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由于发病急,心肌收缩功能失调,心前区剧烈疼痛等等,病人往往有恐惧感和濒死感。如何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乃是很关键的。 病人在患病期间心理活动濒率高,转换快,反应强烈,综合各类病人的心理状态有下述三个特征: 1.对康复的期待心理和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并存 病人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身心受到极大的创伤,期待康复的心理与死亡的恐惧心理同时并存。在监护期间由于病情极不稳定,病人的恐惧心理随  相似文献   

2.
尤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5):I0003-I0004
急性心肌梗塞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或部分中断导致心肌持久的缺血而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以严重的胸部疼痛,继而可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征。近年来,我们对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患者也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而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需氧量剧增,梗塞面积扩大,病情加重,甚至猝死,所以心理护理很重要。由此,我科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心理护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AMI)起病急病情危重而多变,为准确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不失时机地挽救病人生命,必须加强临床护理观察及作好护理记录。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症,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生命,病人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影响治疗效果。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过度疲劳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高,致使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梗塞面积扩大,心绞痛发作,诱发心律失常,使病情恶化,甚至猝死。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下面将我们长期在临床工作中的观察,病人有如下几种主要心理变化。 1.急性心肌梗塞起病突然,常感到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有窒息感,难以忍受,随之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变化。病人精神紧张,对于这种病人应立即给予止痛及镇静。在观察病情的同时应耐心安慰病人,消除病人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院前急救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叶红  何夏君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312-4312
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受危急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的医院前急救[1]。患者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且缺乏思想准备,突如其来的事件引起应激反应[2],患者心理活动更为复杂。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医护人员往往重视患者的病情,而忽略患者的心理变化。本文为探讨护理干预对院前急救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对129例病例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并在干预后进  相似文献   

7.
在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时应十分重视病情观察及护理,下面仅就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谈以下几点体会: 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因素 在临床上由于病人出现能以忍受的疼痛,烦燥不安且有濒死感,此时患者有很重的精神负担,特别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对疾病引起的疼痛更为敏感,精神负担更重。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有时在临床上常看到同样性质,同样病情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和治愈过程则不一样。精神负担重的患者好转的就慢。总之,各种心理因素都可以影响患者的康复。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制定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一种严重疾病。不良的心理变化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升高,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心肌耗氧增加而加重病情。临床护理中,除认真细致地做好常规护理外,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患者...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是由于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临床上产生胸痛和坏死组织引起的一些全身反应及心电图反应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持久的进行性演变。通过对近几年4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分析,说明心肌梗塞病人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良好的护理,可减少病人的死亡率。有时甚至心脏病变范围很小,因没及时治疗也可能突然死亡,多因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有许多心肌梗塞的病人,由于及时诊断和治疗护理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因此做好心梗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垂、猝死率高、危害人体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诱因及恶化大部分与精神因素致情绪变化有关。随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随时发生相应改变。故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进入角色,防止意外发生,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1恐惧与紧张此种心理多出现在急性期,因心肌梗塞起病急骤,心前区刀割样、压榨样疼痛,并有窒息感和濒死感。伴有气短,甚至大汗淋漓、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患者多表现为恐惧、惊慌、焦虑不安,此时我们医护人员必须注意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11.
CCU患者的心态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CU(冠心监护 )病房是抢救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的特殊病房。AMI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心血管内科急症之一 ,起病急、症状明显、病情变化快且凶险 ,发病初期病人易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 ,此时安慰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并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环境 ,避免悲观失望的心理 ,对AMI的治愈起着积极的作用。我院 1995年~ 1999年共收治AMI病人 15 8例 ,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 ,并根据不同病人 ,不同心理做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 15 8例 ,其中男性 83例 ,女性 75例 ,年龄在41…  相似文献   

12.
率院手术室1992年1-12月份共做剖腹产手术855例,占分娩总数的40%。此类手术的特点是发病急,产程中问题多,病人心理上无准备.手术对机体有一定的损伤。因此.病人在术中表现出各种心理反应。为了保证病人在术前有良好地精神状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取得良好的愈合效果.所以我们根据病人的各种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即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护理及术后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观察与护理方法的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对264例病人。采用卧床休息、镇静止痛、溶栓、吸氧、扩血管药物的治疗、观察和护理,216例病人痊愈出院,39例好转出院,3例病人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死亡,4例病人并发心律失常死亡,2例病人并发心源性休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要严密观察胸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监护血压、心率,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动脉变化,做好溶栓疗效观察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二便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猝死率高、危害人体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诱因及恶化多系精神因素致情绪变化而引起。故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患者入院、住院、出院时的心理特征与护理介绍如下。1 入院时的心理特征与护理急性心肌梗塞在医院发生的为数不多,大部分是在院外,如家中、工作时发病,多系环境引起的精神因素致情绪不稳而发病。发病前多数患者有预兆,但有的没有预兆。因发病时症状轻重不一,就诊时心理特征也就有所不同。11 患者知道自己患有冠心病,发病前也有预兆。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尤…  相似文献   

15.
在急诊病人中,由于病情较急,往往只重视对病人的抢救,而忽视了心理护理。本文就急诊病人的心理,浅淡一下笔者在急诊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抢救病人的心理护理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急诊病人中,大多数是因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外伤病人,且多有伤口和出血,使病人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惊恐。这种心理可能  相似文献   

16.
赵颖  刘丽珍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1109-1109
急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1]。急症患者除共有的焦虑不安、求诊心切、对突发病情的恐惧外,还有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各种心理反应,往往给医疗和护理造成一定的难度,若得不到及时调整,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又有碍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或血栓形成,而致部分心肌严重缺血缺氧发生局部坏死。此病发病急、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以保护濒死的心肌,从接诊到康复期的护理指导,每一个环节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非常重要。现将我们对5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观察及康复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出现急性心肌塞的症状时,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我们针对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程度、世俗习惯以及其不同的人格心理对18例急性心肌梗塞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和掌握了该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使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骨科急诊手术多为交通事故和突发事件引起,其伤势重,病情急,发病时间短,病人无心理适应过程,易出现恐惧、焦虑、疑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手术后的康复。因此,在术前、术中、术后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骨科急诊手术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并根据心理变化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使病人顺利地度过手术关,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起病急、病情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老年病房近年来收治的老年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1~1995年间我院共收治老年AMI病人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60~87岁。 2 观察及护理 2.1 严密监护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体温、脉搏等体征,每小时记录一次,必要时可做心电图。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2 卧床休息 AMI病人在病后一周内(特别最初48小时内)病情变化大,病死率高。而坏死心肌初步愈合需2周,基本愈合需4周,因此,卧床时间不应少于2周。 2.3 缓解疼痛。病人持续剧烈疼痛,说明心肌严重缺血,病情仍在发展,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和心衰,在心电监护的同时,根据病情选用合适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