,切口感染的治疗优良率达到95.0%(19/20)。结论对于行脊柱手术并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通过尽早切开引流病灶,取出内固定材料,彻底清创及灌洗引流,并静滴敏感抗生素,可有效清除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病例19例,分析其切口感染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根据本组患者情况,分别给予固定物取出或病灶清除术、灌注引流术。经有效治疗后,切口感染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结果显示本组无复发感染情况出现,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且预后情况较好。结论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给予病灶清除术、灌注引流术等有效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全部实施VSD治疗,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彻底清创并保留内置物。结果:14例患者经VSD治疗740 d,无不良反应,内固定得以保留,伤口均愈合。随访840 d,无不良反应,内固定得以保留,伤口均愈合。随访832个月,无感染复发。结论: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治疗中,VSD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切口早期感染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4年4月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8例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3例行切口病灶扩大清除术,2例给予内固定物取出及创面引流灌洗治疗,3例局部换药处理,均未导致深部腰椎间隙感染发生。8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平均随访1年3月,未见感染复发者。结论:糖尿病、术后平卧持续压迫切口、脑脊液漏以及腰椎二次手术瘢痕切口是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感染裂开的高危因素。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行彻底清创辅助局部换药(对糖尿病病人同时行血糖控制)并抗生素治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雪松 《吉林医学》2011,(30):6419-6419
目的:研究复杂肝胆胰手术后并发感染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30例高龄患者进行复杂肝胆胰手术后,采取氟康唑(注:第1次用的剂量要加1倍)进行治疗,每天进行1次静脉推注,共治疗3 d,直到真菌被清除掉。结果:30例患者其中29例痊愈,只有1例患者停药1周后感染复发,然后对其再治疗,6 d后治愈。结论:对年龄大的肝胆胰患者手术后,如果出现引流液的颜色不正常,舌苔白斑厉害,体温有不明原因的持续升高这些症状时,要马上对患者采集其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抗菌治疗,除此之外对可疑并发感染的患者要进行预防性的抗感染用药,这也是保证肝胆胰患者手术后治愈并发感染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皮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1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近55年,14例皮下骨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14例术后感染患者去除内固定,换外固定,皮瓣移植及灌注冲洗治疗后,78%一次愈合,22%行再次手术后愈合,结果表明,去除内固定,改外固定,持续灌注引流,皮瓣移植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中,具有显著控制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与前路内固定治疗颈椎与颈胸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对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必要性与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颈椎及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共计1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与前路内固定。结果经过手术后,全部患者都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9-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全部患者都没有发生伤口深部感染或者是形成窦道,平均1.5个月血沉降到了20mm/h以下。患者的植骨都全部融合了,融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融合时间为3.3个月。手术后,后凸Cobb角为17-39°,平均角度为29.2°,对患者进行14个月的随访时为9-21°,平均角度为14.5°。神经功能除1例患者为B级恢复到D级以外,其他的患者均达到了E级。结论应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在同期进行植骨内固定的方法对颈椎与颈胸段脊柱结核进行治疗,能将病灶进行彻底的清除,避免了疾病的复发,较好地矫正了畸形,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较好地加速了脊柱植骨的融合,治疗效果是很好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3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左侧前方入路清除病灶、椎体间自体植骨加胸腰椎Zo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固定,经9~12个月的严格、系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经15个月至4年,平均2.5年的随访,36例患者脊柱结核治愈,无局部结核病灶复发及全身结核漫延现象,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植骨界面融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8.,治愈率达97.3%.1例手术后8个月出伤口流脓,经住院严格抗结核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3例术后出现左下肢疼痛、麻木,2例3个月后消失,1例2年后取出内固定,症状消失.2例术后6周复查各有1颗螺丝钉松动和退出现象,但不影响植骨块愈合.5例手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物,局部均骨性愈合.结论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满意,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螺钉结构及固定方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2.
脊柱结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琴 《吉林医学》2010,31(18):2943-2944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56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椎体塌陷等现象;未见结核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6个月患者瘫痪ASIA分级由C、D级降至E级31例,B级降至D级25例。结论: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有效、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避免结核复发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的早期恢复,可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并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3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左侧前方入路清除病灶、椎体间自体植骨加胸腰椎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固定,经9~12个月的严格、系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经15个月至4年,平均2.5年的随访,36例患者脊柱结核治愈,无局部结核病灶复发及全身结核漫延现象,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植骨界面融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8°,治愈率达97.3%。1例手术后8个月出伤口流脓,经住院严格抗结核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3例术后出现左下肢疼痛。麻木,2例3个月后消失,1例2年后取出内固定,症状消失。2例术后6周复查各有1颗螺丝钉松动和退出现象,但不影响植骨块愈合。5例手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物,局部均骨性愈合。结论 Zplate-I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满意,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螺钉结构及固定方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了在胸腰椎病变中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技术要点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4年5月-2009年7月收治的82例胸腰椎病变患者,采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技术治疗,其中42例患者采用z-PLATE-Ⅱ钢板、34例患者采用TSRH单棒、6例患者采用施泰保前路K钢板.技术要点:缩短手术时间,采用有效椎管减压,应用合适引流,可减少出血,解除脊髓压迫,防止脊髓损伤,减少感染及窦道形成.结果 82例患者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牢固,脊椎后凸畸形大部份得到矫正.64例有不全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有效率为78%.结论 对脊柱后柱完整、脊髓受压来自前方的病变进行前路手术,减压彻底、内固定稳定、术后脊柱融合好、脊髓压迫症状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联合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21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应用四联药物抗结核并全身支持治疗14-18天,平均16天.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术.结果21例脊柱结核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平均12个月(5-20个月),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脊柱结核,固定可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脓肿引流与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采用单纯脓肿引流法和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病例各10例,统计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采用Pearsonχ2检验,检验两种方法的疗效有无差别。结果采用单纯脓肿引流法的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分别为7例和3例;采用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法的有效例数和无效例数分别为9例和1例。结论单纯脓肿清除引流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脓肿清除彻底,对结核毒性反应强、体质差不能耐受大手术或骨性病灶破坏轻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治疗脊柱结核能及早的纠正后凸畸形,预防复发,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椎间融合,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取得大多数患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与诊治对策。方法:对21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急性感染4例,迟发性感染17例),按感染发生的时间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然后对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未再出现红肿、渗出、窦道及其他不适。21例平均随访2~3年,疗效优良率为90.5%。结论:病灶切开引流、病灶清创缝合、病灶灌洗引流术、内固定取出术辅以敏感的抗生素静脉输入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和迟发性感染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统计1999年5月~2006年5月收治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案、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恢复优良,术前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病灶区融合牢固。结论:脊柱结核彻底清创、一期植骨固定后,经正规化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采用内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并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2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分析患者经过治疗后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进行X线扫描、CT扫描复查, 患者进行内固定的空心钉位置准确, 无位置偏差及损伤骶神经的现象.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有40例患者骨盆恢复优良, 其优良率为95.23%, 39例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 优良率为92.86%, 患者在手术后14个月左右可以下床行走, 进行恢复体力的活动, 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 患者没有出现下肢不等长和骨盆畸形等并发症现象, 患者均恢复良好.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采用内固定进行治疗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且操作比较简单,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发生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50例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可能引发血肿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手术医师工作年资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围术期抗凝药物使用率及术后引流不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中出血量多、手术节段数多、围术期使用抗凝药物及术后引流不畅、手术医师手术经验不足是引发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