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例艾滋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解艾滋病的死因结构,改善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例AIDS死亡患者平均死亡时间为(14.56±9.62)月,CD4T细胞计数平均为8.44±4.20%,病毒载量平均为(58600±12200)copies/ml,可同时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结论呼吸衰竭和中枢系统并发症颅内高压和脑水肿仍是HIV死亡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合并肺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导致的传染病。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我院于2008年12月收治了1例艾滋病合并肺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近年来,在法定传染病死亡病例中,艾滋病的死亡人数一直高居前列[1]。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的结果显示,估计当年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2.8万人,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现的AIDS患者以及由HIV感染者转化为AIDS患者的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每年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死亡人数也逐年上升[1]。福建省1987年报告第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530例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者生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山西、山东、湖北、吉林4个省以典型抽样方式选取8个县(区),选择所有2006年1月24日前发现并确认既往不安全有偿采血(浆)者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病例,收集其感染、发病、死亡等信息及影响因素.结果 530例病例中,HIV感染者196例(37.0%);AIDS患者334例(63.0%),其中168例(50.3%)抗病毒治疗;152例(29.0%)死亡.在530例患者从感染到观察终点平均观察(10.1±1.8)年中.166例未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9.1年(95%CI:9.1~9.4),8年生存率52.0%;而168例已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1年(95%CI:11.9~12.3),12年生存率80.0%;在抗病毒治疗3年中,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比未治疗者延长而死亡风险降低12.2倍.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在性别、年龄、地区、是否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前基线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上存在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抗病毒治疗是AIDS患者生存首要保护因素(HR=13.3,P=0.00),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的AIDS患者治疗中死亡风险高(HR=10.9,P=0.00).结论 AIDS患者生存时间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但是HAART干预是延长AIDS患者生存时间和降低AIDS患者死亡风险的首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已成为危害全球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2003年12月底,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全世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4000万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死亡人数约300万例.  相似文献   

6.
1995年10月31日,美国各州及属地卫生局报告给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例总数已达501,310例,其中62%的患者(311,381例)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MDS)病例以来,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逐年呈增长趋势,中国2007年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1]指出,到2007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3 501人,其中艾滋病病人62 838例,死亡22205例.文章对市传染病医院2004年至2008年6月收治的65例AIDS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发生于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性反应并覆有伪膜,89%~100%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所致[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发生PMC.2003-2009年我科收治AIDS并PMC患者12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结肠镜下特征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免疫球蛋白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AIDS患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10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50例HIV/AIDS患者中,机会性感染40例占80.00%,单一机会性感染11例占27.50%,2种及以上机会性感染29例占72.50%;机会性感染组患者IL-10、免疫球蛋白G(IgG)分别为(95.55±158.41)、(28.83±3.24)p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10.22±19.10)、(11.24±2.22)pg/ml(P<0.05),而IFN-γ(5.81±1.32)pg/ml则低于未感染患者(8.62±1.0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孢子菌感染患者IL-10为(19.71±27.82)pg/ml,均显著低于未感染患者(71.89±161.02)pg/ml(P<0.05);肺孢子菌感染患者、结核分歧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其他真菌感染患者IgG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机会性感染组患者IgA与IgM水平与无感染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例患者中,好转39例,恶化或无变化7例,死亡4例。结论血清IL-10、IFN-γ与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低水平IL-10可降低机体对肺孢子菌的清除能力,IL-10与IFN-γ对疾病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2007年全球共有3320万例存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HIV和(或)AIDS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截至2008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AIDS患者264 302例,估计现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约70万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