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4月~2009年4月收治的45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结果: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应做好发热、腹部体征、并发症、药物应用、饮食、心理等6个方面的观察与护理。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病情复杂,预后差,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先兆;及时有效地治疗;抓住护理要点,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如未能及时治疗将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现将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 37例 ,男 2 8例 ,女 9例 ,31~ 72岁 ,经治疗与护理 ,好转 32例 ,5例死于其他并发症。2 治疗与护理2 1 常规护理 肝硬化伴有腹水感染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以减轻肝脏负担 ,增加肝脏的血液循环量 ,减少肝脏瘀血 ,卧床休息可增加肾脏钠的排泄及利尿。按时翻身 ,鼓励和帮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 ,保持床铺清洁整齐 ,经常用温水擦洗身体 ,保持皮肤清洁 ,预防褥疮发生。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  相似文献   

3.
刘荫荣  金霞  吕爱芝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024-102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75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进行精心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治愈45例,好转23例,无效7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用药后反应、做好腹腔穿刺护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及预防并发症是患者病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了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补体C3、B因子水平的变化特点,从而指导临床诊断。方法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规作腹水检查和细菌培养,并同时作血清补体C3、B因子水平检测。结果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补体C3、B因子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补体C3、B因子的测定,有助于鉴别肝硬化腹水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昌凤 《临床荟萃》1996,11(14):628-629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临床问题。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严重并发症,SBP在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超过15%,占所有肝硬化并发感染的5%~30%,占所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2].本文总结了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 1996年 2月到 2 0 0 1年 12月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 5 75例 ,其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 5 0例。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及早诊断 ,投入有效的抗菌素治疗 ,以尽快控制感染 ,以利于肾衰的恢复。临床资料5 75例患者均符合 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5 0例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符合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结  果2 1 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在 5 0例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例中 ,中型占 12例 ,占中型病例的 5 .6% ;重型 10例 ,占重型病…  相似文献   

9.
袁霞  汤桂芳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6):1048-104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患者并发症中较常见的一种,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作者通过对9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析,比较并发SBP与未并发SBP患者临床、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探讨肝硬化腹水发生SBP的危险因素,便于早期预防,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并总结护理对策.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致病菌;虽然社区感染组和医院感染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医院感染组超广谱-内酰胺酶阳性菌株的检出率高于社区感染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除加强一般护理及饮食护理外,应实施预见性的防护措施,包括积极防治肠道感染、监测患者腹水消长等病情变化、减少院内感染的各种高危因素等.  相似文献   

11.
王静 《护理研究》2006,20(26):2383-238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人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达60%以上[1]。本文研究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病人的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指标,旨在探讨影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在我科1999年—2004年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病人115例,男92例,女23例,平均年龄50.8岁(30岁~74岁)。根据住院期间的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60例)和死亡组(55例)。病例入选标准:①符合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依据,有明确的慢性肝病史和/或慢性肝病体征;B超或CT检查符合肝硬化腹水…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282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特点和护理进行总结。认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具有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多重细菌感染率高、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等特点。提示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此类患者的血糖监测;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和运动;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以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为临床对象,回顾性的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腹水培养及药敏情况及预后等。结果: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率为33.9%,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为主要表现,而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见于约半数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也不多见,但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腹水白细胞及PMN明显升高。腹水培养阳性率低,以G-杆菌为主,头孢类抗生素疗效最好。合并SBP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结论:SBP的诊断应以腹水白细胞、PMN和外周血象中性分类为主要依据,积极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对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腹膜炎,国外称自发性腹膜炎(SBP),是除空腔脏器穿孔外发生的急性细菌性腹膜感染。它是肝硬化和重症肝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仅发生于伴有腹水患者,故又称腹水感染。肝病并发本症后加重肝脏病变,病死率增加,且近年来资料显示其发生率有所增加,应予以重视,本文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发病机理1.细菌穿透肠壁,直接进入腹水;2.细菌先进入  相似文献   

15.
张艳敏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15-10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64例(66.7%)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13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3.5%), 其中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头孢噻肟或其他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认为是SBP肝硬化患者的首选抗生素,有效率87.5%。  相似文献   

16.
影响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膜炎病人预后的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护理研究》2006,20(9):2383-238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人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达60%以上。本文研究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病人的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指标,旨在探讨影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住院患者经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者83例就细菌学方面作一简要分折。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病人由于侧支循环的开放,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周身各种感染,尤以自发性腹膜炎为多见。我科自1992~1993年收治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病人12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12例病人的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优势菌群及耐药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3-01~2005-01诊断肝硬化并发腹水住院患者215例,肝硬化的诊断与分型参照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均做腹水细菌培养,其中86例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培养出细菌,男49例,女37例,年龄48~76(平均53.6)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0.0%.病原学:其中乙肝43例,丙肝28例,乙肝合并丙肝9例,乙肝合并丁肝6例.本组肝硬化患者有3~15 a慢性肝炎病史.丙种球蛋白高,白蛋白<35 g/L,白/球蛋白倒置<1.0,B超及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符合肝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茵种类、临床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53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肝硬化患者中33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62.3%;共分离细茵33株,包括11种细茵,病原茵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杆菌16株,为主要致病菌,占48.5%;药物敏感试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肝硬化并发SBP病原茵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主要致病茵为大肠杆菌;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早期识别不典型SBP,积极预防感染,重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是预防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