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检测10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χ2检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原发灶大小有关,VEGF的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结论:VEGF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两种基因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v6和VEGF两种基因在78例NSCLC的表达,同时用图像分析仪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并与10例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78例NSCLC中27例有淋巴结转移,51例无转移;所有NSCLC中CD44v6和VEGF两种基因的平均光密度(OD)值均增高,与正常组织的OD值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OD值明显增高,与非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NSCLC中CD44v6和VEGF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均可作为判定NSCLC病人预后和发生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Tiam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并探讨它们与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用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71例NSCLC癌组织和16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的Tiam1和VEGF的表达,并对CD34表达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MVO).结果 Tiam1和VEGF在71例NSCL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67.6%,在肺良性病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8.8%,两者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Tiam1、VEGF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脑转移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NSCLC和肺良性病变的MVD值分别为47±10和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m1、VEGF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Tiam1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NSCLC的血管生成、侵袭、脑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两者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Survivin和cd44v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cd44v6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Surovivi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7.5%,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P〈0、01),Survivin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结论 Survivin蛋白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与CIM4v6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CD133和B7-H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本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及B7-H4在NSCLC患者胸水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NSCLC手术标本、25例癌旁组织及24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CD133及B7-H4的表达。结果 CD133和B7-H4在NSCLC胸水中均见表达。肺癌组织CD133表达率49.51%(51/103),B7-H4表达率66.99%(69/103),均高于良性病变组织及癌旁组织(P<0.01)。CD13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1),并且与B7-H4表达相关(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CD133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结论 CD133与B7-H4在NSCLC中过度表达,可能参与肿瘤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过程;CD133可能是NSCLC患者独立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顾宇平  黄建安 《江苏医药》2012,33(5):540-542,621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钙信号转导蛋白2(Tro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NSCLC手术标本、13例癌旁组织及32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中Trop-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rop-2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40.0%vs.9.38%和8.33%)(P<0.01);Trop-2的阳性表达率随着TN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0.05);Trop-2在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Trop-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Trop-2在NSCLC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骨桥蛋白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  郝波  林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059-206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OPN和CD44v6在56例非小细胞肺癌(30例鳞癌和26例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5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67.8%。肺鳞癌组和肺腺癌组中OPN和CD44v6的表达无差异性(P〉0.05)。(2)肺癌中OPN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OPN和CD44v6可能在肺癌的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OPN、CD44v6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在qP4,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NSCLC及9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G-CSFR的表达;PI单标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腺癌细胞株A549上G42SFR的表达;BRDU标记法检测rhG-CSF对A549细胞的增殖影响及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NSCLC中有明显的G-CsFR蛋白表达,并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G-CSFR 阴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病理分期无关,而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A549细胞高表达G-CSFR;rhG-CSF对A549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其凋亡.结论 G-CSFR在NSCLC中的表达较肺良性病变组织明显上调,G-CSF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其表达可能对肿瘤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 ,探讨两种基因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波 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v6和VEGF两种基因在 78例NSCLC的表达 ,同时用图像分析仪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并与 10例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78例NSCLC中 2 7例有淋巴结转移 ,5 1例无转移 ;所有NSCLC中CD44v6和VEGF两种基因的平均光密度 (OD)值均增高 ,与正常组织的OD值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淋巴结转移组的OD值明显增高 ,与非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更为显著 (P <0 0 1)。结论 :NSCLC中CD44v6和VEGF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两者均可作为判定NSCLC病人预后和发生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仲宁  郑世营  陈锁成 《江苏医药》2005,31(3):164-166
目的研究CD44v6在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CD44v6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与临床病理分期(P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菁  徐美林  张平 《天津医药》2007,35(8):561-563,64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E-CD、CD44v6表达与CD105标记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方法检测E-CD、CD44v6与CD105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并用CD105测量IMVD.结果:E-CD和CD44v6与肺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均P<0.05或P<0.01).E-CD与其血管转移密切相关(P<0.05).E-CD和CD44v6有相关性(P<0.01,Pearson列联系数r=0.66).CD105-IMVD与肺癌的淋巴结和血管转移均密切相关(均P<0.01).E-CD正常表达患者的CD105-IMVD小于其异常表达者(P<0.01),CD44v6正常表达患者的CD105-IMVD明显大于其异常表达者(P<0.01).结论:E-CD、CD44v6的表达程度和CD105-IMVD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CD44v6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检测69例肝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D44v6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胞膜,部分胞质同时出现阳性表达;CD44v6在6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4%(41/69);②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6.3%(29/38),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D44v6(38.7%,12/31)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AFP水平、有无HBV感染、肿瘤分化、性别及年龄等均无相关性,但和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相关性(P<0.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阳性表达对预测肝癌是否发生转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雷  杜媛鲲  张雷  平育敏  孟宪利  何明 《天津医药》2007,35(10):742-744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Paxilli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食管原发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axillin和CD44v6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和癌旁1 cm组织中Paxillin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P<0.01);距离原发癌组织越远,Paxill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呈减少趋势;Paxillin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axillin和CD44v6在食管癌的恶性转化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相关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2例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的p53V 、CD44v5 、CD44v6 、cerbB-2 、nm23 细胞百分率和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卵巢癌患者p53V 、CD44v5 、CD44v6 、cerbB-2 的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肿瘤转移者进一步升高;nm23 细胞表达率却显著降低(P<0.05),肿瘤转移时进一步降低(P<0.05).肿瘤组织DNA倍体类型不同,p53V 、CD44v5 、CD44v6 、cerbB-2 、nm23 细胞表达率明显不同.结论 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肿瘤相关基因编码蛋白表达率、DNA倍性和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结果提示,肿瘤组织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DNA倍体性,不仅可以作为卵巢癌患者病情发展和转移的指征,而且还可以作为肿瘤恶性度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环氧化酶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华  黄建安 《江苏医药》2005,31(6):410-412,i00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NSCLC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1)COX2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2.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2.5%(P<0.01)。(2)COX2的表达在肺腺癌中显著高于肺鳞癌(P<0.01),并随肿瘤的增大、淋巴结的转移、TNM分期的进展而增高(P<0.05)。(3)COX2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10.71%,中位生存期21个月;COX2阴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35%,中位生存期39个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OX2的增加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对子宫颈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化疗前、后的OP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CD44v6进行分析和临床研究。结果46例子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0例,无变化(NC)6例,进展(PD)0例。化疗总有效率87%(40/46),手术率85%(39/46)。对动脉灌注化疗前与化疗后的子宫颈癌组织细胞的OPN和CD44v6的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结果发现化疗前后OPN和CD44v6无论单细胞染色强度,还是细胞的着色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化疗后的子宫颈癌组织细胞OPN和CD44v6的表达明显低于化疗前的标本。结论OPN和CD44v6的高表达与子宫颈癌的转移性密切相关。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OPN和CD44v6的表达或直接杀灭癌细胞,从而达到缩小瘤体、增加手术机会、减少和抑制癌细胞转移的目的。区域性动脉化疗为子宫颈癌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